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6252756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过关检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过关检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过关检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过关检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过关检测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选修过关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7 春 ) 材料秦始皇 六国后, 一了度量衡,官 和俸禄均以“衡”的 位“石”来表示。到了 代逐 将官 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 “秩” 官 等 准,“禄” 官 的 酬) 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 用“量”的 位“斛”来 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在隋唐 期官 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 隋代官 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 准。京官按品 ,外官按州、郡、 的等 食禄。除俸禄外 有 分田,以品 差,由一 至五 不等。至于宋代 因 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 算。百官除正俸外, 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 、随从、衣

2、粮、 料、 笔、差 、 、公使 及恩 等各种 ,地方官 配有大量 田。而元代官 俸禄以 物和 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 物部分, 但却享有 田收入,作 俸禄的 。到了明代 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 位折算成 、 、布、 百官,并以 主。而清代官 俸禄是 米兼支,但以 主。京官有俸 、禄米,外官有养廉 。摘 自互 网(1)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 化的 。(6 分 )(2) 根据材料并 合所学知 ,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 化的影响。(9 分 )解析:第 (1) ,据材料中“万石、二千石”、“三百五十斛”“ ”可得出从 物到 ;据材料“隋唐 期官 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到宋代有“服装、禄粟、

3、茶酒厨料、薪炭、 、随从、衣粮、 料、 笔、差 、 、公使 及恩 等各种 ”可得出构成上由 一到多种。第(2) ,主要从 极意 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作答, 极意 从政治、 方面作答即可。答案: (1) :形式上从 物到 ;内容构成上由 一到多种。(2) 影响:有利于 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 力;有利于加 中央集 ;有利于商品 的 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 体偏低是形成 腐之 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出 3 点即可 )2(2017 山西五校 考) 材料自 文帝改革刑制以来, 刑 用 。秦 以来 ( 连 ) 坐的范 甚广, 特 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 ,又随父家受戮。 曹魏 期所定新律 小了 坐的范 ,并开

4、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 一步 小 坐的范 , 坐 女免 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 死、 、完、做、 、 金、 抵罪七种。北魏律 定了死、流、 、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 律承其后,最 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一 期的刑法制度改革, 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 。 从北魏、 北 开始, 流刑已成 一种法定刑作 死刑与徒刑的中 刑,填 了自 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 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 五等,使流刑更 范化。1名校名 推荐摘 自李超中国法制史 集(1) 根据材料并 合所学知 ,概括魏晋南北朝 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6 分 )(2) 根据材料并 合所学知 ,分析魏晋

5、南北朝 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9 分 )解析:第 (1) ,根据魏晋南北朝 期的 代背景和法律的 酷性及不 范性等方面分析原因。 第 (2) ,从刑 的度和刑 的方式上分析其特点,从 社会 治上分析其影响。答案: (1) 原因:社会 ,需 定政局;原来的刑 不 范、 于 酷,且随意性大;儒家“以礼入法”思想的影响。(2) 特点:法定刑 范化;行刑方式越来越 化;刑 于 。影响:有利于 和社会矛盾, 隋唐以后封建刑法制度的定型奠定了基 。3(2017 唐山模 ) 材料隋朝至唐朝前期 行府兵制,“府兵之制,居无事 耕于野,其番上 ( 班 ) 者,宿 京 而已。 若四方有事, 命将以出; 事

6、解 , 兵散于府,将 于朝。 故士不失 , 而将 无握兵之重。 ” 一制度把 人 籍 入州 ,同 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 合,“寓兵于 ”“兵 合一”, 兵将平 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 免征 役,但出征 要自 武器、粮食。武 天 期,均田制遭到破坏, 事日益 繁, 族官僚将府兵作 家奴使用, 府兵制走向崩 。 唐玄宗 期开始 行募兵制, 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 衣食,免征 役,士兵以当兵 ,将 期 一支 。此后募兵制成 古代社会的主要兵制并不断 展完善。(1) 根据材料,比 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点。(9 分)(2) 根据材料并 合所学知 , 述唐朝中后期募兵制 生的影响。(6 分 )解析:第

7、(1) ,根据材料中“ 一制度把 人 籍 入州 ,同 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 合,寓兵于 兵 合一,兵将平 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 免征 役,但出征 要自 武器、粮食”得出府兵制下兵 合一,士兵 征 自 武器粮食;根据材料中“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 衣食,免征 役,士兵以当兵 ,将 期 一支 ”得出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形成固定隶属关系。第(2)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有利于 生 展; 提高了 作 能力,根据材料中“士兵以当兵 ,将 期 一支 ”有利于增 事力量,但是兵将之 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 割据。答案: (1) 不同:府兵制下兵 合一,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招募,当兵成 一种 ;府兵制士兵

8、征 自 武器粮食,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府兵制将兵分离,而募兵制形成固定隶属关系。(2) 影响:减 了百姓 担,有利于 生 展;提高了 作 能力,增 了 事力量;兵将之 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 割据。4(2017 三明 ) 材料一18 世 以来,英国两党制逐 形成。两党 流 政使官 常 生 。官 的任用不 以党派 基 ,而且存在着 多暗箱操作,以至 官鬻爵之事 有 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870年,格莱斯 首相 布枢密院令, 定:2名校名 推荐一切文官 位的任命都必 根据文官委 会的 定,通 公开 争考 拔。 定 志着英国 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摘自刘正涛 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材料二英

9、国 持 的“通才” 念。文官的考 准及科目,注重一般的教育程度和基 知 , 而不看重特殊或 的技 与 , 文官需要广泛的知 和 合能力、应 能力和 理人 关系的能力。 种 拔人才的 准,使“ 才”在文官 伍中地位低下且日益减少。 19 世 60 年代英国着手改革,力求“通 合”。“通 合”要求公 知 面 广,一 多能或者多 多能,体 了既要重 公 的知 和学 ,也不 公 的 性和技能。摘自宋世明英国最早 行公 制度(1) 根据材料一并 合所学知 ,分析英国 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确立原因。(8 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 拔 准 生了什么 化? 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 极意

10、 。 (7 分)解析:第 (1) ,根据材料一“存在着 多暗箱操作”“公开 争考 拔” 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存在着 多暗箱操作,以至 官鬻爵之事 有 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 1870 年,格莱斯 首相 布枢密院令”两句 分析原因。第(2) ,依据材料二中省略号分 ,从 意中分析 化及意 。答案: (1) 特点:公开考 ,公平 争; 用。原因:英国原有的官 任用制度存在暗箱操作、 官 官、低效等弊端;19 世 中期,工 革命展开,英国社会 迅速 展;中国科 制的影响。(2) 化:从“通才”到“通 合”。意 :有利于克服用人腐 ,增 官 素 ,提高行政效率。5材料1895 年, 部奏 “各省

11、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之后, 部又奏 裁减勇 三成。甲午 争后到戊戌 法前,清政府 的新式 有四支:“定武 ” ( 后改称“新建 ” ) 、“自 ”、“武毅 ”、“湖北 ”。新 仿照德国 制, 按照德国的 方法 。甲午 争后, 清政府 政困 , 大力 展工商 ,以增加税源。 1896 年,清政府通 各省 立商 局,1897 年 立了中国第一家 行中国通商 行。 1896 年, 理衙 奏:“ 学 自 本 , 由各省督 酌 法,或既就原有 院量加 程,或另建 院肄 。”此后,各省 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 年, 理衙 奏后开 特科和 科,以 足国家 法人才的需求。1898 年初,荣禄、高

12、燮曾、胡 棻分 奏 立武 特科,所有武 一律改 炮。摘 自 江甲午 后至戊戌 法前清政府的改革(1) 根据材料概括甲午 争后至戊戌 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6 分 )(2) 根据材料并 合所学知 ,指出 次改革与洋 运 的主要区 ,并分析 致改革3名校名 推荐困 的原因。 (9分 )解析:第 (1) ,从材料“ 部又奏 裁减勇 三成”“甲午 争后到戊戌 法前,清政府 的新式 有四支”“甲午 争后,清政府 政困 , 大力 展工商 , 以增加税源。 1896 年,清政府通 各省 立商 局”“各省 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 年, 理衙 奏后开 特科和 科,以 足国家 法人才的需求”,可概括 甲午 争

13、后至戊戌 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第(2) 第一小 , 合洋 运 中只学 西方技 不改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内容 行 比, 区 所在; 第二小 , 合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状况以及清政府自身局限性和面 的 治危机等史 , 清政府改革 的原因。答案: (1) 内容:裁撤旧 、 新 ;鼓励 、 立商 局; 新式学堂、改革科 考 。(2) 区 :突破了洋 运 引 技 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 面 入制度 面。原因:列 中国利 的攫取;清政府 政危机;改革缺乏系 方案和 目 。(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 材料,回答下列 。材料一1901 年清政府 行“新政”“以期 至富 ”。同年,清政府令各省裁

14、汰原有旧 ,“精 若干 ,分 常 、 、巡警等 ,一律操 新式 炮, 真 ”。之后新成立的 兵 定 派 学生出洋游学章程。1901 年以后,清政府多次 派和 励青年和官 出国留学。1905 年,清政府决定 除科 制。1903 年,清政府 立了商部,先后 行了 励公司章程、公司法、 商 章程等。摘 自 旭麓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清政府 行的新政 涉及政治、 、 事、文教等方面,但在 行 程中无力解决“新政”所需 金, 只能加重旧税, 增 新税“新政”曾下令 止清朝 期 行的捐官制度, 但 一直存在, 就降低了官 的素 , 助 了腐 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命运,反而加速了它的 亡。摘自高旺晚清中

15、国的政治 型(1) 有人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 挽救民族危亡, 史潮流而 行的一次真改革, 以材料一的史 加以 明。 (9 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新政”没有达到“ 至富 ”的原因有哪些?(6 分 )解析:第 (1) ,由材料一中 事、 、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行 。第(2) ,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 ,概括其 意并 合所学知 分析其原因所在。答案: (1) 明:清政府改革 制, 新 ,有利于促 中国 事近代化;提倡出国留学, 除科 制,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 ;振 商 , 励 ,有利于中国近代4名校名 推荐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新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客观上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趋势。(2) 原因:“新政”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金;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腐败日盛;新政许多措施推行过程中无法有效实施。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