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误”探误露本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593010 上传时间:2021-08-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拨云见“误”探误露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拨云见“误”探误露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拨云见“误”探误露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拨云见“误”探误露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拨云见“误”探误露本(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拨云见“误 探误露本 摘要:错误像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教学的失误。同时,错误也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正确地把握、分析、运用错误中的有效教学资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出问题陷阱,并在解疑和探究中获得真知。本文通过引导学生展示怎么想的,搜寻出错了吗,剖析错在哪里,寻觅该怎么做,揭露为什么要这么做,探寻走出物理问题陷阱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问题陷阱;可视化;适度点拨;启迪;揭露本质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2110-0038-4平时我们常能听到教师道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讲过好几遍了,学生怎么又出错了。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

2、这道题明明上次弄懂了,怎么又做错了。面对“掉入了问题陷阱的这些学生,如果教师进一步的教学处理不够恰当,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在笔者听过的课中,这些学生有时是被教师的妙语联珠、旁证博引“拽出问题陷阱的;有时由于其他学生“一步到位的假象而被迫成了“看客。他们犹如摔了一跤的孩子,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摔倒的,就被教师或其他学生拖着继续往前奔,一路上仍然跌跌撞撞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呢?看来,教师应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出问题陷阱。下面结合一个具体案例,谈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参考。案例一辆卡车以v1=24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方s0=38m处有一辆

3、自行车正以v2=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于是卡车司机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且加速度大小a=4m/s2,那么卡车是否会撞上自行车?1拨云见“误1.1晒一晒展示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遇到典型问题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空间和学习自主权,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也要乐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下面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吧!生1:我觉得假设卡车减速至零时都没撞上自行车,那以后就肯定不会撞了。所以我求出此时两车的前后关系,从而判断是否会相撞。师:在黑板上投影学生1的解题过程:法一:卡车刹车至零用时t1=6

4、s,此过程卡车位移s1=72m,自行车位移s2=v2t=36m,s=s2+s0-s1=2m,即此时卡车还在自行车前方2m处,所以不会相撞。生2:我与生1的观点相同,他讲得很有道理!生3:方法一确实有道理,可我计算的结果是两车相撞了,好似我没算错呀!师:把生3的解题过程一起展示在黑板上:法二:假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撞,那么v1t-at2=v2t+s0,得t2-9t+19=0,=92-4119=50,所以t有解,两车会相撞。教学感悟: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应努力实现学生隐性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实践说明,这便于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暴露思维破绽,找出思维漏洞,同时也便于思维的碰撞引发讨论、交流。1.2找一找发现

5、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陷阱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更多的应是自己“体验和“感悟的过程。面对不同解法时,教师应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及判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的思维去发生“碰撞,“碰撞越猛烈,认识就会越深刻。师:两种方法计算都无误,但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谁对谁错呢?生:我觉得方法一天衣无缝,第二种数学方法不一定符合物理实际情况。生:方法二肯定正确。摘要:错误像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教学的失误。同时,错误也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正确地把握、分析、运用错误中的有效教学资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出问题陷阱,并在解疑和探究中获得真知。本文通过引导学生展示怎么想的,搜

6、寻出错了吗,剖析错在哪里,寻觅该怎么做,揭露为什么要这么做,探寻走出物理问题陷阱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问题陷阱;可视化;适度点拨;启迪;揭露本质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2110-0038-4平时我们常能听到教师道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讲过好几遍了,学生怎么又出错了。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道题明明上次弄懂了,怎么又做错了。面对“掉入了问题陷阱的这些学生,如果教师进一步的教学处理不够恰当,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在笔者听过的课中,这些学生有时是被教师的妙语联珠、旁证博引“拽出问题陷阱的;有时由于其他学生“一步到位的假象而被迫成了“看客。他们犹如摔了

7、一跤的孩子,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摔倒的,就被教师或其他学生拖着继续往前奔,一路上仍然跌跌撞撞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呢?看来,教师应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出问题陷阱。下面结合一个具体案例,谈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参考。案例一辆卡车以v1=24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方s0=38m处有一辆自行车正以v2=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于是卡车司机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且加速度大小a=4m/s2,那么卡车是否会撞上自行车?1拨云见“误1.1晒一晒展示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遇到典型问题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空间和学习自

8、主权,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也要乐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下面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吧!生1:我觉得假设卡车减速至零时都没撞上自行车,那以后就肯定不会撞了。所以我求出此时两车的前后关系,从而判断是否会相撞。师:在黑板上投影学生1的解题过程:法一:卡车刹车至零用时t1=6s,此过程卡车位移s1=72m,自行车位移s2=v2t=36m,s=s2+s0-s1=2m,即此时卡车还在自行车前方2m处,所以不会相撞。生2:我与生1的观点相同,他讲得很有道理!生3:方法一确实有道理,可我计算的结果是两车相撞了,好似我没算错呀!师:把生3的解

9、题过程一起展示在黑板上:法二:假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撞,那么v1t-at2=v2t+s0,得t2-9t+19=0,=92-4119=50,所以t有解,两车会相撞。教学感悟: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应努力实现学生隐性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实践说明,这便于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暴露思维破绽,找出思维漏洞,同时也便于思维的碰撞引发讨论、交流。1.2找一找发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陷阱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更多的应是自己“体验和“感悟的过程。面对不同解法时,教师应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及判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的思维去发生“碰撞,“碰撞越猛烈,认识就会越深刻。师:两种方法计算都无误,但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谁对谁错呢?生:我觉得方法一天衣无缝,第二种数学方法不一定符合物理实际情况。生:方法二肯定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