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586646 上传时间:2021-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 摘要: 针对同时使用硬合并和软合并的两步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在第二步的软融合时仍需向融合中心发送大量不必要数据的问题,引入了接收信噪比估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步协作感知算法。改进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使用传统的两步协作检测提升检测性能,在较高信噪比情况下则采用硬融合策略来减少发往融合中心的信息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和传统的两步协作检测算法相比,能在几乎不损失检测性能的情况下,显著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送。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软融合;硬融合;协作频谱感知;两步法;检测概率 0引言 为缓解频谱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固定的

2、频谱分配策略导致的无线频谱短缺【1】,人们提出了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概念。认知无线电技术可通过动态地接入当前的空闲频谱,极大地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2】。快速准确的空闲频谱检测成为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 能量检测【3】是最常用的一种频谱检测方法。然而该方法对噪声较为敏感,单用户的能量检测在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情况下性能较差。就实际的无线通信环境而言,由于存在衰落和阴影效应的影响,SNR通常较低,为此,有必要采用协作感知【4】。 协作感知的核心是其融合方法,有两种常见的融合方法,分别是硬融合和软融合5-6,它们各有优缺点。

3、硬融合是将每个认知用户的本地判决结果发送到融合中心,虽然需要传送的数据量比较小,但是其判决准确度也相对较低。软融合则正好相反,它直接将每个认知用户接收到的能量信息发送到融合中心,再由融合中心综合各个能量值做出最终判决,它的检测性能要好于硬融合,但是却需要向融合中心发送大量的数据。为了综合利用硬融合和软融合的优点,文献【7】中提出了两步协作频谱感知方案,第一步先用硬融合方案进行判决,如果判决主用户(Primary User, PU)占用信道,则最终判定信道被占用;如果第一步判定PU没有占用信道,第二步再用软融合进行进一步判断,软融合的判决结果将为最终判定结果。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硬融合时检测性能差

4、的缺点,另一方面通过减小第二步软融合的执行概率,有效地降低整体的数据传送量。但是,文献8-9中指出,认知无线网络中信道被PU占用的概率很低,所以第一步中判定PU不存在的概率会较高,这样仍然需要进行第二步的软融合判决,那么整个判决过程的平均数据传送量依然很大。 针对上述情况,在传统的两步协作频谱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由于能量检测法性能的好坏与信噪比有很大关系,当信噪比相对较高时,直接用硬融合也能获得较好的检测性能,此时,传统的两步协作检测算法对检测性能的提高并不是很大,却会在第二步中的软融合过程给融合中心带来巨大的数据处理量。改进的两步协作检测算法中加入了对硬融合和传统的两步协作融合的检测概率

5、的估计,通过比较两者检测概率的差值与给定门限的关系来确定当前选用的融合策略,该算法可在信噪比相对较高时有效地降低协作频谱感知时向融合中心传送的数据量。 5结语 本文在传统的两步协作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算法。改进的两步协作检测算法能够在检测性能损失较小的情况下,大量减少频谱感知阶段向融合中心发送的数据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复杂无线环境下的协作检测算法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JOSEPH M. Cognitive radio:Making software radios more personalJ.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

6、s,1999, 6(4):13-18. 【2】 HAYKIN S. Cognitive radio: 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J. IEEE Journal i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5,23(2): 1-20. 【3】 SHEN B, HUANG L Y, ZhAO C S,et al. Energy detection based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s in noise of uncertain powerC/ IEEE Intern

7、ational Symposim o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8:628-632. 【4】 GHASEMI A, SOUSA E S. Coolabora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opportunistic access in fading environmentsC/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m on New Frontiers 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

8、rks.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5:131-136. 【5】 褚御芝,郑宝玉,季薇. 协同频谱感知中的融合策略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3):39-45. 【6】 董彩萍,熊文汇,李强,等. 基于串并合并的协作式频谱检测J. 通信学报,2011,32(11A):95-100. 【7】 ALEMSEGED Y D, SUN C, TRAN H N, et al.Distributed spectrum sensing with twostage detection for cognitive radioC /

9、 VTC 2009Fall: 2009 IEEE 70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Fall.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1-5. 【8】 NAIR P R, VINOD A P, KRISHNA A K.A fast two stage detector for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sC/ 2011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

10、ety, 2011:1-5. 【9】 MALEKI S, PANDHAIRPANDE A, LEUS Gwostage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C/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2946-2949. 10 PAUL R, CHOI YJ. Twostep softened decision for cooperative spectru

11、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C/ IEE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and Future Networks.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2:242-246. 11 ZHENG Y, XIE X Z,YANG L L.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based on SNR comparison in fusion center for cognitive radioC/ 2009 IEEE Inter

12、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er Control.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212-216. 12 MA J, LI Y. Soft Combination and detection for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C/ 2007 IEE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IEEE Computer Society,2007:3139-3143,. 13 LI Y B, LIU X, MENG Multinode spectrum detection based on the credibility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C/ 5th 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Beijing: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9: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