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工作报告——2014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6362842 上传时间:2021-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工作报告——201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工作报告——201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工作报告——201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工作报告——20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工作报告——201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德 阳 市 科 研 课 题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工 作 报 告德阳市教育科研课题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是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的新形势下,由德阳市教科所于2002年9月立项并直接管理,中江县教育局教研室参与管理指导,中江县大西街小学承担研究的课程改革研究课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其宗旨在于开发套路简短、结构严谨、动作舒展流畅、内容精炼、学生易于掌握、利于普及的少儿武术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经过参研人员及专家指导人员的艰苦

2、努力,扎实工作,已完成了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研究工作报告如下:第一阶段 立项准备阶段我校从2001年3月起开始进行“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这个科研课题的立项准备工作。在对36年级学生的体育、武术及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就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实效性向市县教科所及有关专家请教,查阅和学习了大量文献、资料、征求了有关领导、家长、师生代表的意见,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从而决定进行研究。2001年3月成立了课题实验研究领导小组,专家顾问小组和研究小组。课题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黎能录任组长、副校长刘凡树、教研室主任李平、陶立新任副组长、组员有刘微、成季春、何志明。专家顾问组聘请

3、了德阳市教科所副所长杨昌培、中江县教育局副局长吴艳、德阳市教科所体育研究员黄长伟、德阳市教科所理论研究员黄文跃、县文体局局长刘飞舟、县教研室主任李平、县武协主席黄海波、县科研室负责人叶青亮、县武协成员唐世元为顾问。确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校长黎能录同志任组长,主研人员有何志明、刘凡树、陶立新、吴湘黔 、刘微,参研人员有刘金兰、黄小娟、许艳、张桂楠、李俊华、文凤琼、李庆荣、夏盛平。同时确立了研究对象,制定了实验方案,并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进行了检测,对检测情况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存档。2001年8月我们将专项申请书送交县教研室、市教科所,并于 2002年9月24日得到批准,

4、立项为德阳市科研课题,从而使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一、开题工作:由于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组的精心筹备,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于2002年9月24日正式开题,开题时课题组邀请了德阳市教科所、县教育局、县进修校、教研室及兄弟市(县)教科所领导、专家杨昌培、吴 艳、彭永跃、黄文跃、李 林、李 平、刘飞舟、叶青亮、王奉其、杨贵才、杨 涛、黄海波、唐世元等出席开题报告会,使开题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二、研究工作该课题研究时间为2001年9月至2004年3月,课题组认真分析了当前少儿武术教材缺乏,体育教师对武术认识片面,武术专业水平相对低下的实际

5、,主研人员深入学习和领会课题精神,制定出课题组研究工作计划,召开了课题组会议,为了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作了广泛的宣传与调查,并学习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得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开发套路简短,结构严谨、动作舒展流畅、内容精炼、学生易于掌握、利于普及的少儿武术教材。少儿武术教学规律的探讨和研究。武术教学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联系。研究方法与措施:1、我校在课题的研究实施中,把武术教育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校内36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堂少儿武术专业课,对36年级学生采用了行为研究法,实现了“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在实施的步骤中发现问题、鉴定问题。2、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

6、研究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3、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建立了个人案例集。4、提出假设: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可以编写出适合小学生的少儿武术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测定和统计,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5、通过反复实验,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课题组用了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定期测评,从理论与实践中初步揭示少儿武术的基本规律、方法、总结出少儿武术的特点,形成了学校校本教材少儿武术18册。在此阶段中,全体研究人员积极撰写研究总结和经验论文,少儿武术校本教材的形成

7、,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课题组全体人员的智慧结晶。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1、收集资料、整理文档本课题从采集第一手资料开始,到最终形成少儿武术校本教材,历时4年多,参研教师积极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共同圆满完成了课题的相关材料少儿武术教材开发研究阶段性总结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调查报告及每期学生文化、身体素质检测表,还有检测报告、学生案例集、参研教师个人相关资料。同时还撰写多篇论文,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发表,同时派专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建立了课题档案。2、进行研究终结检测,总结实践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少儿学习武术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开发出一套科学、内

8、容简短、结构严谨、动作规范的校本教材;学生的素质普遍提升;36年级的学生都会一套武术操和一套少儿拳术。学校武术队在2003年第八届校园艺术文艺调演中,获特等奖;在2001年5月第七届校园艺术节闭幕式文艺晚会中,获一等奖。在2001年5月德阳市中小学生文艺调演中,获二等奖。在2001年德阳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中,获乙组团体总分第2名,丙组团体总分第4名。在2002年德阳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中,分别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2名和第7名及女子组集体基本功第2名。在2003年德阳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2名和女子乙组集体基本功第1名。在2004年德阳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中,获乙组团体总分第1名,男女集体基

9、本功第1名。在2004年四川省青少年武术比赛中获女子团体总分第8名,女子集体基本功第7名及集体道德风尚奖。在参赛中有139人次获奖。其中获一名的有43人次,第二名有31人次,第三名的有27人次,第四、五、六名共有34人次。我校在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有15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有12人获国家三级运动员称号,12人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我校先后向体育学院输送了8名武术专业生,另外一名送省垒球队,即2000年、2004年中国女子垒球奥运代表队主力队员邓晓玲,现已成为国家垒球队教练。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有180余人次参加了课题主研培训及校内培训,教师转变了育人观念。增强了教材意识,学校

10、 获得了德阳市、中江县课改试验先进单位。3、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2003年11月,省教科所专家邱永诚、市教科理论教研员黄文跃一行对少儿武术教材18册进行了鉴定,在认真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后,对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对后期阶段的结题工作作了详尽的指导。2003年11月10日,中江县教研室教育科研负责人叶青亮老师对课题进行初审,对结题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11月下旬课题组开始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我校承担的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研究全过程规范、严格,研究目的任务明确,理论依据充分,客观研究检测效果良好,作为我校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窗口,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办学思想,不仅促进了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发展,而且少儿武术教材值得推广,它为小学体育课中的武术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内容、模式、方法、经验,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教育改革,形成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起着独特的推动作用。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省教科所的全力指导,几位专家多次以各种方式与课题组一起研究、讨论,并提供大量资料和信息,我们在此向几位专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德阳市教育局、市教科所的热情关心和指导、得到中江县教育局、教研室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在此一并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 2004年11月20日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