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与情志相关性研究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27113846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脾胃与情志相关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脾胃与情志相关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脾胃与情志相关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脾胃与情志相关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胃与情志相关性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脾胃与情志相关性研究【摘要】从历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从生理、病理、治疗三个方面,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指出重视二者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脾胃;情志医学;相关性;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多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日益成为中西医学共同探索的新领域。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机体对外界精神刺激或既往刺激痕迹的一种“应答性反应”1;而情志病,是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2。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和脏腑机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脏腑对情志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

2、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在情志的产生、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深入探讨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现从以下几方面略作回顾、分析与思考。1脾胃与情志相关的源流情志医学滥觞于远古时期,资料记载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6万余片,其中有一些是关于疾病症状如失眠的描述,这可能是对情志病最早的记载3。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对情志病开始有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它提出了包含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在内的“九气说”,并以五志为代表,运用五行学说把人的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确立了中医学的“五志说”。情志见于中医文献约在明代张景岳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

3、”病名4。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脾藏意主思。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灵枢本神亦云:“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由此可知,内经已提出意宅于脾,即脾藏意的理论,且指出了脾与意、思的生理、病理关系。此后,历代医家对此也进一步阐发。如难经三十四难曰:“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脾藏意与智”。三因方谓:“脾主意与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即明确提出了脾藏意主思。类经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脾藏意,神志未定,意能通之,故为谏议之官。虑周万事,皆由乎意,故知周出焉。若意有所着,思有所伤,

4、劳倦过度,则脾神散失矣。”脾之所以称为谏议之官,就在于脾藏意,意可虑周万事。近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引领学者对脾与意、思关系的深入研究(主要以脾胃和神志的关系来涵盖)。易崇勤5从临床角度对脾藏意主思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吴朝栋6以脾胃学说、升降学说为基础,从脾胃化生气血,脾升胃降及调治脾胃三方面分析了脾胃与神志活动的关系,认为脾胃化生气血,提供物质是调节神志活动平衡的前提;脾胃升降相因,是调节神志活动平衡的重要方式;调治脾胃是治疗神志疾病的重要手段。崔世麟7从脾胃理论和脑髓学说,并结合神经精神科的实验成果,且举从脾论治脑系疾病案例,提出“理脾法”亦为中医脑病的治疗方法之一。欧阳五庆等8从结构、功能

5、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脾在志为思。王洪图9、翟双庆10等论述了中焦(脾胃)气机与神志的关系,对从脾胃入手诊治情志病颇有启迪。纪立金11专论了脾藏意主思,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情志产生的物质基础;脾主气机之枢,中土之脾在情志活动中起着调衡作用,揭示了脾藏意主思理论建立的内在依据。2脾胃与情志相关的理论基础2.1生理关系2.2病理关系2.3治疗关系3脾胃与情志相关的现代研究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癫痫、抑郁证等情志病的认识思路,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14,并在研究具有和畅气机、升清降浊的“宁痫冲剂”中发现15其抗痫作用可能与调节-氨

6、基丁酸-谷氨酸(GABA-Glu)的失衡,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BDNF)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神经元损伤作用有关;对具有化湿和胃、宁神解郁的“解郁1号”研究中发现16其抗抑郁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在皮质、海马区的表达,提高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水平,协调5-HT与去甲肾上腺之间的平衡,并保护5-HT与去甲肾上腺神经元免受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害,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此外,中医情志学说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在认识方法和致病因素上有极大的相同之处17,气机失调是中医情志致病的基本病机,理气降逆散结的“心舒1号”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某些环节而具有心身双调的作用,是治疗

7、情志病的有效方药18。学习记忆属于中医情志(主要是意、思)的范畴,与脾藏意主思契合,因此脾与学习记忆生理、病理上必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归脾汤可能通过调节精氨酸加压素19(AVP)与催产素受体20水平和基因表达而影响其学习记忆。同时,通过测试大鼠脑匀浆的乙酰胆碱脂酶(AchE)含量的变化,发现脾虚模型大鼠脑组织的AchE明显升高,使作用于胆碱能M-受体的乙酰胆碱(Ach)大为减少而影响M-受体的兴奋从而使记忆功能减退。经过四君子汤健脾胃治疗后,模型大鼠脑组织中AchE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脾虚组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明显较正常组及四君子汤治疗组低(P4存在问题与研

8、究展望综上所述,中医脾胃与情志相关理论确有其合理性并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情志、神志,情绪、情感等内涵不明,概念不清,区分不严;对脾胃在情志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够,其机制及相互作用规律不明,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较少。近年来,有关情志医学的实验研究开展得较少,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实验研究更鲜见报道,这主要与难以设计出符合中医七情致病的动物模型有关22。因此,脾胃与情志相关的研究思路可归结如下。首先,应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分析其深刻内涵,规范明析情志、神志、情绪、情感等概念,探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寻求临床应用的切入点。其次,积极开展其临床研究,一方面进行脾胃与

9、情志的病因、病机和病证研究,另一方面提炼出治疗原则并筛选效验方药,形成科学的治疗体系。再者,应重视其实验研究,要注意把握微观与宏观的结合,微观上借助现代科技优势,宏观上体现中医特色。实验研究对情志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西医学结合的必要手段。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将有助于从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等多层次,以及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等多环节进一步阐明脾胃与情志相关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的科学机制。【参考文献】1王克勤.中医神主学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33.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9.3甄志亚.中国医学史,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1997:18.4赵建明,刘雁峰.中医情志量化初探J.中医药学报,2001,29(1):4.5易崇勤,赵荣菜.试论脾藏营营舍意的理论在脾胃病诊疗中的运用J.北京中医杂志,1992,4:15.6吴朝栋.试论脾胃对神志活动平衡的调节作用J.新中医,1993,25(10):7.7崔世麟.脾胃学说与神经精神病关系初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3:5.8欧阳五庆,颜水泉.试论中医“脾在志为思”J.中医药学报,1998,26(4):6.9王洪图,等.脾胃转枢对五脏藏神调节的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院药大学学报,2002,25(2):1.10翟双庆.再论中焦气机与神志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

11、,20(5):12.11纪立金.中医脾脏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91.12朱西杰.胃病调情四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2):19.13叶瑞繁,赵耕源,等.生活事件及心理中介因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15.14张丽萍.癫痫病从调理脾胃论治刍议J.湖北中医杂志,1999,21(4):147.15张丽萍,方卓,等.宁痫冲剂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4):295.16武丽,张丽萍,叶庆莲,等.解郁1号影响抑郁大鼠皮质及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效应J.中国临

12、床康复,2006,10(43):58.17李庆和,李慧吉,李杰,等.慢性应激对气机失调证大鼠行为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4):251.18李庆和,李慧吉,步怀恩,等.慢性应激引发大鼠行为改变及复方中药的调节作用J.天津中医药,2005,22(1):62.19钱会南,胡雪琴.脾虚大鼠模型脑内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和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91.20钱会南,王乐,等.脾虚大鼠脑内催产素受体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62.21邓月娥,纪立金.脾虚大鼠脑神经生化指标变化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2):49.22严灿,李艳,史亚飞,等.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