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

上传人:x** 文档编号:26949016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陶渊明,又名潜,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年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思想家。学历:大学本科。家世:曾祖父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统帅八州军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陶逸,官至太守。陶渊明为官四代,官至彭泽县令。陶渊明九岁丧父,由外公孟嘉抚育长大。孟嘉,著名学者教授,在外公的指导下,接受了完整的高等教育。渊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少年时,陶渊明即写下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豪言壮语。42岁前怀抱大济苍生的雄心四度出仕,但四度辞职。为啥?东晋末年,天下动荡,军阀混

2、战,那是野心家的天堂,像陶渊明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击,他又不愿丧失人格,同流合污,于是只有选择公开同最高统治者决裂,回家真隐。陶渊明第三次辞职后,回到老家,因不善谋生不善理财而穷困潦倒,其任太常卿的叔父陶夔见而怜之,劝渊明出仕,并亲自出面为渊明打通关节,为他谋得彭泽县令一职。东晋时,一个大县县令是正六品。他的薪水有多高呢?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日薪五斗米。东晋的五斗米,相当于现在的20市斤,按人民币三元一斤结算,日薪六十元。一个月也就人民币1800元。这样算来,县令的收入岂不是太低了?有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的薪水制度,因而闹出很多笑话。东晋时代的官员收入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实物工资,如县令

3、的日薪五斗米;二是现金工资,如县令的能够买五斗米的铜钱或者银两;三是官田收入,如县令的官田是三百亩;四是灰色收入,而且在古代灰色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合法的。让我们来算一下陶渊明担任彭泽县县令的总收入。日薪五斗米,折合人民币六十元,月薪1800元,加上现金翻倍,即为月薪3600元人民币,年薪满算(不能请假)就是43200元人民币,再加上官田的收入,三百亩官田的收入是前面两项的五倍(这还是保守的),即216000元人民币,三项合计总额为人民币259200元人民币。第四部分灰色收入,这部分最不好算,由你的人品决定,看你是大贪还是中贪还是小贪亦或是不贪。一是收税,收税分两种,固定税和临时税,缴税时朝廷只

4、收任务总额,县令具体负责,可以掐头去尾。这掐头去尾的部分就相当于县令奖励工资,是合法的;二是人情往来,现在叫出场费。比如:辖区内有个大款,建了栋别业(现在叫别墅),竣工时请县令去剪彩,剪彩用的是专门打造的金剪,剪完了,这金剪就送给县令了。俺堂堂县令给你白剪啊?你要面子,俺要出场费。这也是合法的。再就是县令及其家属过生日,县令家里的红白喜事,辖区内的大款们都要来捧场,这在古代也是合法的;三是打官司,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古代县令集公检法司于一身,法律就是他口里的一句话,中国古代从来就没有过法制时代。该项灰色收入就看县令本人的品德了。如果县令秉公执法,这项收入可能为零。现在我们知道古代一

5、个县令的职位该是多么的诱人了。现在有的年轻人忒鄙夷不为五斗米折腰,那算个啥?不就是五斗米吗?俺现在看见地上有20元人民币都不稀罕弯腰,给乞丐和拾荒的吧!既然县令职位如此诱人,渊明的叔父又费了那么大的劲才到手,渊明既不善理财也不善谋生,那他为啥要断然辞职呢?我们现在来还原一下陶渊明辞职的过程。陶渊明上任伊始,他的师爷(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就给他做了两套衣裳。一套前襟短后襟长,一套前襟长后襟短。渊明不解,就问:渊明皱起眉头,心里老大不高兴。由于渊明素无积蓄,三百亩官田的种子还是由师爷出面赊来的。在任81天,处理大小积案20余起。师爷劝渊明判案时吃了原告吃被告,收受双方钱财,但被渊明断然拒绝。因为他

6、看不得弱者渴望公平的眼神,他不忍违背自己的良知。辖区内的几位大款数次请他剪彩,他以不认识不了解无交情为由拒绝。师爷劝他在临时税中掐头去尾,截留部分自己私用,他不忍加重黎民负担而喝斥师爷。郡守派督邮到彭泽县检查工作。督邮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职位不高但得罪不起。所谓检查工作,实际上是挑刺,搞敲诈勒索。师爷要渊明准备一笔现金,送给督邮,渊明秉性刚直,就是有钱他也不会送给督邮,何况他确实拿不出这笔钱。按照东晋惯例,按季发薪水,即三个月发一次薪水,他上任不到三个月,还没领一次薪水,确实囊中羞涩。督邮住进了当地最好的驿站,师爷让渊明穿上前襟短的官服,腰系绶带去拜见督邮。他长叹一声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

7、乡里小儿。遂挂印去职,当天晚上就驾着小船离开了彭泽县境。他就这样离开了官场,开始了他人生中平淡而辉煌的岁月,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政治家,但诞生了一位文坛巨人-他成了中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苏轼评价渊明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评韩柳诗);朱熹曰:渊明诗,人皆说平淡,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出这样的言语出来。清代龚自珍也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大诗人,都曾高度评价陶渊明的诗。王国维曰: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

8、千古。(文学小言)李白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陶渊明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写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