2019年高考时评素材“人民论坛”精选13-16篇

上传人:努**** 文档编号:27146247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年高考时评素材“人民论坛”精选13-1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时评素材“人民论坛”精选13-1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时评素材“人民论坛”精选13-1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时评素材“人民论坛”精选13-1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时评素材“人民论坛”精选13-16篇(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3.“走出去全是好办法”陈峰一代文豪苏轼,有两桩趣闻时常被人提及。苏轼曾评论花鸟画家黄筌“观物不审”,说他所画飞鸟“颈足皆展”,事实上,有人却指出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苏轼因此呼吁,君子必须“务学而好问”,谨防“观物不审”。在书戴嵩画牛中,苏轼又讲述了一个蜀中杜处士的尴尬事。杜处士收藏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却被牧童看出破绽:牛争斗时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画上的斗牛却翘着尾巴,显然画错了。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无论作画还是干其他事情,都需要做好调查研究。领袖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

2、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打好深入基层的基本功,修好实践问道的必修课,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务实干事的责任担当。现实中,“戴嵩画牛”式干部不在少数,习惯“纸上得来”、自恃才学过人,俯不下身子、迈不开步子,忙忙碌碌赶场子、坐在机关拍脑子。“观物不审”式考察也有许多,蜻蜓点水浮在面上、走马观花飘在空中,心神浮躁不宁、足迹缺泥少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不走出书斋,坐而论道、闭门造车,必然犯常识性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瞎指挥、乱弹琴,到头来徒令基层疲劳和厌倦,徒使群众抵触和耻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因为疏于观察、脱离实际造成的错误决策,甚至会贻误一方发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

3、权。苏轼赴密州任上遇到蝗灾,当地官吏漠然置之,认为未构成大的灾害,有的甚至说什么“蝗虫飞来,能为民除草”。苏轼并不轻易采信,实地调查发现蝗灾危害甚深。怀着“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的愧疚之情,他并没有让救灾工作止步于上奏公文中,而是吸取各地百姓灭蝗经验,身体力行带领密州百姓消灭蝗虫。就这样,蝗灾得到初步控制。苏轼灭蝗的故事充分说明,一事当前,必须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向群众请教,向实践求解,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观物不审”。“窝在办公室一团麻,走出去全是好办法”,一位到基层调研的干部的深刻感触,源自一桩生动案例。社区里有一处供老百姓娱乐的棋牌室,少数吸烟者在打牌时吸烟,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济于

4、事。召集社区群众共商对策,大家提议,一旦有人吸烟就关门整顿。这一招果然奏效,吸烟者意识到不良习惯给众人造成困扰,主动提出不再吸烟,社区棋牌室从此清新起来。这提醒我们,调研不仅要深入田间地头、背街小巷、工厂车间,更需要洞若观火详察、刨根问底深究、打破砂锅问道。惟其如此,才能把方法研究透,把本领学到家,把问题解决好。郑板桥画竹,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皆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有人请教画竹诀窍,他却说:“后园竹十万个,皆吾师也,复何师乎?”以群众为镜、拜群众为师,党员干部定可以从民声中汲取治理智慧、从民意中检验工作实效,明为官之道、成发展之业、解“赶考”之惑,向时代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14.面对诱

5、惑定住心神陈大昊北宋名臣范仲淹幼时家贫,日食三餐不继,不得已将米煮成薄粥,待凝结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其二,留下“断齑划粥”的故事。有同窗见他生活清苦,赠送了些好饭好菜,但他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婉拒不食。后来,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依然坚守廉素。晚年,他谆谆告诫弟子:“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于人生而言,“忍穷”二字,难能可贵。当下,不少人浸染浮躁之气,面对微利之诱而心动,面对五色之惑而目眩,导致为人失度、处事失矩。人生之路,纵有高低起伏,但行稳才能致远。与其穷困潦倒时幻想一夜暴富,迷茫失意时盼一夜成名,功成名就时便忘乎所以,不如涵养“忍穷”心态,保持奋发状态,

6、练就定下来的心境、沉下去的作风、低下去的谦逊。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成事创业,还是为官做人,涵养“忍穷”心态尤为重要。不少腐败官员,都有着“贫苦的童年”,经过“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晚年”。他们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表面看是对财物的贪婪,实为精神上的贫血,在权力加身后逐渐丧失初心、丢失灵魂、迷失自我。他们不是忍受不了贫穷的困苦,而是抵制不住诱惑的“糖衣”,遏制不了贪婪的欲火。不能忍穷,“贫”字多一“点”,就会走向“贪”。心理动力学里有个“贫穷情结”,特指那些处处都想占小便宜、样样都想占为己有的心理现象。比如,有些人参加展览会,只要是免费的东西,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总是样样都

7、拿;有些人即便在“富起来”之后,也难以消除心理上“受过穷”,反而进行报复性的享受。曾经写下千古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对贫穷艰辛有着深刻的感悟,然而发迹后却生活奢靡,最终落得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下场。有的腐败分子看到一些商人过得很奢华,“忍穷力”未能抵住诱惑力,“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一念之非不遏,如初食鸦片一般不能自拔,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忍穷”的关键是抱朴守拙。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会面对更多的掌声和鲜花、诱惑和围猎,能否保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清醒、“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和“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省,不贪享成功后的光

8、鲜光彩,不贪图权力背后的名利地位,是避免“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的关键。有句谚语说:“谁在凯旋中战胜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从困境到顺境,从艰难到成功,思想上会产生放松倾向,心理上会幻现虚假安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丧失警觉和警醒。倘能始终保持“忍穷”心态、“如初”状态,则无败事。15.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李斌乘着电车驶向单位,迎着朝阳开始新的功课,向孩子嘴里塞苹果,和爱人悠闲散步稀松平常的生活情境,很难让人勾连上血与火、汗和泪。亲历抗美援朝烽火硝烟的作家魏巍,却从日常幸福中触摸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们意

9、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1951年,魏巍发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通讯文章,讲述了幸福生活靠血肉之躯铸就的朴素道理,把志愿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传遍全国。同时也启迪我们:越是国泰民安、幸福易得,越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奋不顾身殉国家之急的英雄和烈士。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同英雄伟大动机相伴随的,往往是伟大的社会效果”。英雄烈士不仅以其顽强抗争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透过长征将士,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

10、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任何时候,我们的回答不应有改变。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然而社会转型期,总有奇谈怪论制造杂音噪音,混淆世人的历史认知。或是以“还原真相”“历史揭秘”之名,行曲解历史、虚无价值之实;或是以审丑、炫丑为能事,通过诋毁英雄、嘲弄高尚来哗众取宠、从中牟利;或是宣扬、美化侵略战争,损害国家尊严,伤害民族感情。历史观、英雄观扭曲了,轻则精神缺钙、是非颠倒,重则思想滑坡、国家崩溃。李大钊在100年前就指出,“故历史观者,实

11、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先有数典忘祖,后有祸起萧墙,历史上、国际上不乏这样的案例。旧唐书里说得好,“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各种形式纪念英烈、表彰先进、慰问英模,到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尊崇英雄、褒奖英模已成为一项国家大事。抹黑英雄、虚无历史注定不得人心,近年来各界人士抨击曲解历史、恶搞先烈、侮辱英雄的错误言行,让英雄形象更为生动,让公众认知更为深刻,浚通了民族的精神血脉。从今年5月1日起,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以法律形式“布大信于天下”,为全社会唱响新时代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正气

12、歌,注入强劲正能量。“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无论卫戍边疆安宁、挺立抗灾一线,还是养浩然之气、励鸿鹄之志,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雄风浩气。没有革命英雄主义成就不了英雄军队,没有英雄气质塑造不出英雄国家。英雄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无比珍贵的精神富矿。礼赞英雄、学习英雄,高举英雄烈士们传递过来的火把,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将由我们这一代人书写。16.何须“自炫求名”李慧勇据晋书载,有一次,晋武帝召见太守胡质之子胡威,询问:大家都说你们父子清廉,到底谁更清廉?胡威回答:我比不上父亲,因为我父亲的清廉不愿意让

13、别人知道,而我清廉却唯恐别人不知道。可见,相比于清廉本身,对清廉之名的在意程度,折射出不同的精神境界。人生在世,免不了要跟名利打交道。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立名者,行之极也。”重视名誉,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得到怎样的评价,不仅体现着行为的意义,也有助于激发“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的高远理想,最终以知促行。从这个角度看,名虽“不足以尽善”,却能够“策善”。只要认识得当、正确对待,完全可以让其发挥正能量,成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原动力。对于求取名利,人们多有议论,看法不一而足。现实中,往往存在两种观点取向。一种属于“消极”型,专注事业、严于律己,不求名反而得名。从放弃优越条件

14、毅然回国、创造丰硕科研成果的黄大年,到舍小家顾大家、隐姓埋名30年的黄旭华,他们淡泊名利、勤勉奉献,高尚品质为世人所敬仰。另一种可谓“积极”型,苦心孤诣、锱铢必较,为求名而陷入名缰利锁。比如有些干部,习惯表演作秀、善于自我贴金,实际工作没干出什么成效,宣扬业绩却总能“拉长、吹大、垫高”。两相对照,高下立判。“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如同“腹有诗书气自华”,“名”并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学识、品格、修养等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声名。回望共和国的历史,老一辈革命家不因荣誉遮蔽双眼,“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后,接连三次向军委领导提交“

15、降衔申请”,谦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微不足道”。他对待名利的“让”与“推”,足以说明美名只会和嘉言懿行相伴,“善修而名自随之”。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个体立于天地之间,是汲汲于一时之得失、蝇头之名利,还是着眼崇高目标、思虑公共利益,最能彰显个人的思想情操。杨善洲“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最终,“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的民谣至今还在云南保山流传。廖俊波“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结果,当地一位老人在门楣贴上“俊波您好”的横批,以表达对这位办实事的县委书记的感激之情。时间不语,却能铭刻实绩与作为。将爱民之情存乎心、为民之责践于行,一个人自会赢得好名声。哲人有言,名声是条河,能浮起轻飘、空虚的东西,而重实的东西会沉下去。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专注实干、踏实奋斗,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箴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