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能力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25916765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培养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培养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培养语文意识 提高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能用。引导学生经历语文探究是一项长期的语文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以活动为载体,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通过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一 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放手,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快乐成长。(一)课前演讲活动:充分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效益的活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2、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的这一基本特征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前演讲的选材范围可以紧扣每个单元训练的主题。例如七年级第五单元阅读专题为亲情,综合性学习为“我爱我家”。在学习本单元课程的时侯,课前演讲就以“我爱我家”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要求一名学生演讲(依次循环),其他学生作记录。记录内容为演讲人姓名、时间、题目、精彩语段,最后写出自己的评论。一个单元以后进行一次评比活动,各评选出一名最佳演讲者、最佳速记员和最佳评论员。短短的三分钟,不仅使一名学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是全员参与,活动互助。此类活动让学生达到互

3、相学习、取长补短、积累素材和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会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课堂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的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备课、上课和评课活动。 首先是教师引好路,每一个

4、单元有五篇阅读课文,教师在上完一篇课文后组织学生给老师评课,探索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击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是组织学生开展备课、上课和评课活动。第一步,备课。把全班学生平分为四个活动小组,有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其他四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做到分工协作,人人有事。活动布置下去以后,学生们就忙活开了,有的查阅资料、有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有的撰写过渡语 第二步,上课。由各小组推选的授课人抽签选定授课课题,按课文编排顺序依次上课。由于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四篇课文都作了认真的阅读和深入细致地分析,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踊跃发言、质疑、讨论问题。第三步,评课。评课时,从教学形式的设计到驾驭教

5、材的能力、从知识的传授能力到组织教学的能力、从衔接过渡的设计到姿态语是否自然等方面都作了忠恳的评价。针对问题,提出修改方案,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自始自终都是参与者、组织者,让学生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这是时代的脉搏。当然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付出几倍的心血,吃透教材,查阅资料,时刻准备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这也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 (三)课后延伸活动:语文教学

6、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室走向阅览室、从网络空间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这就是语文学习的无限延伸。 一是要求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收集歌星座右铭、名人格言;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谚语、歇后语;自己喜欢的诗歌、歌词和精美文段;概括性强、琅琅上口的广告词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阅读就会越来越多、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是紧密联系生活收集民族地域文化精髓。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有贴对联的习俗,走亲访友时,收集对联,分类整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清明时节,踏青扫墓,留意墓碑内容,了解自己的家族史,陶冶情感。五峰山清水秀、溶洞之多,针对学生爬山钻

7、洞摄影之好,要求他们查阅有关资料,对自己的摄影作品加上文字简介,玩中受益。五峰民间故事广为流传,茶前饭后多以故事取乐,以此明白事理,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像这样的地方课程资源还有很多很多,譬如茶文化、酒文化、婚丧习俗等。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合理开发利用,地方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是学生互换摘抄本,从其他同学摘抄的内容中吸收精华,转抄风格各异的精彩片段,相互交流,轻轻松松学语文,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二 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中学语文教学中

8、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

9、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 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我在上 鲁迅 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 鲁迅 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 -

10、百草园这一重点语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 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 双基 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另外也提高阅读理解

11、能力,不仅是为了剖析别人文章,更主要的是要抬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课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

12、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 要我学 变成 我要学 。语文教学本是非常有趣且颇具艺术欣赏感受的一项工作,教者应该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应该学得兴趣盎然。 三 给足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 在作文批改中,我主张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学生自主操作。首先做好互动准备。 1:动员。我们从作文批改,尤其是是教师高投入、

13、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互动的必然性;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批改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互动的重要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相信互动的可能性。通过以上动员,学生激情空前高涨,这就为学生自主合作提高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基础。2:分组。为了确保能够得到良好组织和有效调控,我们把学生分成五至七个互动小组(小组每组10人左右,有正负组长个一人)。分组时,提请学生考虑以下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三是可变性原则:从动态(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人才应及时调换小组,以扶“贫”济“困”

14、)方面考虑可变组合,以必须的人才流动为“互动”的发展保证。 其次进行 “互动”批改。进入批改阶段,我们按“四互”要求进行操作。 1:互定标准。每次批改时,我们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评改作文的一般要求,例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我们分两步付诸实施:起初,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讨决定相应标准;往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换意见直至明确批改要求。 2:互改习作。开始正式批改时,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先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内一个同学的作文: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

15、等级,二是再由两位组长把关,复改自己以外的作文,不只对作者而且还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消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行情,积累材料,为相互指导做必要准备。 3: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操作时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以及教师“对话”,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二是小组外交流。统一安排时间,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

16、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 4:互推佳作。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互改成果,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更应予以“关爱”,鼓励其“出墙”。二是集体性。誊写或打印前,习作者须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誊写或打印后,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 我认为这一 “互动”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主角定位,实现了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传统批改中,教

17、师动的过多,几乎包办了一切。“互动”批改时,学生的“互动”以至“自动”,使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其次,目的定位,实现了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批改中,囿于时间、精力所限、即使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也只能更多地止步于“评”指出学生的不足,评价其优点。“互动”批改,除了保持“评”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重视同学、老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直至推出佳作,“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训练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再次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方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参与生活。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教学的目标;赋予学生健康的个性,也是老师教学的归宿,最终达成培养人与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不仅是平时的阅读、写作教学,我以为语文意识还需融合在日常生活中。趁着暑期,布置了“五个一”的作业,其中包括:整理修改你自己初中以来比较满意的习作,加强文句上的斟酌推敲,编一本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集;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绝妙好语,或幽默生动,或睿智深刻,或准确有力,记录话语与特定情境,并简要分析,记录“连珠妙语”20条总之,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有意注意长期坚持下去,语文意识的有意注意便可以渐变为无意,习惯便成了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