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折射出人性化的光芒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26013619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课堂折射出人性化的光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折射出人性化的光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折射出人性化的光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折射出人性化的光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折射出人性化的光芒(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课堂折射出人性化的光芒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弊端。本文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性化,以人为本,对原有教材进行突破,重在培养学生情感与意志,进而加快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关键词人性化情感意志新课程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应当充分肯定取得的重大成绩。语文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法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家都认识到“语文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还有很强的人文性”。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了学科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新课改中也逐步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有所加强,但却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所以,没能真

2、正把语文课上活,学生依旧在新课程改革的帽子下,走着传统的步子,压制了个性的发展。为此,我认为,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性化,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人性化课堂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早在20世纪后半期,罗杰斯、马斯洛以及萨特等人就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他们关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性。所以,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无论是精神世界还是兴趣特长、情感与价值观,都有差异。如果只重知识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有时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我大力提倡增强语文课堂的人性化,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审美观。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设置所谓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

3、之间关系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说明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除了自己内因的积极作用外,还需要教育者的用心培养,而语文课堂中,增加人性化的教学成分,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犹为重要。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应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几个要求。而它们又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情感,训练“以人为本”的学习方法。小学生的情感大多具体性强,稳定性差,易受具体事物和环境支配。那么

4、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动之以情呢?以下是我教学中的几点总结,列举供参考:1、领会情。教师在备课时,深入钻研课本,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带着文中的情感去预习课文。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前,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首都人民在长街上送总理时心情怎样?表现在哪些地方?假如你也在现场,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受之感染。2、激发情。首先,教师在导语的设计上要引生入情。如在教学观潮一文中,我安排这样的导入语:潮起潮落的壮观景象大家见过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观潮,让我们共同来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吧!其次,在讲解课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因情入文。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让两位同学表演陈庚和

5、小红军的动作和对话,要求学生把陈庚首长关心战士的语气和小红军舍己为人的语气表演出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和小红军的品质,在情感的激动中深入学习课文。其三,在文中空白的填补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去体会曾感知的形象,使单一的形象更为丰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末尾句是: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文章到此便嘎然而止,此时我们引导学生再回到课文开头,许多人来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青少年,关心劳动人民的人,使鲁迅的形象更为鲜明高大。其四,在朗读、背诵中体会课文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书读百遍”,“其情”不也“

6、自现”了吗。3、表达情。学生在文中感情的激发上,情不自禁地要说、要写,一吐为快。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高声地说,大胆地写,从而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手段是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语文教学不断增加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健康情感,学生从形象的描绘中逐步懂得事物的善真美丑,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二、语文教学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学如果只重情感培养,而忽视意志锻炼,那也是不行的。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个多愁善感,观花无语,看云落泪的学生,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因此,在语

7、文教学贯穿意志品质的培养必不可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保证学生努力好好学习,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基本意志动机,把培养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跟学生意志领域密切联系起来。”意志、情感的认识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可以说是发生在实际学习活动中的同一心理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要遵循意志和行动不分的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还要结合教学有效地教育启发学生,提高他们对意志力的认识,培养自我意识,发挥内动力作用去自我锤炼。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帮组学生立志,鼓励他们学好语文,让他们自觉意识到学好语文是实现奋斗目标一个重要条件。利用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目的,自觉地去支配学习行动,有

8、意设置一些困难组成一个个阶梯。让学生在登台阶“爬坡”的过程中产生不断向更高标准的意志。还要利用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心理上产生共鸣。如教学挑山工这一课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挑山工一身重担却比游客走得快的道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先让学生尝试火烧手的滋味,再去体会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感觉,进而培养学生严守纪律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励他们在学习中战胜困难,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种教学效果不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吗?总之,无论从教学的共性还是语文学科的个性看,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学

9、生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自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意志过程,那么认知就会软弱无力,思维就要因抑制而枯萎了,随之,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阻碍。在语文课堂中增加一些人文性的教育无疑是对这种目标的体现。三、立足教材,赋予时代色彩不同的时代,对学校教育培养人才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把这些要求贯穿和落实于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各项工作中。所以语文教学要紧随时代步伐,不要拘泥于陈旧腐朽的俗套之中,让学生把在社会上学到的知识和教材结合起来理解。特别是一些传统教材,如果不赋予时代的色彩,那么很快将会被学生遗忘。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有一则古代寓

10、言矛与盾,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寓意,这便算达到了预定目标,但有很多学生在体会寓意时,就和时代联系在一起了。他认为楚人并不可笑,相反他的广告推销技巧值得学习,如果说他可笑,那我们现代社会中铺天盖地的广告中那何止有成千上万个楚人。这样,语文课堂中就充满了人文思想。另外,有些教材的编排目标缺少时代性,所以就会引起学生的争端。记得文摘周刊上曾刊登过这么一则消息:小学生作文中出现早恋话题,不仅作文结构完整,情感的细腻,思想的深隧,令成人都叹为观止,于是有教师就感到为难了,单从文学角度,应值得推崇,但从学生心理发展又觉得不妥,最后专家的解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语文课堂中也应提倡这一理论,学生不一定非要

11、顺着老师预先设定好的轨道去思考,也可以理解出自己的独道之处。如古代寓言郑人买履,有学生认为郑人愚蠢,缺乏随机应变能力,但却有学生认为:郑人重客观尺度,轻主观判断,教师要善于引导,不能武断抹杀,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去了解教材,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19世纪的课程发展史已证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构成完整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各有其价值,但又各有其局限性,抬高或贬低任何一部分教学内容或教学科目,都会造成人与社会的发展失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教育,而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当前课堂体系人文教育普遍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当重视并加强人文教育,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性化,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参考文献:金和德、姜永志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5269页史宁中、盛连喜、赵敦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28129页廖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228233页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年13013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