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备学生研究汇编

上传人:刀*** 文档编号:26023791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备学生研究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备学生研究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备学生研究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新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备学生研究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备学生研究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备学生研究汇编 摘 要:要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克服不备学生、不会备学生的盲目施教现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方法如下:让学生主动接近教师,敞开学生心扉;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实际;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学生个性;开展各类活动,展现学生风采;组建学生工作队,反馈学生信息;多学科教师联手,研究学生特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x)08-0207-0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

2、,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没兴趣,教师身心疲惫、无成就感,致使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差距较大。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备学生”,学会“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一、备学生之意义所在 课前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好相应的准备,但在备学生方面还比较欠缺,他们不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认知规律,有的教师凭多年的教学老经验、老模式、老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没有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不顾学生行

3、为动向与思想感受,其结果不尽人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对象一方面就要受制于大学生本身的规定性,另一方面要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1高校思政课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青年,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广、信息量大,新名词、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与学生同步,研究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才能抓住重点、切中要害,更好地驾驭课堂,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才能使教与学有机结合,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備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

4、程。教师通过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不断学习现代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这也容易使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敬,也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获得教师应有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二、备学生之内容探析 (一)备学生对学科体系设置的价值认同度 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系统化工程,高校与中学的思政教育都是同属于这个大系统内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思政教育内容在结构上应当是相互承接、层层递进的2。但目前高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还没有完全过渡过来,两个阶段的思政教育没有实现无缝对接,特别是教材内容两者有重复现象。一些学生对此会有老套、乏味的感受。还有的学生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认为思

5、政课实用性差,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教师把握这一点有助于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偏见,也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备学生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积累度 如今,学生和教师拥有同样的信息资源,有时学生的视角甚至更加独特、更加广泛,再加上有些知识点学生已经在中学阶段学习了,学生们对教学内容已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这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度,在教学中做到通盘考虑,结合教学目标、社会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适度增删,已知内容不重讲,交叉内容比较讲,递进内容深刻讲,优化教育教学的结构,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备学生对教学常用方法的认可度 教学方法是

6、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3。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95后”,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在教学中,传统的灌输理论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学生的诉求,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地选用现代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备学生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关注度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面对全球性的贫富分化、利益纷争、政治动荡与价值冲突,以及国内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统战等方方面面纷

7、繁复杂的状况,学生是否关注,关注度如何?受以往阅历不足、知识与能力欠缺的影响,学生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会出现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判断与选择。教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在教学中及时纠偏,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严厉制止或正确引导,保障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成熟度 当代大学生个性*、思维活跃、乐观、张扬,容易盲目自大和自以为是。但由于其生活经历、社会阅历与实践经验的不足,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理性思维欠缺,容易感情用事,跟着感觉走,面对问题要么束手无措、无所适从,要么一意孤行、冒险蛮干。教师把握学生这一认知规律,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认识

8、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六)备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接受度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往往是从喜欢这门课的教师开始。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为此,教师要去了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是个什么样子,比如,衣着服饰、人格魅力、文化修养、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素质等等。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兴趣偏好,尽量去适合学生的“胃口”,并努力做深受学生喜欢、爱戴与尊敬的教师。 (七)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参与度 思政课教学过程不是教师自娱自乐的独角戏,它需要师生台上台下、课上课下广泛的互

9、动与交流。教师必须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课前、课中、课后的行为动向。目前,思政课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愿听、不想听,甚至睡觉、玩游戏等现象,作为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情绪消极、行动怠慢,或逃课等不良行为,应及时找到原因,做好调适。 三、备学生之方法思考 (一)让学生主动接近教师,敞开学生心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的民主宽松的氛围和环境,在这里学生完全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身心的自由与解放、个性的舒展和张扬、个体潜质和能力的绽放。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信任度,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10、,关爱学生,悉心塑造为人师表的品格和综合素质,学生才会对你打开心扉,主动与教师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 (二)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实际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这是一门需要互动的艺术。所以,教学要成为艺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比如,要学会主动问候。“你好”“见到你很高兴”等简单的问候话语,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它是交流的“通行证”,是通向你与别人深入交谈的一座桥梁。再如,要善于聆听。走进学生就要以“我愿洗耳恭听”的态度认真听取学生的谈话。在与学生沟通时少讲多聽,全面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三)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学生个性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由于

11、网络的特殊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很容易在这里流露出来,在网络上呈现出真实的“自我”,这是教师认识学生的绝好机会。一是教师要经常浏览学生的网页,留意学生发的内容或回复情况,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或情绪变化。二是课前教师将教学大纲、教案等上传到网络。学生对此提出积极的意见或建议,教师在整合各种意见后再做适当调整。三是组织学生网上讨论。让学生在网络上展示自己,教师能更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学生。 (四)开展各类活动,展现学生风采 通过看视频、听歌曲、做游戏、讲故事、学文件、听讲座、演讲赛等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尽情释放自我,展示个性魅力。活动中,教师启发学生谈理想、话人生、聊感

12、悟。学生在此过程中展示出来的都是真实的自我,很多东西会通过他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语言、情绪、态度、行为表现出来,只要教师仔细观察就能够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了解学生思想脉搏、行为特点以及认知规律。 (五)组建学生工作队,反馈学生信息 培养学生骨干,让学生了解学生,形成稳定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发掘思政教育方面有特长、有爱心的优秀学生成立学生思政工作队,如班委、团委、学生党员、课代表等,他们本身就是学生中的一员,和同学们朝夕相处,最了解学生也最懂学生。只要教师真心实意地对待学生工作队成员,他们会给你提供更加全面的、真实的观点和资料。 (六)多学科教师联手,研究学生特点

13、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也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学生特点。但教师之间的交流还不够,大家很少一起共同备学生。其实,其他学科的教师也明确表示在教学中备学生是备课当中的重要环节,多学科的教师之间完全可以在备学生上实现集体备课,以团队的方式组织备课管理,减少了每个教师备课的次数,提高了每一讲的含金量,而且也为教师提供了较多的科研时间,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吴林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及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x(2). 2刘浩.高校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衔接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工程大学,202x. 3卢志标.文秘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x(2). 4王成.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甘肃教育,202x(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