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的来源述评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25727398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万一的来源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万一的来源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万一的来源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万一的来源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一的来源述评(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万一的来源述评“ 万一 ”的来源是什么呢 ? 柳士镇先生指出 : “ 万一 来源于 万分之一 , 是简缩后的词组形式。”“ 其构词方式虽然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十一 , 但它本身却是东汉时期开始萌发的。 ”这一观察无疑是正确的 , 简缩词组 “ 万一 ”到双音词“ 万一 1 ” 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词汇化过程。“ 万分之一 ”是定中式偏正短语 , 早在战国时期就产生了 , 例如 : (1) 其存人之国也 , 无万分之一。其丧人之国也 , 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 ( 庄子 在宥 )大数在前 , 小数在后表示分数的构词方式早在先秦就产生了 , 比较多见的是 “ 十一 ” ( “ 十 ”往往写作 “ 什 ” )

2、 。 (2) 赵攻燕 , 得上谷三十六县 , 与秦什一。( 战国策 秦五 )(3) 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 ( 礼记 燕义 )董秀芳指出 : “ 殷商时代语言的词汇系统本质上是单音节的 , 复音化的各种构词法萌芽于西周早期 , 完备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复音词的数量增加很大 , 成为汉语复音化迅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双音化的步伐从东汉开始大大加快。 ” 因此在 “ 十一 ”构词方式的类推作用和词汇双音化的影响下 , 东汉时期 “ 万分之一 ”便简缩成 “ 万一 ”了。我们对汉代的 14 部重要典籍 i4 作了调查 ,“ 万一 ” 5 见 , 例如 : (4) 夫欲治之主

3、不世出 , 而可与兴治之臣不万一 , 以万一求不世出 , 此所以千岁不一会也。 ( _子 泰族训 ) (5) 故君使臣_其能 , 则万一之不失矣 , 王者何以选贤。 ( 说苑 卷一 ) (6) 然明不继踵 , 忠不万一者 , 非必愚闇不逮而恶名扬也 , 所以求之非其道尔。 ( 潜夫论 卷八 )例 (1-6) 中的 “ 万一 ”均指具体可数的“ 人臣 ” , 意义是 “ 万分之一 ” , 即用夸张的手法表示数量上极少 , 此期 “ 万一 ”的用例也仅 5 见 ,表明 “ 万一 ”在东汉时期还是偏正式词组 , 或者说处在由词组向词的过渡阶段。词汇双音化的步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加快 , 受其影响

4、 , “ 万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例大大增加 , 所表示的意义也进一步虚化。我们调查了魏晋南北朝的 12 部重要典籍 ii, “ 万一 ” 62 见 , 例如 : (12) 使臣身死有补万一 , 则死之日 , 犹生之年也。 ( 三国志 魏志 杨阜传 ) (13) 上助陛下 , 下拯黎民 , 各尽其忠 , 拾遗万一。 ( 三国志 吴志 陆凯传 ) (14) 猥亏_之兵 , 以_万一之利 , 愚臣犹所不安。 ( 三国志 吴志 全琮传 ) (15) 托命自然之运 , 遣进万一之诚。 ( 魏书 高句丽传 ) 例 (12 - 13) 中的 “ 万一 ”做宾语 , 例 (14- 15) 中的 “ 万一

5、”做定语, “ 万一 ”所指的对象 已从具体可数的 “ 人臣 ”变成了 “ 恩泽 ” 、 “ 品质 ”等抽象的事物 , 表示数量上极少的一部分 ,并且该用法在 12 部典籍中的用例达 36 例 , 这表明“ 万一 ”之间的分界取消了 , 已经基本凝固成了一个双音词。“ 万一 ”从数量极少的一部分的基本义进一步 引申为 “ 某事物所占的比例极小 ” , 例如 : (16) 虽邹衍谈天之辩 , 庄周蜗角之论 , 尚未足以概其万一。 ( 后汉书 西域传 ) (17) 若夫武王数殷纣之衅 , 不能絓其万一。( 宋书 前废帝纪 ) “ 万一 ”的基本义 “ 数量上极少的一部分 ”和引伸义 “ 某事物所占

6、比例极小 ”都隐含有 “ 万分之一 ”的意思 , 虽已凝固成词 , 但词化程度还不高 , 我们把这个阶段记为 “ 万一 ”据我们考察 , “ 万一 1 ”在 后汉书 中产生了一个更为抽象的义项 , 即 “可能性极小的意外 ” 。然而 , 表示 “ 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的 “ 万一 3 ”早在 三国志 中就产生了。因此 , 我们认为该义项是吸收 “ 万一 3 ”中 “ 可能性极小 ”这一义素而形成的 , 该义项已经不蕴含 “ 万分之一 ”义了 , 词化程度很高 , 我们记为 “ 万一 1b ” , 例如 : (18) 愿下相工 , 简其可否。如有万一 , 援不朽于黄泉矣。 ( 后汉书 皇后纪 )

7、 (19) 进犹希万一 , 退复何所如。 ( 刘驾 出门 ) “ 万一 1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表示积极事件 , 如 : 例 (12 - 15) , 例 (18 - 19) 。由于 “ 万一 3 ”所引出的分句大部分表示消极事件 , “ 万一 3 ”也就吸收了 “ 消极 ”的语境义。因此 , “ 万一 1 ”受其影响 , 便进一步引申表示 “ 可能性极小的不利情况 ” , 这一用法跟现代汉语无异 , 例如 : (20) 虽无剽盗起 , 万一且不久。 ( 王安石 感事 ) (21) 为了防止万一 , 一向机警的郭祥 , 把小鬼班派到前面搜索 , 随后带队下山 , 向村庄前进。( 魏巍 东方 )

8、据 现代汉语词典 , “ 万一 1 ”有两个义项 :( 一 ) 万分之一 , 表示极小的一部分 , 属于“ 万一 1a ” , 例如 : (22) 笔墨不能形容其万一( 二 ) 指可能性极小的变化。属于 “万一1b ” , 例如 : (23) 多带几件衣服 , 以防万一。前一种用法一般采用 “ V 其万一 ”表示法 ,用例不多。后一种用法一般采用 “ V + 万一 ”的形式 , 比如 : 防止万一 , 怕万一 , 遇到万一等 , 用例稍多些。 我们可以把 “ 万一 1 ”的词汇化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 : “ 万一 ”“ 万一 1a ”“ 万一 1b ”三、 “ 万一 1 ”虚化为万一 3 ”“

9、万一 1a ”做宾语或者定语时表示某事物的数 量极少或者某事物所占比例极小 , 多用在将来时的句子中 , 即多表示 “ 未然 ”的情况 , 因此 “ 万一1a ”就吸收了 “ 未然 ”的语境义。当 “ 万一 1a ”前移至复句前一分句的句首或者谓语之前的位置时 , 就产生了隐喻抽象 , 即语义由数量范畴延伸到 更抽象的假设关系范畴。 “ 万一 1a ”所吸收的 “ 未然 ”语境义由隐含到呈现 , 进一步抽象为假设义 ,整个意思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 这时连词 “ 万一 3 ”就产生了。就我们调查的语料来看 , 较早用例见于 三国志 , 共 3 见。 (24) 今深入征之 , 刘备必说刘表以袭

10、许。万一为变 , 事不可悔。 ( 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 (25) 万一有不如意 , 臣当以死奉明诏。 ( 三国志 魏志 曹真传 ) (26) 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奉大统 , 则当明为人后之义。 ( 三国志 魏志 明帝纪 柳士镇先生 (1992:260)指出 “ 万一 3 ”用法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 “ 万一 3 ”单用 , 表示假设 , 例如 : (27) _累级 , 阁道回隘 , 以柔懦之宝体 ,乘至峻之重峭 , 万一差跌 , 千悔何追 ? ( 魏书 崔光传 ) (28) 及吾尚存 , 悉众而下 , 万一侥幸 , 计之下也。 ( 晋书 王敦传 ) 二是 “ 万一 3 ”与其它假设连词并用

11、 , 表示假设 , 例如 : (29) 若万一有此 , 必宜改之。 ( 宋书 刘粹传 ) (30) 若万一战有利钝 , 则大事去矣。 ( 魏书 叱列_传 ) (31) 脱万一发觉 , 我死分也 , 无事相累卿。( 魏书 刁雍传 ) 有时 “ 万一 3 ”不是与假设连词并用 , 而是与含有偶或义的词语并用以表示或然 , 性质上与表示假设相近 , 例如 : (32) 邂逅万一不如意 , 后可复相见乎 ! ( 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 注引 九州春秋 )经考察 “ 万一 3 ”还有第三种用法 , 即用于疑问句 , 表示自己的担心 , 同时希望对方提供解答。一般在疑问句句首。如 : (33) 若本无意则可

12、 , 既有此意而不决行 , 万一泄露如何? ( 北齐书 斛律金传 ) (34) 万一料事不过 , 则如之何 ? ( 朱子语类 ) (35) 妇人道 “万一你明年不来如何 ? ”( 话本选集二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 万一 3 ”既可以假设积极事件 , 也可以假设消极事件 , 但消极事件的用例更多。我们对魏晋南北朝的 12 部典籍中的 25 例连词用法进行分析 , 用于消极事 18 例 , 积极事件 7 例如 : (36) 将军威名宣播 , 远近所畏 , 何求不得 ,而自行求赂。万一不克 , 岂不损邪 ? ( 后汉书 吕布传 ) (37) 若臣所上 , 万一可采 , 伏愿颁宣群司 ,赐垂详究

13、, 庶陈锱铢 , 少增盛典。 ( 宋书 志第三 ) 现代汉语中 “ 万一 3 ”绝大多数用于消极事件 , 因此 现代汉语八百词 和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为 “ 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 多表示不希望发生的事或用于不如意的事 ) 。 ”当然 , “ 万一 3 ”也有积极事件的用法 , 如 : (38) 万一中个大奖 , 岂不发财啦 ? ( 张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 (39) 咱们再试一次 , 万一成功了 , 就不必去麻烦别人了。 ( 曹跃香 “ 万一 ”和 “ 一旦 ” ) “ 万一 1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指积极事件 ,可一旦转为连词 “ 万一 3 ”时 , 为什么就会多用于消极事件或者否_构

14、呢 ? 这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提出一种解释 : 石毓智指出 : “ 量大的事物肯定性强 , 量小的事物否定性强 , 中间的事物其肯定程度和否定程度相当。 ” 5 又 “ 语义程度接近极小的词语多用于否_构 , 少用于肯_构。 ” 5 我们考察发现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万一 ”的名词用法多作 “ 报 ” 、“ 补 ” 、“ 答 ” 、“ 酬 ” 、“ 陈 ” 、“ 展 ”的宾语 , 这些动词都是积极性的 , 具有褒义色彩 ,受其前面动词的语义支配 , “ 万一 1 ”的所指肯定是积极事件 , 因此不受石先生指出的规律支配。当“ 万一 ”引导一个假设分句时 , 一般在句首 , 或者主谓之间 ,

15、 在这个句法位置上 “ 万一 ”已经摆脱了动词义的直接约束 , 因此就受石毓智所总结的规律的支配 , 即 “ 万一 3 ”多用于否_构 , 少用于肯_构 , “ 万一 2 ”亦然。否_构的句式有两种 , 一种是有否定词标志的否定句 ; 一种是用词汇手段来否定的否定句 , 如 : “ 以免 ” 、 “ 很少 ” 、 “ 免得 ”等 , “ 万一 2 ”就有不少用在 “ 以免 ( 免得 ) ”后面的用例。据考察 “ 万一 3 ”引导的否定句式多表达消极事件 , 因此可以说 “ 万一 3 ”多用于消极事件是由其语义程度极小所致。 四、 “ 万一 2 ”的产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 万一 2 ”比

16、 “ 万一 3 ”产生得要晚 , 并且用例也要少得多。就笔者调查的12 部典籍的语料来看 , 仅在 宋书 见 1 例 , 如 :“ 彼多猜 , 不可令万一觉也。 ”我们利用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对 “ 万一 ”进行检索 , 剔除无效的语料 , 共 150 条 ,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0 见 , 连词 102 见 , 副词仅 8 见。如 : (40) 汝今便请速排谐 , 万一与吾为使去。( 敦煌变文集新书 ) (41) 镜中衰谢色 , 万一故人怜。 ( 杜甫 览镜呈柏中丞 ) (42) 但恐阴晴有异同 , 万一帝乡还洁白。( 元稹 使_并序 ) (43) 凡先生长者惜才 , 不肯大段说破 , 万

17、一其有回意。 ( 朱熹 朱子语类 ) (44) 恐凤靴挑菜归来 , 万一_相见。 ( 史达祖 东风第一枝 春雪 ) (45) 然见女儿说话坚决 , 动不动哭个不住 ,又不肯饮食 , 恐怕违逆了他 , 万一做出事来。 ( 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 卷六 ) 从以上用例考察来看 , “ 万一 2 ”在谓语或者主谓谓语前 , 表示可能性极小的意外 , 体现了说话者对某一事件出乎意料的推测或预测。在现代汉语中用例就多些 , 如 : (46) 河堤还要加固 , 防止万一发生意外。( 吕淑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 (47) 你想的倒美 , 万一他不来呢。 ( 同上 ) (48) 这书包还是扎得牢靠一点好 , 免

18、得万一路上散失。 ( 侯学超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 (49) 原稿我复印了两份 , 以免万一邮寄遗失。 ( 同上 ) 例 (46 - 49) 表示不希望出现的消极事情或情况。与 “ 万一 3 ”一样 , “ 万一 2 ”后面的事 ,也有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的积极事情 , 这种希望发生的事情多数是一种侥幸心理 , 对奇迹出现的一种期盼。如 : (50) 一直的他奔了北街去 , 试试看 , 万一曹先生已经回来了呢? (老舍 骆驼祥子 ) (51) 既不肯打她一顿 , 那么就依着她的主意办好了 , 万一有些灵验呢 ! ( 老舍 骆驼祥子 ) (52) 咱就不能也跟日本人呼吁一下 , 他万一良心发现了呢

19、? ( 编辑部的故事 ) (53) 现代医疗技术无论多么先进 , 终归是隔皮看瓤 , 打开后万一还有希望呢 ! ( 读者文摘 ) “ 万一 2 ”为什么比 “ 万一 3 ”产生得要晚呢 ? 按照语法化的降类原则 , 词语的虚化一般遵循“ 副词 连词 ”这一常见的语法化路径。然而 , 我们对 “ 万一 ”的语料考察发现 , “ 万一 3 ”产生得较早 , 几乎与 “ 万一 1 ”同时产生 , 并且使用频率最高 , “ 万一 2 ”的出现要晚几百年 , 且用例也比较少 , 到现代汉语中用例才多些。从连词虚化为副词 , 表面上看来违背了语法化的降类原则 , 实际上 有一条更为重要的规律在发挥作用 ,

20、 这就是 “ 主观化 ” 。史金生指出 : “ 在 80 年代 Elizabeth Tra 2ugott 提出语义虚化是一种主观化 ( subjiectifica 2tion) 现象。她说 : 在虚化过程中语义的演变 , 往往是某一功能 / 语义 , 在上下文的影响下 , 由命题(propositional) 的功能 , 变成语言表现上 (expres 2 sive)的功能。换言之 : 语义变成不再指客观的语境 , 而指主观的 ( 包括说话人的观点 ) ,不再用作表述事物 , 而用作满足话语结构的需要。 ” 6“ 万一 3 ”演变为 “ 万一 2 ”就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 万一 3 ”引导的

21、假设复句一般蕴含着 “ 条件( 原因 ) 结果 ”逻辑关系 , 这种逻辑关系是非常客观的。如 : “ 万一火山爆发 , 山下的村子就会遭殃。 ”这个复句我们用 “ 如果 ? 就 ”或者 “ 因为 ?所以 ”去替换都成立 , 表明该句蕴含着“ 条件 ( 原因 ) 结果 ”客观逻辑关系。当然 ,用 “ 万一 3 ”引导的复句除了体现了这种客观逻辑关系外 , 还包含主观的估计 : 一是说话人认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 二是说话人希望或者不希望发生这种事情。可见说话人的作用得到一定的体现。“ 如果 ? 就 ”不包含这种估计。 当 “ 万一 3 ”客观性减弱 , 主观性加强时 ,“ 万一 2 ”也就产

22、生了。首先是句法位置发生变化 ,“ 万一 ”不在分句句首 , 而是后移至句中的谓语或者主谓谓语前 , 表示 “ 可能性极小的意外 ” , 这种“ 意外 ”蕴含着推测或预测的语气。我们考察 “ 万一 2 ”所处的复句的前后逻辑关系 , 发现 “ 条件( 原因 ) 结果 ”客观逻辑关系已不存在 , 取而代之的是 “ 目的 ”关系 , 如例 (46) 、 (48) 、(49) , 或者是 “ 建议 推理结果 ”的关系, 如 例 (51 - 52) 。客观逻辑关系削弱 , 主观性就得到加强。“ 万一 2 ”所修饰的句子或短语大部分都有推测性 , 即推测在未来某个时点可能产生 , 在这里说话者的作用更加

23、凸显出来 , 主观性也就更强了。“ 万一 2 ”和 “ 万一 3 ”之间的区别 , 诸多工具书都没有指出 , 并且有些工具书误释或者未释某种用法。比如 :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把连词用法 误释为副词用法 , 而真正的副词用法没有列出来 ; 汉语大词典 、 现代汉语词典 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 张斌 , 20_) 仅指出了连词的用法。我们从语义、语法、语用上作一简要分析。 ( 一 ) 语义上 : “ 万一 3 ”是指 “ 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 , 而 “ 万一 2 ”是指 “ 可能性极小的意外 ” 。前者重在 “ 假设 ” , 于前一分句引导出充分条件 ( 假定已经实现) ,后一分句说出结果。后

24、者则重在指出事情发生的 “ 意外性 ” , 这种意外性是一种推测或者预测 , 即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上可能实现。 ( 二 ) 句法位置上 : “ 万一 3 ”在前一分句句首或者谓语前 ; “ 万一 2 ”在句中 , 一般位于谓语或者主谓谓语前面 ; “ 万一 2 ”若是在复句中 , 一般前面多用 “ 以免 ” 、“ 以防 ” 、“ 免得 ”等表示目的性的词语 , 且多在后一分句的前面。 ( 三 ) 语用上 : “ 万一 3 ”引导的分句一般在前面 , 前后是不能互换的。“ 万一 2 ”前后是可以互换的 , 如例 (46) 可以换成 : 防止万一发生意外 , 河堤还要加固。这样调换顺序后 , 句子强

25、调的语义重心也就发生了变化 , 语义重心一般在后一分句上。 五、结语 杨荣祥认为 : “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 , 两个单音节词按照一定的构词规则结合成一个合成词 , 这个合成词最先是用作实词 , 后来再由实词虚化为副词。 ” 7 并且有些副词还会进一步虚化为连词。不少双音节副词或连词在语法化过程中确实按照这一路径进行的。然而具体到 “ 万一 ” , 情况并不如此。从以上考察可知 : “ 万一 1 的词汇化和从 万一 1 到 万一 3 的虚化几乎同时进行 , 都是在 三国志 时代产生的。“ 万一 2 ”由于主观化的因素 , 是从 “ 万一 3 ”虚化而来的。“ 万一 ” 的名词、连词、副词的三种用法产生的时代不一 ,形成的因素、机制也不一样 , 在历时发展过程又相互影响 , 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面貌。由此看来 , 若要准确、全面地理解一个词的共时平面的用法 , 就必须从历时角度来考察它的复杂的演变过程 , 从而达到 “ 既知其然 , 又知其所以然 ”目的。 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