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26252140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开展方向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开展方向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的住宅使用现状进行研究,探讨我国现代设计的整体趋势,探讨我国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开展的方向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开展方向 1、前言 目前还有许多住宅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点,而且住宅的使用寿命也一般也仅在五十年左右。拥有超耐久型的高质量住宅,是现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的人们对住宅的梦想。 2、住宅建筑使用现状 2.1.结构 目前,我国有很多的低、多层住宅建筑主要还是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结构本身有很多缺点,例如空间受限,在使用过程当中抗震的性能较差,总体的高度受到施工的限制,以及施工质量很

2、难保证等等诸多的问题。伴随着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的开展,在建筑主体的承重结构体系中,逐渐开展以框架结构、剪力墙等为主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体系不仅可以克服砖混结构的弱点,而且还能够具有空间大,抗震性能好等许多优点。与此同时,还可以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与应用。 2.2.寿命 住宅的寿命需要大大的延长。在我国的目前情况下,住宅的使用寿命,按照其设计图纸约定一般年限是在五十年左右,人们经过了几十年以至终身的奋斗购置的一套房屋,只在使用了五十年之后就要报废,这种情况困扰着许许多多的人,这种现实现象不附合我国的国情,所以,人们对于那种能够使用年限较久的住房要求就十分的迫切,即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也要求提

3、高住房的巩固性。现在的超耐久型的混凝土的研究,也正在我国逐步的兴起,在不久的将来,有希望使得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够到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对于解决我国的住宅使用年限较短问题,无疑是一个喜讯。当住宅建造采用了混凝土结构以后,这种超耐久性的混凝土就可以大大的提高住宅的耐久性,切实的实现我们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这种住房的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3、现代设计的趋势 3.1 回归自然化 随着我国逐渐增长起来的环境保护意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的愿望也与日俱增。在住宅设计中,创造出田园的舒适气氛,并且强调自然色彩以及天然健康材料的应用,和采用民间艺术手法与风,

4、并且在此根底上,设计师还不断的根据“回归自然的题材上进行设计,并不惜花费功夫来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能够运用抽象的设计手法,使现代的建筑视觉享受上,使人们联想到自然。 3.2 整体艺术化 经济的开展,使得物质财富不断的增长,由于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人们的要求从“物的堆积当中逐渐的解放出来,人们在设计上要求室内的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和整体之美。室内的环境设计,也是整体性的艺术,它应当也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对于住宅功能组合的关系的把握,相对都提高了要求,对于意境的创造的把握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上的要求越来越高。 3.3 高度现代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在建筑设

5、计当中,采用一切现代的科技手段,使设计中的声、光、色到达最正确的匹配效果,使室外的装饰到达完美,且能够实现住宅建设的高速度、高效率以及高功能,在建筑设计中创造出理想的且值得人们赞叹的高质量的建筑。 4、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开展的方向 4.1建筑与自然相互作用并融合 建筑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界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自然界中的风、光、水等自然界的这些能源与建筑互相依存的,利用好能源,并在建筑当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这是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当中的根本理念,也是设计当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个理念必然贯穿在住宅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在设计上应当处处表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

6、要表现出这一理念的重要性,设计者们在设计的同时,也应当本着建筑为自己所使用的建筑原那么,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要合理的安排好卧室、餐厅、厨房以及公共卫生间,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并且营造一个良好的、更加有利于工作、学习以及休息的良好的居住空间。 4.3.建筑形体的几何化及简约化和空间的纯粹化 住宅设计也要克服旧的范畴所带来的惯性的作用,即在设计当中不只注重于保证吃饭、睡觉、休息等的根本生活需要,也注重有学习、有工作的空间的设计,伴随着现代的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开展以及大面积的普及,一些办公业进入家庭的趋势也日趋的明显起来,这种变革会给我们以后的住宅设计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住宅

7、的空间构成也在设计当中需要作比拟大的调整,主要目的还是以满足现代的生活的变化和需要效劳。 4.4.优化建筑结构 住宅建筑除了具有不同的面积标准以外,更有住宅类型方面的不同,例如一些核心家庭、两代家庭、老年式住宅、残疾人住宅等等,这些不同的住宅均效劳于不同职业阶层和不同人口构成的家庭的住宅户型,这就对住宅户型提出了适应性和可变性的要求。当前,住宅设计中常用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以及框剪结构等常用结构体系的住宅根本上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而应用大跨度预应力楼板结构体系的住宅就是能适应这种变换要求的一种住宅型式。该型式住宅户内无梁无柱,仅是一个由外墙、分户墙、门窗等围合而成的住宅大空间。在这样一个住宅大

8、空间里,它可以让住户参与对自己住宅的设计,即二次设计。 4.5.住宅设计应当满足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类型、不同生活模式家庭的需求。 在住宅的设计当中,在设计形式上应当要求更加的多样化。而且应当采用不同的住宅形式,并且在设计当中提供不同的面积标准、功能组合,以及不同的平面布置和组织,来供不同的人群的选择。我们还应该看到,居住的空间的适应性在于,既要能够满足住宅对于平面布局的不同的要求,而且又要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或者是家庭成员的不断变化,从而居住模式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筑师也应更新设计理念,且优先的采用灵活可变的大的空间结构体系,在设计当中还要提供更加方便拆装和轻便且经济的分隔墙构件。

9、同时在设计当中,还要综合性的考虑设备以及住宅管线、电器插座、开关和灯具空调等的安装位置的再调整,使得住宅设计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不断的满足当代人追求个性化的需求。 5、生态建筑设计方案探讨研究 5.1.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体型,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

10、变性,留有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 5.2.与环境的协调化 要求建筑师在考虑设计方案时,表现个性化的同时,也要考虑把生态建筑理论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使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协调共处,使建筑与整个城市、人文环境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定位与开展规划相一致。要考虑建筑应有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尽可能利用基地周围的自然环境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比方,在生态建筑中本着可持续开展原那么,因地制宜做好建筑的选址规划,促进整个建筑和周围环境的相协调,正确处理好新旧建筑之间的矛盾。 5.3.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建筑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通过先进技术,新材料的采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适

11、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对外来的特殊物资的选用,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材料来到达建筑设计生态化;应该更多地使用木材、天然石材、可再生能源建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如以绿色植栽代替分隔墙体,营造绿色墙或选用树木来代替墙壁、梁柱,更好地使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加强节能设计 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的水龙头等,成规摸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使废水再生利用;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实现供冷;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净化了环境,又实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 6、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设计,目前在我国,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住宅建筑的设计方向,要求更加适用、更加平安、更加经济与美观,在设计当中也应当遵循这些原那么,在设计中,要以人为主,以环保为本,满足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类型的生活模式和家庭需求为主,在不断变化中求变化,对设计人员也要提高素质,提高设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设设计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王世胜?浅析我国建筑设计开展趋势及需注意的问题?科技风. 2021. 【2】胡友艺?浅析我国建筑设计开展趋势?民营科技. 2021. 【3】方寅?住宅室内的设计装修和质量控制?科技信息. 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