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7109598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摘要:从分析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入手,对各结构体系进行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出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在地震作用下的根本规律。 关键词:钢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lateral force resisting structural system of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finite element of the struct

2、ure system, the basic law under seismic action of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residential building. Keywords: steel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eismic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21) 概述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具有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好、抗震性能优越等特点,把钢结构用于住宅建筑,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也是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 本文以典

3、型的钢结构住宅为例,对其分别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以及钢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各种结构体系所具有的抗震性能,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比拟分析,对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的选择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工程概况:某住宅楼,建筑面积6688m2;平面为矩形(局部凹进8m ),轴线长44.0m,宽16.0m;11层,层高3.0m;无地下室。 利用有限元程序 ANSYS分析各种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振型等动力特性和各种结构体系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在建立整体有限元模型时,将钢筋

4、弥散于整个单元中,并把单元视为连续均匀的材料。在有限元模型中,梁单元和壳单元均被认为是具有线弹性性质的材料。 在使用有限元进行结构分析中,其中梁和柱采用Beam188单元,楼板及剪力墙采用Shell63单元进行模拟。所有节点为刚性结点且底柱及剪力墙与地面视为固结,具体的单元类型、几何尺寸及材料参数见表1表3: 表1钢框架体-剪力墙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参数 注:1.钢材均为HPB235;2.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表2钢框架体-支撑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参数 注:1.钢材均为HPB235;2.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表3钢框架体-核心筒结构体系、钢框架体-核心筒-剪力墙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参数

5、注:1.钢材均为HPB235;2.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动力特性主要是固有频率和振型,它们是动载荷作用下结构动态响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同时也可以作为其它动力学分析问题的起点。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可确定各种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其中前十个自振频率如表5所示: 表4结构自振频率(hz) 模态分析主要用于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通过模态分析,我们在设计中可以防止共振,进行模态分析之后,我们可以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及振动形式,并对此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防止在使用中由于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近而引发共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论 通过前述理论和计算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

6、、钢框架结构体系为建筑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有较大的延性,自振周期长,但侧向刚度小,侧向位移大,易引起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因此钢框架结构体系不宜建造太高。 2、在强震作用下,尤其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核心筒很容易遭到破坏,而钢框架又非常薄弱。建议在结构设计中应防止使用单纯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应采用延性与刚度相匹配的更有利于抗震的钢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 3、支撑对结构的抗侧力奉献很大,造价经济、不需要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速度快,是多高层住宅的理想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国强.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 【2】沈祖炎.钢结构根本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土业出版社,2005.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