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搜集考证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7096576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8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史料的搜集考证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史料的搜集考证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史料的搜集考证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史料的搜集考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料的搜集考证(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 史料的搜集、考证和整理 第一节 什么是史料 一、什么是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二、史料的种类及其价值1 .实物史料遗址墓葬2 .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 实物史料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实物史料墓葬,即古人的墓穴。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埋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文献资料史部类。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对学科的划分标准,史部类即关于历史的书籍。

2、史部书是我国历史资料储藏量最丰富、最集中的宝藏。 文献资料经、子、集类。 文献资料档案类。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今统一称作“档案”。 文献资料地方志类。地方志是记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情况的书籍。 文献资料甲骨和金石铭文类。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人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以商周青铜器为主。石刻铭文包括石经、造像、墓志、记事碑等,以记事碑的史料价值为最高,它往往记录了不见史传的重要史实。 文献资料外国人著述

3、类。外国人有关中国历史的记载中不乏颇有价值者。如马可波罗游记、波斯人拉施特的蒙古史,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三、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特点与价值实物史料的突出优势在于比较真实可靠。文献史料以内容繁富、完备、连续和系统见长。 第二节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史料的搜集(1)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工具书是专供解释疑难或翻检资料的书籍,犹如过河的桥梁,是治学的得力助手。借助工具书提供的资料线索,可以有效快捷地寻找到所需要的史料。字典词典类目录索引类类书等史料汇编 ()分类搜集法。根据研究的课题,分类搜集史料,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搜集史料的方法。 ()追踪搜寻法。此法指的是研究者为搜求某事史料而览读某书时

4、,发现某书提到与该项史事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循此一直到未见新的踪迹方休。 ()通过平时读书与阅读报刊搜集史料。史料的搜集按照目的性与时空性,不外两种情况,一是在确定选题后,及遵循题目对号入座地搜集专门史料,希冀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史料的搜集问题;另一种是立足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长远目标,广泛搜集与此有关的各种史料。后一种即属经常性地搜集史料,它需日积月累,甚至要穷毕生之力。 ()通过调查、采访收集口碑史料。 (6)网络搜索方法。 二、史料的整理1 .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2 .按时间先后的整理。以性质为纬线,时间为经线,把记

5、事本末与编年的方法融为一体 第三节 史料的鉴别 一、史料鉴别的必要性“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足,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 二、史书的辨伪胡应麟辨伪八法 P2 6 2梁启超辨伪十二法 P2 6 2 -2 6 3 “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样可靠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以为某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三、史料的校勘所谓校勘,就是核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

6、书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的字辞、语句上的错误。在校勘时,“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曰雠。”(刘向:别录),所以,校勘也被称为“校雠”。 钱大昕(1 7 2 8 -1 8 0 4),清代史学家、考据家。“凡所校订,必考稽善本,证以它书,即友朋后进之片言,亦则善而从之”。“善本”“它书”“他人意见” “校法四则” P2 6 5 -2 6 6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陈垣(1 8 8 0 -1 9 7 1),著名史学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在考据学、宗教史、元史和史论史法等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四、史事的考证 1 .伪事产生的原因史学家的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的局限性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与伪事的产生有直接关系传闻异词、史籍难稽和记忆失真,将文学形象的艺术真实误认为历史真实等,也会造成伪事的产生。 2 .考证方法求源法反证法旁证法理证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