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2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6949028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必修信息技术复习提要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概念(1)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2)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感觉剥夺实验”就是有力的佐证。(3)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4)从信息的发出方来看,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2、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载体:承载信

2、息的媒体,信息载体是信息的具体的表现形式。3、信息的基本特征:(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信息技术的定义(广义的):凡是能开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热点。穆尔定律(摩尔定律):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5次革命):(1)语言的产生和应用。(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3)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4)电

3、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4、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广泛应用。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4)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作为中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

4、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2、信息的来源有:事物本身、他人和媒体。信息源越广,信息量越大;信息源越可靠,信息越真实;信息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避免单一渠道。3、采集信息(1)采集信息的主要方法: 1)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2)采集信息的工具除了传统的纸和笔,还有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和计算机等。(教材P21表2-3采集信息的工具)4、保存信息(

5、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2)输入计算机保存。5、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材P22表2-5)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1、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1)直接访问网页(2)使用搜索引擎(3)查询在线数据库(4)使用BBS论坛。2、搜索引擎:是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工具平台。(1)常见搜索引擎:1)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又称分类搜索):雅虎、搜狐、新浪、网易等;2)全文搜索引擎(又称关键词搜索):Google、百度;3)元搜索引擎(同时调用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搜索)。3、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 (1)下载整个网站内容 (2)从网站下载1)文字的下载2)图片的下载3)

6、文件下载(如歌曲下载)4)软件下载 (3)FTP下载(4)常用的下载工具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1)信息是否真实可靠(2)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3)信息是否可用(4)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5)信息包含哪些情感划分(6)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1、常见文本类型:信函、论文、报告、通知、书籍、杂志、报纸等。常见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 (.DOC)、WPS(.wps)、记事本(.txt)、写字板(.rtf)、北大方正等。

7、2、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加工和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两类。3、电子报刊是电子板报和电子刊物的合成,其加工制作过程: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4、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注意Windows的操作都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先是选中操作对象,再执行操作命令。 (1)Word中工具栏的显示和隐藏:视图(菜单栏)工具栏熟悉常用工具栏按钮:格式工具栏:(2)页面的基本设置:“文件”菜单“页面设置”,主要用于设置纸型(纸张大小)、页边距(内容与纸张边缘的距离)和方向(纵向和横向)等。 (3)使用文字和段落格式对文本进行基本的设置。对编辑中的误操作除了重新修改

8、外还可以使用“撤消”命令(按钮)来方便修改。1)字体,字号,颜色:“格式”菜单“字体”或格式工具栏按钮,还可设置下划线等特殊修饰。特殊效果上、下标的实现:选中对象格式(菜单栏)字体效果。文字的查找和替换:编辑(菜单栏)查找或替换。 2)段落,对齐方式:“格式”菜单“段落”,用于设置行间距,首行缩进,左右缩进等对齐方式等。段落对齐方式: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和分散对齐段落缩进方式: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和右缩进(注意标尺上对应滑块的名称)。 (4)使用图片、文本框和艺术字1)图片的插入:插入(菜单栏)图片剪贴画或来自文件2)文本框的插入:插入(菜单栏)文本框横排或竖排3)艺术字的

9、插入:插入(菜单栏)图片艺术字4)插入背景图片:“格式”菜单“背景”“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 (5)设置“页码”、“页眉”和“页脚”1)插入“页码”操作一:“插入”菜单“页码” 操作二:“视图”菜单“页眉/页脚”“插入页码”2)“视图”菜单“页眉/页脚”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1、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过程: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2、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常见图表软件:EXCEL、CCED、金山的wps表格、永中office表格(1)几个常见函数:SUM求和、Average求平均值。(2)几种常见图表的用途特点:1)柱形图和条形图擅长比较数据间的

10、多少与大小关系;2)线形图也称为折线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的变化趋势;3)饼形图也称扇形图,适合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作品是通过对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任何几种信息的集成,给人视觉感观更深刻的感受。1、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2、采用超级音频解霸对声音文件进行剪辑处理,采用超级解霸对视频文件进行处理(剪辑、格式转换等)。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1、计算机基础知识(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诞生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2)电子计算机分代(发展):(以采用的主

11、要逻辑元件为标准)1、电子管计算机,2、晶体管计算机,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3)现代计算机主要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其设计思想由冯诺依曼提出,故又称为冯诺依曼体系计算机。在硬件逻辑上分为五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中运算器、控制器被集成在一起,就是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有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之分:一般内存速度快,断电丢失信息;外存速度慢,断电信息部丢失。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运算器 中央处理器控制器 (CPU) 内部存储器存储器 外部存储器输入设备 I/O设备输出设备主机外部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计算机机

12、器语言程序计算机人编写执行计算机语言系统翻译程序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与执行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CPU存 储 器内 存外 存输入设备控制执行指令控制流传输程序或数据数据流计算机各部件配合工作原理(4)内存又分为RAM和ROMRAM:随机存储器(它保持信息需要电荷来支持,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不能修改和删除,且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存储器容量单位:bit二进制位(比特是最小单位),基本单位是B(Byte,字节),还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TB(太字节)。它们之间以1024为进位制的:1B=8bit,1KB=1024B,1MB=1024K

13、B,1GB=1024MB,1TB=1024GB。(5)输入输出设备1)常见的输入设备:键盘(它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输入设备)、鼠标、麦克风(话筒)、光笔、手写板、光驱、扫描仪、游戏手柄、条形码阅读器等;2)常见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耳机。3)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的:软驱、刻录机(又叫刻录式光驱)、触控屏(触摸屏)注意:复印机是硬件,但不属于计算机的设备,所以既不是输入设备也不是输出设备。(6)计算机语言分类:机器语言(低级语言)、汇编语言(低级语言)、高级语言。2、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查结果设计算法P79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4、 3、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或实现人类智能。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两个研究领域。4、网络中发布信息的常见方式 (1)在因特网上发布自己的网页(2)论坛公告板(BBS)(3)电子邮件(4)网络技术论坛(5)新闻组服务(6)网络调查(7)QQ、网络会议、MSN等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1、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式目前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主要有四种:(1)主题树方式(2)数据库方式(3)文件方式(4)超媒体方式最佳组织方式是数据库方式和超媒体方式相结合。2、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1)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且占空间少;(2)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3)检索统计准确、迅速

15、、高效;(4)数据应用共享性能好。 数据库应用系统、网上搜索引擎或在线数据库,管理方式也由人工管理或文件管理向自动化和集中管理转变,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3、数据库就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得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的过程4、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数据库是由数据相互关联的多个表格组合而成的。表中的每一列是数据库中的一个属性(称为字段),而每一行则是数据库的一个元组(称为记录)。关系的集合可构成一个表。第六章 信息安全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保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预

16、防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内容。1、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1)计算机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它只能是人为编写的,不能由其他方式产生。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教材P134表6-4):1)非授权可执行性2)隐蔽性3)传染性4)潜伏性5)破坏性6)表现性7)可触发性。(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材P136)1987年10月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例计算机病毒被发现。常见的杀毒软件:瑞星RAV2010、金山毒霸DUBA2011、360杀毒、江民KV2011、微点主动防御、可牛

17、杀毒;卡巴斯基、诺顿、Panda熊猫卫士、McAfee麦咖啡、EAST NOD32、小红伞等。 (4)计算机犯罪的主要行为(教材P136) (5)预防计算机犯罪的方法(教材P137)2、网上道德规范 (1)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教材P140) (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材P140)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法律层次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首次界定了计算机犯罪。 (2)行政法规和规章层次 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997年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 (3)国外立法简介(略)常见快捷键及功能:WIN键 + E:快速打开资源管理器;F1:帮助;Alt + Enter:切换DOS程序的窗口与全屏幕状态;Alt + F4:关闭;Ctrl + C:复制; Ctrl + X:剪切;Ctrl + V:粘贴;Ctrl + A:全选;Ctrl + 鼠标拖放:绝对复制;Shift + 鼠标拖放:绝对移动;Ctrl + Home:快速移到文件头;Ctrl + End:快速移到文件尾;Shift + Del(delete):彻底删除文件(夹)而不进入回收站;Ctrl+Z:撤消; Ctrl+ S:保存。退出DOS环境命令:EXIT。第 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