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26379784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摘要:自然通风主要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实现住宅组群与住宅内各空间之间空气的流动。自然通风能够加速空气自由流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能明显改善建筑物内外空间的气候,促进人居健康与节能环保。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自然通风的优势、实现方式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然通风 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自然通风的优势 在建筑设计中的风环境主要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机械通风主要指室内空气利用机械通风设备实现自由流通,同自然通风进行比拟而言,机械通风方式比拟消耗能源,在应

2、用过程中会产生噪音,且只能在建筑物内使用,并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在建筑工程设计规划中,不同样式的建筑相组合能够实现不同通风效果,通过建筑群科学合理的布局组合空间,就会促进建筑物内外空间自然空气的自由流动,实现明显有效的通风效果。 目前,许多建筑中都开始使用自然通风技术,之所以大力推崇此项技术,就是为了用其带替空调体系,降低能耗。在此步骤中有两项内容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在外界的温度以及湿度等非常小的时候,它能够在不使用能源的状态下进行降温减湿活动,将室内的温度和水分降低,确保给人一种舒适感。它不仅能够降低对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而且是一种完全和谐的开展理念。其次是能

3、够带来非常清新的新风,对于提升人的身心健康来讲意义非常的重大。目前空气质量下降的关键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新风进入其中。长时间的使用空调,引发了许多问题,使用自然的通风能够将屋内的不清新的气体去除,而且还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开展。 2 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 2.1 通过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空气流由于受阻挡形成的静压称为风压。在风环境良好的区域,自然通风主要采取风压方式实现。当自然风吹过建筑物时,受建筑物阻挡影响造成迎风面静压升高,在侧风与背风面就会产生局部涡流使静压降低,迎风与背风面之间由于具有压力差,使建筑物内外空间空气在此作用下从压力高的一侧流向压力低的一侧。由伯努利流体原理可知,流动空气

4、压力同其速度具有反比关系,这样会在其速度增加时形成低压区。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将通风通道设计成横向,在自然风从此通道中吹过就会形成负压区,造成周围的空气发生流动,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管式建筑通风原理。管式通道要在一定方向上封闭,然后将其他方向敞开以形成通风方向,这样就会使大进深建筑空间的通风效果更加明显。 2.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还能利用建筑内空气的热压差进行实现,因建筑物内外空间中的空气由于温差导致空气密度的差异而产生压力差,而促使建筑物空间内外空气发生流动。建筑物内温度高的空气由于密度小而上升,从建筑物上部的风口向建筑物外部排出,这就会在原来低密度空气区域形成负

5、压区,而使建筑物从底部吸入建筑物外温度低且密度大的新鲜空气,造成建筑物内外空气不停地流动而实现自然通风。 3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不同建筑物的设计,自然通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筑物与其高度、迎风方位等有关;建筑群体那么与建筑间距、迎风方位、排列方式等有关;而居民住宅与住宅区域道路、绿地的布局等有关系。因此,要针对不同类别建筑物实际,对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实现良好通风效果。 3.1 建筑物朝向。建筑物朝向在设计中要结合日照较多方向及风向的相关特性,而建筑物迎风面与风向垂直的面压力最大,在建筑物设计中,尽可能将建筑主立面朝向设计在夏季主导风向上,侧立面对着冬季主导风向上。南向阳光辐射量

6、最多,夏季国内多数区域都是以南向或南偏东方向为主导风向,比拟改善自然通风、调节环境等方面的一些因素,建筑物朝向最好设计为南向。 3.2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果建筑物是南北向就会使日照间距减小,后排建筑会被前排建筑遮挡而造成风压减小,影响通风效果;而建筑物日照间距增大那么会增大后排建筑的风压,对自然通风有利。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适当增加楼间距,用于建立绿地,可以有效改善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并提供休息交流的空间。由于行列式布局的建筑群被建筑物外气流吹过时,能够在建筑物山墙之间产生空气射流现象。在可能情况下增加山墙间距,通过错列式布置能够有效利用山墙之间的空气射流,改善下风向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住宅

7、间距能够决定山墙间距,且与山墙间距具有正比例关系,能够使空气射流吹到后排的建筑物上。 3.3 建筑群布局。 3.3.1 建筑群平面规划。 建筑群按照设计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行列式、周边式与散点式三类。行列式是建筑群设计中的最根本布局,主要就是建筑物按照间距合理与同一朝向的特征组成成排布置的方式。并列式是由建筑群错动而分别形成错列式、斜列式以及周边式等各种不同布局,由于建筑群内空间流场由不同的风向投射角而造成变化,其具有不大的受风面;错列与斜列可以把自然风以斜向引进建筑空间内,下风向的建筑会有较大的受风面,分布有比拟合理的风场实现较好的通风效果。周边式是建筑物以沿街或院落周边形式布局的一种方式,

8、会造成建筑内空间的封闭或半封闭,使布局风很难引入,而且风的投射面较小,该方式比拟适宜冬季寒冷区域。散点式布局方式主要分为低层独院式、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等,其形成的建筑物中心、公共绿地等设施布局比拟合理,具有非常好的通风效果。在对建筑群实施设计规划过程中,要同时对路网进行合理设计,创造建筑群的不同布局方式,实现良好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风,实现风的自由流动、节能与优化风环境的作用。建筑群的不同布局能够影响自然风的引入,建筑物同风向之间也具有比拟重要的关系。相对于单体建筑,建筑群由于具有较小的风向投射角,利于建筑物内空间的通风。建筑群中的前排建筑形成风影区会对后排建筑产生一定影响,当风吹向多排建

9、筑的平行排列时,会使风影区增大,对自然通风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在设计中要尽可能防止建筑物长轴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以便于降低建筑物前排对后排通风的不利影响。 3.3.2 建筑群立面设计。 通过建筑物的气流发生漩涡、下冲气流等高速气流的现象会对其通风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建筑群设计时使各建筑单体间排列上下有序。建筑群中如存在某栋建筑远远高于其余建筑或者楼间距近的建筑群中含有间距突然增加明显的两栋建筑,就会形成下冲气流增大现象而产生高速风,使热损失增加以及居住人群的不适。在建筑群设计中应该尽可能降低各建筑之间对风遮挡的不利影响,尽可能沿夏季主导风向进行布局,靠近主导风向的建筑物不应该过高,要处于建筑

10、群的边缘,小高层或高层建筑适宜远离主导风向,将自然风引入建筑群内,并实现对冬季东北风的有效阻挡。 4中庭的应用 建筑中庭最早起源于庭院天井,利用在天井内产生的烟囱效应实现通风降温。在炎热的季节,当中庭上部受到太阳辐射热后,里边的空气被加热引起一个向上的气流,由于上下温差大,空气的流动效果很好,大大改善了室内的气候环境。现代建筑中,通常在屋顶下方的蓄热区利用自动控制的天窗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消除余热等多种控制方式,以防止过大的垂直温差。欧洲最高的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楼(52层、300m 高) 就成功地运用了中庭自然通风技术,成为绿色超高层建筑的典范。加拿大约克大学计算机学院设计出在温和的季节里,通过可翻开的窗户,中庭空间及屋顶上的热烟囱,利用风感器控制中庭天窗的开闭,使建筑所有空间可做到100%的自然通风。 5结语 自然通风一直被业界广泛认为是比拟廉价的一种生态节能技术,建筑设计人员要将建筑物规划、单体设计与构造设计全过程相结合综合考虑自然通风的应用效果,合理采用自然通风以改善建筑物内空间的舒适性与空气质量等相关问题,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柳孝图.建筑物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2】钟军立,曾艺君.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浅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