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111节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26224777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专题111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专题111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专题111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111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111节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如果文章的主题是酒,那么语言就是酒杯。语言是载具,盛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琼浆。文言文是古典的酒杯,精致、浪漫、古色古香,是用时间和艺术的机床深加工的名牌酒具。走进文言文,就像走进一首庄严的交响曲,心突然就变得细腻而深刻。 中文的博大灿烂是以文言文为母体的,白话文无论多好,要想向前昂首阔步,最后还是要从文言文中取经学习,经过严格的选择整合锤炼后,白话文才能更健康地前进。那就让我们走进文言文,去探索文言的特点,寻觅学习文言的津梁,去欣赏文言的美丽! 章首品悟最好的介绍信一位先生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要雇一名勤杂工到他的办公室做事。约有50多人来应招,但这位先生却只挑了一个男孩。“我想知道,”他的一

2、位朋友问道,“你为何喜欢那男孩,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受任何人的推荐。” “你错了,”这位先生说,“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下带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进了办公室他先脱下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章首品悟 “其他所有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捡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我认为这比介绍信更为重要。”章首品悟 【思悟一】细节决定胜负,

3、在应聘男孩身上得到了充分证明。一切内涵都在不经意间透过细节显露出来,这些细节远远胜于白纸黑字的介绍信,综合这些细节,就能非常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品行。做人要注意细节。章首品悟 【思悟二】行动永远胜过空谈。我们大多数人总喜欢思想先行,对事物的正反与利弊分析得可谓透彻,但有时,一个小小的行动,会抵过千言万语的告白。行动吧,正确思想指导下的正确行动,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章首品悟 解读高考考纲考纲要求2010年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级:理解,B;分析综合,C。 解读高考考纲考纲解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

4、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解读高考考纲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筛选文中的信息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读高考考纲命题趋势根据2009年高考试题的考查内容预测,2011年高考设题可能会呈现出如下特点:1文言文阅读的选材方面,人物传记、各类优秀散文(如历史散文)兼顾,以叙述为主,与人物评论结合,文言小说也将会继续出现。2实词考查仍是重点,2009年18套试卷全部单独设题考查。 解读高考考纲3侧重于文中信息筛选,2009年有15套试题

5、单独设题考查指定的信息的筛选、判断。侧重于内容概括的考查,2009年18套试卷都以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对内容的分析、阐述和概括。4翻译题目多为要求翻译原文中的语句,也会出现单独给定语段,进行断句、标点、翻译。5据2010年考纲分析,湖南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可能会单独命题。 课前欢乐时光关于“逸马杀犬”之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有这样的记载:“穆(修)、张(景)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唐宋八家丛话中另有一说:“欧公(指欧阳修)在翰林,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公曰:使子修史,万卷不已也。”根据上述记

6、载,关于“逸马杀犬”事,就有六种写法: 课前欢乐时光有奔马践死一犬。(沈括)马逸,有犬遇蹄而毙。(穆修)有犬死奔马之下。(张景)有奔马毙犬于道。(唐宋八家丛话)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同院)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A“奔”与“逸”比较,哪个用得好些?B“践死”“毙”“死”“杀”各含什么意思?C如果追究责任,哪种写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课前欢乐时光答案:A.“逸”比“奔”好:“奔”指跑得急快;“逸”有逃失、纵奔、奔不能止之意,写出了马受惊失控、恣肆狂驰的状态。B.“践死”写出了死的状态和方式;“毙”“死”都是“失去生命”(如)或“使之失去生命”(如)的意思;“杀”是“使之失去生命”,强调了犬

7、死的责任在马。C.(从“犬卧通衢”“逸马”可看出犬死的责任基本各半) 课前考题试做点击进入 课堂精讲精练一、明确方向文言文常见实词,是指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部分实词。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除直接命题显性考实词外,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判断中,实际上正确理解实词含义也是关键点,也就是说,在其他考点中,也隐性地考查了实词。由此,同学们应当明白几点:正确理解常见文言 课堂精讲精练实词含义在文言文阅读(包括文言语句翻译)中是至关重要的,要舍得下功夫;掌握“常见文言实词”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应扩大视野,要多读几十甚至上百段文言语段,梳理归纳,重点掌握一些在传记文中使用频率高的文言实词;考题

8、中虽然有一小部分实词出自课外,但如果对课本中重要实词的主要义项有把握,在直接考实词的选择题中采用“排他法”,一般能解决问题,构不成难点;中学生不可能对阅读语段中的文言实词义项尽数掌握,许多情况下,是考查在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文”原则下的推断能力。 课堂精讲精练二、内容与方法学习文言实词或为文言实词释义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古今异义现象。所谓“古今异义”词,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这种情况大致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 课堂精讲精练2以单音词为主,兼以少量双音词现象。注意不要把双音词(比如联绵词、偏义

9、复词之类)拆开理解,更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看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中加点的词都是两个单音词,如果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来释义,就大相径庭了。 课堂精讲精练3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要掌握一词多义,首先是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归纳和整理,主要是要熟记典型例句(包括成语),在阅读理解时类比推断;其次要借助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假借义的知识,在特定的语境中揣测其含义。 课堂精讲精练4古字通假现象。就广义的通假字而言,从读音和字形的角度看,大致有五种情况:音同形似;音同形异;音

10、近形似;音近形异;音异形似。据统计,中学教材中共出现通假字180个左右,要注意整理归类。 课堂精讲精练5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除一般的活用,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用法。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有其规律性的,根据其句法位置和上下文意,一般不难判定其用法和推断其含义。 课堂精讲精练6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基本方法。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总是确定的,所以在阅读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是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种重要能力。 课堂精讲精练(1)根据上下句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比如:“陈胜、吴广乃谋曰:

1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决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 课堂精讲精练(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比如:同样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它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在“微行入古寺”中,它作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它作定语,修饰“风”,释为“微小、微弱”,等等。 课堂精讲精练(3)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推断词义。比如:“求全责备”,是个

12、并列结构的成语,“责”与“求”相对,“备”与“全”相对,而且可以判断它们是同义关系,所以,“责”即“求”,“备”即“全”。“化险为夷”,“夷”与“险”相对,而且是反义关系,“夷”就是“不险”,就是“平坦、平安”。“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句中讲“春”“秋”两季之事,“春耕”对“秋敛”,可推出“敛”即“收割”;“补不足”与“助不给”相对,“助”即“补”,“给”即“足”,成语“家给人足”可以从旁印证。 课堂精讲精练(4)利用语境分析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既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

13、实词义我们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 课堂精讲精练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句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能理解为“说”。 课堂精讲精练点击进入 课堂精讲精练解题技巧具体地说,可采取以下10种方式:1利用汉字形音义的联系。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其功能还没完全丧失。通假字的原则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因此可由读音判断

14、通假字,进而准确理解词义。 课堂精讲精练2联系成语或现代词语。3通过语法分析。名词、代词常作宾语,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这点古今一致。因此可由句子成分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课堂精讲精练4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也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与“箭”相对,都作宾语,可判断它是名词,意为“奔马”。 课堂精讲精练5利用上下文语境。6以文解文。有时文章的上下文存在着同义关系或互解关系,解题时要善于利用。 课堂精讲精练7.以事解文。“事”这里指有关的事实背景。这种知

15、识,有时靠注释给出,有时靠平时积累。例如,古书上有一句“玉人献璞而楚王诛之”,这个“诛”怎么讲?讲成“杀”是不行的,因为在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中讲过,卞和献璞只是被砍去了双脚,事实上并没有被杀。所以“诛”只能当“惩罚”讲。8.以理解文。即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 课堂精讲精练9以题解文。即利用选择题的解释来印证或更正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因为有时自己对文章直接解释不了或解释错误,而将选项中的解释代入原文理解,可能会恍然大悟,如果题型是四个选项解释同一个或两个句子,更要注意利用选项了。10不钻牛角尖。与平时的学习不同,考试中如果遇到生词,也无注释,但不影响理解全文大意和解题,则可放过。 课后巩固提升点击进入 专题知识清单点击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