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ppt课件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6643104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拟行路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拟行路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拟行路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行路难》ppt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拟行路难 鲍照 一 、 教 学 目 标 :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 、 教 学 重 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 、 教 学 难 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 、 教 学 方 法诵读法,讨论法 (一)鲍照的生平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

2、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二)鲍照的人生道路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

3、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 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鲍照的诗歌创作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

4、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补充时代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 倒 水

5、 于 平 地 ,水 向 四 处 分 流 (比 喻 人 生 际 遇 不 同 ). 人 生 是 即 定 的 ,怎 么 能 成 天 自 怨 自 哀 . 喝 点 酒 来 宽 慰 自 己 ,歌 唱 ,这 句 说 ,歌 唱 声 因 举 杯饮 酒 俞 益 悲 愁 而 中 断 . 人 心 又 不 是 草 木 ,怎 么 会 没 有 感 情 ,欲 说 还 休 ,欲 行 又 止 ,不再 多 说 什 么 . 悲 愁 深 沉 , 郁 结 在 胸 , 酌 酒 难 以 自 宽 , 长 歌 为 之 断 绝 。 满 腹 感 慨 吞 声 不 能 言 , 其 内 心 痛 苦 可 想 而 知 。 整体感知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

6、诗共有十八首,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鉴赏诗歌诵读此诗,结合注释,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并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 确 : 运 用 了 比 兴 的 表 现 手 法 。 说 明 了 像 水 是 依 照高 下 不 同 的 地 势 流 向 各 方 一 样 , 人 的 遭 际 也 是 被 家庭 门 第 的 高 低 贵 贱 决 定 的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

7、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这 个 比 喻 是 说 , 像 水 是 依 照 高 下 不 同 的 地势 流 向 各 方 一 样 , 人 的 遭 际 是 被 家 庭 门 第的 贵 贱 决 定 的 。 这 是

8、古 代 的 血 统 论 。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安 能 行 叹 复 坐 愁 ” 这 个 反 问 句 , 从 字 面 上 看 , 是说 人 生 苦 乐

9、 自 有 命 , 怎 么 能 成 天 自 怨 自 哀 . 应 该 学会 自 我 宽 慰 。 实 际 上 , 语 言 中 蕴 涵 着 不 平 之 气 。 这个 反 问 句 , 诗 人 含 者 不 平 , 提 出 不 言 愁 , 感 情 基 本上 还 比 较 平 稳 。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

10、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

11、郁了。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 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 一 句 , 是 诗 人 感 情 的 打 转 折 。上 文 中 , 以 “ 人 生 亦 有 命 ” 来 宽 慰 , 以 不 言 愁 来消 愁 , 感 情 还 能

12、克 制 。 到 借 酒 浇 愁 , 其 结 果 是 愁更 愁 , 情 感 之 流 开 始 奔 涌 。 到 “ 心 非 木 石 岂 无感 ” , 感 情 沸 腾 , 在 这 句 达 到 高 潮 。 小结拟行路难其四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 对比阅读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13、海。 诗以 “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

14、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以李白的乐府歌行为例,与鲍照作简要比较:唐代李白对鲍照的拟行路难情有独钟,他的行路难、将进酒等乐府诗也写“愁”,但感情的跌宕起伏,有愁但力图突破愁的束缚,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对鲍照诗的继承。 作 者 的 拟 行 路 难 对 李 白 的 行 路 难 很有 影 响 。 都 是 写 怀 才 不 遇 的 悲 愤 不 平 的 感 情 。从 语 言 风 格 来 讲 , 都 得 力 于 汉 乐 府 的 影 响 。语 言 质 朴 , 用 近 乎 口 语 的 文 字 表 现 深 邃 的 诗意 。 全 诗 气 势 连 贯 , 笔 力 酣 畅 淋 漓 、 跳 荡 雄肆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