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6634276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1、书院的起源及其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特点。答:唐末宋初,官学衰落,士人失学,在理学教育思潮的推动下,传统的私人讲学得到发展,为此出现了一种高于蒙学的高级的教育组织形式即宋代的精舍和书院。书院源于唐末,兴盛于宋。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的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在宋元明清诸朝,书院逐步发展成为官学之外最主要的综合性教育研究组织形式。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书院在组织管理上有以下特点: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学生也参与管理;课程设置灵活,不同书院有不同安

2、排,重平时考核;学规严密、师生共同遵守;经费自主;重视自己的特色。书院在教育教学上有以下特点: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允许不同学派讲学;入学不受地域限制;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书院与汉代太学的区别:a、培养目标不同。书院办学的目标是要求弟子学做人,追求封建人格之完善,官学则是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的。b、自由讲学。每一学派大师主持的书院往往是该学派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基地。c、学生可以自由择师入学,不受籍贯的限制。d、教学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以答疑形式进行教学。e、倡导学术争辩和学派交流,没

3、有固定的形式和组织。2、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答:张之洞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洋务派教育家,他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劝学篇中。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的是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在为体的中学中,他基本的主张,在于“明纲”。为了明纲,他特别强调读经的重要意义。读经的目的在于以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学生的思想训练。所谓“西学”,张之洞归纳为“西政”和“西艺”两方面,并认为“西政之刑狱,立法最善。”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他强调“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是从。只有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

4、学”。讲“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有促进改革的一面,也有阻碍教育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的一面。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第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二“中体西用”仍坚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5、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对立面,阻碍维新运动的发展。第三,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严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两亡。”;“中体西用”是“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实质。3、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答: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著有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善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是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杰出代表。其家庭教育主要教育思想有:(1)、家庭教育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甚至从胎教开始。(2)、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很大。(

6、3)、对子女不可“无教而有爱”,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为了教育好孩子,训督乃至体罚是需要的。(4)、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环境影响包括周围环境和长辈的风范。(5)、注重家庭教育中对子女技艺的教育。指出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6)、最后还提出要教育子女有远大志向,要勤奋努力。4、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答: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辛亥革命时期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近代中国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1)、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

7、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关于普通教育的宗旨,他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认为健全的人格必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2)、以“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主义”为改革方针,对北京大学进行全面改革。(3)、认为教育应当独立,提出教育独立于政党与教会之外的主张。(4)、倡导“尚自然”、“展个性”,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儿童个性。5、教育的起源与学校产生的基本原因。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原始

8、社会的教育处于自然形态,没有专门的组织形式,没有阶级性,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没有文字与书本,主要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和行动模仿进行的。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大致具备;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6、夏、商、西周官学的基本特点。夏代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

9、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教师都由官吏兼任,亦即“官师合一”。西周已建立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7、汉代太学的特点。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废除了诸子各家博士,专设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的标志。公元前124年,丞相公孙弘奏请为五经博士设立博士弟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太学的诞生。博士,即是太学的教师。博士弟子,即是太学的学生。太学教育的基本特点:a、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

10、吏。“经明行修”是对官吏才能和道德的要求。即必须通晓一种或两种经书,并具备“三纲五常”的德行。“三纲”的内涵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等五种道德观念。b、御定统一的教材。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是太学法定的教材。c、传经必须遵守“师法”和“家法”。d、建立的定期的考试制度。太学首创一岁一试的制度。“设科射策”,分甲科、乙科两种程度命题,进行抽签考试,按成绩等第,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8、唐代儒学与专科学校的特点。唐承隋制,儒学教育仍分立为“三学”,即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统由国子监管辖。它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三学”与汉代太

11、学的不同点是:a、强化了学校的等级性。三品以上的子弟入国子学,五品以上的子弟入太学,七品以上的子弟及民间“俊秀”入四门学。b、制定了较完备的教学计划。将儒家经典分大经、中经、小经三类,分别规定了学习年限。c、增加了考试类别。除岁试外,有旬试、毕业试。d、建立了休假制度,即旬假、田假、授衣假。e、出仕要经过科举考试,一般不能直接授官。唐代专科学校附属于官署,由官署的行政长官直接领导监督,具有以下办学特点:a、将行政职能、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脱离具体的业务实践,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b、能迅速地反映本官署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能及时地培养、输送人才。c、学校的水平和成效,随该官署

12、行政长官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而变化,所以兴衰无常。9、宋元明清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特点。宋元明清时期中央官学发展的特点:a、加强了教育改革,重视发挥太学的地位和作用。宋代先后兴起三次著名的“兴学”活动,大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和太学的地位。b、教育世俗化进程加快,教育对象不断扩大,入学资格逐渐放宽。c、学校类型多样化,如宋代创设了武学和画学,元代有回回国子学,明代有四译馆,清代有俄罗斯学堂。d、教学内容不断扩大、不断扩充。除四书外,五经增至十三经。e、对学生的思想控制不断加强,各种戒规严格控制了学生的思想、言论、结社的自由。宋元明清时期地方官学发展的特点:a、加强了地方教育的管理,建立了专门的行

13、政机构管理地方官学。b、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教师的录用升迁需经过一定的考核。c、学校经费比较固定,以学田充经费。d、学校分布地区更加广泛,开始重视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e、明清地方官学和科举制度合二为一,学校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庸。10、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a、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学在官府”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b、宫里的司礼、司乐把原来秘藏在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民间,这就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c、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私学的

14、出现,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11、怎样评价近代新式学堂和教会教育。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到19世纪末,新式学堂仍属于开创时期,其特点是:学校尚无完备的教育计划、更无完备的学制;重视西文、西艺学习,忽视引进西方的政治及科学教育;师资设备缺乏,难达成现代学校的目标;受旧教育影响,仍未脱离封建“治术”教育的窠臼;派遣军事学校优等生出国学习,开创了留学教育的先河。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华办学进行教育渗透的特权。早期的教会教育主要是为了传教,培养一批中国人为传教助手,从而扩展其教会势力。后期教会教育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进行赤

15、裸裸的文化侵略,培植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其殖民地。12、试析中国近代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及壬戌学制的成败优劣。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因种种原因,没有实行。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教育宗旨,内容比壬寅学制详备。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学制,它对改变清末学堂各自为政、互不相联的局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以后中国学制的组织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问题在于该学制的形式仿自资本主义国家,灵魂却是中国封建阶级的;其次,癸卯学制规定的一套详备、整齐的学校系

16、统,远非中国当时的财力、人力所能实现。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在教育部召开的中央教育会议上,议决重订学制,拟订了新的学校系统,并予以公布,史称“壬子学制”。到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各种学校规程、课程标准等,其内容对壬子学制有所修改和补充,后人将两者合称为“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主要在摒除癸卯学制的封建性方面作了努力,但对教育与国情、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等问题尚未能顾及。1922年,民国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并于同年公布实施。史称“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具体采取弹性学制;增加

17、职业教育系统;缩短小学、大学年限,延长中学年限;采用学分制、选科制、优异学生越级升学等措施,照顾学生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13、试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a、关于人性与教育作用:孟子认为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良能”,提出“性善论”;荀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提出“性恶论”。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改变本性,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的合理性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可能性,荀子则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必要性。b、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

18、。荀子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种治术人才,教育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春秋等。c、关于教学的主张:孟子主张“内发”,荀子主张“外求”;孟子强调“思”,荀子重视“学”;孟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闻、见、知、行”等环节。14、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a、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从其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b、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

19、私学的性质。(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具有以下特点:a、学术自由,表现在: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b、待遇优厚,包括给予“不治而议论”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历史意义:a、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b、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c、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它所独创的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讲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显

20、示了它的成功之处。d、留给后人的思考:稷下学宫尊重贤士,尊重学术,其思想学术、文化教育的成功却未带来齐国政治的成功。15、简述韩愈的教育思想。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1)、最突出点就在于他作师说,提倡尊师重道。a、教师的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讲授儒家六艺经传与古文,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三项基本任务。b、提出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c、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关于识别与培养人才:他认为人才总是有的,关键在于能否加以识别和

21、扶持。他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用识马的道理表明识别人才的重要。为了培养人才,满足封建国家的需要,他要求整顿国学。(3)、关于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勉,还提出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通,并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16、试比较朱熹、王守仁的主要教育思想。朱熹的主要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作用: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以造就封建社会的所谓“圣人”。他的教育作用论是从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出发论述的。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明明德”,以实现“明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2)、论“小学”与“大学”的教育内容:朱熹把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看做是统一的教

22、育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认为小学阶段的任务是“教事”,大学阶段的任务是“教理”,注意到了从儿童和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心理规律来考虑教育阶段的划分。(3)、教育原则与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居敬穷理”、“学思力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王守仁的主要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认为教育作用是“明其心”。(2)、关于儿童教育思想: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从“致良知”的要求出发,认为儿童时期“良知”保存最多,受蒙蔽最少,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教育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其教育内容是歌诗、习

23、礼、读书;此外,他强调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二者的异同点:(1)、王守仁和朱熹一样,都认为“理”是存在的,都把“理”作为宇宙的本体,把“理”当做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根据,所不同的是,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性即理”。而王守仁则认为“理在本心”,“心即理”,在内不在外。(2)、朱熹认为,圣人教训具在经书,为学之道必须穷理,穷理必须读书。而王守仁则认为经书是“常道”,即永恒而普遍的道理,然其根源仍在本心,他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本心”者均可作为教育内容。17、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批判理学教育理论;第二,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第三,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

24、艺的学习;第四,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第五,提出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18、王夫之、颜元教育思想的特色。王夫之的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教育是治国之本;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提出了人性“日生日成”的著名论断,教育在人性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他主张“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主张节欲而反对灭欲。(3)、知行观和教育过程: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强调不能离行以为知,要在行上取得知,要在行上检验知。(4)、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认为学与思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的。(5)、学习方法和

25、教学方法:提出了“立志”、“有序和不息相结合”、“因材施教”、“自勉与自得”等方法。(6)、论教师: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教师的责任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正确的知识;重视教师的道德行为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所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颜元的教育思想:(1)、对理学教育的批判:揭露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批驳传统教育的义利对立观;抨击八股取士制度。概括起来说,他认为理学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害。(2)、关于教育作用:强调人才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去掉隐蔽习染,恢复人的善性,正是教育应起的作用。(3)、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

26、有实才实德的人,为此,他主张以“三事、六府、三物”作为“实学”的教育内容,其核心是“礼、乐、兵、农”。(4)、关于教学方法:他强调“主动”、“习行”,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5)、论劳动教育:重视农业知识的传授,注重在劳动中培育人才。19、龚自珍、魏源教育思想的特色。(1)、主张“经世致用”,揭露和批判封建衰世政治和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把改革教育作为实现他们变法改制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强调学和治统一,养和用结合,教育应从实际出发,人才必须德才兼备。(2)、提倡学习“西学”,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军备等长处来抵制外来侵略。20、维新派康、梁

27、、严教育思想的特色。(1)、论教育作用、目的:重视教育作用,认为教育兴衰维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2)、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3)、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为孩子办新式学校,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合乎儿童年龄特征,同时涵盖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4)、要求解放妇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倡导妇女教育。(5)、设立师范学堂,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急需师资。(6)、提倡“西学”,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认为“以治西学为当务之急”。21、简述李大钊、杨贤江、徐特立的教育思想。李大钊的主要教

28、育思想:(1)、论教育的本质及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他认为包括教育在内的上层建筑,必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而变动。教育是一种工具,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社会彻底改造不能只靠教育,强调精神改造与物质改造结合起来,肯定了教育在社会改造过程中的作用。(2)、提倡真正的劳苦大众的教育,认为教育必须为提高工农大众的阶级觉悟和战斗能力服务。(3)、论青年教育:要求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导青年要有坚强的意志,教育青年到工农中去,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杨贤江的主要教育思想:(1)、批判超政治的教育观,科学阐述教育的本质:“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是以社会的经济阶段为基础

29、的”。(2)、教育与经济、政治关系:教育以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随经济发展而变化。同时,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影响和促进作用。教育一方面为政治所决定,另一方面教育又积极影响政治。徐特立的主要教育思想:(1)、论教育作用和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他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新人的目标。(2)、论教育的科学化、民族化和大众化: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与新教育。科学化、民族化和大众化三位一体,缺一不可。(3)、论自然科学教育: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及其对发展生产的作用,认为“生产是教育的内容,同时

30、也就是科学的内容”。(4)、论教师:教师工作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代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22、黄炎培教育思想的特色。(1)、关于职业与教育:主张采取发展人类生活智能与服务精神的途径,使教育者能为己治生,为群服务,达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认为职业是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分工的产物,教育是保持和发展各行各业的条件。(2)、大职业教育主义:提倡职业教育,同时分一部分精神来参加全社会的运动。办职业学校,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与联络。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职业教育在学校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正统的和整个的。办学体制应政府统制,双管齐下,学习制度应专科一贯,学习互进。实施全面职业教育。23、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色。(1)、论幼儿教育:他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去教养儿童。认为家庭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影响极大。2)、论活教育:活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活教育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