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27011846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文化开展研究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开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缺失民族文化,就没有了个性特色;民族文化开展离开特色村寨,就缺少了实体平台。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诸如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目标定位、民族文化开展的认识程度等不明确、不到位、不重视等原因,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开展存在不尽人意或顾此失彼的情况。本文结合恩施州实际,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开展,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和精准扶贫及美丽乡村建设,从共有资源、创新思路、双赢开展上谈谈体会和拙见。恩施州民族特色村寨共有资源独有的地理、气候、生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西连重

2、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州接壤,东北端连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东面与湖北省宜昌市为邻。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清楚,降水充分,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恩施州地势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南部相对低下的状态,因而有北四县和南四县之说。恩施全境森林覆盖率近70%,全州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清江、酉水、沿渡河、溇水、唐岩河、郁江、忠建河又名贡水河、马水河、野三河,这些河流千百年来滋养着恩施的山林田土、村寨民众。恩施州近百个已经授牌或正在建设的民族特色村寨,共同享有四季清楚的气候、自然原始的生态和优美舒适的环境。特

3、色浓郁的人文历史。恩施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八百里清江流淌和传诵着恩施千百年的人文故事和自然传奇,全州境内的民族特色村寨拥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一个村名或地名都蕴含有传说故事。如:巴东县的神龙溪、野山关;利川市的大水井、鱼木寨;建始县的高坪、石门河;恩施市的大龙潭、梭布垭;宣恩县的彭家寨、庆阳坝;咸丰县的唐崖、黄金洞;鹤峰县的走马、董家河;来凤县的百福司、仙佛寺等。恩施州民族特色村寨还与相邻的宜昌、湘西、万州、神农架等地的村落有许多不同的人文历史和传说故事,走进恩施一个个民族特色村寨会被那里的人文历史深深吸引。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

4、古族、羌族等28个少数民族。民族特色村寨的主要特征是以民族人口、传统文化、村落特色等为条件申报和打造的,每个特色村寨都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恩施北四县的民间歌舞主要以龙船调、黄四姐、女儿会、撒叶尔嗬、丝弦锣鼓等为代表;南四县的民间歌舞主要以摆手舞、高腔山歌、耍耍、八宝铜铃、三棒鼓、板凳龙等为代表;民俗节庆活动大同小异,如社日、祝米酒、过月半、女儿会、过小年等;饮食菜肴上除有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羌族人集中居住的村寨有些不同外,其他均是以土家族生活饮食习惯为主,如腊肉、油茶汤、合渣、油豆腐、酸菜、炸广椒等;居住房屋根本是以土家族的干栏式木质吊脚楼等建筑为主,有上

5、百几十户聚住的村寨或院落,更多的是十余户或几户或单家独户分散式居住。、文化为魂、人才为基的创新思路,寻找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的结合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保护为出发点,以文化为支撑点,以促进开展为落脚点。有效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展,是要寻求其保护与建设互补互利的结合点。近年来,恩施州各县市在打造和建设民族特色村寨中,对有条件的特色村寨尝试着结合乡村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以自然生态为条件,以民族文化树形象,以地方特色创品牌,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巴东县以峡谷山水、纤夫文化打造的神龙溪;利川市以土家传奇、自然风光打造的鱼木寨;恩施市以侗族风情、茶园风光打造的枫香坡;建始县以自然山水、原始生态打造的石

6、门河;咸丰县以自然村落、羌族文化打造的麻柳溪;宣恩县以贡茶基地、历史文化打造的伍家台;鹤峰县以原始生态、自然河水打造的董家河;来凤县以古杨梅、土家村落打造的杨梅古寨等。然而,在进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古院落、古河道、古树及老民居、老作坊、老地名等,还存在人为的改变、损坏、变卖或易名等。如:有的村或村民按照新民居样式改造老民居;有的在古院落中修建新楼房;有的在自然溪河上改道或修建高坝河堤;有的在古河道边建钓鱼台或新楼房;有的卖掉古树或老民房等等。可见,对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要有政策措施和建设规划,更要不断寻求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的结合点,既要做到有效保护,又能夯实建设平台,在民族

7、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中,呈现出有规矩、有特色、有层次的良好局面。以文化为魂,因地制宜精心打磨民族文化资源。恩施州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丰厚而多彩,人文资源富集,有的以传统山民歌见长,有的以传统手工艺见长,有的以民间舞蹈见长等。如果从文化差异性、特异性、特色化的追求来看,从有利于民族文化创新开展的需求出发,因地制宜精心打磨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势在必行。根据民族特色村寨自身条件制定民族文化开展规划。依据村寨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明确文化开展方向和重点进行规划和打造。着重从村寨之间不同文化资源入手,做大、做强、做精。山歌强就做大山歌普及的文章;民间舞蹈有根底就组建村级文艺队伍;民间手工艺好就以手工艺来谋划产业

8、、做精民间工艺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传统建筑突出就围绕建筑打造看点和亮点;文化厚重就创立文化品牌等等。从民族文化开展上,需要树立挖掘、传承、创新、开展民族文化的新理念。时代在开展,人们的审美情趣、观念、爱好等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年轻人更是追随时代。很多传统民族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需要在其根基和源流的根底上进行创新或改良,如表演形式、表现内容、形象包装、工艺水平等等。以人才为基,开掘培育、建立健全民族文化队伍。民族文化开展离不了民族文化队伍。一是民族特色村寨需要挖掘、发现、推出民间老艺人、传统手工艺师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特色村寨因他们而出彩,同时又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带动和培训民族文化队伍。

9、二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引进文艺人才,学习外地文化经验,带动培训村民文化队伍,提高民族文化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以村寨为根底,依靠村级组织、优秀艺人和文化骨干,建立健全民族文化队伍,定期组织文化或培训活动,利用民族民俗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活动,进而不断推动民族文化开展。实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开展双赢恩施州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借助民族文化走乡村旅游之路的前景看好。近年来,恩施州先后在条件较成熟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成功打造建设了“恩施大峡谷“建始石门河“宣恩伍家台“来凤杨梅古寨等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增加村民就业和增收门路、推

10、动乡村精准扶贫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和经验。用“特色为形理念统筹规划。恩施州民族特色村寨在进行建设开发中,需要一个统筹规划和设计,特别要在“特色为形上做好文章,做出精彩。一是以全州、县市、乡镇实行全局式规划,有重点地布局乡村旅游景区,不可一拥而上,都来做乡村旅游,造成景观雷同和资源破坏。二是对确定开发乡村旅游的特色村寨,运用“全域旅游的理念,由全村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最具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食宿、产品等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以求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三是不断对特色村寨质量的提升,提升村民民族意识、文化自信,努力把民族特色村寨打造建设成一个

11、生态文化要素完备、根底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文环境文明和谐,且具有恩施地域风格的特色村寨。树“恩施生态品牌打造精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开展的千年大计。恩施州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优势资源,在全面建设打造中,需要树立“恩施生态品牌意识,保护好自然良好生态环境,做到对山林植被、水源河流、村庄形态等不被人为的损坏和改变;在农业或工业工程的实施中,服从特色村寨规划开展;在小河流域治理工程的实施中,修筑河堤时与村寨环境相协调,不建高堤、不改河道;在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创新、开展过程中,注重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更要有精品意识和特色理念,寻求村寨

12、间文化的差异性,做成精品,突出特色,创立品牌。走“永续开展之路实现双赢。“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开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走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平安作出奉献。遵循党的十九大指明的开展方向,我们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开展中,必须按照这个要求和理念,去规划设计和建设开展。一是对特色村寨的保护要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保障和政策规定及村规民约;二是对特色村寨建设要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和精准

13、扶贫有中长期的科学规划,有可操作性强的建设蓝本,有一定保障的资金投入;三是对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一是保护、二要创新、三求开展,形成“一村一品式特色村寨;四是对参与其中的干部群众要有文化自信、综合素质、旅游效劳、言行仪表等多方面的要求和培训及引导,对优秀民族民间艺人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供展示平台,给予适当奖励,鼓励传、帮、带文化传人和新人。总之,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开展是一种手段和形式,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结合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开发等多种渠道,建成村寨整洁富有、根底设施完备、文化生活丰富的美丽乡村实现建设和开展双赢,走向“永续开展之路,让恩施各民族群众早日如期奔向共同致富、美满幸福、文明和谐的全面小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