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2#4#液体化工泊位工程江苏海洋与渔业局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6687506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8.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2#4#液体化工泊位工程江苏海洋与渔业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2#4#液体化工泊位工程江苏海洋与渔业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2#4#液体化工泊位工程江苏海洋与渔业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2#4#液体化工泊位工程江苏海洋与渔业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2#4#液体化工泊位工程江苏海洋与渔业局(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本工程拟在现有5万吨级航道基础上浚深、拓宽并延长,以满足 10万吨级 散货船和10万吨级油船乘潮进出港需要。提升后的航道有效宽度255m,设计底 标高-13.6m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疏浚边坡1:4,航道总长16.35km。本工程的施工期约为21个月,总投资91268.70万元。119 07 1 1.12119 34104 1919 (f7 -F9.J435 0E U5 Z7.一3n74T-坐标系WGS-S4深度基港理论基面|投彩高斯克吕格中央经纬120*测量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绘图人吴震昊绘图曰明2013.

2、06 |I 19 3 38.IH本工程地理位置图二、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1、水动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水文动力现状采用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于2013年1月对项目周边进行的实测资料。本次调查共设 3处验潮,9个水文测站的大、小潮周日 水文全潮测验。测验项目包括:潮位、海流、悬移质含沙量等。(1)本次观测期间,施测海域的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性质,高、低潮不等较 为明显。本次全潮测验期间,大、小潮平均潮差为413cm,潮汐强度较强。观测海域涨、落潮平均历时,小潮分别为 5小时42分和6小时55分;大潮分别为5 小时18分和6小时56分。观测海域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 平均历时差为1小

3、时25分(2)本次观测期间施测海域潮流类型以规则半日潮流为主,除V6、V7测站外其余测站的垂线平均的 F值均在0.130.17之间,平均为0.15。 垂线平均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以防波堤头的V6测站测站为最大,为152cm/s,流向221。;垂线平均余流,大、小潮最大值均出现在防波堤头的V6测站,大潮达50.0cm/s,方向为164 ,小潮是39.3cm/s,方向为169 ,其余测站不超 过 10.9cm/so(3)本次观测期间施测海域涨、落潮流平均历时分别为5小时45分和6小 时28分,涨潮流历时小于落潮流历时,平均历时差 53分。(4)本次观测期间实测大潮涨、落潮段平均流速分别为0.38m/

4、s和0.29m/s, 小潮涨、落潮段平均流速分别为0.26m/s和0.21m/s;大潮流速大于小潮流速,涨 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V6、V7两站受防波堤影响较大,V6站流速远大于其他测 站,位于防波堤旁边的V7测站流速则最小;其他测站流速特征表现为:流速从 浅水区至深水区,逐渐变大的趋势,流向从近岸至远离岸线,由往复流逐渐转变 为旋转流。(5)本次测验期间,含沙量随潮汐的变化,表现出涨落急时升高,涨落憩 减小的趋势变化特征,涨潮略大于落潮。大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分布在 0.009kg/m30.164kg/m3之间,小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分布在0.003kg/m30.039kg/m3之间。大潮含沙量大于小

5、潮含沙量。2、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连云港地区沿岸宏观上属于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北缘的一部分,历史上受黄河夺淮入海期泥沙扩散淤积的影响,沿岸底部普遍沉积了厚度不等的粉砂-粘土质 淤泥沉积层,最厚达3040米,岸滩呈现淤泥质海岸特点。根据床沙质实测资料,从灌河口沙嘴向西,沉积物粒度变细,也说明泥沙自 东向西扩散的趋势,此外潮流观测资料表明,这股含沙水流除少部分从连云港东 口进入海峡外,大部分绕过东口进入海州湾,在湾顶沉积。连云港的西大堤建成后,围堵了连云港海峡西口,阻拦了来自西北部的沿岸 泥沙,将连云港海峡转变成为矩形人工海湾。西大堤工程完成后对于改善港区的 回淤状态是十分有利的,工程

6、建成前后的研究表明,通过单一东口门年净进入港 区水域的泥沙量为5055万m3,远低于西大堤建成以前。航道沿程各区段回淤强度介于 0.28m/a1.39m/a之间;其中以 W弯道段为 中心的外航道内段至外1段为强淤积段,W弯段则为航道沿线的淤积峰值区段, 而庙岭航道回淤较少。航道区域未出现过骤淤现象。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一、2013年3月监测结果涨潮期评价结果: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硫化物、挥发性酚、总汞、 神、镉、总铭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铜、铅、锌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石油类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占11%,其余均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 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占7%,二、三类

7、占82%,四类占11%;无机氮绝大部分劣于 四类海水水质,劣四类占70%。落潮评价结果: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神、镉、总铭均符合一 类海水水质标准;挥发性酚全部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总汞、铜、铅、锌均 不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占 22%其余均符合一二类 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占 22%二三类占74%四类占4%; 无机氮绝大部分劣于四类海水水质,劣四类占 78%、2011年10月监测结果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10月调查水域水质中pH、硫化物、石油类、铜、镉、铭和神的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CODMn、铅、锌、汞的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

8、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 准。评价海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是影响海水水质的 主要因素。4、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2013年3月和2011年10月监测数据评价结果,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 各站位神、汞、铜、铅、锌、镉、铭、石油类、硫化物和有机碳均符合一类沉积 物质量标准。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一、2013年3月监测结果1、浮游植物监测期间监测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6门35属78种,其中,硅藻门21属 62种,占79.49%,硅藻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甲藻 门7属8种,蓝藻门3属3种,金藻门2属2种,绿藻

9、门1属1种,隐藻门1属 1种。监测海域各站位浮游植物种类结构较丰富,4号站位浮游植物种类最多达 33种,23号站位最少种类也有15种。监测海域浮游植物瓶采水样的密度范围为1.4053X 1043.7562X 104个/dm3,平均值为2.2390X 104个/ dm3,水样的密度各区域差异不大。监测海域浮游植物III网采水样的密度范围为 0.4613X 1056.7653X 105个 /m3,平均值为2.1636X 105个/ m3,水样的密度各区域差异略大。整个监测海域浮游植物瓶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8762,均匀度均值为0.6838,丰富度均值为0.6953。整个监测海域浮游植物II

10、I网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 3.6713,均匀度均 值为0.8242,丰富度均值为1.2259。整个监测海域优势种类(优势度 Y0.02)共16种。按优势度大于分别为: 中肋骨条藻、夜光藻、锥状斯克里普藻、长菱形藻、密联角毛藻、翼根管藻印度 变型、膜状舟形藻、格氏圆筛藻、具边线形圆筛藻、格氏圆筛藻、星脐圆筛藻、卡氏角毛藻、琼氏圆筛藻、孔圆筛藻窄隙变种、细弱圆筛藻和线形圆筛藻。2、浮游动物监测期间监测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 5大类23种。节肢动物14种,毛颗类1 种,腔肠动物2种,各类幼虫4种,鱼类2种。由监测结果可知:监测海域的浮 游动物种类组成中的槎足类均占绝对优势。大型浮游动物(浅水I型网样

11、品)共鉴定浮游动物 5大类20种。其中节肢 动物12种,毛颗类1种,各类幼体3种,鱼类2种,腔肠动物2种。中小型浮游动物(浅水II型网样品)共鉴定浮游动物4大类17种。其中节 肢动物12种,毛颗类1种,腔肠动物1种,各种浮游幼体3种。监测海域大型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 261200个/m3,均值为678个/m3;中小 型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17631613个/m3,均值为个17246个/m3。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 70.05809.3mg/m3,平均值为1268.5mg/m3,小 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 66.06164.2mg/m3,平均值为1905.3mg/m3,生物量分 布亦不均匀。整个

12、监测海域的大型和中小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9575和1.4615。本调监测域大型浮游动物优势度 Y0.02的种类有3种,分别为:克氏纺缠 水蚤、强壮箭虫和中华哲水蚤。监测海域中小型浮游动物优势度 YR.02的种类有4种,分别为:克氏纺缠 水蚤、槎足幼体、无节幼体和小拟哲水蚤。3、底栖生物采泥器采集(定量):监测海域定量采集共鉴定底栖生物 26种,其中环节动 物8种,甲壳动物6种,软体动物7种,棘皮动物3种,鱼类1种,纽形动物1 种。阿氏网采集(定性):监测海域定性采集共鉴定底栖生物 45种,其中甲壳动 物19种,软体动物13种,鱼类8种,环节动物1种,棘皮动物2种,被囊动物 1种,腔肠

13、动物1种。监测海域底栖生物栖息密度范围为 0260个/m2,平均值为55个/m2;生物量范围为0.0191.4370 g /M,平均值为40.6625g/辞。5号站位定量所采集生物种类最少仅为0种,生物量为0.0克g/m2。18号站位生物种类最多为10种,16站位的生物量在各站位中为最高为 191.4370g/m2, 生物量主要由囊海胆贡献。底栖生物(定量)监测中15个站位中有1个站位没有发现生物,最多的18 站位发现底栖生物10种。监测海域的底栖生物丰富度均值为 0.3768,多样性指 数均值为1.2753,均匀度均值为0.8166。该监测海域优势度呈0.02的种类共有1种,为异足索沙蚕。4

14、、潮间带生物监测海域3个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39种,其中环节动物9种,软体动物 13种,甲壳动物10种,腔肠动物2种,棘皮动物2种,鱼类1种,纽形动物1 种,腕足动物1种。3个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03个/m2和242.16g/m2。总体来说,监测海域潮间带各潮区底栖生物中软体动物的优势均较 大。二、2011年10月监测结果2011年10月叶绿素a均值为5.16mg/m3 (0.05-17.03 mg/m3),表层和底层均 值分别为5.55 mg/m3和4.76mg/m3。初级 生产力均值为817.57mgC/m2?d (5.61-3039.09 mgC/m2?d)。2

15、011年10月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26属55种,丰度均值为3.63X 106 ind./m3 (0.23-16.04X 106 ind./m3),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80 (0.62-3.81),以聚生角毛藻、 旋链角毛藻、柔弱角毛藻、并基角毛藻、洛氏角毛藻、斯氏根管藻、柔弱根管藻 占优势。2011年10月共鉴定浮游动物21种(不含7种浮游幼虫(体)和仔鱼),总 生物量和丰度均值分别为142.44mg/m3 (10.00-1076.67 mg/m3)和 27.15ind./m3(5.50-93.33 ind./m3),百陶箭虫、薮枝蛇水母和针刺拟哲水蚤为最主要优势种,多样性指数(H)均值仅为0.

16、26 (0.16-0.52)。2011年10月底泥样品共鉴定底栖生物 7门27种。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值分别为 30.97g/m2 (0.98-75.77g/m2)和 99.58 ind./m2 (40-245ind./m2)。丰度优 势种为背蚓虫、缢蛭、红带织纹螺、双扇股窗蟹、绒毛细足蟹、长吻沙蚕、双形 拟单指虫和日本鼓虾。重量优势种为缢蛭、日本鼓虾、双扇股窗蟹、绒毛细足蟹 和海地瓜。重量多样性(H)指数均值为1.47 (0.25-2.58),丰度多样性(H)指 数均值为 2.47 (1.34-3.17)。2011年10月潮间带定性定量样品共鉴定底栖生物6门43种,其中软体动物最多,共16种

17、。其中定性样品鉴定4门20种,定量样品鉴定5门30种;总 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为 379.56ind./m2 (120-1096 ind./m2)和96.61g/m2 (31.74-869.45 g/m2);丰度优势种(Y0.02)为焦河篮蛤、双扇股窗蟹、太平 洋树蛰虫和长吻沙蚕,重量优势种为焦河篮蛤、太平洋树蛰虫、双扇股窗蟹、异 足索沙蚕和日本美人虾。三、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1、悬浮物对水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析在施工中所产生的悬浮物对水环境的影响,统计在整个施工过程 中,悬浮物对水环境的最大可能影响范围。由于施工作业区较长,因而总的悬浮 物影响面积较

18、大,在整个潮周期内大于150mg/L悬浮物最大影响面积约为4.82km2,浓度大于10mg/L悬浮物最大影响面积约为 25.26km2。在该区域内航 道距最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中国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第一区)约为0.62km,距离保护区内的核心区约为3.66km,因而施工悬浮物不对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直接影响;且施工一旦结束,悬浮物对本工程周围水域的影响也随 着之消失。2、海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工程造成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约为210.78吨,按照3年补偿,每吨补偿金额12000元(根据市场调研价格)计算,则本项目底栖生物总的补偿金额为 758.81 万元。本工程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

19、,按 3年补偿,则鱼类的补偿金额为 778.48万 元。以上损失金额合计约为1537.29万元3、水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航道的浚深将引起航道区域流速的减小; 在航道起点处,工程建设对水流流 速大小影响较大,而在外海航道终点附近,由于该区域水深较深,施工浚深几乎 不会对水动力的产生影响;总体上看,工程通过疏浚进行航道建设,施工完成后 仅对航道区域地形进行挖深处理,地形的局部变化不会改变海洲湾内水流流速方 向及流态,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该区域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4、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在类似9711台风作用下,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 实施后并不会产生严重骤淤。起步工

20、程工况和柘汪作业区规划基本完成工况下, 航道最大淤积厚度分别为0.31m和0.20m;两工况在台风期间产生的淤积量分别 为30万m3和22万m3。5、环境事故影响的评价结论通过对常风条件及不利风条件下的油品对水环境的预测分析,可以发现,在常风条件下,油膜均向西侧近岸漂移,最终将抵岸,对岸滩存在一定影响,而对 中国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及海州湾生态系统与自然遗迹海 洋特别保护区的水质不会产生直接不良影响;但在不利风作用下,油膜能很快漂至海洲湾内的保护区,因此为保护海洋环境及周边保护区水质,应加强管理,合 理调配,尽可能避免溢油事故的发生,在船舶施工作业时要及时布设围油栏,防 止可能

21、出现的泄漏风险事故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在营运期加强监管、尤其随时 监控各类船舶的进出港,在加油作业时严格执行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在作业前布 设围油栏把溢油事故污染控制在围油栏所包围水域内。四、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1、施工期污染防范措施船舶油污水处理方案施工船舶油污水应由油污水接收船或靠港后由油污水槽车接收交连云港港 船舶油污水接收处理中心设施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方案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施工船舶应根据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处理后排 放,对施工船舶未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失效接收后就 近送到岸上统一处理。2、生态补偿措施本项目生态放流在施工完成后每年的休渔期(69月

22、)在工程周边海域进 行增殖放流,放流4年。建议放流品种以辎鱼、鲸鱼、中国对虾、青蛤、毛蛇等 为主。建设单位应按照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规范(2007年)的要求,配合当地海洋渔业部门对施工期水生生物进行恢复与补偿。为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中国对虾保护区的影响,在安排施工工期时尽量避开中国对虾繁殖期。3、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1)施工单位和施工船舶必须根据连云港地区船舶动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 面,在有船舶通过时,提前采取避让的措施。(2)施工作业期间所有施工船舶须按照交通运输部信号管理规定显示信号。(3)施工作业船舶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值班和了望,施工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进行操作。(4)施工

23、作业船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向海上交 管中心报告。(5)连云港海事局海上交管中心在防波堤施工期间,加强对进出港船舶秩序的 管理;(6)严禁施工作业单位擅自扩大施工作业安全区, 严禁无关船舶进入施工作业 水域,并提前、定时发布航行公告。溢油风险事故发生后,能否迅速而有效地作出溢油应急反应,对于控制污染, 减少污染损失以及消除污染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使工程在施工中对于一旦发生的溢油事故能快速作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溢油污染对附近水域和敏感点的损失, 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向连云港海事 局海上交管中心提交一份可施工方案计划表。一旦出现事故时及时通知连云港海事局海上交管中心,由连云港海事局海上交管中心负责有效处理发生的溢油风险事故。东海海区及连云港海事局辖区对海上溢油风险事故的防范十分重视,本海区 内已配置了相当数量的溢油应急设备和器材,本工程可利用辖区内溢油应急防治 设备,不用增补相应的溢油应急器材。五、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的建符合 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 在该海域的主导功能定位,符合连云港港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工 程建设有着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严格执行有关环保管理制度和本报告提出 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认为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的建设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