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娅萍《十五从军征》案例分析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5597369 上传时间:2021-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梁娅萍《十五从军征》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梁娅萍《十五从军征》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梁娅萍《十五从军征》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梁娅萍《十五从军征》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娅萍《十五从军征》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巧设精读形式,彻悟诗文内涵 -十五从军征古诗教学案例分析渭南市实验小学 梁娅萍背 景: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是现阶段课堂教学的宗旨。而当下,教师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抓”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课文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使课堂更加高效,必须使“精读训练”高效起来。特别是古诗词教学,要找准精读点,并运用科学恰当的精读方法,才能使精读训练真正“精”起来,有效起来,从

2、而彻悟诗文内涵。主 题:“精读训练”之有效教学操作策略情景描述:十五从军征让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你感受到了以为怎样的老兵?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你能带着感情读吗,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问题讨论:怎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研究结论:精读感悟是语文的命脉。语文应该实现的听说读写,精读是最关键的。学生感悟的感情要通过读宣泄。反 思:怎样读才能促悟?怎样悟,才能更好的读?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语言平白朴实。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熟读的基础上,精读感悟,放手让学生自己揣摩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案例描述:

3、片段一:师:大家的朗读再一次打动了老师的心!读了这首诗,你认为最能概括老兵一生经历的是哪句诗?(找准精读点:全诗的诗眼或中心句)生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师:“十五”“八十”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从军之漫长啊,一个“征”和一个“始”,让你想到了这是怎样的六十五年?(配乐想象)生1:由“征”我想到了那是“火光冲天、浴血奋战”的六十五年!由“始”我想到了那是“牵肠挂肚、漫长”的六十五年!生2:我仿佛看到了战场上血流成河,我仿佛听到了老兵在深夜因思念家人而哭泣的声音!生3:我此刻看到了壮年时的他在刀光剑影中英勇杀敌,而自己浑身血迹斑斑,朝着家乡的方向奋力大喊:“我拼命杀敌,是为了能立下战功,回家见

4、你们啊,爹,娘!可何时能回?”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自己想象中的六十五年吧!(感悟方法:通过配乐、想象、说话,悟懂内涵;精读形式:配乐个人读、师导读,读出内涵。)片段二:师:是啊,80岁的老兵满怀希望返回家乡,他是多么的希望亲人早已路旁迎接,可他看到的是什么?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师:孩子,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位老兵,看到“松柏冢累累”时,心情怎样,会说什么?(可以带上你的表情、动作)(配乐)(感悟方法:配乐渲染、想象;精读形式:自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师:毕竟是65年了,家中有亲人离他而去也是正常的,可这一座座坟墓都是谁的?我们仿佛看到了老人拄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往前走,他在寻找昔日温馨而又热

5、闹的家园,可他看到了什么?指生说。生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师:(屏幕出示),孩子们,自由读一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生1:我看到了一个凄惨、杂草丛生的家。生2: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荒凉、死气沉沉的家。师:是啊,此时此刻,老人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热闹的家园了。师: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师:我65 年魂牵梦萦的家啊,竟成了师:一切的一切都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师: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见啊!(感悟方法:课件直观,想象,自读自悟;精读形式:边读边想像,指名读,导读,男女读等)案例

6、分析:在这首诗的“精读感悟”教学环节中,我做的比较成功:1. 抓住关键词,对比想象,精读感悟中心句。全诗的中心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我让孩子们抓住“十五、八十”和“征、始”进行想象,感受战争的残酷,给老兵带来的痛苦。十五岁,八十岁的人又应该又怎样的生活呢?通过再次对比想象,深入体会老兵命运的悲惨。体会之后,孩子们再次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时,就有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战争的残酷,读出了老人的不幸遭遇。2. 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感悟“家”的凄凉。特别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画了一副凄凉的画面,这几句又是对偶句,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我以读代讲,体会

7、“家”的悲戚。老师有层次的导读,使学生每一次朗读都很有层次感,情感朗读自然也是逐步深入,达到课堂朗诵的高潮。3. 情境创设,使精读感悟得以升华。在“精读感悟”环节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及时配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情感,借助画面,直观感受老人的悲惨命运,补充文字资料,加深对“战争”的认识,理解本首诗的主旨。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课堂精彩纷呈,使“精读感悟”环节轻松、高效完成。总之,精读不仅有理解和感情的问题,还有技巧运用的问题,可以通过反复范读,一步步引导,提高学生的朗读与理解能力;可以品词析句,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读;可以借助图像,看图精读;可以身临其境的配乐精读;可以生动传神的表演精读读。同时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其次深入解读文本,知道那个地方要带领孩子们进行朗读训练,最后要讲究方法,运用技巧。通过这首诗的教学研究,发现“精读训练”的方法及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题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精读方法及形式,使“精读感悟”高效鲜活起来。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