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响水稻株型的栽培因素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008601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影响水稻株型的栽培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影响水稻株型的栽培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影响水稻株型的栽培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谈影响水稻株型的栽培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影响水稻株型的栽培因素(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谈影响水稻株型的栽培因素 谈影响水稻株型的栽培因素 【摘 要】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不同株型特征水稻的株型及冠层结构变化不同,进而影响群体光能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 【关键词】水稻;株型;栽培因素 1.肥料施用 促花肥和保花肥,不同时期氮肥的施用对叶角的影响及其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说明:施用促花肥较不施的叶角极显著增大,在施用氮肥的同时配施钾肥那么叶角极显著减小;施用保花肥对叶角的影响和施促花肥的有相同趋势。 将促花肥与保花肥施用氮肥和不施氮,只施钾分别进行比拟。得出不同时期施用氮钾肥的叶角变化值,氮使叶角增大,其值为正,钾使叶角减小,其值为负,且氮、钾使叶角增大或减小的绝对值以促花肥处理大于保

2、花肥处理,说明促花肥对叶角的影响更大。水稻试验进一步证明氮、钾对叶角的调控作用。氮对叶角的作用,处理A大于C、B大于C、B大于D,说明氮素水平较高那么叶角较大;在相同氮素水平下比拟钾对叶角的作用,处理A大于C、C大于D,说明钾素水平较高那么叶角较小。在高氮水平下,钾素由1/5增加到2.5使叶角的减小值大于低氮水平下的钾素效应,说明在高氮水平下,钾素对叶角的调控作用更大。 心叶不同生长期施氮肥对营养器官的影响: 1.1对叶片伸长的影响 上述,水稻心叶包含3张幼叶和一个叶原基,即n叶定长,n+1叶迅速伸长,n+2时及n+3叶进一步发育,n+4叶原基正在分化。和心叶抽出60%时施用氮肥,施后一周剥查

3、测定心叶内各叶长度,结果说明,在心叶露出10%或60%时施肥,叶片伸长的效应均以n+2为极显著,不同叶龄期施肥,I型和II型n+2叶长分别比对照增加83%和79%;I型和II型n+1叶长比对照分别增加47.63%和16.31%,n+3叶长比对照分别增加34.15%和19.65%,I型和II型的差异在于肥效对心叶内各叶长效顺序不同,I型n+2叶n+1叶n+3叶和II型为n+2叶n+3n+1时,可见在心叶伸长局部增大时施用氮素穗肥,其内部幼叶的伸长也向前移一个叶位,这是和生长发育的时期密切相关的。 由于施肥叶龄不同,受肥效影响的叶位也有变化。成熟期测定的叶位说明:倒5叶施穗肥,倒4、倒3叶长与对照

4、比增长极显著;倒4叶施穗肥,倒3、倒2叶长与对照比增长显著;倒3叶施肥,倒2、倒1叶长施穗肥,和心叶抽出60%时施用氮肥,施后一周剥查测定心叶内各叶长度,结果说明,在心叶露出10%或60%时施肥,叶片伸长的效应均已n+2为极显著,不同叶龄期施肥,I型和II型n+2叶长分别比对照增加83%和79%;I型和II型n+1叶长比对照分别增加47.63%和16.31%,n+3叶长比对照分别增加34.15%和19.65%,I型和II型的差异在于肥效对心叶内各叶长效应顺序不同,I型n+2叶n+1叶n+3叶和II型为n+2叶n+3叶n+1时,可见在心叶伸长局部增大时施用氮素穗肥,其内部幼叶的伸长也向前移动一个

5、叶位,这是和生长发育的时期密切相关的。 由于施肥叶龄不同,受肥效影响的叶位也有变化。成熟期测定的叶位说明:倒5叶施穗肥,倒4、倒3叶长与对照比增长极显著;倒4叶施穗肥,倒3、倒2叶长与对照比增长显著;倒3叶施肥,倒2、倒1叶长与对照比增长显著;倒2叶施穗肥,倒1叶显著增长。同时说明,I型和II型不同叶龄施肥的肥效均在施肥后1个叶玲起影响,倒5叶龄后影响范围达2个叶龄,而倒6叶施肥后,肥效可以影响3个叶龄。其原因是倒6叶处于有效分蕖期,出叶间隔小、速度快的缘故。分次施穗肥和一次施穗肥对叶长的效应均到达显著程度,但前者增长绝对值比后者小,说明分次施的肥效比拟平稳。 1.2对节间和穗长长度的影响 不

6、同叶龄期施用氮肥对节间长度的影响,根本上为n叶出生时施用氮肥对该叶鞘所包的节间即基部第1节间伸长呈显著影响,I型基部第1节间长度比对照增加48.32%,II型比对照增加49.0%,倒4至倒1叶间长度各次穗肥时期节间长度比对照分别增加16.93%和18.50%、11.52%和9.73%,II型和I型无差异。由于生育进程关系,只有倒3叶、倒2叶,倒3、倒1叶,倒2叶、孕穗期施用氮肥,才能使穗长增长达显著水平,分别比对照增长22.5%、12.6、18.20%和18.50%。为了促大穗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应在上述叶龄范围内施用穗肥。 2.外源激素类物质施用 2.1喷施多效唑对株型的影响 2.1.1对株高

7、生长的抑制效应 多效唑有抑制水稻株高的效应,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用量越大,抑制株高的效应越强。在水稻生长中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喷施,都有抑制株高的效果。如在水稻生长中期亩施6g多效唑的株高为134.2cm,亩施12g的为130cm,亩施18g的为127.3cm,分别比对照株高降低4.3%,7.2%,9.2%。在抽穗前47田、37天和27天施用的,其植株高度分别比对照矮4.6%、7.1%和9.3%,可见以抽穗前27天即在幼穗分化前后喷施的效果最好,喷施越早,效果越小。 株高一般在施用多效唑后5天受到明显的抑制,15-20天的抑制效应最大,其效应可一直持续到成熟期。水稻基部第1,2节间长短与抗倒关系

8、极大,因此高产栽培要控制这两个节间的伸长,在施多效唑时必须提前15-20天,并保证此时正值节间伸长盛期,以发挥最大的抑制效应。 2.1.2对叶片、叶鞘生长的抑制效果 多效唑抑制的叶片和叶鞘是正在生长阶段及其后生长的叶片和叶鞘。如当倒4叶开始抽出时喷药,受显著抑制的叶鞘是倒3叶、倒2叶和倒1叶;受显著抑制的叶鞘是倒4、倒3至倒1叶鞘。如抽穗前37天亩施18g多效唑,有效地抑制了倒3叶、倒2叶和倒1叶的生长,叶片长度明显变短。其中以倒2叶受抑制最大,其次为倒1叶,对倒4叶长度没有抑制效果。在叶片生长受抑制的同时,倒4叶鞘的生长也受到明显的抑制。抑制最大的是倒3叶鞘,其次为倒4叶叶鞘。 在多效唑抑制

9、茎秆生长的同时,穗长也受到抑制而短,其中抽穗前27天处理的穗长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由上可见,多效唑抑制了叶片和叶鞘长度,使节间缩短,茎秆高度降低,从而增强了抗倒力。 2.2其他外源激素类物质对株型的影响 据曹显祖等研究,玉米素、赤霉素、生长素、三碘苯甲酸喷施后叶角减小,叶片挺立;生长素、赤霉素喷施后叶角增大,叶片披垂。各类物质对叶角的影响在施用后5天见效。 【参考文献】 【1】姚丽鸣,程铁梅,贾军.杂交中粳3优18保优栽培的株型指标及其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 【2】金千瑜,欧阳由男,王会民.栽培密度对不同株型水稻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C.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