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550414 上传时间:2021-08-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开展与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越来越集中,城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空间艺术成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自然与和谐的空间设计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对促进城市的和谐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空间艺术;组合;分隔 中图分类号:B845.6文献标识码: A 在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处于某空间中时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感受,通过运用艺术表达形式,从空间对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影响出发,对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划分。这也是现

2、代设计师进行空间艺术设计所要把握的关键所在。 一、空间的组合 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考虑到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感受,然后通过运用艺术的表达形式对空间进行合理的组合。 1、空间的流动性 进行空间组合时要关注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到达空间转合协调,以增强空间的流动性。对建筑外部的空间相对较大,空间的流动性也很容易表现出来。园林绿地、亭廊、小径、山水,以及供人们休息的广场等,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室内空间相对要狭小一些,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也能表达出流动空间的效果来,这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开展方向。我国在环境空间艺术设计上有很多很好的成功案例,比方苏州留园的入口处空间设计,只有50m的

3、狭长空间,如果不进行处理会让人产生沉闷的感觉。而设计者在50米长的过道上,充分运用艺术手段,营造出了大小不同、开敞封闭相结合、充满光影变化的假设干空间,丝毫没有乏味之感,彰显出流动空间的魅力。假设将其空间组合手法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空间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空间比照 空间处理的艺术性很多时候是通过多个空间的比照来表达的。如空间大小的比照、高矮的比照、明暗的比照、形状的比照、开合的比照、收放的比照、虚实的比照、闹静的比照等。不同种类的空间在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置身其中便会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例如狭小又封闭的空间与宽阔开敞的空间组合在一起,便会给人一种豁然

4、开朗的感觉,将较暗的空间与明亮的空间组合在一起,会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一般,在入口处常用收的处理手法,为之后的放埋下伏笔,收与放的比照与写文章时的欲扬先抑是相吻合的。设计师通过灵活合理的运用这种比照手法便会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 3.空间过渡与引导 同写文章一样,不同的空间转换有时可以用到空间过渡的手法,使得变化不那么突兀。对于一些重要空间,到达之前,常会设置一些引导空间,使人们做好心理准备。例如,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入口设计成水下长廊的形式,使人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进入大剧院当中来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仿佛是为到达另外一个世界做的引子。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的转换也往往需要一定的过渡处理,比拟常用的手

5、法是灰色空间的运用。灰空间是建筑内外的过渡空间,如柱廊、檐廊等空间。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室内空间或室外空间,却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驻足其中,宛如一处港湾,既给人们以归属感,又能满足人们眺望外部空间的需求。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这类空间非常常见,邀三五友人,在廊下喝茶闲聊,或单独听雨赏花,无不是一种高尚的享受。而现代商业空间也常利用这类空间,设置座椅,使消费者非常乐于停留其中。例如,咖啡厅的设计就可以有意的创造或利用这类灰色空间,使人们在这类空间中边喝咖啡,边欣赏外部的风景。而在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景区,更应充分利用灰色空间营造充满魅力的人性化场所。 4.空间排序 有一些空间比拟庄重,而且具有纪念

6、性意义,在进行空间排序的时候要选用特定的方式。比方在博物馆空间设计的时候,要依照历史的演变来进行组合,对于具有纪念意义的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将重要的空间与建筑组合排列在一条轴线上。罗斯福纪念公园虽没有明确的中轴线但也是以罗斯福总统在任的四个时期为依据将公园分为四个主要的空间。当然这种组合方式也并非平铺直叙,它们有主次以及起承转合的变化,以此来增强总体的艺术感染力。 二、空间的分隔 1.运用多种分隔形式 在大空间中划分出假设干个小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室内空间来说,空间的分隔手段一般是通过墙体、家具、各种高度的隔断或屏风、室内绿化等来完成,空间的分隔相对较明确。室外空间

7、的分隔一般可通过地形的变化、各类建筑、植物、山石、景观设施、雕塑等实现,空间分隔得更加灵活、通透。空间因分隔物的高度、材料不同,可分为实隔和虚隔。实隔指实实在在的分隔,既阻隔人们的视线,又阻隔交通,使人们无法通过隔断,所分隔出的空间封闭性较强,如各类封闭的房间、天井、密林围合的空间等。虚隔那么更侧重心里感觉上的分隔,有的只阻隔交通,不阻隔视线,如利用玻璃、漏窗、水面、绿篱、栏杆及各种低矮的隔断等来分隔空间,有的只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分隔感,如通过底界面或顶界面的变化、以及用柱子、疏林等进行空间的分隔。 2.创造渗透空间 在进行空间分隔时,为了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设计师要考虑到空间围与透的关系,

8、灵活的使用实隔和虚隔。例如,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展览馆就很好的处理了空间围与透的关系,极具艺术性的进行了空间的分隔。通过自由设置的玻璃墙和延伸出的屋檐,不着痕迹的划分出了室内外空间,到达了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与渗透。而内部空间那么通过大理石墙面进行了自由划分,创造出极富流动感的空间。人们置身其中,变能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带来的趣味性。江南古典园林经常使用很多透空的门窗使分隔的各空间互相渗透,进行对话。许多个相互渗透的空间在一起便会产生深远的感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善于将室外空间引入室内,强调视线的连续性,使人们透过开敞的隔扇、漏窗或者柱廊而获得室外一景,使室内外空间进行渗透,创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

9、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以及苏州博物馆新馆,充分吸收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在进行空间分割时使用了富有江南园林韵味的漏窗,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是现代渗透空间设计的典范。 3.虚空间的运用 虚空间无需依赖界面的围合产生,更多的是通过暗示、虚拟等手法在人们的心理上营造一种空间感。例如,不使用隔断,可以通过地面图案或材料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吊顶形式的变化等同样可以在人们心理上开辟出一处空间。镜子内部的空间也是一种典型的虚空间,虽然这个空间不过是现实空间的镜像反映,但在人们在心理上确实对空间进行了拓展,使实际空间看上去刚大。假设在风光良好的餐饮空间中使用玻璃墙,那么无须进行太过复杂的设计,顾客便能

10、享受到良好的餐饮环境,边进食边欣赏外部的风景,这也属于虚空间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借远处的景观来扩大本空间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拙政园借北寺塔影,颐和园远眺西山,寄畅园借惠山山景等。明月清风花香更是随处可借。远景如画般融入了本空间,虽为虚空间却能起到实际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此空间,却能感受到彼空间,空间的意境由此而生。对于讲求诗情画意的园林来说,意境还可通过匾额和楹联来表达,人们从中感受到的那么是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与古人对话,而这些,那么是虚空间的极致了。 三、结语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空间的艺术性需依靠空间以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反映出来。但是,当人们在逐渐感受空间的时候,只有切合自身的生理与心理

11、的切身感受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空间艺术的魅力,其时常依靠空间引发出别的艺术,进而创造出美感。为此,我们要积极塑造气质非凡的且极具艺术性的环境空间,先要对空间性格局进行准确定位,把握空间灵魂所在,搞清楚空间的结构组合,这样才能够在进行环境空间设计的时候更好地运用空间的实体要素,并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进而打造出充满艺术风格、独具匠心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年12月 【2】傅立宪.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所探析.南昌大学学报.2021 【3】潘祖平.中国传统环境艺术中的空间观念.同济大学学报.2021年 【4】李克.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韵律美J.文艺研究.2005 【5】陈雷.苏州园林的空间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