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上传人:x** 文档编号:26281604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篇一:云南的歌会公开课教案 云南的歌会公开课教学设计 (H)鸿浩 执教人: 时间:2021年4月24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品读、赏析、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其精彩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在合作与探讨的气氛中融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求达到对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实现的可能。 3、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同时,通过拓展与延伸来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认识。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精彩的描写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步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采用比较阅读,分析比较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在内容上的侧重点和写作手法上的差异。 教第二步,我让学生找出自己特别喜爱的场景或句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云南歌会蕴含的美。 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及作者简介: 1、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他们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倾诉爱情,抒发情感,表达心中美好的祝愿;有的则以唱歌来表达对劳动的.,抒发丰收的喜悦 据说,解放前的傈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 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有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比如说刘三姐、

3、阿诗玛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云南民歌的盛宴!(板书课题)云南的歌会 2、作者简介:沈从文沈从文 ,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 篇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一、导课。 由56个民族歌曲引入。 问:大家知道哪个省的民族最多吗? 明确:云南;52个。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云南,走进云南的歌会。(展题) 二、预习检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譬(p)喻糯(nu)米蹲(dnj)踞忌讳(hu) 酬和(h)箍(g)桶熹(x

4、)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几种形式的歌会? 明确:三种。即对歌,漫歌,传歌。 2请用“场地形式”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写的几个歌会场景。 明确: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3是依此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4云南歌会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山野湖畔,男女老少,即兴演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本内涵。 1画出文中写人的语句。 2品读你画出的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3.感情朗读。 这种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得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的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子发盘在头上。不仅

5、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五、欣赏图片,感悟生活的美好。 六、课堂小结。篇三: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音字形,并能学以致用(造句)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4、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教学方法:

6、 合作、探究,讨论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课前听到一首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到云南去,同学们想不想去?既然这样我们就随沈从文一起到云南去,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感受云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板书课题, 1 师: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想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本课。(多媒体展示)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

7、章 1、指名朗读。其余学生听读、熟悉课文,注意字音。 (师:示范朗读1-2段学生推荐学生朗读 师指名学生朗读 集体朗读 ) 2、朗读评价(师生评价指导:学习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和用词) 3、多媒体展示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引经据典、滚瓜烂熟、别开生面等成语进行造句,全体学生对每个字词读三遍)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1、提问(多媒体展示)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每一个歌会场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呢? (提示:地点+方式或内容) ( 师 板 书 )1、山野对歌2、山路漫歌3、山寨传歌 2、说说你最喜

8、欢其中的哪个场景,给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段中的精彩语句,并且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训练:补说句子“我最喜欢其中的 场景,因为 。” 提示: 1、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A:在写山野对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唱歌的人) B: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这里的人吗? (提示:淳朴、热情、灵秀)2、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在写山路漫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环境) (3)齐声朗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同学分享。 例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

9、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 3、山寨传歌民歌传承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在写山寨传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场面) (1)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村寨传歌的场面吗?(盛) (2)“盛”体现在哪些方面?(人多、时间长、服饰如同过节) (设计目的: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四、小结: 云南歌会我们学到现在,大家觉得云南的歌会美吗?如果美,没在哪里?(学生能够围绕话题,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小结:学了云

10、南的歌会,我们不仅要了解到云南歌会的独特之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 作为一名商南人,如果让你给外地游客介绍一种商南的民俗文化,你会介绍什么?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六、板书设计: 2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山野对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环境美 山寨传歌场面盛 七、教学反思: 云南的歌会是新课程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有关民风民俗的文章。云南的歌会以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的情调,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人的品味与赞赏,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充分体现新课

11、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适当扩展学习范围,用音乐构建平台,让学生从教室走向.,从课内走向课外,领略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 所以首先在情境中导入课程内容。著名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曾说:“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勃勃生机,迸射出生命活力。”有感于斯,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大型的原生态歌舞云南的映象,我们知道了云南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地方,这里有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这里有自由、舒展、昂扬、奔放的歌舞旋律;在这片美丽、神奇、宁静的土地上,孕育着无比灿烂的民族音乐,歌

12、唱成为云南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歌会就是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现在请同学们,随 沈从文 先生去云南的歌会走走吧。二、在朗读中感悟云南歌会的美,感受人物美,环境美,风俗美。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 叶圣陶 先生曾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课堂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范读更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它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绪,甚至与作者脉博合而为一,使他们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进而感悟作品中所具有的自然美,所以在感受环境美的时候,我主动朗读把

13、学生带入一种意境。同时在对课文语句的赏析时,始终伴随着各种形式地读如对课文的通读,个人读,个人浏览,跳读等。 最后,我又着重播放了小河淌水歌,寓教于乐,学生意兴盎然,趁热打铁,我随即进行了总结: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疲于工作,疲于生计的人是那么向往这种舒卷张驰有度的生活,是多么神旺这种蓬勃的鲜活的生命姿态,他们的生命是那么纯真,质朴和本色,这就是地域文化所赋予的。所以交流、展示、传承、捍卫地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课堂气氛推向.,学生的热爱地域文化的感情也油然而生。 另外,语文新课程“应探究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渗透和整会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此,教师才能真正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能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本课我充分调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中,创造了声乐文色浑然一体地妙境。 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