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25998520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9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针灸部分聊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王殿玲 1.足三里 6.百会2.关元 7.风池 3.气海 8.肾俞 4.中脘 9.三阴交 5.神阙 10.涌泉一、常用养生保健穴 定位:1.足三里 保健第一要穴保健作用 名称 和胃健脾胃肠道诸证作用 定位:脐下三寸2.关元 作用 关元 RN4(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主治】1.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小便频数,尿闭。2.痛经,黄白带下,月经不调,不孕。3.腹痛,泄泻。 4.中风虚脱,虚劳羸瘦无力。(为全身强壮穴之一,为保健要穴。)【操作】艾灸。作用 丹田3.气海 【

2、定 位 】 在 下 腹 部 , 前 正 中 线 上 , 当 脐 中 下 1.5寸 。【 功 效 】 益 气 助 阳 , 调 经 固 精 。【 主 治 】 1 腹 痛 , 泄 泻 , 便 秘 。 2 遗 尿 , 癃 闭 , 遗 精 , 滑 精 , 阳 痿 。 3 崩 漏 , 带 下 , 月 经 不 调 , 阴 挺 , 产 后 恶 露 不 止 。 4 中 风 虚 脱 , 真 气 不 足 , 肌 体 羸 瘦 无 力 。 ( 具 强身 健 体 作 用 , 为 保 健 要 穴 之 一 。 )【 操 作 】 直 刺 1 1.5寸 , 宜 用 灸 法 ; 孕 妇 慎 用作用与操作 中 脘 RN11 ( 胃

3、募 穴 ; 八 会 穴 之 腑 会 )【 定 位 】 在 上 腹 部 , 前 正 中 线 上 , 当 脐 中 上 4寸 。 ( 注 : 前正 中 线 , 胸 剑 联 合 与 脐 中 连 线 中 点 取 穴 。 )【 功 效 】 健 脾 和 胃 , 温 中 化 湿 。【 主 治 】 1 胃 痛 , 腹 痛 , 腹 胀 , 肠 鸣 泄 泻 , 反 胃 , 呕 逆 ,食 不 化 , 纳 呆 , 疳 积 。 2 咳 喘 痰 多 , 失 眠 , 脏 躁 , 癫 痫 。【 操 作 】 艾 灸 , 可 灸 。 4.中脘 神 阙 RN8【 定 位 】 在 腹 中 部 , 脐 中 央 。【 功 效 】 回 阳

4、救 逆 , 利 水 固 脱 。【 主 治 】 1 久 泻 , 脱 肛 , 腹 胀 , 绕 脐 腹 痛 。 2 中 风 虚 脱 , 四 肢 厥 冷 。 【 操 作 】 禁 针 刺 ; 宜 用 隔 盐 灸 , 或 艾 条 灸 ; 孕 妇 慎 用 。5.神阙 百 会 DU20 ( 督 脉 、 足 太 阳 经 交 会 穴 )【 定 位 】 在 头 部 , 当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5寸 ( 或 两 耳 尖 连 线的 中 点 处 ) 。【 功 效 】 苏 厥 开 窍 , 升 阳 固 脱 。【 主 治 】 1. 头 痛 , 眩 晕 , 昏 厥 , 中 风 不 语 , 半 身 不 遂 ,虚 脱 。 2

5、. 癫 , 狂 , 痫 , 癔 病 , 小 儿 慢 惊 风 , 惊 悸 , 健 忘 。 3. 脱 肛 , 阴 挺 , 久 泄 不 止 , 胃 、 肾 下 垂 。【 操 作 】 按 摩 ; 宜 灸 。 6.百会 风 池 GB20 ( 足 少 阳 、 阳 维 脉 交 会 穴 )【 定 位 】 在 项 部 , 当 枕 骨 之 下 , 与 风 府 相 平 , 胸 锁 乳突 肌 与 斜 方 肌 上 端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 功 效 】 平 肝 熄 风 , 清 热 解 表 , 聪 耳 明 目 。【 主 治 】 1. 头 痛 , 颈 项 强 痛 , 感 冒 , 热 病 。 2. 眩 晕 , 中 风

6、, 高 血 压 , 口 眼 歪 斜 。 3. 目 赤 肿 痛 , 鼻 塞 ,鼻 渊 , 耳 鸣 。【 操 作 】 可 灸 。 7.风池 肾 俞 BL23 ( 肾 背 俞 穴 ) 【 定 位 】 在 腰 部 , 当 第 二 腰 椎 棘 突 下 , 旁 开 1.5寸 。 【 功 效 】 益 肾 助 阳 , 纳 气 利 水 , 强 腰 聪 耳 。 【 主 治 】 1.生 育 疾 患 : 遗 精 , 阳 痿 。 2 小 溲 疾 患 : 遗 尿 , 小 便 频 数 , 小 便 不 利 。 3 妇 科 疾 患 : 月 经 不 调 , 白 带 。 4. 耳 鸣 耳 聋 , 腰 膝 痠 痛 。 5. 洞 泄

7、不 化 , 五 更 泄 泻 。 6. 咳 喘 少 气 。 【 操 作 】 按 摩 ; 可 灸 。8.肾俞 9.三阴交三阴交 SP6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功 效 】 健 脾 和 胃 , 补 益 肝 肾 , 调 经 止 带 。 【 主 治 】 1 脾 胃 疾 患 : 肠 鸣 腹 胀 , 泄 泻 , 饮 食 不 化 。 2 妇 产 科 疾 患 : 月 经 不 调 , 带 下 病 , 经 闭 , 崩 漏 ,产 后 血 晕 , 恶 露 不 行 , 痛 经 。 3 生 育 、 小 溲 疾 患 : 遗 精 , 阳 痿 , 不 孕 , 难

8、产 ,滞 产 , 疝 气 , 小 便 不 利 , 遗 尿 , 水 肿 。 4 失 眠 、 高 血 压 。 5 皮 肤 病 。 6 下 肢 痿 痹 。【 操 作 】 按 摩 ; 可 灸 。 ( 孕 妇 禁 针 刺 ) 。 【 定 位 】 在 足 底 部 , 卷 足 时 足 前 部 凹 陷 处 , 约 当 足底 二 、 三 趾 趾 缝 纹 头 端 与 足 跟 连 线 的 前 1/3与 后 2/3交 点 处 。 【 功 效 】 益 肾 通 便 , 平 肝 熄 风 。 【 主 治 】 1 头 痛 , 眩 晕 , 昏 迷 , 晕 厥 , 善 恐 , 癫 狂 ,小 儿 惊 风 , 失 眠 。 2 便 秘

9、, 小 便 不 利 。 3 咽 喉 肿 痛 , 舌 干 , 失 音 。 4 足 心 热 , 下 肢 瘫 痪 。 【 操 作 】 直 刺 0.5 0.8寸 ; 可 灸 。10.涌泉 大 椎 DU14( 督 脉 、 手 足 三 阳 经 交 会 穴 ) 【 定 位 】 在 后 正 中 线 上 , 第 七 颈 椎 棘 突 下 凹 陷 中 。 【 功 效 】 清 热 解 表 , 截 疟 止 痫 。二、其他常用穴 【 定 位 】 在 背 部 , 当 第 二 胸 椎 棘 突 下 , 旁 开 1.5寸 。 【 功 效 】 解 表 宣 肺 , 护 卫 固 表 。风门 肺 俞 BL13( 肺 背 俞 穴 ) 【

10、定 位 】 在 背 部 , 当 第 三 胸 椎 棘 突 下 , 旁 开 1.5寸 。 【 功 效 】 宣 肺 平 喘 , 化 痰 止 咳 , 清 热 理 气 。肺俞 至 阴 BL67 ( 井 穴 ) 【 定 位 】 在 足 小 趾 末 节 外 侧 , 距 趾 甲 根 角 0.1寸 。 【 功 效 】 疏 风 清 热 , 矫 正 胎 位 。至阴 翳风 SJ17【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功效】散风清热,

11、清头明目。丝竹空 SJ23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地仓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活络。颊车 ST6 阳白 GB14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阳白 【定位】在面部耳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功效】祛风活络,开窍益聪。下关 ST7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迎香 二、艾灸法 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

12、的刺激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的分类 艾炷灸 艾条灸 取穴: 1.灸法治疗面瘫翳风 、地仓、颊车、阳白、下关、迎香、丝竹空 艾条悬灸翳风 重灸地仓、颊车、阳白、下关、迎香、丝竹空灸5分钟操作 时间:艾灸时机;疗程时间穴位:避免灸疮环境:避免受风可配合穴位按摩、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取穴:神阙、足三里、百会操作:艾条灸2.艾灸治疗小儿腹泻 1.辨证:寒证、虚证适合2.时间:下午、晚上适合3.环境: 温暖适宜注意事项 1.取穴:至阴2.操作:艾条灸3.艾灸治疗胎位不正 1.时间:下午、晚上2.患者体位:仰卧位3.环境:不宜太热注意事项 扶阳固脱温经散寒灸法的作用 选穴:神阙4.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

13、吴茱萸、肉桂、干姜、丁香、地榆各15克,研末,醋调药物 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敷脐疗法 1将选定的药物研细末,或作散剂用,或用调和剂调匀作膏剂用。如为新鲜湿润药物,可直接捣如泥,作膏剂用。 2.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脐中,然后用脐布或纱布垫敷盖固定。 3.根据病情,或l-2天换药1次,或3-5天换药1次。 4.取食盐适量炒热,用棉布包裹,敷脐,并轻缓揉动,对虚寒腹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操作 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 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

14、,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3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更慢, 需治疗一段方可产生治疗效果,早期更换治疗方案是不科学的。 4.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注意事项 选穴:少商、商阳、耳尖5.三棱针点刺治疗咽喉肿痛 少商 (井穴)【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少商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商阳 (井穴) 【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

15、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功用】清热祛风,解痉止痛。【主治病症】1、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2、偏正头痛。 3、咽喉肿痛。耳尖 三棱针(也可用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针具 操作 1.消毒好三棱针(可以放在酒精里浸泡30分钟),酒精棉球消毒术者手指,戴手套。 2.定位及揉搓:先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郁积于一处,继而在此部位常规消毒。 3. 点刺出血: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二指握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深,对准已消毒的穴位或部位刺入12分深。点刺时须对准穴位快速进针、出针。 4.按压止血:出针后以适当力度连续挤压针

16、孔周围组织,使血液流出,直到血流自止或血色变鲜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操作步骤 1.应用刺血疗法不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还必须准确掌握禁忌证。 2.凡有下列之一者均不宜应用刺血疗法: 1).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 2).血管瘤患者不宜用放血疗法; 3).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过度劳累禁用放血法; 4).贫血、低血压、孕期及产后应慎用放血疗法。 3.如效果不明显者,可以隔天,选取另一侧的少商放血,交替使用。 4.放血前,搓揉很重要。刺入过浅,如果不搓揉的话就很难出血。 5.也可以改用医院的采血针,能控制刺入的深浅,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注意事项 选穴:

17、太阳、耳尖、眼穴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 太阳 眼穴 麦粒肿 1.病人骑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背部放松,双手放置在椅背上。 2.按摩患侧耳尖,使其发红热感,充血(按摩增加出血量,减轻疼痛)。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一次性采血针垂直点刺出血35滴,用消毒棉球擦拭,无血迹后,常规消毒完毕。 4.用消毒棉球擦拭血迹常规消毒后用创可贴帖之(防渗出血)3天治疗1次。操作步骤 同5注意事项 取穴:耳尖、太阳7.三棱针点刺治疗高血压头痛 高血压 取穴:风池、大椎、肺俞、胃俞、大肠俞、曲泽、委中8.刮痧治疗胃肠型感冒 胃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健脾和胃,理中降逆。

18、 大肠俞【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调理肠胃,理气化滞。 曲泽 PC3(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功效】清热宁心,疏经活络,降逆止呕。曲泽 【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功效】清热醒脑,理血消肿,祛风利湿,强健腰膝委中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概念 用

19、具 1.头部: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操作步骤 2面部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瘀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

20、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3背部: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 4胸部: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5腰部: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3分之1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6四肢: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

21、者,应从肢体未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一般每个部位3-5分钟,总体不超过20分钟。刮痧时间 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患者体位 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 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 4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 5皮肤有感染疮疗、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 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6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相应

22、手法。 7容易出血患者、病危的人要谨慎刮试。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注意事项 8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 9刮痧板要消毒,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晶、瓷器、红花油)。 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门的刮痧油。 11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作用。 12刮痧时,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附迈组织,然后再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种方法。 怕疼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 13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 14刮痧后喝一杯

23、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作的排出。 15根除顽症,除刮痧,排毒(服用清肠食品)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 17.刮痧不必强出痧。 18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逐条经脉,都刮拭8次,每天3-10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了。 取穴:曲泽、委中、合谷、内关、脊柱及胸胁9.刮痧治疗中暑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功效】清泄邪热,助阳解表,行气活血,通调腑气。 合谷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功效】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内关 1.症状:治疗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 2.原因: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操作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 3.预防:初次针灸、精神紧张、身体虚弱、最好选卧位,选穴少、手法轻,饥饿、疲劳、大渴时不宜针。 4.处理:立即停针,全部起针。患者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即可恢复。重者可针刺人中、灸百会。若不醒人事、配合其他措施。晕痧(针、灸)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