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压浆、封端施工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6916320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T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压浆、封端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T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压浆、封端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T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压浆、封端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T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压浆、封端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压浆、封端施工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T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压浆、封端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及依据1.1 编制依据1下岸大桥、桂洋中桥施工图2公路桥涵通用图(30m、40m连续、连续刚构T梁)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福建省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标准化指南1.2 编制范围30m、40m连续、连续刚构T梁2 工程概况全标段共设计有预应力T梁180片,其中40m预应力T梁95片,30m预应力T梁85片。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50,预应力筋为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0mm,钢绞线公称面积A=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1000小时后应力松弛率不大

2、于2.5,其性能符合中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的规定。采用波纹管制孔,主梁的梁肋锚具为OVM15-9、8、7(30m 、40mT梁)三种,顶板负弯矩锚具采用BM15-53 施工组织预制场主要张拉人员表序号姓名职责备 注1古清明全面协调工作2李 波负责技术工作3刘 信负责现场技术工作、质量检验4姜 宏负责现场施工协调5李根水负责油泵操作6梁在亮负责油泵操作7李平德负责油泵操作8李春水负责油泵操作9冯祥德负责张拉记录、伸长值量取10徐宏明负责张拉记录、伸长值量取主要张拉机具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千斤顶QMYCQ2500台22千斤顶YDC250E台23千斤顶

3、YDC25Q台24电动油泵ZB4-500台25电动油泵ZB22/500台26压力表红旗1.6级块44 施工工艺T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是在T梁砼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并且养生14天后进行的预应力张拉。其工艺流程见张拉工艺流程图。张拉工艺流程图5 施工准备1.检查锚孔质量,对锚垫板进行清洁处理。2.对孔道的长度进行复核,以确定每束钢绞线的下料长度。下料长度孔道设计长度+1.6m。3.钢绞线都是以盘条提供的,在使用前进行预张拉,以减少钢绞线的构造和松弛损失,便于等长控制。4.下料时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对下好的钢绞线编束,每隔1.5m左右绑扎一道。穿束前将钢绞线的两端头用砂轮打磨光滑,再用胶布包扎好端头

4、后并按图纸要求编号,以便穿束时对号查找。5.穿束前采用无油污的高压风清理孔道内污物或积水,以确保孔道清洁、畅通。6.对油压表和千斤顶进行配套标定,其系数1.05,控制在1.03以下。油压表精度采用1.6级,最大读数比施工需要读数大50。千斤顶内摩阻力和锚圈口摩阻率要经过试验测定,锚具使用前对偏差进行检查,并经过探伤合格后方可使用。7.在张拉前再次对梁体进行全面检查,梁体外表无缺陷,梁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且养生14天。6 预应力钢束张拉6.1 钢束伸长值计算由于孔道长度大于30m,为了克服和减少孔道摩阻力,以防止过大偏心压力导致梁体出现较大的侧弯,因而在钢束张拉时采用双向张拉工艺,应

5、力应变双控,其理论伸长值L按下式计算:式中:L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张拉实际伸长值按LL1+L2计算,式中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设计张拉控制应力fpk18600.751395MPa。40m和30mT梁的单端伸长值见表1和表2,各级荷载的伸长值见附表。6.2 张拉顺序40mT梁的张拉顺序为:N2N3N1N4、N5,N4、N5同时张拉;30mT梁的张拉顺序为:N2N3N1。张拉钢束

6、的布置如图所示。 40mT梁截面图 30mT梁截面图6.3 张拉工艺6.3.1 千斤顶就位在承力架上安装手动倒链,将穿心千斤顶起吊到张拉钢束的位置,锚环对准锚垫板,再次检查工作锚是否破裂和损伤,如有则及时更换。然后将钢束梳理,分股分别穿入工程锚和工具锚中,装好夹片。6.3.2 初张拉T梁两端同时先对千斤顶主缸充油使钢束略为拉紧,同时调整锚圈及千斤顶位置,使孔道、锚具和千斤顶三者之轴线相吻合,注意使每股钢束受力均匀。当钢束达到初应力15(30mT梁初应力设为10)时,用石蜡画线作为伸长值初读数,并借以观察有无滑丝情况发生。6.3.2 张拉采用两端同时逐级加压的方法进行张拉。40mT梁N4、N5同

7、时张拉。两端千斤顶的升压速度应接近相等,当两端达到最大张拉控制应力时,用对讲机联系,并继续供油维持控制应力不变,持荷2min,然后两端回油、卸荷、量取伸长值,做好张拉记录,并与计算理论伸长值进行对比。如果量得的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之差6时,即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达不到此值,需查找原因予以处理。其张拉工序为:015%(10%)K30%(20%)K50%K K锚固(持荷2min)。同时注意每一钢束的回缩量,如果两端之和大于8mm时,及时检查锚具、夹片,每一钢束的断滑丝根数不能多于1根,而且每片梁的断滑丝根数不得超过该片梁额断面钢束总数的1。梁体的起拱度误差,不大于设计拱度的1。6.3.3 锚固当张

8、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打开高压油泵截至阀,使张拉泵油压缓慢降至零,活塞回程,锚具夹片随之自动跟进锚固。锚固后锚塞外露量3mm。锚具外钢绞线的切割。当预应力钢束张拉结束,经检查并确认合格后,将锚具外多余钢绞线在离锚环外34cm处用砂轮切割机切除,同时确保夹片不会受热而失锚。6.3.4 浆液配制为保证孔道压浆密实,根据要求的流动性和秘水率通过试验确定浆液的配合比,选用海螺牌的52.5P水泥,为了减少收缩掺10水泥用量的膨胀剂和1的FS-G高效减水剂拌制水泥,水灰比为0.38,R2858MPa。制浆前对结块、大颗粒的水泥及杂物筛除,以免堵塞输浆管道。压浆设备。采用灰浆机,以HB6-3活塞式灰浆泵压浆

9、。压浆前用无油高压风清理孔道内的杂物或积水,确保孔道通畅,同时观察有无串孔,如有串孔则两孔同时压浆。压浆方法。当钢束张拉完毕后,压浆作业必须在钢束张拉后24h内进行。压浆顺序自下而上逐孔进行。一片梁应连续完成压浆,其压浆方法采用二次压浆工艺。压浆压力控制在0.60.8MPa内,压浆从T梁的两端最低孔道开始进行。第一次压浆从甲端压入直到乙端压浆孔流出浓浆(喷出时间11S)时,用堵头堵住乙端压浆孔,甲端继续压浆,待灰浆压力达到0.60.8MPa并保持压力12min,而且检查各部无漏浆现象时再将甲端的阀门关闭。待第一次压浆后40min后再次从乙端再进行第二次压浆,重复第一次压浆步骤。第二次压浆完成4

10、0min后拆除压浆管道,对下一孔进行压浆作业。当一片梁压浆完成40min后,拆除压浆管道,并对梁片继续进行洒水养护。压浆所用水泥每批需做6组试件,分别采用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测定其强度,以便作为质量评定依据和移梁、运梁、吊梁的依据。对每次孔道压浆情况及时填写预应力管道压浆记录表。6.3.5 梁端封堵当孔道压浆结束后立即将梁端的水泥浆冲洗干净,并将梁端再次凿毛后,对设计要求有封锚端的,在绑扎钢筋和安装模板时,需妥善固定,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因模板走动而影响梁长。为了控制梁长不超限,端部封锚混凝土端面位置,按设计图纸的位置内移5mm,两端共计10mm。封端的砼强度不低于梁体砼强度,颜色和梁体一致。24h后拆模,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至符合要求。7 安全质量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挂牌作业。2.张拉现场设置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人员严禁入内。3.张拉平台及施工架搭设结实牢固。4.千斤顶带压工作时,正面不能站人,且不可拆卸液压系统中任何部件。压浆泵使用时雅阁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压浆人员穿水鞋,戴防护眼睛。5.已张拉完而未压浆的梁,严禁剧烈震动,以防预应力钢束断裂而酿成事故。6.在张拉过程中,认真检查油表读数的准确性,以便复核张拉伸长值。7.千斤顶在安装就位过程中,控制好与钢束、锚垫板在同一轴线上,以免发生断、滑丝、8.严格控制压浆过程,确保压浆密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