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汇编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6029136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版“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版“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新版“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汇编(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版“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汇编 摘要: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政治性和思想性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教学内容更新快,对新时期的中专生而言,这些内容虽然来自于生活,却远离他们现实生活。笔者尝试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单元教学中,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一案到底”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x)09C-0049-03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由

2、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的教育,并向学生传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相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正因为如此,经济政治与社会成为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必修课的核心课程。 由于本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但对政治经济不感兴趣的中职生而言,课堂教学设计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如何既不脱离课本知识的教学,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呢?笔者经过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 一、何谓“一案到底”教学法 “

3、一案到底”教学法属于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指的是在一节或一个单元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提高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这里的“一案”,既可以是一个案例,也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物甚至一个话题。总之,只要符合“一”的要求,都可以采用。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优势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促使教师备课时要精选案例,注重教学中学生的感受和参与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三贴近”原则 “一案到底”教学法不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讲解,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诸多知识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选教学案例。

4、只有老师自己精选的案例,上课才会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的案例,如果老师不费心思是很难做到的。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为他们精心备课的这种精神,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言传”,更多的是认真负责的“身教”,会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美好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体现知识的实用性,线索的清晰性,情节的现实性和完整性 “一案到底”教学法不再是单纯理论点的纸上谈兵,而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因为真实,所以才有

5、吸引力;因为有用,所以才有学习的必要。正如波莉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以案例为一条线,各知识点犹如珍珠一样串起来,一节课、甚至一单元的知识不就成了简单的一串了吗? (三)“一案到底”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1世纪的人类要学会学习,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再是一桶水了,而是给予学生取得水的方式和方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一案到底”教学法正是“授之以渔”的有效方法。案例不等于单纯故事

6、,而是带着问题的故事,是需要不断解决问题的故事。通过案例的学习,就是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一案到底”教学法在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连续性,增强了德育课堂的吸引力 很多学生对课本的内容兴趣不大,却对小说爱不释手;对老师讲课兴趣不大,对说书却兴趣盎然;对短篇小说兴趣不大,对长篇小说却情有独钟!为什么呢?学生坦言,长篇小说故事情节连续不断,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正如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我们的课堂是否也能像长篇小说那样呢? 笔者在对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第五单元“共建*和

7、谐社会”进行教学设计时,以“王大爷的那些事”展开,设计了王大爷的“高兴事烦心事担心事幸福事施展医术再施医术幡然醒悟热情助人生活的窘境新的生活目标创业生涯和谐村庄”,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这条线,不仅不枯燥,相反却更有意思。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反馈调查,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课堂就像是一部长篇小说,每节课都有吸引力,每天都盼望着上德育课。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生活性,激发学生探讨热情 笔者针对案例的选择做过调查:什么样的案例,你最喜欢?90%的学生认为身边的案例最有吸引力,只有2%的学生认为是名人的案例。纵观我们的教材,很多案例都是古今中外的名人。调查同时显示,85%的学生觉得身边的案例

8、是可以理解的,身边的成功人士是可以做到的,而全球全国的名人是高不可攀的。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是如此,都不喜欢被人居高临下地训斥或教育,最喜欢的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比如讲解“国家优先发展教育”这一内容,笔者设计了王大爷的高兴事:王大爷筹措孙子学费,到学校拒收,为什么呢?学生探讨热情被激发了,原来国家实施免费教育了,这是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实实在在的事。 又如,王大爷施展医术:小孙子春节回家生病了,王大爷阻止儿子儿媳正月初一带孙子去看病,因为不吉利。为此,他用迷信的方式为孙子治病。这种现象,今天在农村某些地区仍然存在。这样的案例,怎么能不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呢?通过探讨,学生们很自然地认识到要

9、反对落后文化,崇尚先进文化。 (三)“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实用性,提升了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案到底”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例,不是点对点的学习,而是将知识与生活串联起来,具有知识的实用性。比如设计“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这一课,笔者学校门前道路没有人行道,交叉路口红绿灯处道路狭窄,很多学生觉得不方便。在上课前抛出问题:能否改变这种现状呢?对此,有不少学生认为这不是我们想的事,想了也是白想,谁会听我们的呢?学生们的看法不无道理,但作为德育老师必须讲政治,要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于是,笔者试着鼓励同学学好这课内容,看看能否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通过对“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10、的学习,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权利提出这些问题。笔者接着引导: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我们要知道领导并非全才,面对问题不一定能立刻找到正确解决途径,我们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供领导决策用。 于是,学生开始从各种渠道寻找解决方案。通过网络,结合某省会城市的交叉路口设计方案,同学们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方案,画成图纸并附相关说明,但向哪些部门反映呢?如何反映呢?只有在继续学习中寻找答案。在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中学到了“公共服务职能”,这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如何让我们的建议上升到政府的行为呢?我们通过学校的一位人大代表将学生们的建议带到了人大会上。到了今年开学,学校附近的红绿灯真的进行了重新规划。在这

11、一过程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民主权利及行使程序,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 (四)“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与时俱进性,增强了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力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用这句话来形容社会的发展再贴切不过。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明显感受到。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呢?这看似很难,只要设计巧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课,很多学生对社会认识很少,尤其社会进步方面感受不多。我通过“王大爷生活的窘境新的生活目标创业生涯和谐村庄”,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的点滴,渐进地感悟社会的变迁。同时结合雾霾的增多,让同学们认识到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只有人人参与,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 德育不同于其他课程,不完全是知识的再现,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是传播社会的正能量,是诠释国家的政策与发展。德育是一门有血有肉的课程,只要演绎好,不仅是学生之福,更是国家之幸。 (责任编辑:章跃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