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高考第3大题 考点4 鉴赏语言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26118901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版 高考第3大题 考点4 鉴赏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版 高考第3大题 考点4 鉴赏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版 高考第3大题 考点4 鉴赏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18版 高考第3大题 考点4 鉴赏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 高考第3大题 考点4 鉴赏语言(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 点 四 鉴 赏 语 言题 型 一 炼字(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_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

2、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3)分析该字有无使用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点明效果。“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的陡峭、峥嵘之势。而“攒”字描写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了山峰的密集、重叠之态。【答案】“斗”

3、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每点2分)一、解答诗歌炼字题“4看”“1结合”1看传神即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类别主要功用动词使词语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2看表情即分析字

4、词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整首诗歌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3看造境“看造境”就是分析作者如何利用字词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4看显性就是看字词如何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5结合语境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根据题目要求,将其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整首诗歌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其语法特点或修辞手法。二、解答诗歌炼字题“4步骤”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步骤2:描景象结合诗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步骤3:点手法点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词,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

5、如比喻、拟人等)。步骤4:析作用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专 项 练一、(2017南京淮安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晚蝉唐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闻蝉唐来鹄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注】轸:此处意为拨弄。围:腰围。1诗人各用哪个字概括了蝉的特点?蝉声分别引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6分)_【解析】第一问,考查炼字,把握意象的特征。第二问,考查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情感内容。【答案】晚、新。(2分)晚蝉:羁旅之愁;(2分)闻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2分)二、(2017南京盐城

6、连云港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多令宋刘辰翁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落叶女墙头。铜驼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欲何游?【注】本词作于1276年中秋前。是年正月,元兵侵入杭州。三十万、八千秋:佛家语,指灾难深重、历劫长久。铜驼: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铸骆驼。坱莽:广大无边的样子。2“看青山、白骨堆愁”中“堆”了哪些“愁”?“堆”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_【解析】本题包含两问,既考查对诗词内容的把握,又考查赏析品味语言的表达特色(炼字)。解题的关键是知人论世,即结合注释中的写作背景,分析词中“愁”的具体内

7、容;炼字,须结合内容,从表达手法的角度进行思考,一个“堆”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愁”的浓重。【答案】愁:国都沦陷,劫难深重的兴废之忧;(1分)百姓惨遭兵乱,白骨露于荒野的悲愁;(1分)现实沉闷,无处可去的郁闷。(1分)表达效果:化无形为有形,(1分)表现了百姓死难之多,(1分)形象地表达了“愁”之深重。(1分)综 合 练三、(2017无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5题。(11分)秋发庾岭明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注】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霏微:迷

8、蒙。3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_【解析】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既要考虑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又要考虑在构思上的作用。【答案】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枫叶、夕阳中沉默的秋蝉等秋天的景物,寓情于景,(1分)点明了时令,(1分)烘托出萧瑟凄清的氛围,(1分)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1分)4.本诗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_【解析】赏析语言的表现力,即锤炼语言在意境营造和情景表现上的艺术效果。“随”和“满”分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因此,主要围绕其所表现的意象及特征进行赏析。【答案】“随”字写出两岸山色随小舟行进,不断变换色彩的状态;“满”字写出了水面的粼粼波光与

9、夕阳辉映,洒满了游子的衣襟。(2分)这两个字化静为动,以乐景衬哀情。(2分)5本诗尾联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解析】解题时需要联系全诗,调动知识积累。曹操在诗歌中表达的是对人才的关怀、渴望。作者化用了曹操的诗句,可以联想写作背景,揣摩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平和愁闷。【答案】化用诗句,(1分)表达了作者孑然一身、独自徘徊的孤独愁闷(1分)与报国无门、无可依托的不平愁绪。(1分)题 型 二 赏 析 句 子(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

10、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_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对此寄予厚望。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本诗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宋初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相关事宜。此诗即是作者以一名考官的身份写出的自己的见闻与感受。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增添了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

11、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出感慨,考生济济,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把内容和艺术手法结合起来,赏析其艺术魅力。【答案】此句写了考场上考生安静又紧张的答题情境。运用比喻手法,把考生答题行笔之声比作蚕声,生动贴切。以响衬静,描摹出考场上的庄严和安静。表达了作者看到人才汇聚的喜悦。(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一、解答赏析句子题的“3步骤”步骤1:确定赏析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

12、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如涉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步骤2:结合诗句分析分析就是把你赏析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步骤3:点明表达效果一般而言,古诗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二、分析句子表达效果“3角度”分析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1内容、主旨

13、、情感角度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2表达技巧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3位置角度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三、2类赏析句子题的突破技巧1赏析句子的写景艺术这类题,有的题干中明确要求赏析写景艺术,有的虽

14、无要求,但所给句子是个写景句。对于这类题,赏析时要注意:(1)赏析角度。写景艺术的赏析角度较窄,从表达方式角度看,主要是描写艺术,兼及一些与写景有关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常见的角度有:描写角度与层次: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感官角度: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等入手。描写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其他手法,如反衬、融情于景,一些修辞手法等。(2)效果分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写景艺术的阐释。如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简单解释一下何为“动”何为“静”,“动”“静”如何结合。二是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分析时要扣住手法自身效果,主要是在

15、诗歌中的效果。写景的艺术效果无非是以下几点:对景物自身的效果,如使景物生动形象。造境,营造了什么意境,渲染了什么氛围,扩大了什么意境等。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为抒发什么情感做铺垫。2赏析句子的抒情艺术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对抒情艺术(手法)的赏析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赏析的对象有时是全篇,但更多的是一两个句子(或某联、或上阕、或下阕),题干一般带有“请赏析的抒情艺术(手法)”或“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等要求。答这类题,一般是由“所用的抒情艺术(手法)所要抒发的情感”构成,关键是对所用抒情艺术(手法)的准确判断。而抒情艺术无非两种,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托

16、物言志(或寓理)、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抒怀)、用典抒情等。从近年考查的手法来看,抒情艺术(手法)更多的是结合句子的内容及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判断,如句子本身是人物描写,则要从描写的手法(语言、动作、细节等)入手;如句子内容是议论说理,则可能是以理写情。总之,一定要读懂内容,切实从诗歌自身内容与关系上判断,而不是先入为主或者只想着那几个最常用的抒情手法。 专 项 练一、(2017苏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三月过行宫唐李贺渠水红繁【注】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注】红繁:红,水荭,是一种水生植物。繁,白蒿,即艾蒿。1指出“风娇小叶学娥妆”运用的修辞手

17、法,并简析这句诗的作用。(5分)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或在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用主要从内容和构思上去考虑,即从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或塑造的人物需要方面着手。【答案】拟人。(1分)“风娇小叶学娥妆”写出了春天水荭和白蒿的新叶在风中摇曳,情状娇艳,好像在学宫女梳妆打扮。(1分)这句诗由景及人(由实而虚),引出下文;(1分)水荭、白蒿新叶的娇艳明快之景与宫女寂寞老去的遭遇形成对比,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2分)二、(2017常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唐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

18、路漫漫。2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_【解析】分析首联的作用,既要考虑在内容上表情达意的作用,又要考虑在构思上的作用,即谋篇布局的效果。本题主要是分析景物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答案】点明时令气候,营造了空阔寂寥的氛围;以“北风寒”烘托别时悲凉的心情。(每点2分)综 合 练三、(2017南通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酬屈突陕唐刘长卿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注】屈突陕:人名。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乡:同“向”,窗户。3.请简要

19、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5分)_【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明确首联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并准确把握意象的特征;然后从情感主旨和全诗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答案】描写了落叶纷纷的肃杀秋景;突出了生活处境的艰难;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相照应。(5分,意思对即可)4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丰富情感,往往从意象描写、经历叙述、情感词(直抒胸臆)、主旨句入手,并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进行揣摩和分析。【答案】借“落叶纷纷”“萧条环堵”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归无路”表达思乡难归的愁苦;“病且贫”表达贫病交加的忧伤;“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怜君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愤”)。(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