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平面监测网执行规范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邱山鸣)概述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26015312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坝平面监测网执行规范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邱山鸣)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坝平面监测网执行规范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邱山鸣)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坝平面监测网执行规范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邱山鸣)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大坝平面监测网执行规范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邱山鸣)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平面监测网执行规范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邱山鸣)概述(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水利水电测绘信息网大坝平面监测网执行规范若干问题的讨论邱山鸣(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4 )摘 要:大坝平面监测网由于其布网目的和精度有别于大地控制网和其它工程测量控制网, 执行规范和观测限差有其特殊性,严格执行国家等级测量规范明显不合适,本文就大坝平 面监测网执行规范和观测限差若干问题进行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业过程规范,并对有关观 测限差条款进行讨论,供有关技术人员和规范修订者参考。关键词:平面监测网 执行规范 观测限差1概述大坝平面监测网的布网目的一是为大坝平面监测系统提供统一的基准,二是监测近坝区岩体的变形,特点是网形受限制、观测等级高、点位精度高,平面

2、监测网最终精度 指标一般是点位精度,大坝变形监测设计时通常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混 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GB50026-93,该规范规定近坝区岩体水平位移的位移量 中误差限差为 2.0mni这一标准通常作为监测设计时平面监测网最弱点点位精度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控制网,由于布设目的不同,最终精度的要求也不同,监测网主要 精度指标是最弱点点位精度,而对于施工控制网和其它工程测量控制网,由于布设目的 不同,其最终的精度指标通常是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 差或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衡量控制网的整体质量准则一般来说是精度和可靠性, 对于变形监测网还有灵敏度 即变形的可

3、发现性,因此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GB50026-9明确规定监 测网设计时可靠性评价,可靠性因子 丫不宜小于0.2。正是因为监测网布置的目的和精度指标有别于大地控制网和其它工程测量控制网,在实施过程中机械地执行国家等级测量规范明显是不合适的,本文就大坝平面监测网执行规范和观测限差若干问题进行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业过程规范和观测限差,供同行实 施在平面变形监测网时参考。2主要技术规范及主要技术指标的讨论2.1 主要技术规范对于大坝平面监测网,可执行的规范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标准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T/T5178-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

4、划设计阶段)(SL 197-97);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以上规范涉及到作业要求时均关联下列国家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1995)(与本文讨论内容无关)。2.2 主要技术指标及相关规定:1)混凝

5、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T/T5178-2003)该规范规定了变形监测的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下表1:表1变形监测的精度项目位移量中误差限值近坝区岩体和高边坡水平位移mm2.0滑坡体水平位移mm3.0规范同时规定边角网设计时应作可靠性评价,可靠性因子丫值不宜小于0.2,并保证测点在指定方向的位移量中误差不大于上表中的规定。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 197-97)2:该规范将大坝平面监测网划归为专业平面控制网并根据精度要求和实际条件选用 专一级和专二级控制网,明确专一级适用于重力坝、拱坝、支墩坝变形监测,近坝区危 岩变形监测,稳定期地形变监测;专二级适用于堆石坝变形监测,滑坡

6、体和高边坡变形 监测,蠕动期地形变监测,主要技术指标和限差见下表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明确是施工期监测,对施工区滑坡监测、高边坡开挖稳定性监测等有明确规定,但表2专业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和限差等级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最弱相误差 椭圆长半径一1.0km0.5 1.3mm 1.3mm 1.0mm专二1.5km0.7 2.5mm 2.5mm 2.0mm对大坝平面监测网没有明确规定相关要求,参照执行DT/T5178-2003。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本规范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基本相同,对大坝平面

7、监测网 没有明确规定相关要求,参照执行 DT/T5178-2003。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3 (三等、 四等未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对作为观测基点的监测网没有作任何规定,变形监测网是大坝变形监测中重要技术手段, 特别是对蓄水前后近坝区岩体的变形监测是相当重要的,同时在土石坝变形监测的实际工作中已普遍应用,对于专业的监测技术规范没有相应的条款来具体规范,笔者认为是 不合适的。表3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相邻基准点的 点位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最弱相边相对中误差一等300m 1

8、.5mm士 0.7 1/250000150m1.01/120000二等300m 3.0mm1.01/120000150m1.81/700002.3主要技术指标的讨论(1)平面监测网等级划分的讨论从执行规范的层次来讲,首先无疑应该执行T5178-2003,但该规范是大坝安全监测 纲领性规范,偏重于监测设计,实测时可操作性有一定的限制。该规范按工作顺序规定了: 一是监测网最弱点位移量中误差限差(即近坝区岩体水平位移量中误差)不大于 2.0mm可靠性因子丫不宜小于0.2 ;二是测角中误差不得大 于0.7、测边使用优于 1.0mmh 1ppm测距仪测量;三是一般按方向观测方观测12测回,按规范规定的限

9、差和程序作业(下面再专门讨论)。并没有对监测网等级进行划分,也就是说不管大坝等级和规模、监测网网形、边长的长短,都是采用同一等级的作 业程序和规定、使用同一等级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最终达到一样的最弱点中误差,这一 过程值得探讨。在同等仪器和同一作业技术指标的情况下,监测网平均边长的长短决定了最弱点精度(当然还有网形等其它因素)、笔者认为监测网实施正确的工作程序应该是根据工程 规模和监测目的(关于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观测精度的问题详见作者混凝土大坝变形观 测必要精度的探讨一文)来确定监测网等级、根据监测网等级选用适当仪器、最后根 据等级和仪器确定作业限差,这样作业成果必然会达到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在上

10、列规范中,SL 197-97对专业平面控制网进行了等级划分,其中专一、专二级 适用于变形监测,GB50026-93也对水平位移监测网划分了 4个等级,但由于行业的差别, 该规范并不适合大坝变形监测。笔者认为在监测专业规范中平面监测网可划分二个等级(姑且称为监一级和监二 级),以适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监测目的的工程要求。(2)主要技术指标的讨论DT/T5178-2003主要技术指标是最弱点位移量中误差,SL 197-97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了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等,值得注意的是 DT/T5178-2003使用的是最弱点位移量中误差 m位,而SL 197-97使用的是最弱点

11、点位 中误差m点,两者有M2的关系:m位=2 m点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应依据需要和可能两个原则,需要是指根据工程等级、坝型、 库容、监测目的及有关变形计算成果等工程指标而必须达到的精度指标;可能是指在网 形(边长、图形等)确定的情况下、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可能达到精度指标,精度指标的 确定实际是寻找到需要与可能的平衡点。DT/T5178-2003 规定监测网最弱点位移量中误差不大于2.0mm作为监测网最高一级(即监一级)是合适的,但不应是所有大坝监测网唯一的标准。要知道水电站大坝的网形条件是极受限制的,一般不会太好,以笔者手头的资料及工作经验,如果平面 监测网的平均边长大于1km,以DT/T5178

12、-2003规定的仪器和限差作业要达到2.0mm的精度标准并不容易。SL 197-97专业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是依据很多统计资料制定的,其中专一网的精 度标准与DT/T5178-2003基本相同,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1.3mmffi当于位移量中误差 1.84mm但它明确规定了平均边长 1.0km、测角中误差 0.5、测距中误差 1.3mm 实践证明只要满足上列要求,基本可以保证达到最终精度标准。也就是说在基本同一精 度标准时SL 197-97比DT/T5178-2003更具操作性。对于边长较长或控制范围较大和边长较短但仪器标准较低的平面监测网而言,要达到上述精度标准是极其困难的,事实有相当数量的大坝

13、监测仪器的投入 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有较低一级的标准来规范,这就笔者提出的监二级网,监二网 适合于平均边长大于1kmr图形强度不佳、即使是以目前的技术 条件下最高作业级 别也无法达到最弱点位移中误差士 2.0mm勺监测网和平土边长虽小于1km但仪器设 备投入有限或本身精度要求不高的监测网。因此笔者斗胆提出大坝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和限差建议方案如下表4,表4的技术指标一是分两个等级适合范围更广一些,二是各项技术指标更明确一些,笔者清楚 地知道一项技术指标是要通过准确的理论计算和大量的统计资料才能确定,表3只是作为一个具体操作者的一个建议。表4大坝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和限差等级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

14、测距中误差最弱点位移值中误差监一 1km士 0.5 1.3mm 3.0mm 1km士 0.7 2.5mm在按现行规范作业时,笔者建议涉及到平面监测网技术指标时建议按SL 197-97执行。3作业限差的讨论3.1 观测仪器与方法DT/T5178-2002规定水平角观测应用 J1型经纬仪或精度不低于J1型经纬仪的全站仪进行,测距用标称精度优于1mmt 1/10 6x D测距仪或全站仪直接测量;SL197-97规定专一、专二级网使用DJ型经纬仪或0.5级电子经纬仪进行测角, 专一级使用测距仪标称精度不低于0.2mm+1ppmD测距仪、专二级使用测距仪标称精度不低于1mm+1ppmDJ距仪测边;国家三

15、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规定国家一、二等三角测量使用 DJ07、 DJ1级经纬仪观测,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规定二等使用I、H 级测距仪(测距仪等级划分:I级测距标准偏差mD E2mm、R级测距标准偏差 2mme mD w5mm),该规范所指的中距离测距仪为 3km至15km,短距离测距仪为短于 3km,因此大坝平面监测网所测边长均为短距测量。从上述规范可以看出:用于大坝变形监测网的测角仪器可使用J1 (1)、J07 (0.7)和 0.5 级3个级别的测角仪器,测距仪器应使用I级测距仪。考虑到大坝平面监测网边长都较短(相对大地网而言),一般采用方

16、向观测法,现在的电子仪器特别是目前变形监测普遍采用的TCA2003M量机器人作业时也更适合方向观测法,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特殊的网形特别是边长相差大多的网形或采用传统光学仪 器时采用全组合观测法。因此平面监测网规范均明确了可采用方向观测法也可采用全组 合测角法。3.2 测回数DL/T5178-2003明确规定水平角观测方向观测法 12测回,全组合观测法方向数 mx n=24(25);相当于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二等三角观测(如按J1仪 器观测还达不到二等要求),大坝平面监测网与大地平面控制网测角过程有较大的 差别,在相同观测纲要的条件下,大地网存在边长太长、气象影响大、

17、照准精度 低等因素,其最终测角中误差大于监测网,因此按方向观测法12测回数,可以达到土 0.7测角中误差。SL197-97规定了专一级网方向观测法15测回、全组合测角法方向数 mx n=36(35), 专二级网方向观测法12测回、全组合测角法方向数 mx n=36(35),分别可达到土 0.5 和士 0.7测角中误差。综合规范规定和实践经验,对于大坝平面监测网测角精度要达到土0.5,方向观测法要求15测回、全组合测角法方向数要求 mx n=36(35),如要求测角精度达到 0.7,方向观测法要求12测回、全组合测角法方向数要求 mx n=24(25)。3.3 方向观测法限差DL/T5178-2

18、003 SL 197-97和GB/T17942-200CH种规范方向观测法观测限差如表4。从表5可以看出,几种规范对方向观测法作业限差的规定都是基于GB/T17942-2000制定的,不同的是监测专业规范与大地网在同等的作业限差条件下所达到的最终测角中 误差要高,这是与监测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与大地网相比、监测网有更优越的作业条 件。值得注意的是,大坝平面监测网点往往高差较大,在观测实施过程中一测回2c互差容易超限,SL 197-97中规定了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3时,该方向的 2c 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段内相邻测回进行比较”,笔者认为这是应在专业监测规范中保留的技术条款。表5方向观测法作

19、业限差序号限差项目DL/T5178SL 197专一网SL 197专二网GB/T17942二等网1二次照准目标读数之差2.5 32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113半测回归零差54554一测回2c互差98995测回差54556三角形闭合差2.5 1.8 2.5 3.5 7按菲罗列公式计算的测角中误差0.7 0.5 0.7 13.4测距限差DL/T5178-2003没有对测距作限差规定,SL 197-97和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6818-1997)明确了测距作业限差如下表 5。GB/T16818-1997是国家级控制测量测距规范,由于测距长度远大于大坝变形监测网测距长度,小于3km为短程

20、测距,而工程测量中测距长度大多不大于3km,如果在工程测量中完全执行GB/T16818-1997相关技术条款,保证不了短程测距的相对精度,因此 作业限差中SL 197-97比GB/T16818-1997更严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边相对精度, 并使测边精度与高精度的测角相匹配,从而保证整个监测网的精度。测量实施过程中SL 197-97 “往返各2时段每时段各2测回比GB/T16818-1997“往返各4测回或不同时段代替往返测”严格得多,是否必要完全执行“往返各2时段每时段各2测回”有待进一步探讨,另外,时间段较差与往返测较差在SL 197-97附录中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说明,其最终结论是往返测

21、中数较差限差取用2(a 4bMd X10-),但笔者认为执行GB/T16818-1997规定的、.2(a柏心父109)更严密一些。表6测距作业限差序号限差项目SL 197专二网GB/T16818-19971测回数往返2时段每时段各2往返各42一测回较差1.5mm2mm3测回间较差2.5mm3mm4时间段较差2v2(a +bxd X10-)v12(a+bXdx:10)5往返测较差2(a+bxd X10-)v 2(a+bxdx10)4结语大坝平面变形监测网特点是短边、高精度,它既不同于大地控制网,也不同于服务 于施工的施工控制网和服务于测图枢纽测图控制网,难以全面应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国 家三角测量规

22、范(GB/T17942-2000)和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现行的监测专业规范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T/T5178-2003)只涉及到大坝变形监测网部份指标,尚不具体,也不具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对大坝变形监测网精度 指标和作业指标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规范修订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 197-97)有专用平面控制网技术条款,对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和作业限差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 在目前监测专业规范对相关技术条款不是很全面的情况下,建议大坝平面监测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 197-97)。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标准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T/T5178-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 197-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