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策略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837940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堂提问策略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提问策略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提问策略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策略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提问策略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却又遭遇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及相应的“对!”“是!”等低级对话充斥课堂。这些形式上的师生对话实质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其提问的目的不在于启发学生思考或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以此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是让学生作为“应声虫”,使教学进程按事先的预设进行下去。要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有效提问,如何有效提问。一、关于“提问”的问题1.什么是提问?准确地说,提问应该是试图引起言语反应的任何

2、信号。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活动组织、激发和反应。所以,可以这么说,“问题”是在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也是用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工具。2.我们提出的问题恰当吗?一些研究数据说明,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研究表明,70%80%的问题只需要简单地回忆知识点,这类问题我们称之为回忆型问题;而只有20%30%的问题要求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诸如澄清、扩展、归纳等,这类问题我们称之为思考型问题。这种比例的不平衡是让人担忧的,因为在成人生活、工作中要求最多的行为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在课堂上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3.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提问)?提问的目的大体

3、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引起学生注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以及掌握情况回忆具体知识或信息管理课堂,中止学生私语,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教师或课本鼓励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的思维活动通过个别学生的回答,引导整个班级的教学以上大多数问题都以触发或形成学习者的回应为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好问题应该是一个高级组织者,它为紧随其后的回应提供一个框架。二、有效提问的标准1.清晰性。问题应清晰明确简洁。有效的口头问题就像有效的书面写作一样,每个词都应该是必要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一听就知道问题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应该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从哪方

4、面进行考虑,怎样进行考虑?这个问题显然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如果改为以下一系列提问就清晰得多:A.我们已经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可以生成二氧化碳?B.这些反应中哪个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通过反应原理和药品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2.价值性。问题应该有价值。提问要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所以问题必须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心理学研究发现,问题提得过易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和厌倦心理。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一个教师问学生:“这篇课文是写一个地方还是两个地方?”显然,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轻而易举就能作答。相反,问题提的

5、太难,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回避心理,例如让学生看完孔乙己一文后,接着就问:“孔乙己的个性特征怎样?”显然,这样的问题又过于困难。3.大众性。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也就是说,提问应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跃跃欲试。如果只针对部分优生设计问题,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沉闷,师生的交流也会受阻。4.指向性。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学习的相关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要针对学生的疑难点、模糊点或兴趣点巧设问题,拨云见日。5.层次性。要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

6、相扣的阶梯式问题系列。或者围绕教学重点,组织一连串的“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能够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打通学生的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三、提问的操作技巧1.提问要考虑学生的思路。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都要仔细推敲和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能够敏锐地预见到并及时捕捉到学生答复可能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这是因为,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有时并不一致,教师往往考虑到如何使问题提得明确,推理合乎逻辑,论证条理清楚,而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的不同,考虑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和情趣意向为标准。所以容易造成教师思路

7、与学生思路联结不到一起的情况。只有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紊不乱,既能使学生获得满意的答案,又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思考问题。2.提问要善于诱导。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具体做法可用以下步骤和策略:提示。有时候,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或仅仅回答部分答案,教师需要进一步提示,以形成一个完整准确的答案。重新措词。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较为妥当的策略是用一种他们能够容易理解的形式重新措词。补充问题。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澄清思路,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鼓励学生预测。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

8、时,他们常常不愿冒然回答,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3.提问要积极强化。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欠缺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话,教师都要伴随着评价。这种技巧的效果会给学生一种成功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的方式。积极强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口头表扬。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予以评价“好”、“很有趣”、“观点正确”等;也可以进一步展开评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

9、回答,不但组织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很有见解。”二是间接认可。把学生在回答中的用语或观点吸收到教师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去,认可学生的观点。这种做法会给学生以积极的作用。三是予以帮助。在课堂提问中,当学生给出的答案有些冗长时,教师可以对这个答案进行解释,以使其更清晰。如“对这个问题,我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正确?”有时候,当学生在回答中说出了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想法时,教师可以加以鼓励“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四是非语言强化。身体本身是一种非常直接的信息传达者。用非语言方式(也指“身体语言”)来传递信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如通过与学生建立、保持目光接触而向学生表明教师的参与;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位置向学生表明智

10、力和情感上的参与等。4.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教师都希望学生思路广阔,能够全面地看问题,能够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找出问题的实质。要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打开新的思路,提问就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而应当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切入”,以获取最佳效果。这在心理学上称作“变式”。教学实际表明,同样一个问题,由于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如教看云识天气,要使学生了解卷云的特征,一般的问法是“卷云有哪些特征?”但是也可以变换一下方式,提问:“有些云叫卷云,这里为什么用卷字呢?”其实还是这个问题,但是后者较易引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见,对同一问题采取变

11、换角度的方法提问,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变通性的能力,又有利于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也能较好地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要善于等待学生的答问。关于提问的研究表明,不少教师在转向一个学生或下一个问题之前并没有给提问者足够的时间思考,他们往往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师使用了等待这种技巧,学生在答问中就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他们回答问题的语句数量会随着回答问题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一些学业失败者回答问题的次数

12、会增加。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评价性。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会有所减少。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研究者建议,对低层次的问题,应该等待34秒,对于高层次的问题,应该增加到15秒。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补充或修改他们的答案。6.要让学生保持悬念。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先把学生叫起来,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做的弊端有二:一是被叫学生在不知教师会提

13、什么问题的情况下站起来,会非常紧张,可能会使他的思维受阻,从而影响了他正常水平的发挥;二是其他同学会过于放松,因为没被叫到,就会放弃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点到学生的名字。要让学生始终有一种悬念,他们可能随时被叫到。这既增加了问题的可靠性,又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和警觉。四、提问常出现的问题1.问题的结构太复杂。提问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使用复杂、模棱两可、可作双重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如此地冗长和复杂,以至于到问题说完时学生已抓不住它的大意了。有时教师会无意识地把两个(甚至更多)的问题放在一个复杂的结构中,致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由于这种问题是口头的,并非书面的,学生无法

14、重读一遍做出完整的理解。更不幸的是,有时这些问题过于复杂,以至教师自己也无法再重复问题。因此,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重复中就有了不同的版本。例:复杂形式:单细胞动物是如何繁殖自身的,又是如何分解成为类似于自身的动物生命的?简单形式:单细胞动物是通过怎样的过程繁殖的?要避免复杂、模棱两可、可作双重理解的问题,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则:每个问题都集中于一点对中心问题只作一次表述使用具体的语言表述使用尽量少的字眼来表述一个问题2.过于强调“标准答案”。有些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的回答遵循教师的思路,他们只接受自己所期望的答案,不允许学生有其他的思路。教师在课堂交流中,衡量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不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内

15、容,而是根据教师头脑中已经定势了的“标准答案”,或者把答案限制在教师所熟悉的范围之内,而对于超出“标准答案”以外的答案,不管是否具有合理性,一律“拒之门外”。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等待自己的“标准答案”会一个一个学生叫下去,希望那个唯一可以被接受的答案最终出现。这样,宝贵的课堂时间就白白地失去了。3.提问的目的性不强。在提问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教师不肯定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问题是支持授课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工具。提问的目的一是针对文本内容的设问,其针对性要强;二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其指向性也要明确。有些问题是适合全班的,而有些问题则可能只适合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如个别优生)。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时要做到

16、心中有数。4.自问自答。主要表现在,问了一个问题,却不要求学生回答,而是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的时候,学生都开始回答了,却被中途打断,只能听教师对回答的提示。有时是另一种情况,学生开始了一个教师知道错了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并代为说出正确的回答。不用说,两种后果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建立更复杂的成果。有的教师之所以经常打断学生,是因为他们对完美的答案有过多的期望,这样可能最终导致学生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给出完整的、经过深思熟虑的答案,或者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5.不能正确使用评价。学生答问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答问情况予以恰当的评价。但有些教师不太注意这一点。

17、主要问题有:不作评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答问没有任何评价就转入另外一项活动。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教师应该首先肯定学生回答“对不对”,然后再复述一遍完整的答案或做出标准的示范。夸大其辞。有些时候,教师使用一些过于夸张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回答,会给人一种不诚恳的感觉,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6.用问题作为惩罚手段。当学生被问及一个问题,有可能是惩罚,也有可能是奖赏。例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问题可能是惩罚:对于忘了家庭作业的学生,有意地问他一个家庭作业上的问题对于不愿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经常问他问题对于回答错误的问题,问他一个更难的问题对于干扰课堂的学生,问他一个他不可

18、能知道的问题对于回答问题很粗心的学生连珠炮式的追问几乎每一个教师都会使用过一两次以上的问题。有趣的是,有的教师并不把这些问题看作惩罚。但是,不管出发点如何,这些问题确实是惩罚。因为:它们不太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的自我感觉很差,自信心不足或者比回答问题前更紧张(甚至恼火)。这些只会对学习过程产生阻碍,因此不应该包含在你的问题策略中。不要忽视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也不要不允许错误的答案。应该经常地试用一些更宽泛的标准,而不是对/错的标准,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回答问题时的感性和知识上的奖赏。这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和激动。问题是你教学手册上的另一个工具,因为它们所具备的无穷的变化可以给你的教学增添活力,所以它们也是你的教学手册上最灵活的工具。最后,用有效提问十戒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一戒提问专听优生,省时省力省心。二戒提问专找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六戒越殂代庖,自问自答。七戒不置可否,不作评价。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十戒问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