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5595763 上传时间:2021-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8.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新部编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新部编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新部编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新部编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新部编本(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任教学科:任教年级:任教老师: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备课教师董丽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 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2、学生合唱国歌。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5、师:这

2、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自己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找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2 .小组交流:(1)互相指读生字,检查自学生字情况。(2)交流读懂的地方,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3 .全班交流:(1)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2)交流已解决的问题,讨论未解决的问题。(重点问题放入下节课解决)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2、指名回答。(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2)义勇

3、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指导朗读、入境融情1、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2、指名朗读。3、分组朗读、讨论:在交流自已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就自已 喜欢的这小节谈谈体会。4、分组齐读。五、布置作业:背诵你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谱写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传唱定为国歌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 义勇军进行曲 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的深刻内涵。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4、。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交流研讨1 .默读全文,思考: 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将 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 .小组交流讨论。3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1)从国歌的诞生中体会。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这首歌曲高昂激越 唱出了中华民 族的最强音)并感情朗读。齐唱国歌的最后一句。从这铿锵有力的旋律中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会想到影视中所见的英雄人物或某个战斗场面, 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 深入领悟国歌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反映出的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 勇往直前,

5、 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从而感悟其内涵。教师相机板书:催人奋进( 2)从国歌的传唱中体会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里可以体会出国歌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重点结合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 角 ” 来理解。什么叫 “战斗号角 ”?为什么说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还能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这首歌的 “战斗号角 ”作用?教师相机板书:战斗号角( 3)从定为国歌中体会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当有人对国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异议时,周总理是怎么说的?你有什么看法?齐读周总理的话,谈自己对这句歌词的看法。“警钟长鸣 ”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它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

6、了吗?引读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认识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教师板书:警钟长鸣二、领悟聂耳及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的感情1 .你喜欢国歌吗?为什么?2 .文中的人物对国歌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聂耳谱曲过程的句子, 抓住四个 “一会儿 ”体会聂耳谱曲时的心情及曲子中包含的他对祖国、 对人民的爱, 对敌人的恨,这是谱出了他的 “心” 曲。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认识周总理、徐悲鸿、梁思成等对国歌的深厚感情,通过谈周围的人对国歌的感情,感悟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所特有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感情。三、整合信息,深入感悟1 .引导学生介绍田汉、聂耳的相关

7、资料及当时的社会背景。2 .老师讲关于国歌被传唱、定为国歌的故事,学生讲有关资料。3 .了解了这么多资料,你对义勇军进行曲有什么新的认识?4 .当你高唱着国歌时,想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 领悟国歌的现实意义。四、品味赏读,背诵积累1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谈谈读后的体会。2 .和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3 .背一背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2 .全体起立,配乐齐唱国歌,再次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六、作业: (任选一项)1 .把你搜集的与本课有关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2 .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8、催人奋进 战斗号角 警钟长鸣月光曲备课教师 李贤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 个生字,正确读写 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 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为兄妹俩弹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 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1 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 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1 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

9、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了解月光曲是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语1 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 幽静 纯熟 陶醉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 (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

10、和反义词。 设计意图: 准确掌握本课8 个生字词, 提醒学生读准 “茵” “霎”“粼”的读音,注意“盲”字的书写,读准“啊”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读法。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 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2理解 谱写 :“ 歌谱 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 谱写 。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 谱写 ,简单的说法叫 谱曲子 。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 谱成 )写曲子叫 谱写 ,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 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知一自

11、然段总的介绍了 月光曲 的来历。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1 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 ?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 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 (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12、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 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 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

13、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 “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

14、美啊。 蜡烛灭了, 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那么白, 那么亮,那么美。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 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

15、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 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 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 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 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

16、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 “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明确哪里写实哪里写的联想,在联想部分充分让学生去想象音乐的情感,让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心中流淌,教学时可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

17、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 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 文章就会更 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设计意图:体会联想与写实的妙处。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 入神 激动 ,听了 月光曲 是 恬静 是 陶醉 ,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贝

18、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师: 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五、总结看来美好乐曲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 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 月光曲 这篇课文我们研读完了, 我喜欢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具有人性美、艺术美、语言美、景色美。让我们把这种美带给人世间吧!板书设计:听曲月光曲 弹奏创作谱写林中乐队备课教师 董丽敏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2. 鼓励学生细心阅读, 交流感悟

19、, 作者是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细心阅读, 交流感悟, 作者是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一、课前两分钟。二、引入:前几天, 咱们三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到北京野生动物园去参观, 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动物。 今天,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这些小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的。交流资料(学生出示动物图片,播放自己录制的动物的声音。 )三、读课题。四、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五、学习生字。1.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2. 学生互查,记忆字型,了解字意。课题质疑, 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3. 集体交流。字音喈:应读“ zhum”;咕嘟:应读“ g

20、u du”鹑:ch m.;盹:dn ;喧嚣:xu n xi 字形嘎:最后一笔是点。钩:最后两笔是撇和点。盹:是目字旁。兜:第三笔是撇。解词: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交流汇报。学生当小老师。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及形式)学生学习活动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婉转: (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六、读课文。标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七、梳理问题。八、听写字词。九、布置作业。1. 读课文。2. 写生字。 3. 选做(找资料) 。读课文,质疑。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鼓励学生积累象声词。2.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请学生根据老师播放的录像进行仿写。教学重点、难点 :

21、鼓励学生细心阅读, 交流感悟, 作者是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一、精彩两分钟。二、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是呀!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参加动物们举行的一个音乐会。 (齐读课题)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 的动物。三、新授:1. 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读一读全文,想一想,动物乐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神奇学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2. 出示自学要求: (幻灯)2. 学习思考:默读课文, 林中乐队是一支什么样的乐队?补充画批。 学生回 答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组织好语言准备小组交流。3. 学生自学。4. 小组交流。学生自学

22、。小组交流。5. 集体交流 :请大家汇报的时候按照课文顺序,出示重点句子:* 第一自然段: “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 啭啼着。 ”*第二自然段:1. 围绕中心句, 课文详细地介绍林中的各种乐声, 又抓住各种动 物的声音特点细腻地描写。2. 在描写动物声音时,作者写了象声词,请你画出来,并体会。出示幻灯: 作者见了心疼, 借用孩子之口 “它什么时候睡觉哪?”所以, 课文一开篇就使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和善良。学生反复读课文,读通顺。森林之景再现,利用课件或音乐配音,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 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时的愉悦心情。 ( 续表 ) 教师教学活

23、动(教学过程及形式)学生学习活动吱吱嗡嗡呱呱嘟嘟咩咩咕噜咕噜嘎吱嘎吱扑噜扑噜3. 请你说出这些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说出象声词)4. 通过学生分析,知道这是一支神奇、和谐、自然的乐队。学生结合生活体验, 围绕中心句补充交流, 或模仿演奏, 使课堂有张有弛,内容更有拓展。自由交流第三、四自然段:1. 有一些乐手采取了不同的演奏方式,请你默读三、四自然段,你喜欢哪位乐手,就介绍它的演奏方式。2. 出示幻灯(有关沙雉的描写)可启发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想像。3. 思考: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沙雉的?板书:名称动作象声词想像学生看录像, 仿照作者写沙雉的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4. 仿写:出示录像: (

24、三种会奏乐的动物)*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四、 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朗读全文。五、课后延伸:1. 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2. 完成伴你成长上的练习。3. 在“音乐”单元中任选一课设计板书。语文天地备课教师 李贤超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一、摘录笔记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4、全班交流。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指名回答。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25、7、举例说明。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8. 长城: 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二、读古诗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 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2、全班齐读古诗。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5、学生质疑诗意。6、全班交流讲解。嘈嘈:声音沉重悠长。小弦:指最细的弦。切切:弦声幽细琐碎。第二课时(自读课文)一、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合作学习1、 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 思考

26、: 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2、四人小组交流。3、全班讨论。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三、体会思想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2、指名回答。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6、四人小组交流。7、个人汇报。(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四、课外拓展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第三课时(习作)一、导入习作主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二、完成习作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3、教师点评。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5、引导习作主题。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6、学生开始习作。7、修改习作。8、抄清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