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26857380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血 证 一 、 概 述( 一 ) 概 念 : 凡 由 多 种 原 因 , 引 起 火 热熏 灼 或 气 虚 不 摄 , 致 使 血 液 不 循 常 道 ,或 上 溢 于 口 鼻 诸 窍 , 或 下 泄 于 前 后 二 阴 ,或 渗 出 于 肌 肤 所 形 成 的 一 类 出 血 性 疾 患 ,统 称 为 血 证 。 也 即 是 说 , 非 生 理 性 的 出血 性 疾 患 , 称 为 血 证 。 早 在 内 经 即 对 血 证 所 涉 及 到 的衄 血 、 咳 血 、 呕 血 、 溺 血 、 便 血 等有 关 病 证 就 做 了 论 述 。明 代 虞 天 民 在 所 著 的 医 学 正 传血证

2、 中 才 把 多 种 出 血 病 证 归 纳 在 一起 , 统 称 为 血 证 。有 关 血 证 产 生 的 病 因 病 机 , 内 经 强 调 其 发 病 与 饮 食 、 起 居 、 伤 力 等因 素 有 关 。 灵 枢百 病 始 生 曰 : “ 卒 然 多 食饮 , 则 肠 满 , 起 居 不 节 , 用 力 过 度则 络 脉 伤 。 阳 络 伤 则 血 外 溢 , 血 外溢 则 衄 血 , 阴 络 伤 则 血 内 溢 , 血 内溢 则 后 血 。 ” 张 氏 医 通诸 血 门 发 挥 : “ 究 其所 脱 之 源 , 或 缘 脏 气 之 逆 , 或 缘 腑气 之 乖 , 皆 能 致 病

3、。 从 上 溢 者 , 势必 假 道 肺 胃 , 从 下 脱 者 , 势 必 由 于二 肠 及 膀 胱 下 达 耳 。 ” 宋 代 济 生 方吐 衄 则 强 调 血 证 “ 所 致之 由 , 因 大 虚 损 , 或 饮 酒 过 度 , 或 强 食过 饱 , 或 饮 啖 辛 热 , 或 忧 思 恚 怒 。 ” 该书 特 别 强 调 火 热 在 血 证 发 病 中 的 作 用 :“ 夫 血 之 妄 行 也 , 未 有 不 因 热 之 所 发 ,盖 血 得 热 则 淖 溢 , 血 气 俱 热 , 血 随 气 上乃 吐 衄 也 。 ”金 元 医 家 朱 丹 溪 在 平 治 荟 萃血 虚 阴 难成 易

4、亏 论 中 强 调 阴 虚 火 旺 是 导 致 出 血的 重 要 原 因 。 明 代 医 家 张 景 岳 则 特 别 强 调“ 火 ” 与 “ 气 ” 在 血 证 发 病中 的 作 用 , 他 在 景 岳 全书杂 证 谟血 证 中 指 出 :“ 而 血 动 之 由 , 惟 火 惟 气耳 。 ” 对 临 证 辨 别 血 证 的 病因 病 机 , 有 一 定 的 指 导 意 义 。 关 于 血 证 的 治 疗 , 最 早 记 载 于 金 匮 要 略惊悸 吐 衄 下 血 胸 满 瘀 血 病 脉 证 治 篇 中 , 创 立 了泻 心 汤 、 柏 叶 汤 和 黄 土 汤 等 治 疗 吐 血 、 便 血

5、的有 效 方 剂 。 备 急 千 金 要 方 则 收 录 了 诸 如 犀 角 地 黄 汤 等治 疗 血 证 确 有 其 效 的 著 名 方 剂 数 首 。 先 醒 斋 医 学 广 笔 记吐 血 则 提 出 了 治 吐 血三 要 法 , 即 “ 宜 行 血 不 宜 止 血 ” 、 “ 宜 补 肝 不宜 伐 肝 ” 、 “ 宜 降 气 不 宜 降 火 ” , 这 三 种 治 法 ,一 直 为 后 代 医 家 所 推 崇 。 清唐 容 川 血 证 论吐 血 在 论 及 血 证 的 治 疗时 则 提 出 : “ 惟 以止血为 第 一 要 法 ; 血 止 之 后 ,其 离 经 而 未 吐 出 者 , 是

6、 为 瘀 血故 以消瘀为 第二 法 ; 止 吐 消 瘀 之 后 , 又 恐 血 再 潮 动 , 则 需 用药 安 之 , 故 以宁血为 第 三 法 ;去 血 既 多 , 阴无 有 不 虚 者 矣故 又 以补虚为 收 功 之 法 。 四 者乃通治血证之 大 纲 。 ” 唐 氏 提 出 的 上 述止血、祛瘀、宁血、补虚等 四 法 , 仍 为 目 前 临 床 医 家治 疗 血 证 经 常 使 用 的 方 法 。 ( 三 ) 、 范 围多 种 急 慢 性 疾 病 所 引 起 的 出 血 , 包 括 多 系 统疾 病 有 出 血 症 状 者 以 及 造 血 系 统 病 变 所 引 起的 出 血 性 疾

7、病 二 、 病 因 病 机( 一 ) 病 因 : 多 种( 二 ) 病 机 : 迫 血 妄 行 , 气 虚 不 摄 “ 火 盛 , 气 伤 ”( 三 ) 预 后 二、病象咳 、 吐 、 ( 鼻 、 齿 、 肌 ) 衄 、 尿 、 便热 : 血 色 鲜 红 +热 象 ( 实 热 、 虚 热 )虚 : 血 色 淡 红 +气 虚 ( 疲 乏 、 气 短 、 脉 虚 )瘀 : 出 血 夹 有 血 块 +瘀 主 证 ( 颜 面 黎 黑 , 皮 肤干 涩 , 舌 有 瘀 斑 )三、病位咳 血 在 肺衄 血 在 五 官 、 皮 肤吐 血 在 胃便 血 在 胃 及 在 肠尿 血 在 肾 与 膀 胱 四.病性有

8、虚有实实以热、瘀为主虚为气虚或阴虚火旺 六、病因病机外 感 六 淫酒 食 不 节情 志 过 极劳 倦 过 度大 病 久 病 之 后等 均 可 引 起 血 液 不 循 经 脉 运 行 , 溢 之 于外 而 导 致 血 证 的 发 生 。 1 外 感 六 淫 外 感 风 热 燥 邪 , 热 伤 肺 络 , 迫 血 上 溢 而 致 咳 血 、 鼻 衄 ;湿 热 之 邪 , 侵 及 肠 道 , 络 伤 血 溢 , 从 下 而 泻 可 致 便 血 ;热 邪 留 滞 , 侵 及 下 焦 , 损 伤 尿 道 , 络 脉 受 损 , 导 致 尿血 。2 酒 食 不 节 饮 酒 过 多 或 过 食 辛 辣 ,一

9、 则 湿 热 蕴 积 , 损 伤 胃 肠 , 熏 灼 血 络 , 化 火 动 血 , 而致 衄 血 、 吐 血 、 便 血 。二 则 酒 食 不 节 , 损 伤 脾 胃 , 脾 虚 失 摄 , 统 血 无 权 , 血溢 脉 外 也 可 导 致 出 血 。 3 情 志 过 极 七 情 所 伤 , 五 志 化 火 , 火 热 内 燔 , 气 逆 于 上 , 血 随 气逆 , 溢 于 脉 外 而 致 出 血 。如 肝 气 郁 滞 , 日 久 化 火 , 木 火 刑 金 , 损 伤 肺 窍 及 肺 之络 脉 可 致 鼻 衄 和 咳 血 。郁 怒 伤 肝 , 肝 火 偏 亢 , 横 逆 犯 胃 , 胃

10、络 受 伤 , 以 致 吐血 。4 劳 倦 过 度 心 主 神 明 , 神 劳 伤 心 ;脾 主 肌 肉 , 身 劳 伤 脾 ;肾 主 藏 精 , 房 劳 伤 肾 。劳 倦 过 度 , 可 致 心 、 脾 、 肾 之 气 阴 损 伤 。 气 虚 失 摄 ,阴 虚 火 旺 均 可 致 血 溢 脉 外 而 致 衄 血 、 尿 血 、 紫 斑 。 5 病 后 诱 发 久 病 热 病 之 后 ,一 则 可 使 阴 津 耗 伤 , 阴 虚 火 旺 , 火 迫 血行 而 致 出 血 ;二 则 由 于 正 气 损 伤 , 气 虚 失 摄 , 血 溢 脉外 而 致 出 血 ;三 则 久 病 人 络 , 瘀 血

11、 阻 滞 , 血 难 归 经 ,因 而 出 血 。 三 、 诊 查 要 点( 一 ) 诊 断 依 据 :l 1.鼻 衄l 2.齿 衄l 3.咳 血l 4.吐 血l 5.便 血l 6.尿 血l 7.紫 斑 出 血 的 病 因 虽 然 复 杂 , 但 其 共 同 的 病 理变 化 可 以 归 纳 为 火 热 偏 盛 , 迫 血 妄 行 和气 虚 失 摄 , 血 溢 脉 外 这 两 个 方 面 。火 热 之 邪 中 又 分 实 火 和 虚 火 , 其 中 外 感风 热 燥 邪 、 湿 热 蕴 积 和 肝 郁 化 火 等 均 属实 火 ; 而 阴 虚 导 致 的 火 旺 则 为 虚 火 。气 虚 之

12、中 又 分 为 单 纯 气 虚 和 气 损 及 阳 而致 阳 气 虚 衰 等 两 种 情 况 。由 火 热 亢 盛 所 致 者 属 实 证 , 而 由 阴 虚 火旺 及 气 虚 不 摄 所 致 者 属 虚 证 。 实 证 可 向 虚 证 转 化 。血 证 始 为 火 热 偏 亢 者 , 若 反 复 发 作 , 阴分 必 伤 , 虚 火 内 生 ;或 火 热 伤 络 , 反 复 发 作 不 愈 , 出 血 既 多 ,气 亦 不 足 , 气 虚 阳 衰 , 更 难 摄 血 。因 此 , 在 一 定 情 况 下 , 属 实 的 火 热 之 邪引 起 的 反 复 不 止 的 出 血 , 可 以 导 致

13、 阴 虚和 气 虚 的 病 理 变 化 ; 而 阴 虚 和 气 虚 又 是导 致 出 血 日 久 不 愈 和 反 复 发 作 的 病 因 。如 此 循 环 不 已 , 则 是 造 成 某 些 血 证 缠 绵难 愈 的 原 因 。 诊 断 : 鼻 衄 : 凡 不 因 外 伤 或 女 性 不 因 逆 经 所 致 血 从 鼻 腔 溢 出者 , 都 可 诊 断 为 鼻 衄 。 齿 衄 : 血 自 牙 龈 齿 缝 间 溢 出 , 并 可 排 除 外 伤 所 致 者 ,即 可 诊 断 为 齿 衄 。咳 血 1 咳 血 前 常 有 胸 闷 、 喉 痒 等 感 觉 , 经 咳 嗽 而 出 , 其血 由 肺 或

14、 气 道 而 来 , 或 纯 红 鲜 血 , 间 夹 涎 沫 , 或 痰 血相 兼 , 痰 中 带 血 。 2 患 有 慢 性 咳 嗽 、 喘 证 或 肺 痨 等 肺 系 疾 患 的 病 史 。 3 必 要 时 可 进 行 胸 部 X线 、 Cr检 查 、 支 气 管 镜 或 造影 检 查 , 白 细 胞 计 数 及 分 类 、 血 沉 、 痰 细 菌 培 养 、 痰抗 酸 杆 菌 检 查 和 脱 落 细 胞 病 理 检 查 等 均 有 助 于 明 确 咳血 的 原 因 。 吐 血 1 发 病 较 缓 , 吐 血 前 多 有 恶 心 、 胃 脘不 适 、 头 晕 等 先 兆 症 状 。 血 从

15、 胃 或 食 道而 来 , 随 呕 吐 而 出 , 常 夹 有 食 物 残 渣 等胃 内 容 物 , 血 多 呈 紫 红 、 紫 暗 色 , 也 可呈 鲜 红 色 , 大 便 常 色 黑 如 漆 或 呈 暗 红 色 。 2 有 胃 痛 、 嗳 气 、 吞 酸 、 胁 痛 、 黄 疸 、癥 积 等 宿 疾 。 3 实 验 室 检 查 呕 吐 物 、 大 便 潜 血 试 验 、上 消 化 道 钡 餐 造 影 、 纤 维 胃 镜 和 B超 检 查等 有 助 于 明 确 诊 断 。 便 血 1 大 便 下 血 可 发 生 在 便 前 或 便 后 , 色 鲜 红 、暗 红 或 紫 暗 , 甚 至 色 黑

16、 如 漆 。 2.有 胃 痛 、 胁 痛 、 积 聚 以 及 泄 泻 、 痢 疾 等 宿疾 。 3 实 验 室 检 查 , 大 便 潜 血 阳 性 者 。尿 血 1 小 便 中 混 有 血 液 或 夹 血 丝 、 血 块 , 但 尿道 不 痛 。 2 部 分 病 人 虽 无 肉 眼 血 尿 , 但 经 尿 常 规 检查 , 镜 下 有 红 细 胞 或 隐 血 实 验 阳 性 者 也 可 诊 断 。 紫 斑1 四 肢 及 躯 干 部 肌 肤 出 现 瘀 点 或 青 紫 瘀斑 , 甚 至 融 合 成 片 , 压 之 不 褪 色 , 常 反复 发 作 。 2 临 床 应 做 血 小 板 计 数 、

17、出 凝 血 时 间 、血 块 退 缩 时 间 、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 束 臂 实验 等 检 查 , 必 要 时 作 骨 髓 穿 刺 以 明 确 诊 断 。 ( 二 ) 病 证 鉴 别l 1.鼻 衄 : 内 科 与 外 伤l 内 科 与 倒 经l 2.齿 衄 与 舌 衄l 3.咳 血 : 咳 血 与 吐 血l 咳 血 与 口 腔 出 血l 4.吐 血 与 鼻 腔 口 腔 出 血 鉴 别 : 鼻 衄 1 外 伤 鼻 衄 : 有 明 确 的 外 伤 史 , 如 碰撞 或 挖 鼻 等 原 因 而 导 致 鼻 衄 者 , 其 血 多来 自 外 伤 一 侧 的 鼻 孔 , 经 治 疗 后 一 般

18、不再 复 发 , 也 无 全 身 症 状 。 2 经 行 衄 血 : 其 发 生 与 月 经 周 期 密 切相 关 , 一 般 在 经 前 或 经 期 内 出 现 , 也 称逆 经 或 倒 经 。 齿 衄 舌 衄 : 出 血 来 自 舌 面 、 舌 边 、 舌 根 或舌 系 带 处 , 有 时 在 舌 面 上 可 见 针 尖 状 出血 点 。 咳 血 1 与 吐 血 : 咳 血 与 吐 血 均 为 血 液 经 口 而 出 的 病 证 ,但 两 者 区 别 明 显 。 (1)病 位 不 同 : 咳 血 的 病 位 在 肺 与 气 道 , 而 吐 血 的 病位 在 胃 与 食 道 。 (2)血 色

19、 不 同 : 咳 血 之 血 色 鲜 红 , 常 伴 泡 沫 痰 液 ; 吐血 之 血 色 紫 暗 , 常 混 有 食 物 残 渣 。 (3)伴 随 症 状 不 同 : 咳 血 之 前 多 伴 有 喉 痒 、 胸 闷 之 兆 ,血 常 随 咳 嗽 而 出 ; 而 呕 血 常 伴 胃 脘 不 适 、 恶 心 等 症 状 ,血 随 呕 吐 而 出 。 (4)出 血 后 症 状 不 同 : 咳 血 之 后 常 持 续 多 日 的 痰 中 带血 症 状 , 但 大 便 不 黑 ; 而 呕 血 则 无 痰 中 带 血 症 状 , 而大 便 常 呈 黑 色 。 (5)旧 疾 不 同 : 咳 血 的 病 人

20、 常 有 咳 嗽 、 肺 痨 、 喘 证 或心 悸 等 旧 疾 ; 而 呕 血 则 往 往 有 胃 痛 、 胁 痛 、 黄 疸 、 臌胀 等 既 往 史 。 *2 与 肺 痈 : 因 肺 痈 也 有 咳 血 表 现 , 故应 加 以 鉴 别 。 但 肺 痈 初 期 常 可 见 风 热 袭于 卫 表 之 症 状 , 当 病 情 进 展 到 成 痈 期 和溃 脓 期 时 则 常 有 壮 热 、 烦 渴 、 咳 嗽 、 胸痛 、 咳 吐 腥 臭 浊 痰 , 甚 至 脓 血 相 兼 , 舌质 红 、 苔 黄 腻 、 脉 洪 数 或 滑 数 等 症 状 ,而 咳 血 是 以 痰 血 相 兼 , 唾 液

21、与 血 液 同 出的 病 证 , 与 肺 痈 截 然 不 同 。 吐 血 1 咳 血 : 见 咳 血 的 鉴 别 诊 断 。 2 口 腔 、 鼻 腔 及 咽 部 出 血 : 口 腔 、 鼻腔 及 咽 部 出 血 常 为 鲜 红 色 或 随 唾 液 而 出 ,血 量 较 少 , 不 夹 杂 食 物 残 渣 。 除 此 之 外 ,这 些 病 证 还 常 有 相 应 的 口 腔 、 鼻 咽 部 的病 证 存 在 , 可 经 口 腔 、 五 官 科 检 查 确 诊 。 便 血 1 痔 疮 : 便 血 在 便 中 或 便 后 , 常 伴 肛 门 疼 痛 或 异物 感 , 作 肛 门 或 直 肠 检 查

22、时 , 可 发 现 内 痔 或 外 痔 。 2 痢 疾 : 下 血 为 脓 血 相 兼 , 常 伴 腹 痛 、 里 急 后 重 和肛 门 灼 热 感 等 症 状 。 病 初 常 有 发 热 恶 寒 等 外 感 表 现 。 3 便 血 的 自 身 鉴 别 近 血 : 为 先 血 后 便 的 病 证 , 病 位 在 肛 门 及 大 肠 。 远 血 : 为 先 便 后 血 的 病 证 , 病 位 在 胃 及 小 肠 。 肠 风 : 为 风 热 客 于 肠 胃 引 起 , 证 见 便 血 , 血 清 而 鲜者 , 病 属 实 热 。 脏 毒 : 为 湿 热 留 滞 肠 中 , 伤 于 血 分 引 起

23、, 证 见 便 血 ,血 浊 而 暗 者 , 病 属 湿 热 偏 盛 。 尿 血 1 血 淋 : 尿 血 与 血 淋 均 为 血 随 尿 出 ,但 以 排 尿 时 有 无 疼 痛 为 鉴 别 要 点 , 即 血淋 者 有 尿 道 疼 痛 , 而 尿 血 者 则 尿 道 不 痛 。 2 石 淋 : 石 淋 者 可 先 有 小 便 排 出 不 畅 ,小 便 时 断 , 伴 有 腰 疫 绞 痛 , 痛 后 排 出 砂石 并 出 现 尿 血 症 状 ; 尿 血 者 尿 道 不 痛 ,亦 无 砂 石 排 出 。 紫 斑 1 出 疹 : 紫 斑 与 出 疹 均 为 出 现 在 肌 肤 的 病变 , 而 紫

24、 斑 中 有 点 状 出 血 者 须 与 出 疹 相 鉴 别 。 一 般 说 来 , 紫 斑 隐 于 皮 内 , 压 之 不 退 色 ,触 之 不 碍 手 ; 而 出 疹 点 则 高 于 皮 肤 , 压 之 退 色 ,触 之 碍 手 。 2 温 病 发 斑 : 紫 斑 与 温 病 发 斑 在 肌 肤 上 的改 变 很 难 区 别 。 但 临 证 上 温 病 发 斑 的 发 病急 骤 , 常 伴 高 热 烦 躁 、 头 痛 如 劈 、 昏 狂 谵 语 、 有时 抽 搐 , 同 时 可 伴 有 鼻 衄 、 齿 衄 、 便 血 、 尿 血 、 舌 质 红 绛 等 , 其 传 变 迅 速 、 病 情

25、险 恶 ; 而 紫斑 常 有 反 复 发 作 的 慢 性 病 史 , 但 一 般 无 舌 质 红 绛 , 也 无 温 病 传 变 迅 速 的 特 点 。 辨 证 要 点 1 辨 病 证 之 不 同 血 证 常 有 明 显 的 出血 证 候 , 一 般 容 易 诊 断 。 但 应 根 据 其 出血 的 部 位 及 原 因 辨 识 不 同 的 病 证 。如 同 为 口 中 吐 出 血 液 之 证 , 既 有 吐 血 和咳 血 的 不 同 , 又 有 齿 衄 和 舌 衄 的 不 同 ;同 为 小 便 出 血 则 有 尿 血 与 血 淋 之 不 同 ;同 为 大 便 下 血 则 有 便 血 、 痢 疾

26、 、 痔 疮 之不 同 。 2 辨 病 位 之 不 同 同 为 一 种 血 证 , 可 由 不 同 病 变 脏 腑 引 起 ,其 病 位 是 不 同 的 。如 咳 血 有 在 肺 、 在 肝 的 不 同 ;齿 衄 有 在 肺 、 在 胃 和 在 肝 的 不 同 ;齿 衄 则 有 在 胃 、 在 肾 的 不 同 ; 尿 血 则 有在 肾 、 在 脾 和 在 膀 胱 的 不 同 。 3 辨 证 候 之 虚 实 血 证 中 的 实 证 , 多 由 火 热 亢 盛 , 迫 血 妄行 所 致 。 但 火 热 之 证 , 有 实 火 与 虚 火 之不 同 。其 实 火 为 火 热 亢 盛 , 虚 火 一

27、般 由 阴 虚 导致 , 而 后 者 属 虚 中 夹 实 证 。血 证 中 的 虚 证 , 一 般 由 气 虚 失 摄 , 血 不归 经 所 致 。 此 外 , 初 病 多 实 , 久 病 多 虚 ,而 久 病 人 络 者 , 又 为 虚 中 夹 实 。 治 疗 原 则 1 治 火 火 热 亢 盛 , 迫 血 妄 行 , 血 不 归 经 , 溢 于脉 外 是 引 起 血 证 最 常 见 的 病 因 病 机 。 由 于 火 热 之 邪 可分 为 实 火 与 虚 火 的 不 同 , 故 实 火 当 清 热 泻 火 , 虚 火 当滋 阴 降 火 。 2 治 气 一 则 气 为 血 帅 , 气 能 统

28、 血 , 气 行 血 行 , 气脱 血 脱 ; 二 则 气 有 余 便 生 火 , 火 热 偏 则 扰 动 血 脉 , 血不 归 经 。 故 对 实 证 当 清 气 降 气 , 虚 证 当 补 气 益 气 。 3 治 血 血 证 既 为 出 血 之 证 , 因 此 一 定 要 根 据 出 血的 病 因 病 机 和 证 候 的 差 异 而 施 以 不 同 的 止 血 方 法 。 如实 火 亢 盛 , 扰 动 血 脉 者 当 凉 血 止 血 ; 气 虚 失 摄 , 出 血不 止 者 当 收 敛 止 血 ; 瘀 血 阻 络 , 血 难 归 经 者 当 活 血 止血 。 除 了 上 述 治 疗 血 证

29、 的 三 项 原 则 以 外 , 还 应 根 据 出血 的 不 同 阶 段 , 使 用 不 同 的 治 疗 方 法 及 药 物 。如 血 证 初 期 , 出 血 较 多 较 急 , 应 急 塞 其 流 , 以治 其 标 , 即 采 取 “ 止 血 ” 的 治 疗 方 法 ; 血 止 之 后 , 应 祛 除 病 因 , 以 澄 其 源 , 即 采 用“ 宁 血 ” 的 治 疗 方 法 ;善 后 应 补 养 气 血 , 以 扶 其 正 , 即 采 用 “ 补 虚 ”的 治 疗 方 法 。 因 此 止 血 、 宁 血 和 补 虚 三 个 治 疗方 法 , 常 应 用 在 治 疗 血 证 的 不 同

30、阶 段 中 。 血 证 的 初 期 , 应 积 极 采 用 塞 流 止 血 的 方 法 , 立 即 服 用云 南 白 药 、 十 灰 散 或 花 蕊 石 散 、 血 余 炭 、 蒲 黄 炭 等 以求 迅 速 止 血 。 如 证 属 火 热 偏 盛 者 , 临 床 多 使 用 犀 角 地 黄 汤 (方 中 犀 角以 水 牛 角 代 替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止 血 , 临 床 还 可 根 据 病情 , 适 当 选 用 白 茅 根 、 栀 子 、 丹 皮 、 白 及 、 侧 柏 叶 、茜 草 根 、 仙 鹤 草 、 地 榆 、 大 小 蓟 等 清 热 凉 血 之 品 ; 如 阳 气 虚 损

31、 , 气 失 统 摄 者 , 应 立 即 服 用 三 七 粉 、 艾 叶炭 以 温 经 止 血 。 如 出 血 过 多 , 证 见 面 色 苍 白 , 四 肢 厥 冷 , 汗 出 不 止 ,心 悸 不 宁 , 甚 至 神 识 不 清 , 脉 微 细 欲 绝 者 为 气 随 血 脱之 危 候 , 急 以 益 气 固 脱 的 独 参 汤 煎 服 , 或 使 用 参 附 汤以 回 阳 救 逆 。 鼻 衄 鼻 衄 以 火 热 偏 盛 , 迫 血 妄 行 为 多 。 其 中 以 肺 热 、 肝火 、 胃 火 最 为 常 见 ; 有 时 也 与 正 气 不 足 , 气 不 摄 血 有关 。1 热 邪 犯

32、肺 主 症 : 鼻 燥 流 血 , 血 色 鲜 红 。 兼 次 症 : 身 热 不 适 , 口 干 咽 燥 , 咳 嗽 痰 黄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薄 黄 或 黄 燥 。 脉 象 : 数 。 分 析 : 鼻 为 肺 窍 , 热 邪 犯 肺 , 迫 血 妄 行 , 上 循 其 窍 ,故 鼻 燥 流 血 ; 火 为 阳 邪 , 故 其 血 色 鲜 红 ; 热 耗 肺 津 ,不 能 上 承 , 故 口 干 咽 燥 ; 发 热 为 热 邪 犯 肺 所 致 ; 热 邪亢 盛 , 灼 津 为 痰 , 肃 降 失 司 故 咳 嗽 痰 黄 。 舌 质 红 , 苔薄 黄 , 脉 数 为 热 邪

33、偏 盛 之 表 现 , 若 热 盛 伤 津 则 苔 黄 燥 。 治 法 : 清 肺 泻 热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桑 菊 饮 。 方 中 桑 叶 、 菊 花 、 薄 荷 、 连翘 辛 凉 透 表 , 宣 散 风 热 ; 杏 仁 、 桔 梗 、 甘 草 宣降 肺 气 , 利 咽 止 咳 ; 芦 根 清 热 生 津 。 为 加 强凉 血 止 血 之 力 , 可 酌 加 栀 子 炭 、 白 茅 根 、 丹 皮 、侧 柏 叶 ; 肺 热 盛 而 无 表 证 者 可 去 薄 荷 、 桔 梗 ,加 黄 芩 、 桑 白 皮 以 清 泻 肺 热 ; 咽 喉 痛 者 加 玄 参 、马 勃 以 清

34、咽 利 喉 ; 咽 干 口 燥 者 加 麦 门 冬 、 玉 竹 、沙 参 、 天 花 粉 以 养 阴 生 津 ; 咳 甚 者 加 象 贝 母 、橘 红 以 润 肺 止 咳 。 2 肝 火 上 炎 主 症 : 鼻 衄 目 赤 , 烦 躁 易 怒 。 兼 次 症 : 头 痛 眩 晕 , 口 苦 耳 鸣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黄 而 干 。 脉 象 : 弦 数 。 分 析 : 肝 郁 化 火 , 木 火 刑 金 , 肝 火 循 肺 经 上出 其 窍 而 为 鼻 衄 ; 肝 开 窍 于 目 , 肝 火 偏 盛 故 两目 红 赤 ; 肝 在 志 为 怒 , 肝 火 盛 则 烦 躁 易 怒

35、; 肝火 上 炎 则 头 痛 、 口 苦 、 耳 鸣 ; 清 窍 为 肝 火 所 扰故 眩 晕 。 舌 质 红 , 苔 黄 而 干 , 脉 弦 数 皆 为 肝 火 偏 亢 之 表 现 。 治 法 : 清 肝 泻 火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栀 子 清 肝 汤 加 减 。 方 中 栀 子 、 菊花 清 泻 肝 火 , 丹 皮 、 赤 芍 凉 血 止 血 , 柴胡 清 肝 解 郁 。 原 方 中 川 芎 因 其 辛 温 升 散 ,临 证 中 可 减 去 。 但 应 酌 加 生 地 黄 、 藕 节 、白 茅 根 以 凉 血 止 血 ; 便 秘 者 可 加 大 黄 通腑 泻 热 ; 阴 液

36、 亏 耗 者 可 加 麦 冬 、 玄 参 、旱 莲 草 以 养 阴 清 热 。 3 胃 热 炽 盛 主 症 : 鼻 血 鲜 红 , 胃 痛 口 臭 。 兼 次 症 : 鼻 燥 口 渴 , 烦 躁 便 秘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黄 。 脉 象 : 数 。 分 析 : 胃 热 亢 盛 , 上 炎 犯 肺 , 迫 血 外 溢 , 上出 肺 窍 则 鼻 衄 且 血 色 鲜 红 ; 阳 明 经 上 交 鼻 颊 ,胃 火 上 熏 则 鼻 燥 口 臭 , 口 渴 引 饮 ; 热 居 胃 中 ,气 机 不 利 则 胃 脘 不 适 ; 热 扰 心 神 则 烦 躁 不 安 ;热 伤 津 液 , 肠

37、道 失 润 则 便 秘 。 舌 质 红 , 苔 黄 ,脉 数 皆 为 胃 中 有 热 之 表 现 。 治 法 : 清 胃 泻 火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玉 女 煎 。 方 中 石 膏 清 泻 胃 热 ,麦 冬 养 阴 清 热 , 生 地 凉 血 止 血 , 川 牛 膝引 血 下 行 。 可 加 山 栀 子 、 丹 皮 、 藕 节 、白 茅 根 等 清 热 凉 血 止 血 之 品 ; 大 便 秘 者可 酌 加 大 黄 、 瓜 蒌 以 通 腑 泻 热 ; 阴 津 被伤 而 见 口 渴 , 舌 质 红 , 少 苔 者 , 可 加 沙参 、 天 花 粉 、 石 斛 等 益 胃 生 津 之

38、 品 。 4 气 血 亏 虚主 症 : 鼻 衄 或 兼 肌 衄 、 齿 衄 , 血 色 淡 红 。兼 次 症 : 心 悸 神 疲 , 气 短 乏 力 , 面 白 头 晕 , 夜难 成 寐 。舌 象 : 舌 质 淡 , 苔 白 。脉 象 : 细 或 弱 。分 析 : 气 为 血 帅 , 气 虚 失 摄 , 血 脱 于 外 故 见 鼻衄 、 肌 衄 及 齿 衄 ; 气 血 亏 虚 , 气 不 摄 血 则 鼻 衄 ,血 色 淡 红 ; 气 血 不 足 , 心 神 失 养 故 见 心 悸 神 疲 、夜 难 成 寐 ; 正 气 亏 虚 则 气 短 乏 力 ; 气 血 不 能 上荣 头 面 故 面 白 头

39、 晕 。 舌 质 淡 , 苔 白 , 脉 细 或 弱均 为 气 血 不 足 之 表 现 。 治 法 : 益 气 摄 血 。 方 药 : 归 脾 汤 。 方 中 以 人 参 、 白 术 、 甘 草 健脾 益 气 ; 当 归 、 黄 芪 益 气 生 血 ; 茯 神 、 酸 枣 仁 、远 志 、 龙 眼 肉 补 气 养 血 , 安 神 定 志 ; 木 香 理 气醒 脾 , 使 本 方 补 而 不 滞 。 临 证 可 酌 加 茜 草 、 阿胶 以 增 强 止 血 之 效 。 以 上 各 种 鼻 衄 之 证 , 除 内 服 汤 剂 以 外 , 尚 可在 鼻 衄 发 生 时 , 采 用 局 部 外 用 药

40、 物 治 疗 , 以 期尽 快 止 血 。 可 选 用 云 南 白 药 局 部 给 药 以 止 血 或用 湿 棉 条 蘸 塞 鼻 散 (百 草 霜 15g龙 骨 15g枯 矾 60g共 研 极 细 末 )塞 鼻 治 疗 。 齿 衄齿 衄 是 牙 龈 出 血 的 病 证 。 由 于 手 足 阳 明经 分 别 入 于 上 下 齿 龈 , 而 肾 主 骨 , 齿 为骨 余 , 所 以 牙 龈 出 血 一 般 与 胃 、 肾 二 经有 关 。有 关 。 1 胃 火 内 炽 主 症 : 齿 衄 血 色 鲜 红 , 齿 龈 红 肿 疼 痛 。 兼 次 症 : 口 渴 欲 饮 , 口 臭 便 秘 , 头 痛

41、 不 适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黄 。 脉 象 : 洪 数 。 分 析 : 上 下 齿 龈 分 属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与 足 阳 明胃 经 。 胃 肠 火 盛 , 循 经 上 扰 , 以 致 齿 衄 出 血 鲜红 , 齿 龈 红 肿 疼 痛 ; 胃 火 上 熏 , 故 口 臭 头 痛 ,火 热 伤 津 , 故 口 渴 欲 饮 ; 热 结 阳 明 则 便 秘 。 舌质 红 , 苔 黄 , 脉 洪 数 为 阳 明 热 盛 之 表 现 。 治 法 : 清 胃 泻 火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加 味 清 胃 散 。 方 中 以 生 地 黄 、 丹皮 、 犀 角 (水 牛

42、 角 代 )清 热 凉 血 ; 黄 连 、 连翘 清 胃 泻 火 ; 当 归 、 甘 草 养 血 和 中 。 临证 可 加 入 黄 芩 、 黄 柏 、 栀 子 、 石 膏 以 增强 清 热 泻 火 的 作 用 ; 加 藕 节 、 白 茅 根 等以 凉 血 止 血 ; 烦 渴 加 知 母 、 天 花 粉 、 石斛 以 清 热 养 阴 除 烦 ; 便 秘 可 加 大 黄 、 芒硝 以 导 热 下 行 。 2 阴 虚 火 旺 主 症 : 齿 衄 血 色 淡 红 , 齿 摇 龈 浮 微 痛 。 兼 次 症 : 常 因 烦 劳 而 发 , 头 晕 目 眩 , 腰 疫 耳 鸣 。 舌 象 : 舌 质 红

43、, 苔 少 。 脉 象 : 细 数 。分 析 : 肾 主 骨 , 齿 为 骨 余 , 肾 虚 则 龈 浮 齿 摇 而 不 坚 固 ;阴 虚 火 旺 , 虚 火 上 炎 , 血 随 火 动 , 故 血 从 齿 缝 渗 出 以致 齿 衄 , 血 色 淡 红 ; 烦 劳 则 更 伤 肾 阴 , 而 易 诱 发 齿 龈出 血 ; 肾 阴 不 足 , 水 不 涵 木 , 相 火 扰 动 , 清 窍 不 利 则头 晕 目 眩 ; 腰 为 肾 之 外 府 , 耳 为 肾 窍 , 肾 阴 不 足 , 故腰 疫 耳 鸣 。 舌 质 红 , 苔 少 , 脉 细 数 为 阴 虚 火 旺 之 舌 脉表 现 。 治 法

44、 : 滋 阴 降 火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知 柏 地 黄 丸 合 茜 根 散 。 知 柏 地 黄丸 中 的 六 味 重 在 滋 丰 r、 肾 阴 , 知 母 、 黄柏 重 在 降 下 虚 火 。 茜 根 散 中 的 生 地 黄 、阿 胶 珠 滋 阴 止 血 ; 茜 草 根 、 柏 叶 凉 血 止血 ; 黄 芩 清 热 ; 甘 草 和 中 。 二 方 合 用 ,共 奏 滋 阴 补 肾 , 降 火 止 血 之 效 。 方 中 可加 旱 莲 草 、 侧 柏 叶 等 滋 阴 凉 血 止 血 之 品 ;如 阴 虚 潮 热 者 可 加 胡 黄 连 、 地 骨 皮 等 清虚 热 之 药 。

45、咳 血 咳 血 乃 肺 络 受 伤 , 血 经 气 道 咳 嗽 而 出的 病 证 。 但 引 起 咳 血 的 病 证 除 因 燥 热 伤肺 和 阴 虚 肺 热 外 , 还 有 肝 火 犯 肺 所 致 的咳 血 证 。 1 燥 热 犯 肺 主 症 : 咳 嗽 痰 血 , 鼻 燥 口 干 。 兼 次 症 : 发 热 喉 痒 , 咳 痰 不 爽 。 舌 象 : 舌 质 红 , 少 津 , 苔 薄 黄 。 脉 象 : 数 。 分 析 : 肺 为 娇 脏 , 喜 润 恶 燥 , 燥 邪 犯肺 , 肺 失 清 肃 , 肺 络 受 伤 故 咳 嗽 痰 血 ,发 热 喉 痒 ; 燥 伤 津 液 故 咳 痰 不

46、 爽 , 口 干鼻 燥 。 舌 质 红 , 少 津 , 苔 薄 黄 , 脉 数 均为 燥 热 伤 肺 之 表 现 。 治 法 : 清 热 润 肺 , 宁 络 止 血 。 方 药 : 桑 杏 汤 。 方 中 桑 叶 、 杏 仁 、 川 贝 母 宣 肺止 咳 ; 栀 子 、 淡 豆 豉 清 宣 肺 热 ; 沙 参 、 梨 皮 养阴 润 肺 。 临 证 可 加 用 藕 节 、 仙 鹤 草 、 白 茅 根 等凉 血 止 血 之 品 。 出 血 量 多 而 不 止 者 , 可 再 加 用云 南 白 药 或 三 七 粉 吞 服 。 若 兼 见 发 热 、 头 痛 、咳 嗽 、 喉 痒 、 咽 痛 等 外

47、感 风 热 者 , 可 加 金 银 花 、连 翘 、 牛 蒡 子 以 辛 凉 解 表 , 清 热 利 咽 ; 燥 伤 津液 较 甚 , 证 见 口 干 鼻 燥 , 咳 痰 不 爽 , 舌 质 红 ,少 津 , 苔 干 者 , 可 加 用 麦 门 冬 、 天 门 冬 、 石 斛 、玉 竹 等 品 ; 若 痰 热 壅 盛 , 热 迫 血 行 , 症 见 咳 血 ,咳 嗽 发 热 , 面 红 , 咳 痰 黄 稠 , 舌 质 红 , 苔 黄 腻 ,脉 滑 数 者 , 可 用 清 金 化 痰 汤 加 大 小 蓟 、 侧 柏 炭 、茜 草 根 等 以 清 肺 化 痰 , 凉 血 止 血 ; 热 甚 咳 血

48、 较重 者 , 可 重 用 清 热 宁 络 之 黄 芩 、 知 母 、 栀 子 、海 蛤 壳 、 枇 杷 叶 等 。 2 肝 火 犯 肺 主 症 : 咳 嗽 阵 作 , 痰 中 带 血 , 胸 胁 牵 痛 。 兼 次 症 : 烦 躁 易 怒 , 目 赤 口 苦 , 便 秘 溲 赤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薄 黄 。 脉 象 : 弦 数 。 分 析 : 肝 火 亢 盛 , 木 火 刑 金 , 肺 失 清 肃 , 肺络 受 伤 , 故 咳 嗽 阵 作 且 痰 中 带 血 ; 肝 经 布 胸 胁 ,肝 火 犯 肺 , 故 胸 胁 牵 引 作 痛 ; 肝 在 志 为 怒 , 肝火 旺 则

49、烦 躁 易 怒 ; 肝 火 盛 则 目 赤 口 苦 , 便 秘 溲赤 。 舌 质 红 , 苔 薄 黄 , 脉 数 等 为 肝 火 偏 亢 之 表现 。 治 法 : 清 肝 泻 肺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黛 蛤 散 合 泻 白 散 。 两 方 合 用 后 ,青 黛 清 肝 泻 火 ; 桑 白 皮 、 地 骨 皮 清 泻 肺热 ; 海 蛤 壳 、 甘 草 化 痰 止 咳 。 临 证 可 酌加 大 小 蓟 、 白 茅 根 、 茜 草 根 、 侧 柏 叶 以凉 血 止 血 ; 肝 火 较 甚 , 烦 躁 易 怒 , 目 赤口 苦 者 可 加 丹 皮 、 栀 子 、 黄 芩 以 清 泻 肝

50、火 ; 若 咳 血 量 较 多 , 血 色 鲜 红 , 可 加 用犀 角 地 黄 汤 (方 中 犀 角 用 水 牛 角 代 替 )冲 服云 南 白 药 以 清 热 泻 火 , 凉 血 止 血 。 3 阴 虚 肺 热主 症 : 咳 嗽 少 痰 , 痰 中 带 血 , 经 久 不 愈 。 兼 次 症 : 血 色 鲜 红 , 口 干 咽 燥 , 两 颧 红 赤 ,潮 热 盗 汗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少 。 脉 象 : 细 数 。 分 析 : 肺 阴 不 足 , 肺 失 清 润 , 阴 虚 火 旺 , 损伤 肺 络 则 咳 嗽 少 痰 , 痰 中 带 血 ; 肺 阴 亏 虚 , 难以

51、速 愈 , 故 反 复 咳 血 , 经 久 不 愈 ; 肺 阴 不 足 ,津 液 亏 少 , 故 口 干 咽 燥 ; 阴 虚 火 旺 则 潮 热 盗 汗 ,两 颧 红 赤 。 舌 质 红 , 苔 少 , 脉 细 数 均 为 阴 虚 火旺 之 表 现 。 治 法 : 滋 阴 润 肺 , 降 火 止 血 。 方 药 : 百 合 固 金 汤 。 方 中 百 合 、 麦 冬 、贝 母 润 肺 生 津 ; 生 地 黄 、 熟 地 黄 、 玄 参养 阴 清 热 凉 血 ; 当 归 、 白 芍 润 肺 补 血 ;贝 母 、 甘 草 肃 肺 化 痰 止 咳 。 方 中 之 桔 梗 ,因 其 性 提 升 , 不

52、 利 治 疗 咳 血 , 故 临 证 应减 去 。 可 加 白 及 、 白 茅 根 、 十 灰 散 以 凉血 止 血 ; 反 复 咳 血 及 咳 血 不 止 者 , 宜 加阿 胶 、 三 七 养 血 止 血 ; 潮 热 颧 红 者 加 青蒿 、 银 柴 胡 、 胡 黄 连 、 地 骨 皮 、 鳖 甲 、白 薇 等 以 清 退 虚 热 ; 盗 汗 宜 加 五 味 子 、煅 龙 骨 、 煅 牡 蛎 、 浮 小 麦 、 糯 稻 等 以 收涩 敛 汗 。 吐 血 吐 血 一 证 , 其 血 来 源 于 胃 及 食 道 , 血常 随 呕 吐 而 出 , 属 胃 之 疾 患 , 故 丹 溪心 法吐 血 曰

53、 : “ 呕 吐 血 出 于 胃 也 。 ”但 是 吐 血 也 往 往 始 于 它 脏 的 影 响 , 而 后导 致 胃 络 受 伤 。 所 以 吐 血 可 分 胃 中 积 热 、肝 火 犯 胃 和 气 虚 血 溢 等 证 。 1 胃 中 积 热 主 症 : 胃 脘 灼 热 作 痛 , 吐 血 色 红 或 紫 暗 。 兼 次 症 : 口 臭 , 便 秘 , 大 便 色 黑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黄 干 。 脉 象 : 数 。 分 析 : 嗜 食 辛 辣 酒 热 之 品 , 热 积 胃 中 , 热 伤胃 络 , 胃 失 和 降 而 逆 于 上 , 血 随 气 逆 , 从 口 而出

54、, 故 吐 血 色 红 或 紫 暗 ; 热 结 中 焦 , 升 降 失 司 ,气 机 不 利 以 致 胃 脘 灼 热 作 痛 ; 溢 于 胃 络 之 血 如未 尽 吐 而 下 走 大 肠 故 大 便 色 黑 ; 胃 热 上 熏 则 口臭 ; 热 伤 大 肠 津 液 则 便 秘 。 舌 质 红 , 苔 黄 干 ,脉 数 皆 为 胃 中 有 热 之 表 现 。 治 法 : 清 胃 泻 热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泻 心 汤 合 十 灰 散 。 泻 心 汤 中 之 大 黄 黄芩 、 黄 连 苦 寒 泻 胃 中 之 火 , 故 血 证 论吐 血 曰 : “ 方 名 泻 心 , 实 则 泻

55、胃 。 ” 十 灰 散 中 山 栀子 泻 火 止 血 ; 大 黄 导 热 下 行 ; 大 小 蓟 、 侧 柏 叶 、荷 叶 、 白 茅 根 、 丹 皮 凉 血 止 血 ; 配 以 棕 榈 炭 收涩 止 血 。 两 方 中 的 大 黄 , 为 治 胃 中 实 热 吐 血 之要 药 。 若 胃 热 伤 阴 , 证 见 口 干 而 渴 , 舌 红 而 干 ,脉 象 细 数 者 , 可 加 玉 竹 、 沙 参 、 麦 门 冬 、 天 门冬 、 石 斛 等 以 滋 养 胃 阴 ; 若 胃 热 积 中 , 气 失 和降 , 胃 气 上 逆 , 恶 心 欲 吐 者 , 可 酌 加 旋 覆花 、 代 赭 石

56、、 竹 茹 等 和 降 胃 气 。 2 肝 火 犯 胃主 症 : 吐 血 色 红 或 紫 暗 , 脘 胀 胁 痛 。 兼 次 症 : 烦 躁 易 怒 , 目 赤 口 干 , 寐 少 梦 多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黄 。 脉 象 : 弦 数 。 分 析 : 肝 郁 化 火 , 横 逆 犯 胃 , 络 伤 血 溢 , 故吐 血 色 红 或 紫 暗 ; 肝 胃 失 和 , 气 机 不 利 , 故 脘胀 胁 痛 ; 肝 火 旺 盛 , 扰 动 心 神 , 故 烦 躁 易 怒 ,寐 少 梦 多 ; 肝 火 上 炎 , 灼 伤 津 液 , 故 目 赤 口 干 。舌 质 红 , 苔 黄 , 脉

57、 弦 数 为 肝 火 亢 盛 之 表 现 。 治 法 : 清 肝 泻 火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龙 胆 泻 肝 汤 加 减 。 方 中 龙 胆 草泻 肝 胆 之 实 火 ; 黄 芩 、 山 栀 子 苦 寒 泻 火止 血 ; 丹 皮 、 生 地 黄 凉 血 止 血 ; 柴 胡 疏肝 解 郁 ; 当 归 引 血 归 经 。 如 无 湿 邪 , 可去 泽 泻 、 木 通 、 车 前 子 , 临 证 并 可 加 白茅 根 、 藕 节 、 旱 莲 草 以 凉 血 止 血 。 如 吐血 不 止 , 口 渴 不 欲 饮 而 胃 脘 刺 痛 者 , 为瘀 血 阻 络 , 血 不 归 经 所 致

58、, 应 合 用 十 灰散 , 三 七 粉 以 增 强 化 瘀 止 血 的 作 用 ; 胁痛 明 显 者 宜 舒 肝 理 气 , 活 血 止 痛 , 可 加玄 胡 索 , 香 附 等 。 3 气 虚 血 溢 主 症 : 吐 血 缠 绵 不 止 , 时 轻 时 重 , 血 色 暗淡 。 兼 次 症 : 神 疲 乏 力 , 气 短 声 低 , 面 色 苍白 。 舌 象 : 舌 质 淡 。 脉 象 : 弱 。 分 析 : 气 虚 不 足 , 摄 血 无 力 , 故 吐 血 不 止 ,血 色 暗 淡 ; 吐 血 因 随 气 虚 之 轻 重 不 同 而 变 化 ,故 吐 血 时 轻 时 重 ; 正 气 不

59、 足 则 神 疲 乏 力 , 气 短声 低 , 面 色 苍 白 。 舌 质 淡 , 脉 弱 为 气 虚 不 足 之表 现 。 治 法 : 益 气 摄 血 。 方 药 : 归 脾 汤 。 方 中 人 参 、 茯 苓 、 白 术 、 甘 草健 脾 益 气 ; 黄 芪 、 当 归 益 气 生 血 ; 龙 眼 肉 、 酸枣 仁 、 远 志 补 血 养 心 安 神 ; 木 香 理 气 醒 脾 。 方中 可 酌 加 炮 姜 炭 温 阳 止 血 , 阿 胶 养 血 止 血 , 乌贼 骨 收 敛 止 血 。 若 气 损 及 阳 , 脾 胃 虚 寒 , 症 见肢 冷 畏 寒 , 自 汗 便 溏 者 , 治 宜

60、温 经 摄 血 , 方 用柏 叶 汤 。 方 中 以 艾 叶 、 炮 姜 温 经 止 血 , 侧 柏 叶宁 络 止 血 , 童 便 化 瘀 止 血 , 上 药 共 用 以 达 到 温 经 止 血 的 目 的 。 便 血 便 血 为 胃 肠 脉 络 受 伤 所 致 。 临 床 分 肠道 湿 热 与 脾 胃 虚 寒 两 类 , 其 治 疗 以 清 热化 湿 和 健 脾 益 阳 为 基 本 原 则 。 1 肠 道 湿 热 主 症 : 便 血 伴 大 便 秽 腻 不 畅 。 兼 次 症 : 腹 痛 不 适 , 口 粘 而 苦 , 纳 谷 不 香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苔 黄 腻 。 脉 象

61、: 滑 数 。 分 析 : 恣 食 肥 甘 厚 味 , 湿 热 下 移 大 肠 , 热 伤大 肠 络 脉 , 血 随 便 下 , 故 见 便 血 ; 湿 性 粘 滞 ,故 大 便 秽 腻 不 畅 ; 湿 为 阴 邪 , 易 阻 气 机 , 气 机不 利 故 腹 痛 ; 湿 热 困 于 肠 胃 , 运 化 失 调 , 则 口粘 而 苦 , 纳 谷 不 香 。 舌 质 红 , 苔 黄 腻 脉 滑 数 为肠 道 有 湿 热 之 象 。 治 法 : 清 热 化 湿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地 榆 散 。 2 阴 虚 火 旺 主 症 : 小 便 短 赤 带 血 。 兼 次 症 : 头 晕 目

62、 眩 , 颧 红 潮 热 , 腰 疫 耳鸣 。 舌 象 : 舌 质 红 。 脉 象 : 细 数 。 分 析 : 肾 阴 亏 虚 , 虚 火 内 动 , 灼 伤 脉 络 , 故小 便 短 赤 带 血 ; 阴 虚 阳 亢 , 故 头 晕 目 眩 , 颧 红潮 热 ; 腰 为 肾 府 , 耳 为 肾 窍 , 肾 阴 不 足 , 则 外府 失 养 , 肾 窍 不 充 故 腰 痠 耳 鸣 。 舌 质 红 , 脉 细数 均 为 肾 之 阴 虚 火 旺 之 象 。 治 法 : 滋 阴 降 火 ,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 知 柏 地 黄 丸 。 此 方 以 六 味 地 黄 丸滋 补 肾 之 阴 水 ,

63、 以 知 母 、 黄 柏 滋 阴 降 火 ,旨 在 “ 壮 水 之 主 , 以 制 阳 光 ” 。 方 中 可酌 加 旱 莲 草 、 茜 草 根 、 蒲 黄 炭 以 凉 血 止血 ; 颧 红 潮 热 者 加 地 骨 皮 、 胡 黄 连 、 银柴 胡 、 白 薇 等 清 退 虚 火 之 药 。 3 脾 不 统 血 主 症 : 久 病 尿 血 , 食 少 乏 力 。 兼 次 症 : 气 短 声 低 , 面 色 苍 白 或 兼 见 皮 肤 紫斑 、 齿 衄 。 舌 象 : 舌 质 淡 。 脉 象 : 弱 。 分 析 : 脾 气 亏 虚 , 统 血 无 力 , 血 不 归 经 , 渗于 膀 胱 , 则

64、 尿 血 日 久 不 愈 , 溢 于 肌 肤 , 可 兼 见紫 斑 、 肌 衄 ; 脾 胃 运 化 无 权 , 气 血 生 化 不 足 ,故 食 少 乏 力 , 气 短 声 低 ; 气 血 不 能 上 荣 头 面 则面 色 苍 白 无 华 。 舌 质 淡 , 脉 弱 皆 为 气 血 亏 虚 ,血 脉 不 充 之 象 。 治 法 : 补 脾 益 气 生 血 。 方 药 : 归 脾 汤 。 临 证 可 加 用 阿 胶 、 仙 鹤草 、 熟 地 黄 、 槐 花 、 汉 三 七 等 养 血 止 血之 品 ; 若 气 虚 下 陷 , 小 腹 坠 胀 者 , 可 加升 麻 、 柴 胡 等 以 提 升 中

65、阳 , 亦 可 合 用 补中 益 气 汤 。 4 肾 气 不 固 主 症 : 尿 血 日 久 不 愈 , 血 色 淡 红 , 腰 痠耳 鸣 。 兼 次 症 : 神 疲 乏 力 , 头 晕 目 眩 。 舌 象 : 舌 质 淡 。 脉 象 : 弱 。 分 析 : 劳 倦 日 久 或 久 病 伤 肾 , 肾 气 不足 , 封 藏 不 固 , 血 随 尿 出 , 此 为 久 病 但无 火 邪 , 故 尿 血 日 久 不 愈 , 血 色 淡 红 ;肾 虚 则 腰 膝 疫 痛 兼 见 耳 鸣 ; 髓 海 不 充 则头 晕 目 眩 , 神 疲 乏 力 。 舌 质 淡 , 脉 弱 皆为 肾 气 不 足 之 象

66、 。 治 法 : 补 益 肾 气 , 固 摄 止 血 。 方 药 : 无 比 山 药 丸 。 方 中 熟 地 黄 、 山 药 、山 萸 肉 、 怀 牛 膝 补 益 肾 精 ; 菟 丝 子 、 肉苁 蓉 、 巴 戟 天 、 杜 仲 温 肾 助 阳 且 固 肾 气 ;五 味 子 、 赤 石 脂 固 摄 止 血 ; 茯 苓 、 泽 泻健 脾 利 水 。 可 酌 加 仙 鹤 草 、 蒲 黄 炭 、 大小 蓟 、 槐 花 等 止 血 之 品 ; 加 煅 龙 骨 、 煅牡 蛎 、 补 骨 脂 、 金 樱 子 等 固 摄 肾 气 之 药 。若 见 畏 寒 神 怯 者 , 可 酌 加 肉 桂 、 鹿 角 片 、狗 脊 以 温 补 肾 阳 。 紫 斑 紫 斑 在 临 证 上 可 分 为 热 盛 迫 血 、 阴 虚火 旺 和 气 不 摄 血 等 证 , 应 以 清 热 解 毒 、滋 阴 降 火 和 益 气 摄 血 为 治 疗 原 则 。 1 热 盛 迫 血 主 症 : 感 受 风 热 或 火 热 燥 邪 后 , 肌 肤 突 发 紫 红 或 青紫 之 斑 点 或 斑 块 。 兼 次 症 : 发 热 口 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