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的有效教学实践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394640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的有效教学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的有效教学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的有效教学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的有效教学实践(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的有效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的有效教学实践 【摘 要】 初中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过渡阶段,其古诗词鉴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实现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程的优质教学。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进行探析,从而提出诗词鉴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诗词鉴赏 诗词教学 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语言精练却意境深远,以短短数字或数十字不仅能够进行景物的传神描写,还能够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代诗词往往想象丰富并且具有真挚的感情,或登高临远抒发豪情壮志,或处于深闺寄托哀怨凄情,言有尽而意无

2、穷。其词藻运用得当、精炼传神,或简单平白平铺直叙,或极尽华丽婉转悠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一、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在古代的诗词描写中起着反应客观事物的作用,是诗词描写的主要对象。简短精炼的诗词在进行抒情表达时,往往不是刻画和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而是借助于某个固定的客观物体来寄托主观的思想感情。在进行古代诗词的鉴赏学习时,要注意在着眼于具体物象的同时,做到透过物体寻求作者寄托在物体之上的思想和感情,而意象的具体意义往往在多首诗词之中都能够做到通用。并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进行分析鉴赏,进而掌握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的意念以及意象所反映的社会意义以及意象对于读者的感染作用

3、,这样才能做到从根本上做到诗词的有效鉴赏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的诗词鉴赏教学时,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与李白所写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分别在“羌笛何须怨杨柳”与“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两句中,同时提到了杨柳这一意象,由于柳与留谐音,因此杨柳这一具体的景物常常被诗词作家们用于表现分离与不舍的情感,作为不舍与留恋的情感表达意象。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分析时,要注重讲解与收集具有特定代表含义的意象,以便于学生在之后的诗词学习中积累一定的意象知识,能够尽快的掌握诗词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感情。学生在遇到杨柳这一意象时,就能够体会到分离与依依惜别的悲伤情感,自动的在心头浮现出相关的场景

4、。这样的教学实践就能够做到有效的实现诗词鉴赏教学。 二、鼓励学生分析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词之中的情感与景物往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者通常会以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不同的真实感情。主要的情景关系有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乐情等,通过对景物的不同描绘手段方式,传达或是喜悦或是忧伤的真实情感。而具体的情感表达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景物分析进而找出情感真谛,因而诗词中的景物分析是诗词鉴赏中的重要一环,即学生要学会在景物中分析情感、在情感中发觉景物的表现形式,做到情景交融与正确的分析,才能够实现对情感与景物的掌握,领悟到诗词真正想要传达的内涵。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的诗词鉴赏教

5、学时,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曹操观沧海一诗,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情景分析,其景物描写气势雄浑,非常具有感染力。其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对沧海的大致全貌进行了传神的描写,海水以波涛汹涌的气势奔腾而来,山岛高高的耸立注视着沧海。山岛巍峨,沧海雄伟,这样荡气回肠的描写并不仅仅是景物的刻画,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抓住其中情感的表达。作者以雄浑苍茫的波澜壮阔之景抒发了内心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吞吐天地的沧海景象传达出了作者踌躇满腹的远大理想。经过这样的情境与感情分析,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把握诗歌的主题进而进行鉴赏。 三、帮助学生进行诗词中的表现手法鉴赏 在进行诗词的鉴赏时,分析其表

6、现手法也是鉴赏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反衬、正面衬托、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虚实结合以及借景抒情等等。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诗词的鉴赏耐人寻味并极具艺术表现力,作者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往往能够达到极为鲜明和强烈的表达效果,做到揭示社会真相、传达真实情感。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在其进行考试时也往往是重点的考查内容。学生能否准确无误的找出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诗词鉴赏的重点掌握内容,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鉴赏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的诗歌朱熹所写的观书有感的鉴赏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自主进

7、行诗词中表现手法的掌握和鉴赏。通过逐句的分析和小组的讨论,得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一句的描写为实写,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句中的议论则为虚写,最后得出此诗的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深刻的领悟了诗歌的真实意义,同时也学习到了诗歌鉴赏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得出了最终的鉴赏结论。实现了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水平。 古代诗词由于其语言精练且多为古言,因此对初中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够急于求成而忽略教学方式。教师要以合理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并能够自主进行学习和分析,重视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以及情景与感情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进行表现手法的鉴赏,最终实现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课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陆艳.浅谈诗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J】.学语文,2009(06) 【2】刘新福.让学生阅读诗词的激情燃烧试探诗词教学激趣方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