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5879646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 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 【摘要】施工技术控制是一个建筑企业首要控制并要长期不断坚持的技术策略, 这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建筑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技术问题,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建筑 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进步,国家对建筑行业的平安工作已经投入了高度重视,在法律、法规方面已经相继公布实施了?建筑法?、?平安生产法?、?建设工程平安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标准和约束建设工程平安生产的行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建筑施工平安

2、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建筑平安事故仍然频发,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平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仅是在平安问题上出现漏洞,工程质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平安。所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以此提高施工工艺和建筑水平, 保证工程质量。 二、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1、模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 模板采用木模是普遍的。其中关于梁木模的施工问题, 许多设计部门很少有模板设计图, 也没有对木模的施工作出有关的规定说明。实践说明, 梁的特点是跨度大、宽度小, 下面是用支柱(琵琶撑)支梁的。但当梁的跨度在4m 或4m 以上时, 必须使梁的底模起拱。以

3、防止和解决在浇混凝土时, 梁的跨中下垂问题。根据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梁的起拱高度为跨长的10 编- 3 编。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钢混凝土梁的质量。但是, 有些施工单位还是疏忽了梁底模起拱的有关规定。正确的做法是: 先支好梁的底模和梁一边的侧模, 然后进行钢筋安放绑扎, 最后才安上梁的另一侧模。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 保证钢筋骨架不会变形,不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2、混凝土的保护层及其使用荷载问题 多数施工单位在钢筋下面都没有放置保护层的预制垫块(少数施工单位用小石子垫上, 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因小石子易走位, 且保护层厚薄不一)。浇筑混凝土时,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 将钢筋骨架

4、或楼板的钢筋网片向上提一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既不能到达混凝土保护层的要求, 又使钢筋骨架或钢筋网走位, 更严重的是产生弯曲变形, 不能保证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为了抢工期, 在楼板梁混凝土浇筑几天后,便在楼板上堆放红砖或其他很重的集中荷载, 外观看起来, 楼板混凝土没什么破坏, 但混凝土早期承受过重的荷载,将导致混凝土疏松、开裂,致使楼板混凝土达不到设计强度。按规定要求,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28天(至少21 天)后才能承受永久荷载, 或较重的临时荷载。 3、框架结构中的柱模板及混凝土浇筑的问题 柱模的结构特点是断面尺寸不大, 高度较大。因此柱子模板的构造安装主要考虑保证垂直度及抵抗新浇混凝土

5、的侧压力, 也便于浇筑混凝土, 清理垃圾与钢筋绑扎等。但是,在实际施工操作中, 普遍偷懒。不标准的做法是: 沿柱高度每隔3m 都没有开浇灌孔, 而串桶或溜管又由于钢筋过分密实无法使用。因此, 待混凝土浇筑后按规定拆模时,出现各种混凝土的缺陷, 如分层离拆, 大面积的蜂窝、露筋及严重的孔洞等现象。还有, 当楼层高度较高或工程量较大时, 柱与梁板分两次浇筑的实践施工过程中, 存在严重的错误做法: ( 1) 当浇筑至柱顶出现较厚的水泥砂浆时, 没有加干净骨料并仔细捣实, 由于柱顶砂浆层的强度缺乏, 在梁柱接头处, 易出现裂缝; ( 2) 柱施工缝(包括梁板及其他施工缝)的处理更是要注意。按规定, 在

6、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使浇筑的混凝土达1.2N/mm2 强度后, 去除施工缝外表水泥薄膜松动的石子和较弱混凝土层, 经润湿、冲洗干净, 再拌水泥砂浆一层, 然后浇筑混凝土, 细致捣实,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4、混凝土的养护及混凝土质量问题 要保证纲筋混凝土梁和板的质量, 除前面提到的模板工程, 钢筋工程符合标准外, 混凝土的养护也是很重要。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7 昼夜,渗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昼夜, 浇水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对于数量不多的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外表, 主要是保护钢筋和保护混凝土不受侵蚀, 可用1:21:

7、2.5 水泥砂浆抹面修整。但在抹浆前, 须用钢丝刷或加压力的水清洗润湿, 在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对于影响承载能力, 或影响防水、防渗性能的裂缝, 为恢复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渗性, 应根据裂缝的宽度、性质和施工条件等, 采用水泥灌浆或化学灌浆的方法予以修补。一般宽度大于0.5mm 的裂缝可用水泥灌浆, 宽度小于0.5mm 的裂缝, 宜用化学灌浆。 5、屋面防水问题 要严格控制细石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水灰比大于0.55,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 每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 含泥量小于1%, 含砂率为3540%, 采用中砂或粗砂,同时, 宜掺入减水剂

8、或防水剂, 膨胀剂之类的外加剂。防水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并配置 4100200 的双向钢筋网片, 细石混凝土浇筑12 小时后要加以覆盖, 并浇水养护14 天。上述做法, 防水效果好。但施工单位很少严格按规定施工, 尤其是现在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民工, 使细石混凝土屋面防水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 三、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切实加强教育,标准职业道德 要定期对招投标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时刻做到警钟长鸣。要标准职业道德行为,做到讲原那么、讲正气,不违规、不作假、不泄密。要加强廉政教育,提高自律意识,经得起各种诱惑,真正筑起一道攻不

9、破、打不垮的廉政、道德防线。 2、严格制度落实,提高业务水平 要严格落实上级及集团公司有关招投标制度和相关程序规定,按照程序和规定严密组织招标会,切实把公开、公正、公平的原那么落实到整个招投标过程中。要加强对招投标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使他们熟悉招投标业务和程序规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使招投标工作更加标准,更趋合理。 3、加强过程监督,强化措施落实 要实行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全过程监督。投标单位资格预审、开标、询标、宣布中标结果等都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进行,监督部门要全过程参与,严肃查处弄虚作假、串标、抬标的违规违纪行为。招标主管部门要强化责任,明确分工,确保资料齐全、妥善保管,使每一个招标工

10、程都有案可查。为预防招投标中泄密问题的发生,必要时可采取集中保管通讯工具,不公开首次报价结果等措施;为解决确定投标单位存有倾向性和投标厂家少的问题,可采取使用单位、招标主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监督部门共同确定投标单位的方法。需要招标的,投标厂家或公司不得少于 3 家,其资质、诚信、产品、设备质量、技术性能等方面均在同一个平台上。 4、认真组织考察,全面掌握情况 各单位和招投标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正式招标前对投标单位的前期考察工作,做到熟悉其资质、诚信、产品、设备质量、价格和技术性能等相关情况;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其他同类产品、设备的价格和技术性能,并进行比拟鉴别,真正掌握当前市场价格;同时,要了

11、解投标单位的产品、设备在其他单位的使用情况和质量问题。为确定投标单位,为招标过程中的询标、定标提供足够的资料和数据保证。 5、加强检查指导,完善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招投标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所属单位的招投标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乏,不断完善和标准招投标管理制度,使招投标工作更加标准,更有成效。 结论 随着房地产市场与建筑市场的开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通过利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建筑施工的本钱,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世明,施国英.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 2021,(03) . 【2】 宋岩峰. 浅谈建筑的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05)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