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检验专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5666280 上传时间:2021-07-3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75.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脏标志物检验专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脏标志物检验专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脏标志物检验专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心脏标志物检验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标志物检验专(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心脏标志物检验 第一节 概述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主要功能: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原料、产物、激素、抗体等)二、心脏疾病的诊断 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管照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血液生化检查 WHO提出诊断AMI的三个依据 (1959年规定满足以下两种即可确诊AMI)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为胸部剧烈疼痛;心电图上特异性改变;血清中有关酶浓度或标志物出现升高下降的动态过程. 2000年WHO对AMI诊断指标修改的依据1、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后缓慢降低 / CK-MB快速升高后降低具有以下症状之一者可诊断为AMIA、缺血症状;B、心电图(ECG)出现病理Q波;C、ECG呈缺血

2、改变(ST段抬高或下降);D、冠状动脉检查有异常 血清酶与心电图在诊断AMI方面性能比较 假阴性 灵敏度 假阳性 特异性 心电图 34 % 66 % 0 100 % CK-MB 0 100% 1 % 99 % CK 2 % 98 % 15 % 85 % LD1 10 % 90 % 5 % 95 % 第二节 心脏标志物的测定一、酶类标志物 LDH、AST、HBDH、CK CK-MB、LDH1 (一)AMI时血清中心脏酶活性改变的机制1、心肌酶的释放速度 (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2)酶在心肌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 (3)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2、心肌酶在细胞间隙的分布和运送 1)心肌细胞中的酶通过

3、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血液 2)细胞酶进入组织液,经淋巴系统回流入血3、血中酶的清除 1)尿路排泄 2)血管内失活或分解 3)肝脏及网状内皮系统对酶的清除 AMI的酶类标志物 血清学方面出现明显变化: 首先升高CK-MB;48hr; 随后总CK出现升高; AST出现升高; LD1出现升高. (二)AMI的酶类标志物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一)生物化学特性 组织分布:细胞定位于细胞浆;骨骼肌含量最高,脑、心等。 线粒体也有肌酸激酶(CKmt)生理变异:性别、年龄、种族等有一定影响; 运动影响。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AK 溶血: 2ADP = ATP + AMP 放置:室温放 4 h

4、r或 4 12hr以可使酶失活 酶的种类:CK-BB、CK-MB、CKMM参考值范围 : 男性:180 U/L 女性: 130 U/L (37 )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二)测定方法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 (UV法) 反应原理 PH=9.0 肌酸 + 腺三磷酸=磷酸肌酸 + 腺二磷酸 PH=6.7 HK 葡萄糖 + 腺三磷酸=G-6-P + 腺二磷酸 G6PD 6-磷酸葡萄糖 + NADP=G-6PA + NADPH2 CK-MB 测定方法用抗体结合M-亚基,测定B-亚基活性,结果翻倍. 临床应用 CK是临床测定次数最多; CK是AMI的诊断辅助指标之一; CK

5、是AMI的治疗及预后; 作为其它心肌损伤检测; CK也是肌肉损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CK-MB:AMI的诊断指标之一; AMI的治疗及预后; CK亚型对早期AMI的检出更为灵敏; 其它测定方法:酶偶联-丙酮酸测定法 丙酮酸激酶 ADP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 ATP 丙酮酸 + 2,4二硝基苯肼=丙酮酸- 2,4二硝基苯腙 逆向反应:化学法 Cr + 双已酰 + 萘酚 = 红色化合物 (男:5.575 女:14.540 U/L) 2、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一)生物化学特征 组织分布:细胞定位于细胞浆;LD1心肌,LD5横纹肌、肝脏 等, 以肝、心、肾、肌肉等 生理变异: L

6、D2LD1LD3LD4LD5、儿童较成人高一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血小板含大量LD,LD易冷变性, RBC/血清为 100 倍 参考值范围 : 80-500 U/L (IFCC-P-L) 50-150 U/L (L-P)(国内用为主) (37 ) 乳酸脱氢酶(LD)测定方法(二)测定方法反应原理: PH8.8-9.8 L-乳酸 + NAD =丙酮酸 + NADH + H PH7.4-7.8LD同工酶测定: 用己六醇抑制M亚基活性,测定LD(既LD1)的酶活性: LD1测定可用其它底物:羟(酮)丁酸, 羟丙酮等酸临床应用: LD1是AMI辅助诊断酶之一; LD是心肌功能检查指标之一;

7、诊断和鉴别心、肝和骨骼肌的疾病;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细胞定位于细胞浆及线粒体;器官以心、肝、骨骼肌 及 红细胞等;肝中AST 70 %存在于线粒体 ;AST:主要用于诊断AMI; 肝细胞损伤程度指标; 肝脏疾病预后指标; 4、AST、LDH和CK的特异性比较(1)AST心肌含量多,但其他器官也多, 诊断特异性较差;(2)LDH含量高,分子量大,血清中升 高慢,但半衰期长,有一定诊断价值; (3)CK含量高,分子量较小,出现时间 早,阳性率较高,诊断价值较高; (三)AMI后心肌酶的时相变化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后开始释放胞内容物,其顺序如下: 无机离子、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蛋白 心

8、肌酶释放-组织液-淋巴液-入血 心肌酶增高有延滞期:延滞期的长短取决于梗死区的大小、酶分子的大小、酶在细胞中的浓度、定位形式、酶在血中稀释、破坏程度等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血清酶变化 酶种类 延缓期 峰值 维持时间 增高倍数 CK-MB 38 hr 1624hr 14天 20 倍 CK 410hr 2030hr 36天 10 倍 AST 410hr 2030hr 36天 10 倍 LD/LD1 612hr 3060hr 714 天 6 倍 ASTm 824hr 48 hr 8 天 4 倍 GGT 24 天 810天 2530天 3 倍 (四)心肌酶的生理变异1、性别2、年龄新生儿CK三倍成人 婴儿

9、期为二倍 LDH出生时为成人2倍,14岁达成人水平3、运动 (五)心肌酶的测定1、方法学及其发展 固定时间法 连续检测法 酶质量法2、标本的处理对结果的影响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AK 溶血: 2ADP = ATP + AMP 放置:室温放 4 hr或 4 12hr以可使酶失活 酶的种类:CK-BB、CK-MB、CKMM) (六)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1、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参考范围:成人:120 230 U/L(L-P) LD2LDH1 LDH3 LDH4 LDH52、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参考值范围 : 男性:180 U/L 女性: 130 U/L (37 ) CK-MB:10 2

10、5 u/L或 5 %CK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值范围 : 0 40 U/L 二、蛋白类标志物血清心肌酶对测定AMI时的不足: 酶活性升高出现较晚 持续时间短 特异性较差希望的心脏标志物高度特异性 损伤后快速释放入血血中半衰期较长 可被快速分析 (一)AMI的蛋白类标志物1、肌红蛋白Mb 170kD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1hr出现,其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和坏死程度呈正相关2、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用于诊断AMI。在早期血清浓度也明显增加,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3、CK-MB质量 (二)蛋白类标志物的测定1、测定的标准化肌红蛋白、心肌肌

11、钙蛋白、CK-MB质量均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免疫学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大大提高诊断AMI时的准确性。2、测定的不精确性 肌红蛋白和CK-MB的生物学变异(CV)分别为 5.6%和4.2% ,许多分析方法的变异远大于生物学变异。3、测定前的因素影响存放时间、温度、反复冻溶及抗凝剂影响免疫法测定CTnI和MYO时,肝素与EDTA抗凝产生6%的干扰。 AMI实验室诊断参数:肌红蛋白(MYO)测定;肌钙蛋白测定(cTnT、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CK-MB质量法; CK-MB酶活性测定法; LD1/ LD2测定。 第三节 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和评价1、早期标志物 :Mb、CK、CK-MB、cTnT、cTnI 2、中期标志物:LDH1、cTnT、cTnI 3、排除标志物: Mb、cTnT、cTnI 4、确诊标志物: cTnT、cTnI 5、经济原因:心肌酶分析6、分析时间周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