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对苏北农村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6903889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对苏北农村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对苏北农村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对苏北农村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浅析“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对苏北农村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对苏北农村发展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析“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对苏北农村发展的影响李慧敏 张莉萍 李艳 田国栋 何俊项目编号:0411A04摘 要:针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议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实现富民强省和区域共同发展目标,南京农业大学与连云港市与共同策划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这一工程充分体现以专家教授为主角、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的集校、地、村、户为一体的系统化结合。本文笔者通过对连运港市的东海县,灌南县,赣榆县的部分农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南京农业大学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的实施对苏北地区农村发展带来的几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体现了农业科技知识与农民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让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应用于社会

2、实践中来,才能更好地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词:科教兴农;农业技术;农村发展“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是连云港市与南农大等高校、科研院所一起,组织107名专家教授与107个村对口开展的一项工程,主要是为了探讨科技服务农村、致富农村的有效手段,切实提高连云港市农村的科技水平,增强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农村、农民整体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前使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笔者通过对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的实地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了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对我国苏北地区农村农业的发展的重要影响。一、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的产业化进程“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的实施,更

3、加合理的调整了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了当地的特色农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到目前,各参与乡村在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都已制定了本村的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主导产业,明确了结构调整方向,为农民增加收入,农村致富奔小康架起了桥梁,提供了重要途径。赣榆县欢墩镇黄泥沟村千亩无公害芦笋生产基地的建立,改变了以往黄泥沟村农业生产现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化,产业布局的合理,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环境资源。赣榆县沙河镇颜庄村引进南农大农学院柳李旺博士新培育的农白一号、二号、三号萝卜新品种后,当地

4、的萝卜产量比过去增加了近二倍;东海县桃林镇农民在南农大园艺学院侯喜林等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大棚果树授粉、生物农药治虫、遮阳网防虫等许多新技术,生产有机食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升了品种质量,为连云港市农业应对加入WTO的新形势,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目前全市107个村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已达11.36万亩。另外,从东海县大平乳品厂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状况。他们主要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大平乳品厂搞好服务,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

5、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新沂河南岸灌云、灌南两县十多个乡镇开始从传统农业走向林草牧复合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农民充分的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了特色农业,加快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在农村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专家就教授进村后首先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与村庄干部交流,主动为各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献计献策。如南农大食科学院屠康教授在考察了赣榆县墩尚镇银河村、莓园村后,就草莓种植中的品种更新、深加工等提出了很好的看法,并就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规划意见;农学院吴志行教授在东海县顶湖村就大棚西瓜育苗技术进行了讲解传授,并就其如何扩大规模和提

6、高品质、如何形成特色产业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真正结合。把先进的技术由理论变成现实。第一,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如赣榆县沙河镇颜庄村引进园艺学院柳李旺博士新培育的“农白”系列萝卜新品种后,当地的萝卜产量比过去增加了近两倍在引导农民广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各位专家教授还利用各种机会,多种形式地为广大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赣榆县欢墩镇黄泥沟村千亩无公害芦笋生产基地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种植范围以独具规模。当地的农民基本以种植芦笋为生。南农教授在此地进行了长时间的指导,让农民更好的了解芦笋科学种植方法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指导农户生产和田间管理,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

7、的技术问题。大大地提高了芦笋的产量。第二,养殖业技术的推广。灌云县侍庄乡今年鹅病流行,养殖户遭受不小损失,动科学院陆应林博士闻听消息后,立即来到专业户家里进行现场解剖,查找病因,指导农户科学防治,及时遏止了鹅病的蔓延,为养鹅户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大菱鲆鱼养殖通过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吉红九的介绍,将最新的农业水产养殖成果进行工厂式的产业化发展。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资2800万元,建设了30000平方米的养殖车间,打地下海水井10眼,使养殖水温全年保持在15-18,为达到群体养殖最大密度,另建设1000立方水体的二级过滤沙池和配备二台纯氧机,一台臭氧机和发电机组。可年产

8、大菱鲆鱼300吨,实现销售收入2700万元,利税100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1850元。第三,加工业技术的推广。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科教兴百村工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技术的形式,发展了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东海县大平乳品厂建有奶牛养殖基地200亩、青饲料基地800亩,存栏奶牛120头,年产液态奶能力4000吨。正当厂里为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犯愁时,南农大食科学院教授杨方美博士来到该厂,对该厂的

9、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调整,使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均有大提升。这一点,从下表中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表一 大平乳品厂经营调查大平乳品厂经营调查总收入4000万元总投入800万元占地1000亩净收入420万元/年接受培训技术指导南农杨方美博士固定资产660万元详细情况:种植/种养模式产品投入产出设备土建奶牛其他总投入产量产值种牧草+养奶牛+乳制品鲜奶 酸奶374.6万元165.4万元200万元60万元800万元1万吨4000万元公司+农户东海县石湖乡的大平乳品厂,厂长贾萍对教授进村带来的好处一口夸不尽:“牛奶加工中的蛋白质变质,酸奶发酵温度、菌种培养,化验室、制冷车间各种设备的配置,教授的一句话要让我

10、们少走多少弯路?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效益不是用数字可以计算的。”大平乳品厂是下岗工人贾萍夫妇从两头奶牛起家,经过几年拼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目前自身牛场有存栏奶牛120多头,并带动了周边农民饲养了300多头奶牛。为了避免分散饲养、分散挤奶影响原料乳质量,今年春天,在南农大教授杨方美博士的指导下,石湖乡和乳品厂合作搞了一个占地120多亩的奶牛养殖小区,把以前分散在农户家里的奶牛集中在一起饲养。奶牛小区建设标准化牛舍时,本是按照一般住人房子的高度留窗户,杨博士见了,赶紧让停工,改成离地面40厘米留窗,因为这样牛舍通风好、不潮湿,奶牛在里面少生病。贾萍说:“你看,利润从这一句话中就出来了。”三、转移和吸

11、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在我国的现阶段农村出现了很多隐性失业问题,许多农民没事可做,苏北地区在江苏是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不高,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例如,赣榆县宋口村的大菱鲆鱼工厂化养殖、门河镇刘门河村中药村生产基地,东海县石湖乡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基地,灌云县侍庄乡牧草养鹅,灌南县花园乡果蔬瓜套种,新浦区云台乡观光农业整体建设规划,连云区徐圩镇后圩村冬枣基地,海州区开发区许庄村欧亚系葡萄示范园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具有很强带动辐射作用的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农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许多

12、隐性失业者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来。另外,许多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吸收了当地的大批劳动力,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现阶段存在的劳动力问题,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所有这些都成功的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像东海县桃林镇有机食品基地的建设已成规模,经过南农大园艺学院院长侯喜林教授、廖宝山教授等专家的科学规划、技术指导,正向做大、做强的更高目标迈进,其发展前景被美籍华人、美国加保(生化)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榕达先生看好,最近多次来连洽谈合作事宜,表示愿意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帮助其扩建食品基地、加工车间及更新加工设施,将有机食品推向欧美市场。巨大的规模与投资使当地的农

13、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四、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民总是拥有一套传统的养殖种植观念,年年如此,加上他们远离市区,信息闭塞,很难了解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就算知道一些,又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而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来。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农户不了解当前的各种农业新技术。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科技成果的实施。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只有本身自己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技术才能够使理论成果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专家和教授深知科技知识对农村农民的重要性。因此,在农村大力开展的科技培训工作。一方面,专家教授组织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300余次,直接向3620余农户传授种养殖实用技术

14、,采取发放技术明白纸和现场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面对面、手把手地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另一方面,专家教授根据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农民需求,先后来连云港市灌南、灌云、东海等地举办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园艺培训班20多个、基层干部培训班(讲座)五个,来自我市107个村、80多个乡镇的村干部、乡镇分管领导、科技助理、“小康工程”联络员、基层部门负责人、农村种养殖户、科技致富带头人等3000余人参加了培训,此举有力地加强了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重点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骨干力量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的

15、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此外,南农大还根据连云港市的要求,开办农村自学考试大专助学班,拟为该市2780多个行政村每村至少培养一名大专学历的村级后备干部。这些培训工作的实施,提高了当地农村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东海县桃林镇农民在园艺学院侯喜林等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大棚果树授粉、生物农药治虫、遮阳网防虫等许多新技术,生产有机食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品种质量。今年,连云港市累计引进种养殖新品种80余种,新技术160多项,在此推动下,全市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已达11.36万亩。五、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商品意识和市场适应性的增强百名教授走进百村,不仅给农民送来了新品种和新技术,还

16、带来了新观念和新信息。使广大群众观念有了突飞猛进的转变。很多农民不再抱着过去传统的种养殖(植)品种不放,转而追求高投入、高效益的新品种。目前全市已累计引进种养殖(植)新品种80余种、新技术160多项。灌云县东王集乡与南农大等单位合作,利用杂交技术繁育苏太猪新品种,生产周期明显缩短。像赣榆县门河镇第一次种植中药材时,农民以前用惯了除草剂,如果雨水勤,一个夏天地里要除五六次杂草,照习惯买瓶乙草胺,一打就行。但南农大王康才副教授告诉他们,农药再好也比不上生态好,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全部药材田都是人工除草。在东海县的桃林有机食品示范园,南农大教授侯喜林、缪宝山等不仅技术上把关,还主动向外商推荐有机食品,

17、今后3年的产品已被订购一空,并吸引外商投资200万美元扩大有机食品基地,向广大农民展示了有机农业的美好前景。市区新浦区、海州区的乡镇更是不满足于教授们仅就具体实用技术作指导,已经把一个乡镇甚至全区的观光农业规划交给专家,希望在更高的层次上借用“外脑”,悄然把“百名教授兴百村”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使农民更好的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变观念抓住变化的市场信息。结 论农民是农业生产和技术应用的主体,随着农民科技意识逐渐提高,“走过场”式下乡活动和低层次、低技术含量的技术帮扶形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这一工程实施真正的实现了干部、专家和农民的双赢,不仅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也实现了专家的价值,

18、符合了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的各种要求及形式。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须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农村隐性失业严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真正的实现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赣榆县统计年鉴,赣榆县编印.2东海县统计年鉴,东海县编印.3灌南县统计年鉴,灌南县编印.4 卜万锁.科教兴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 郑有贵.当代中国农业变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6 陆学艺.三农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