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6871084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程设计 I 摘 要 在本学期最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夹具课程设计。 这是我们学完大学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课 程。本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 后进行的一个课程的综合。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机械制 造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 理论之后,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夹具是一种装 夹工件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 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应用机床夹具,有利于保证工件

2、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有利 于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实现“一机多用”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们组的课题是液压泵 盖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我们按照液压泵盖零件要求对其进行加工工艺的设计,使 其从一个铸造件变成一个合格的产品。其中我设计了其第 4 个工艺步骤钻 3 个直径 11mm 的通孔。我采用一面两孔定位,限制 6 个自由度,然后压紧,用 3 个钻套,对 其进行加工。就该夹具而言,其钻模板的加紧较方便,易于使用,节约时间,使其生 产效率提高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

3、行一次适 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 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泵盖 ,夹具,钻模夹具 全套图纸等,加 153893706 课程设计 II 目 录 摘 要 .I 第 1 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1 零件的功能、结构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 零件的作用 .1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1.3 零件的生产类型 .2 1.2 主要加工面及要求 .2 第 2 章 毛坯的选择 .3 2.1 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 .3 2.2 毛坯的技术要求 .3 2.3 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4、2.3.1 确定毛坯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公差 .3 2.3.2 绘制毛坯图 .4 第 3 章 基准的选择 .5 3.1 粗基准的选择 .5 3.2 精基准的选择 .5 第 4 章 制订工艺路线 .6 4.1 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 .6 4.2 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6 4.2.1 工艺路线方案 1.6 4.2.2 工艺路线方案 2.7 4.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7 第 5 章 工序设计 .8 5.1 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8 5.2 选择夹具 .8 5.3 选用刀具 .8 第 6 章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9 课程设计 III 第 7 章 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

5、0 7.1 工序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 711 切削用量 .10 712 背吃刀量 AP.10 713 定进给量 F.10 7.1.4 确定切削速度 V.11 7.1.5 校验机床功率 .11 7.1.6 基本时间 .11 7.2 工序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2 7.2.1 切削用量 .12 7.2.2 背吃刀量 AP.12 7.2.3 确定进给量 F.12 7.2.4 确定切削速度 V.12 7.2.5 基本时间 .12 7.3 工序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3 7.3.1 钻孔切削用量 .13 7.3.2 确定进给量 F.13 7.3.3 确定切削速度 V.13 7.3

6、.4 确定基本时间 .14 第 8 章 夹具体总体设计 .15 8.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5 8.2 夹具定位误差分析 .16 8.3 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7 8.4 校验扭矩功率 .18 8.5 切屑参数的设定 .18 8.5.1 钻孔切削用量 .18 8.5.2 确定进给量 F.18 8.5.3 确定切削速度 V.19 8.5.4 确定基本时间 .19 8.6 夹具总体设计 .20 第 9 章 夹具结构设计 .21 9.1 钻模板 .21 9.2 夹具体设计 .21 9.3 支撑架 .22 课程设计 IV 9.4 夹紧机构 .23 9.5 钻套 .24 9.6 刀具的选择 .24 9

7、.7 夹具的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24 9.8 结构特点 .24 设计心得 .26 参考文献 .27 附 录 .28 工艺规程卡片 .28 工艺卡片 .28 课程设计 1 第 1 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 1.1 零件的功能、结构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 零件的作用 图示为液压泵盖的零件图,材料为 ZL106 的铸件,生产纲领是 6000 件/年。要求设计加工该零件 的毛坯图或零件与毛坯合图 1 张,关键工序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 套,主要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片 1 份, 以及设计说明书 1 份。 图 1.1 液压泵盖 零件是液压泵盖,图示 3-16 所示为齿轮泵中的右端盖, 齿轮泵体内的一对

8、齿轮通 过轴,轴承被左右端盖所支承。图中 2-25.5H8 孔即支承孔,A 面与泵体接触,用 7-M8 螺杆将泵体与左右端盖连在一起,右端 B 面及 66f9 止口与液压泵支架配合, 并通过 3-11mm 孔用 M10 螺栓紧固在支架上。 课程设计 2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对零件图的分析,知原图是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其基 准面 A 面要求较高。225.5H8,232H 8 精度要求也比较高。该零件大部分表 面需要切削加工,各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不是很难获得。A 面加工采用金刚 石车即可达到要求,4 小孔是油孔,位置与精度要求都不高,只要钻通即可,加工 不成问

9、题。可以说零件的工艺性好。 1.1.3 零件的生产类型 依照设计题目可知:该零件的生产纲领为 6000 件/年,查表可知生产类型是大批 量生产。 1.2 主要加工面及要求 (1) A 面基准面:与 B 面的距离是 43mm,表面的粗糙度 Ra 为 0.8um,平面度公差 为 0.01,与孔 25.5H8 轴的垂直度为 0.03。 此处已删除 课程设计 3 第 2 章 毛坯的选择 2.1 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 (1) 零件的材料是 ZL106,要求的年产量为 6000 件,是大批量生产,毛坯采用硬模铸 造,因此在铸造时采用金属型模具。 (2)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加工面进行定位少

10、,故零件选用毛坯为粗铸件。铸件需加 工面尺寸等级为 IT8,不需加工尺寸公差等级为 IT12。 2.2 毛坯的技术要求 (1) 铸件必须经过时效处理; (2) 铸件不得有气孔、砂眼等铸造缺陷。 2.3 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2.3.1 确定毛坯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公差 通过查相关资料得下表: 表 2.1 项目 B 面 A 面 25.5H8 66f9 公差等级 IT 8 8 8 8 加工基本尺寸 43 48 25.5 66 毛坯基本尺寸 46.7 50.7 21.95 69.8 课程设计 4 2.3.2 绘制毛坯图 图 2.1 毛坯零件图 课程设计 5 第 3 章 基准的选择 基准的选择是

11、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面的选择是否真确与合理关 系到零件的加工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的高低。如果选择不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 题,更可能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3.1 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于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 应以 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根据这个原则,现在 取 78 为粗基准,利用三爪卡盘 作为加工 A 面的定位基准,限制 6 个自由度,达到完全 定位。 3.2 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这选择的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 课程

12、设计 6 第 4 章 制订工艺路线 4.1 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 根据各加工面的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定如下加工方法: 此处已删除 面。 工序 14 去毛刺。 工序 15 终检。 4.2.2 工艺路线方案 2 工序 1 粗车 A 面,以 78 定位。 课程设计 7 工序 2 以 A 面及内孔 25.5H8 定位,粗车 B 面及 66f9 外圆。 工序 3 以 A 面及内孔 25.5H8 定位, 粗镗内孔 26 H 8。 工序 4 以 B 面及内孔 26H8 定位,粗镗 225.5H8,232H 8。 工序 5 以 A 面及内孔 25.5H8 定位,钻孔 311。 工序 6 以 A 面

13、及内孔 25.5H8 定位,钻孔 78.5。 工序 7 钻孔 4。 工序 8 以 A 面及内孔 25.5H8 定位,扩内孔 715 及倒角。 工序 9 以外圆 66f9 定位,半精车 A 面。 工序 10 以 A 面及内孔 25.5H8 定位, 半精车 B 面及 66f9 外圆,倒角。 工序 11 以 A 面及内孔 25.5H8 定位, 半精镗内孔 26H8。 工序 12 以 B 面及内孔 26H8 定位,半精镗 225.5H8,232H 8。 工序 13 以外圆 66f9 定位,精车 A 面。 工序 14 以 B 面及内孔 26H8 定位,精镗 225.5H8,232H 8。 工序 15 以

14、外圆 66f9 定位,金刚石车 A 面。 工序 1116 去毛刺。 工序 17 终检。 4.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方案:加工方法与定位基准基本上一样,不同的是加工顺序不同,方案一加 工比较集中,工艺经过同一机床上换夹具和刀具,比较麻烦。对于大批量生产换刀与夹 具比较费时,所以采用换机床。通过综合考虑两个方案,最后采用第二个工艺方案。 第 5 章 工序设计 5.1 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工序 1.2.3.4 是粗车,粗镗,各工序不多,精度要求不高,零件尺寸不大选用 C620-1 型卧式车床即可。 课程设计 8 工序 5.6.7 为钻孔,工序不多,而且精度要求不高,可选用 Z3025

15、 钻床. 工序 8 选用 C620-1 型卧式车床。 工序 9.10.11.12 为半精车,半精镗, 选用 C620-1 型卧式车床。 工序 14 工序是精镗,零件尺寸不大,是回转体,故在车床上加工.由于精度要求高, 便面粗糙度小,选用 C616 型卧式车床. 工序 13.15 为精车,金刚石车精度要求高,故选用 CM6125 型卧式车床。 5.2 选择夹具 在钻孔 4, 311, 78.5,扩 715 ,半精镗及精镗 225.5H8,226 H 8 时需要专业夹具,其他都用通用夹具。 5.3 选用刀具 (1)在车床上的工序,一般都选用硬质合金车刀与镗刀,所以加工零件时,粗加工 用 YG6,半

16、精加工用 YG3,精加工用 YG6X。 (2)钻孔使用直柄麻花钻。(GB/T6135.3-1996) 扩孔采用锥柄扩孔钻。(GB/T1141-1984) (3)金刚石车采用金刚石车刀。 第 6 章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表 6.1 加工 A 面的各数值 工序工序名称 工序间余 量/mm 经济精度 /mm 表面粗糙 度/mm 工序基本 尺寸/mm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 /mm 课程设计 9 金刚石车 0.08 H5 0.8 48 4800.011 精车 0.1 H7 1.6 48.08 48.0800.03 半精车 0.2 H10 3.2 48.10 48.1000.12 粗车 0.5

17、 H12 12.5 48.30 48.3000.25 毛坯 2 48.80 48.802 表 6.2 25.5H8 工序尺寸 工序工序名称 工序间余量 /mm 经济精度 /mm 表面粗糙度 /mm 工序基本尺 寸/mm 标注工序尺 寸公差/mm 精镗 0.1 H7 1.6 25.5 25.500.03 半精镗 0.25 H10 3.2 25.4 25.400.12 粗镗 0.3 H12 6.3 25.15 25.1500.25 毛坯 12.6 23.85 第 7 章 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课程设计 10 7.1 工序 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71 1 切削用量 本工序为粗车 A 面。已知加

18、工材料为铝合金材料铸件;机床为 C620-型卧式车床, 工件装卡在三爪卡盘中。 确定粗车 A 面的切削用量。所选刀具为 YG6 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根据 1.30,由于 C620-1 车床的中心高为 ,根据 1.1 故选用刀杠尺寸3文 献 m203文 献 ,刀片的厚度为 。根据 1.3,选择车刀几何形状为卷mHB25165.4文 献 屑倒棱型前刀面,前角 , 主偏角 , 副偏角 ,刃倾角12 9K10、K , 刀尖圆弧半径 。0s8.0 71 2 背吃刀量 ap 粗车单边余量为 ,则 。m5.0map5.0 71 3 定进给量 f 根据 1.4,在粗车铝合金材料铸件,刀杠尺寸为 16mm25m

19、m、ap3mm,工3文 献 件直径为 100400mm 时,f=0.61.2mm/r,按照 C620-1 车床的进给量( 1.30) ,3文 献 选择 f=0.65mm/r。 此处已删除 课程设计 11 由 1.292,实际切削的功率为 Pc=1.7kW。 3文 献 根据 1.30,当 n=120 r/min,机床主轴允许功率 Pc=5.9kW。PcP E, 故所选文 献 切削用量可在 C620-1 车床上进行。 最后确定的切削用量为 , , map5.0rf/65.0 min/120r min/6.45v 7.1.6 基本时间 确定粗车 A 面的基本时间。 LTnfly 1l =4.85.m

20、in1i20T 7.2 工序 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7.2.1 切削用量 本工序为粗镗 225.5H8。已知加工材料为铝合金材料铸件, 所选刀具为 YG6 硬质合金直径为 10mm 圆形镗刀, 根据 1.3,主偏角 , 副偏角 ,3文 献 90K10、K 刃倾角 , 刀尖圆弧半径 。0sm8.0 7.2.2 背吃刀量 ap 双边余量为 1.3mm, ap=1.3/2=0.65 mm。 课程设计 12 7.2.3 确定进给量 f 根据 1.4,当粗镗时, 镗刀直径为 10mm, ap2mm, 镗刀伸出长度为 50 mm 时 3文 献 ,f=0.12-0.16mm/r,故选 f=0.15 mm

21、/r。 7.2.4 确定切削速度 v 根据 1.10,当用 YG6 硬质合金车刀加工 b170MPa 铝合金材料铸件、3文 献 ap0.8mm、f=0.15 mm/r 时、切削速度 Cv=189.8m/min。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 m=0.2,X v=0.15,y v=0.2( 1.28) ,故3文 献 min/1305.6.081922.vfaTCyxpm i/.5310rdn 根据 C620-1 车床的转速( 1.30) ,选择 n=610 r/min。3文 献 7.2.5 基本时间 确定基本时间。 LTnfly 1.5l =.328min0.14i0.6T 7.3 工序 切削用量及基本时

22、间的确定 7.3.1 钻孔切削用量 本工序为钻 311。切屑用量为 5.5mm。 课程设计 13 7.3.2 确定进给量 f 本工序为钻孔,钻孔使用直柄麻花钻(GB/T6135.3-1996),根据 2.32 钻头的3文 献 直径为 d0=11.00,HBS200,根据 2.7,f=0.051.6,根据 2.32,选取3文 献 文 献 Z3025 钻床的主轴进给量为 f=1.00。 7.3.3 确定切削速度 v 根据 2.30,切削速度 , , 3文 献 0vvMpCdZKTaXfy0.63f9.4vC0.25vZ m=0.125.0Xv.4vy =1.0 TvK1.0mv.9sy1.0tv.

23、84xy1.0lvK.756VTmvstxvlK09.3/invvMpCdZaXfy015.8270./mi341nrd 根据 2.32,取 n=250 r/min3文 献 实际03.142508.64/indnvm 7.3.4 确定基本时间 根据 2.32,3文 献 课程设计 14 42)21(cos112 lkdDfnlTj 取 , , 。14l32l 5.790cs1l43min0.4i.62T 第 8 章 夹具体总体设计 8.1 定位基准的选择 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 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应用机床夹具,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

24、精度、 稳定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保证 安全生产;有利于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实现“一机多用” 。 课程设计 15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本夹 具主要用来钻 311 的孔,因为这三个孔的技术要求不高,粗糙度为 12.5,因此本 道工序加工时,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则不是主要问 题。 由零件要求可知,本工序为钻 3 个 11mm 的通孔,所以本工序需要限制的自由度 为 6 个。 定位方案一:以加工面 A 面为定位基面,在已加工好的 25.5mm 通孔处使用一定 位心轴为定位基轴与夹具体通

25、过螺纹连接固定,上面用套筒和螺栓固定。再在另一 25.5mm 孔处使用菱形销做辅助定位。 定位方案二:以加工面 B 面为定位基面,在已加工好的 25.5mm 通孔处使用一长 销做固定轴定位。 设计夹具定位方案如下: 图 8.1 定位方案一 图 8.2 定位方案二 方案 1 的定位原理为一面一销。一面限制 3 个自由度;一个短销,限制 2 个自由 度。有 1 个沿销轴中心轴线的旋转未限制,且与销接触的孔为非加工表面,对于钻 311 的孔,除了沿销轴中心轴线的方向的自由度不限制外,其余均要求限制。因此 课程设计 16 定位方案 1 不合理 方案 2 的定位原理为一面两销。一面限制 3 个自由度;一

26、个短销,限制 2 个自由 度,一个菱形销限制 1 个自由度。实现了完全定位。其定位符合加工精度的要求,因 此,定位方案 2 合理。 8.2 夹具定位误差分析 考查工件尺寸与使用夹具有关的工序尺寸及工序要求有:1,三个孔的圆心排列并 非在同一圆心上。2,沉孔深 14mm。 讨论:如图 8.2.1 (1) 工序基准为两孔中心连线,与定位基准一致,不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下面 计算基准位置误差。下图中画出了工件两孔中心连线 与夹具上两销中心连线 12 偏移的情况。当两孔直径为最大,而两销直径为最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偏移角12 为: 1maxin2maxind+d=arctnDWDL ( ) 代入数据得

27、: 0.43.5 ( ) 2 图 8.3 两定位孔 O12maxinmaxin (2) 工序基准为 A 面,而定位基准为与 A 面相对的另一端面,存在基准不重合误 差,其值为两端面距离尺寸公差,即为 0.1mm。又定位端面都已加工过,其基准位置 误差可近似为等于零,故定位误差为: 一面两销定位,为了装夹方便,将短销改为定位轴,其定位原理为改变。 (1) 、内孔定位:定位心轴的选用,该定位心轴为间隙配合的心轴。装卸工件较方 便,可同时实现轴向定位,但定心精度要求较低,考虑到 311 的孔的技术精度要 求不高,因此选择定位心轴是较合理的。 (2) 、一面两孔定位的设计过程 取两销中心距为(33 +

28、00.01)mm 课程设计 17 取圆柱销直径为 25.5g6 07. 25 按1表 61,选取菱形销宽度:b5mm。 按1表 62,计算菱形销与其配合孔的最小空隙: mDbTLXK 064.5.2)7013.()(min2min12 按 h6 确定菱形销的直径公差,最后得到:d2= 6.0 19 8.3 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钻头为高速钢麻花钻钻头钻 11mm 的孔时的轴向力、扭矩及功率的计算: 根据 3文 献 扭矩 的计算公式为: 0ZMycmCdfk 根据 查表 2.32 得:3文 献 0.17mC2.M6.0y 查表 2.8 选取: rmf/0.1 查表 1.29-1 得: ()190n

29、MFHBSK .6 , KFM=(140190)0。 6=0.8 因此 NmMc1 课程设计 18 8.4 校验扭矩功率 NmMc16Nm6.19 所以 mcEPkwP0.23. 故满足条件,校验成立。 而夹具的底座尺寸为 30080 对于 16Nm 的扭矩操作者完全能承受。 8.5 切屑参数的设定 8.5.1 钻孔切削用量 本工序为钻 311mm 的通孔。单边切屑余量为 4.25mm。 8.5.2 确定进给量 f 此处已删除 取 , , 。48l32l 5.7290cos211l483.min.iT 课程设计 19 8.6 夹具总体设计 图 8.4 夹具三视图 课程设计 20 第 9 章 夹

30、具结构设计 9.1 钻模板 该夹具钻孔 3 个,采用固定转套钻模板。材料为 HT200。采用翻盖结构,使用方 便。 图 9.1 钻模板 9.2 夹具体设计 夹具体与钻模板材料相同,都为 HT200.为满足强度,长和宽为 300mmx78mm,厚 度为 12mm。 课程设计 21 图 9.2 夹具体 9.3 支撑架 钻模板采用支撑架支撑,通过销连接,可以固顶在夹具体上。 图 9.3 支撑架 课程设计 22 9.4 夹紧机构 根据生产率的要求,运用手动夹紧可以满足。加工零件采用螺旋压紧机构,通过 M12 的螺母使开口压板来压紧,钻模板通过带手柄的压杆固定。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压杆夹紧力主要作用

31、是防止工件在钻销作用下产生的倾覆和震动。 图 9.4 夹紧机构 课程设计 23 9.5 钻套 该工序钻孔 3 个,选择固定转套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钻模板上,使用较为方便。 图 9.5 钻套 9.6 刀具的选择 本工序为钻孔,钻孔使用直柄麻花钻(GB/T6135.3-1996),根据 2.32 钻头的3文 献 直径为 d0=11.00,HBS200。 9.7 夹具的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放置工件时,将工件以销定位放在凸台的支撑板上,定位心轴与 M12 的螺母连接, 使工件压紧,再把钻模板放下插入定位销,插入开口垫片,拧紧 M8 的螺母,压紧钻模板 即可以加工。加工完成后,拧开螺母,取出开口垫片,取

32、下定位销,松开钻模板,旋松 M12 螺母,再将压件旋开,即可以取出零件。 9.8 结构特点 该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钻模板上钻模精度受到加工精度的限制故只适用 课程设计 24 于加工要求不高的场合。 此次设计的夹具有如下优点: (1)操作比较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比较容易,价格便宜; (2)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 (3)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4)能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安全生产。夹具使用的一面两销定位可靠性好,定位能 力强。 课程设计 25 设计心得 通过本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夹具设计的课程设计,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加全 新的认识,这次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我所对

33、以前的大部分专业课进行一 次重新的复习、学习。像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 材料 力学 、 机械设计等。使我再次意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连接 性、衔接性、系统性,不能只站一处看问题,而是要站在高处纵览全局,将所学知识 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应用于我们的实践。 本次设计应该是我们大学三年来的最艰巨、最繁琐的一次的课程设计,为以后的 毕业设计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老师曾提及到,本课程设计所要求的综合性,对专业知 识的灵活性以及全面性掌握,是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是我们必需所应该更加重视的。 虽然我们有心理准备,但在设计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困难,这就更加 要

34、求我们要以一个坚强的意志来对待这些困难,对自己竖起信心,相信自己。通过查 阅大量的相关的专业书籍与资料,以及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使我们才恍然大悟,搞 清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是很懂的东西;同时也使我们对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加深了学习, 更加进一步的理解。尽管我们做出来的夹具还存在缺陷,但我们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 对夹具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使我们从对单一的课堂学习,到进一步的实践。从 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工程设计人员的艰辛,这种感觉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深有体会的;从 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工程设计人员要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要有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我们进行这样的一次课程设计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在体会其中的过程,从

35、中学会的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处理过程以及从改正错误中学会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整个大 学乃至以后整个人生一笔重要的财富。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反过来影响理论。作为学 习机械专业的人来说,我们更要培养一种严谨务实的态度,以更加扎扎实实的态度对 待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做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要不断努力的提升自己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 力,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挑 战和机遇。总之,这次设计使我学会了很多。 课程设计 26 参考文献 1 李昌年. 机床夹具设计与制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三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孙丽媛.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5 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李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出版社,1996. 7 孟少龙.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8 崇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9 肖继德,陈宁平.机床夹具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课程设计 27 附 录 工艺规程卡片 工艺卡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