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功率因数补偿技术(标准)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5590769 上传时间:2021-07-27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低压功率因数补偿技术(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低压功率因数补偿技术(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低压功率因数补偿技术(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资源描述:

《低压功率因数补偿技术(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功率因数补偿技术(标准)(10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在交流电路中,由电源供给负载率有两种:一种是有功功率,一种是无功功率。1、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2、有功功率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瞬时有功功率的平均值),即:电路中电阻上所消耗的功率。它将电能转换为其它形式 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符号用 P表示,单位有瓦(W)、 千瓦(KW)、兆瓦(MW)。交流电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单相:P (W) = UeleCOSd三相:P (W) =,3UeIeCOS(|)3、无功功率它作用于交流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 持磁场的电功率。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

2、的能量。凡是有电 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电动机的转子磁场 就是靠从电源取得无用功率建立的。变压器也同样需要无功功率,才能使 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产生磁场,在二次线圈感应出电压。因此,没有无功功 率,电动机就不会转动,变压器也不能变压,交流接触器不会吸合。无功 功率的符号用 Q表示,单位为乏(Var)或千乏(kVar)。交流电无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单相:Q (Var) =UeIeSin(|)三相:Q (Var-) =,3UJeSin小4、视在功率在具有电阻和电抗的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乘积叫视在功率,单位伏安(VA)或千伏安(KVA)。三相交流电视在功率计算公式为:S (VA

3、) =,3UeIe=,P2+Q2。或S=P/cos(|)5、功率因数:在同一相交流电路中,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的余弦称为功率因数,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P/S。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工作负载的性质有关,纯电阻负载的功率因数为1,电感性或电容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都小于1。而且在电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滞后电压一个角度,结果功率因数滞后一个角度(随着滞后角度的增 加,电网电压随着下降)。在电容性负载电路中,电流超前电压一个角度, 结果功率因数超前一个角度(随着超前角度的增加,电网电压随着上升) 99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 路

4、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 线路供电损失。6、自然功率因数是指用电设备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时的功率因数,或者说用电设备本 身所具有的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用电设备的负荷性 质,电阻性负荷的功率因数较高, 等于1。电感性或电容性负载电路的功率 因数都小于1。7、瞬时功率因数是指在某一瞬间由功率因数表读出的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是随着用电设备的类型、负荷的大小和电压的高低而时刻在变化。8、加权平均功率因数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功率因数的平均值。9、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电网中的许多设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它们在能量转换过程 中建立

5、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功率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叫无功功率。电力系统中,不但有有功功率平衡,无功功率也要平衡。SP2 Q2式中:S- PQ视在功率,-有功功率, 一无功功率,。角为功率因数角,它的余弦cos(|)=P/S称为功率因数。KVA KW kvar(cos。)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由功率三角形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用电企业功率因数cos。越小,则所需的无功功率越大。如果无功功率不是由电容器提供,则必须由输电系统供给,为满足用电的要求,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容量需增大。这样,不仅增加供电投资、降低设备利用律 ,也将增加线路损耗。为此,国家供用电规则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

6、平衡,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设计和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并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防止无功倒送。还规定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供电部门可以拒绝提高功率因数,防止无功倒送,从而节约 电能,提高运行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0、无功补偿原理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 就是

7、 无功补偿。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 :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 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来补偿。11、无功补偿的意义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例如当功率因数cos=0.8增加到cos=0.95时,装IKvar电容器可节省设备容量0.52KW ;反之,增加 0.52KW 对原有设备而言,相当于增大了发、供电设备容量。因此,对新建、改建工程,应充分考虑无功补偿,便可以减少设计容量,从而减少投资。降低线损。第二章、无功对电网的影响及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在

8、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不但要从电源取得有功功率,同时还需要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如果用电设备过多地从电网索取无功功率,将使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供不应求,用电设备就没有足够的无功功率来建立正常的电磁场,那么,这些用电设备就不能维持在额定情况下工作,用电设备的端电压就要下降,从而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结果造成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线路电压损失增大和电能损耗增加。无功功率对供、用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1) 降低发电机有功功率的输出。(2) 降低输、变压设备的供电能力。(3) 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增大和电能损耗的增加。(4) 造成底功率因数运行和电压下降,使电气设备容量得不到充分发挥。从发电机和高压电

9、线供给的无功功率, 远远满足不了负荷的需要, 所以在电网中要设置一些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充无功功率, 以保证用户对无功功率的需要, 这样用电设备才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这就是电网需要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的道理1 、异步电动机对功率因数的影响厂矿企业绝大部分动力负荷都是异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转子与定子间的气隙是决定异步电动机需要较多无功的主要因素 , 而异步电动机所耗用的无功功率是由其空载时的无功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增加值两部分所组成。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因此,在选择异步电动机时,既要注意它们的机械性能,又要考虑它们的电器指标,合理选择异步电动

10、机的型号、规格和容量,使其处于经济运行状态,若电动机长期处于低负载下运行,既增大功率损耗,又使功率因数和效率都显著恶化。故从节约电能和提高功率因数的观点出发,必须正确的合理的选择电动机的容量。其次,要提高异步电动机的检修质量,因为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匝数变动和电动机定、转子间的气隙变动时对异步电动机无功功率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2、电力变压器对功率因数的影响电力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消耗,是由于变压器的变压过程是由电磁感应来完成的,是由无功功率建立和维持磁场进行能量转换的。没有无功功率,变压器就无法变压和输送电能。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分是它的空载无功功率,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就必须降低变压器的无功损耗

11、,避免变压器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3、整流装置对功率因数的影响单就整流系统而言, 其功率因数可达到 0.95 , 但是由于整流系统网侧电流不是正弦波,整流变压器除向电网吸取基波电流外,还向电网送出谐波电流,严重影响并联电容的运行。尽可能减少谐波分量的产生是消除整流装置对功率因数补偿设备影响的根本办法。整流机组的网侧谐波分量与等效相数有密切关系,提高等效相数是抑制谐波产生的有效措施。公司整流系统共有四台整流变压器,为提高等效相数,分别将整流变压器接成4/和 Y/ , 从而组成 12相整流系统, 这时单套 6脉波整流的工作原理不变,只是一台整流变压器通过Y/移相使5, 7, 17, 1

12、9次谐波相互抵消 , 注入系统的只有12K1次特征谐波,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达到了最大限度抑制谐波分量,减少了谐波分量对电容运行的影响的目的。4、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 10 时, 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 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 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 110时, 一般工厂的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5、 电网频率波动也会对异步电机和变压器的磁化无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6、以上论

13、述了影响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一些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能够使低压电力网功率因数提高的一些实用方法,使低压电网能够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达到降损节能的效果。第三章 无功功率补偿的种类和特点由于多数中小型企业在实际生产工艺中没有使用同步机,基本都是三相异步电机,所以采用并联移相电容器的方式进行功率因数补偿。无功补偿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 种:低压个别补偿、低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下面简单介绍这 3 种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及各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1 、低压个别补偿(分散补偿)低压个别补偿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与用电设备并接,它与用电设备共用一

14、套断路器(即开关 )。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随机补偿适用于补偿个别大容量且连续运行(如大中型异步电动机) 的无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 低压个别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因此不会造成无功倒送。具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优点。但是这种补偿方式总的设备投资较大,且电容器在用电设备停止工作时,它也一并被切除,没有充分利用,所以利用率不高。2、低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低压母线上的无功负荷而直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电容器的

15、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的调节。低压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3、高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是指将并联电容器组直接装在变电所的610kV高压母线上的补偿方式。适用于用户远离变电所或在供电线路的末端,用户本身又有一定的高压负荷时,可以减少对电力系统无功的消耗并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补偿装置根据负荷的大小自动投切,从而合理地提高了用户的功率因数,避免功率因数降低导致电费的增加。同时便于运行维护,补偿效益高。综合以上三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目前中小型企业基本都选用第二种: 低压集中补偿。第四

16、章无功补偿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 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一、按投切方式分类1. 延时投切方式(目前基本用此种方式)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 静态 补偿方式。 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是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 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

17、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 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后电压 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 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 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超前且 0.98 ,滞后且 0.95 ,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 cos 不满足要求时,

18、如cos滞后且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 30 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偿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入期间,此时电网可能已是 容性负载即过补偿了,控制器则控制电容器组逐一切除,周而复始,形成震荡,导致系统崩溃。是否能形成振荡与负载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所以说这个参数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整定,要在保证系

19、统安全的情况下,再考虑补偿效果。2. 瞬时投切方式(目前少用)瞬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 动态 补偿方式,应该说它是半导体电力器件与数字技术综合的技术结晶,实际就是一套快速随动系统,控制器一般能在半个周波至1 个周波内完成采样、计算,在 2 个周期到来时,控制器已经发出控制信号了。通过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投切电容器组大约20-30 毫秒内就完成一个全部动作, 这种控制方式是机械动作的接触器类无法实现的。动态补偿方式作为新一代的补偿装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很多开关行业厂都试图生产、制造这类装置且有的生产厂已经生产出很不错的装置。当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从性能上、元器件的质量、产品结构上还有一定

20、的差距。动态补偿的线路方式(1)LC 串接法原理这种方式采用电感与电容的串联接法,调节电抗以达到补偿无功损耗的目的。从原理上分析,这种方式响应速度快,闭环使用时,可做到无差调节,使无功损耗降为零。从元件的选择上来说,根据补偿量选择 1 组电容器即可,不需要再分成多路。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点,应该是非常理想的补偿装置了。但由于要求选用的电感量值大,要在很大的动态范围内调节,所以体积也相对较大,价格也要高一些,再加一些技术的原因,这项技术到目前来说还没有被广泛采用或使用者很少。作为补偿装置所采用的半导体器件一般都采用晶闸管,其优点是选材方便,电路成熟又很经济。其不足之处是元件本身不能快速关断,在意外情

21、况下容易烧毁,所以保护措施要完善。当解决了保护问题,作为电容器组投切开关应该是较理想的器件。动态补偿的补偿效果还要看控制器是否有较高的性能及参数。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控制器要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时间,准确的投切功率,还要有较高的自识别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当控制器采集到需要补偿的信号发出一个指令(投入一组或多组电容器的指令) ,此时由触发脉冲去触发晶闸管导通,相应的电容器组也就并人线路运行。需要强调的是晶闸管导通的条件必须满足其所在相的电容器的端电压为零,以避免涌流造成元件的损坏,半导体器件应该是无涌流投切。当控制指令撤消时,触发脉冲随即消失,晶闸管零电流自然关断。关断后的电容器电压为

22、线路电压交流峰值,必须由放电电阻尽快放电,以备电容器再次投入。元器件可以选单项晶闸管反并联或是双向晶闸管,也可选适合容性负载的固态接触器,这样可以省去过零触发的脉冲电路,从而简化线路,元件的耐压及电流要合理选择,散热器及冷却方式也要考虑周全。3. 混合投切方式实际上就是静态与动态补偿的混合,一部分电容器组使用接触器投切,而另一部分电容器组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做到优势互补,但就其控制技术,目前还见到完善的控制软件,该方式用于通常的网络如工矿、小区、域网改造,比起单一的投切方式拓宽了应用范围,节能效果更好。补偿装置选择非等容电容器组,这种方式补偿效果更加细致,更为理想。还可采

23、用分相补偿方式,可以解决由于线路三相不平行造成的损失。4. 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应用方面,选择那一种补偿方式,还要依电网的状况而定,首先对所补偿的线路要有所了解,对于负荷较大且变化较快的工况,电焊机、电动机的线路采用动态补偿,节能效果明显。对于负荷相对平稳的线路应采用静态补偿方式,也可使用动态补偿装置。一般电焊工作时间均在几秒钟以上,电动机启动也在几秒钟以上,而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在几十毫秒,按40 毫秒考虑则从40 毫秒到 5 秒钟之内是一个相对的稳态过程,动态补偿装置能完成这个过程。如果线路中没有出现这么一段相对的稳态过程并能量又有较大的变化,我们把它称为瞬变或闪变,采用动态补偿就要出问题并

24、可能引发事故。二、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有三种采样方式,功率因数型、无功功率型、无功电流型。选择那一种物理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指挥系统,采样、运算、发出投切信号,参数设定、测量、元件保护等功能均由补偿控制器完成。十几年来经历了由分立元件 -集成线路-单片机-DSP 芯片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就国内的总体状况,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很大,生产厂家也愈来愈多,其性能及内在质量差异很大,很多产品名不符实,在选用时需认真对待。在选用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生产的控制器其名称均为XXX 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 ,名称里出现的无功功

25、率 的含义不是这台控制器的采样物理量。采样物理量取决于产品的型号,而不是产品的名称。1. 功率因数型控制器功率因数用cos表示,它表示有功功率在线路中所占的比例。当 cos=1时,线路中没有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少无功损耗是这类控制器的最终目标。这种控制方式也是很传统的方式,采样、控制也都较容易实现。延时 整定:投切的延时时间,应在 10s-120s 范围内调节灵敏度整定:电流灵敏度,不大于0-2A 。投入及切除门限整定,其功率因数应能在 0.85 (滞后)一0.95(超前)范围内整定。* 过压保护设量* 显示设置、循环投切等功能这种采样方式在运行中既要保证线路系统稳定、无振荡现象出现,又

26、要兼顾补偿效果,这是一对矛盾,只能在现场视具体情况将参数整定在较好的状态下工作。即使调整的较好,也无法祢补这种方式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线路重负荷时。举例说明:设定投入门限;cos=0.95 (滞后)此时线路重载荷,即使此时的无功损耗已很大,再投电容器组也不会出现过补偿,但cos只要不小于0.95,控制器就不会再有补偿指令,也就不会有电容器组投入,所以这种控制方式建议不做为推荐的方式。2.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控制器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的控制器较完善的解决了功率因数型的缺陷。一个设计良好的无功型控制器是智能化的,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兼顾线路的稳定性及检测及补偿效果,并能对补偿装置进行完善的保

27、护及检测,这类控制器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四象限操作、自动、手动切换、自识别各路电容器组的功率、根据负载自动调节切换时间、谐波过压报警及保护、线路谐振报警、过电压保护、线路低电流报警、电压、电流畸变率测量、显示电容器功率、显示 cos、U、 I、 S、 P、 Q 及频率。由以上功能就可以看出其控制功能的完备,由于是无功型的控制器,也就将补偿装置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线路在重负荷时,那怕cos已达到 0.99(滞后),只要再投一组电容器不发生过补,也还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使补偿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采用 DSP 芯片的控制器,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使得富里叶变换得到实现。当然,不是所有的无功型控

28、制器都有这么完备的功能。国内的产品相对于国外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 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对于这种控制器要求就更高了,一般是与触发脉冲形成电路一并考虑的,要求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强,运算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完成动态补偿功能。由于这类控制器也都基于无功型,所以它具备静态无功型的特点。目前,国内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在动态响应时间上较慢,动态响应时间重复性不好;二是补偿功率不能一步到位,冲击电流过大,系统特性容易漂移,维护成本高、造成设备整体投资费用高。另外,相应的国家标准也尚未见到,这方面落后于发展。三、滤波补偿系统由于现代半导体器件应用愈来愈普遍,功率

29、也更大,但它的负面影响就是产生很大的非正弦电流。使电网的谐波电压升高,畸变率增大,电网供电质量变坏。如果供电线路上有较大的谐波电压,尤其5 次以上,这些谐波将被补偿装置放大。电容器组与线路串联谐振,使线路上的电压、电流畸变率增大,还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再这种情况下补偿装置是不可使用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电容器组串接电抗器来组成谐波滤波器。滤波器的设计要使在工频情况下呈容性,以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对于谐波则为感性负载,以吸收部分谐波电流,改善线路的畸变率。增加电抗器后,要考虑电容端电压升高的问题。滤波补偿装置即补偿了无功损耗又改善了线路质量,虽然成本提高较多, 但对于谐波成分较大的线路还是应尽

30、量考虑采用,不能认为装置一时不出 问题就认为没有问题存在。很多情况下,采用五次、七次、十一次或高通 滤波器可以在补偿无功功率的同时,对系统中的谐波进行消除。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由控制器、晶闸管、并联电容器、电抗器、过零触发 模块、放电保护器件等组成。装置实时跟踪测量负荷的电压、电流、无功 功率和功率因数,通过微机进行分析,计算出无功功率并与预先设定的数 值进行比较,自动选择能达到最佳补偿效果的补偿容量并发出指令,由过 零触发模块判断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刻,实现快速、无冲击地投入并联电 容器组。无功补偿常出现的问题1、电容器损坏频繁。2、电容器外熔断器在投切电容器组及

31、运行中常发生熔断。3、电容器组经常投入使用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专题研究,对无功补偿设备进行综 合整治,以达到无功补偿设备使用化运行,提高电网电压无功质量和电能 合格率。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如下:1、电容器损坏主要原因由于在选择电压等级时没有考虑谐波背景的影 响,造成所选择的电压等级偏低,长期运行电容器将容易损坏。2、电容器外熔断器经常发生熔断,主要是合闸涌流对熔断器的冲击或者 熔断器额定电流的选择偏小造成的,或是不同电抗率组别的电容器组投切 顺序不当所致。电容器投入使用率低主要是由于在电容器容量选择及分配不当造成的。第五章、智能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使用说明一、

32、 JKF 系列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采用高性能的单片微处理器、全数字化设计,软、硬件模块化处理,电磁兼容设计,抗干扰能力强、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控制器通过测量同一相电压和电流,从而计算出系统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根据负荷情况对电容器组进行投切控制(可实现编码补偿),补偿无功,减少电能损耗。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中小型企业。1、主要功能1)显示:显示系统功率因数,电容器的循环投切次数、电网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2)通讯:可通过 RS232或RS485通讯口,与就地的计算机设备通讯或组网 与远程,允许连接开放式结构的局域网络。应用MODB

33、US讯规约,在PC或数据采集系统上运行的软件,能提供一个对于工厂、电厂、工业和建筑物的服务的简单、实用的电参数管理方案。3) 参数设置: 基本功能采用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复合控制,全负荷范围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自动认相功能。自动锁定取样电压,电流的同名端。自动检测每路电容的无功量,亦可设置最小投入电容量;确保低负荷时可靠投入,无振荡。同时对 过电压值、目标功率因数、投入门限值、延时时间、电容值、控制路数和电流的变比值都可进行设定。4) 上电自检复归和看门狗:使控制器在运行时不会死机,适合全年不间断 运行。5) 记忆:使用专用数据存储芯片,经修改后的参数在掉电时仍能保持记。6) 过压和超高压保护:当

34、电压超过电压门限时,控制器能快速切除所有的 电容器组并不再投。7)超低负荷闭锁:小电流时闭锁输出,不投切;在无电流或CT断线时控制器退出运行,实现模糊控制。8) 软件校正: 通过通讯口, 实现在线数据校正, 方便快捷, 多台同时校验。 监测配套软件,可以在线实时采集数据,并做曲线分析。9) 自动识别取样电流极性,因此无须考虑接入控制器电流的方向; 实行先投先切,后投后切循环的工作方式,可以大幅延长设备使用时间;也可按编码投切,实现精补。10)基本参数:工作电压交流50HZ 220V电流取样输入交流50HZ 彳13 i11 ;1小HFJ-p _m 111111 11 1 :Hi ,jisIs晓-

35、1!:*i”,p f21 T i I I切122t _L网Qm8J-1P 23 I i : i ( 1111 1 111i愕一四9P i 25 iT J-l J11证典1。310 nK小;11 :V| 1&|1.r3*;1:11 I4进1* i ILLt f t 1 1:1U2Hzm襄 柜J 相Jr I 1:1 :1 I1 i ilKFTO智能无功补邺鞭优。费幽1述:0ZUI;UU2-J4EMl j1BDdBD ,KM6卜暇.2BDGBD , mEM3Z3BD%陋,4BDG%BD /KM9S吟5说W1.( jOkJED jH】Q电二、谐波对补偿电容器的影响及消除措施6.1 谐波对补偿电容器的影

36、响由于可控硅(整流、调压、变频)、计算机、气体放电灯、微波炉等设备的广泛应用, 使高次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谐波能使变压器,电动机发热而降低出率,也能使线路过载发热,自动开关跳闸,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引起火灾。对电力设备而言,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补偿电容器。众所周知,电容器的容值(与电压的频率( f )成反比,在高次谐波电压作用下, 电容器 n 次谐波容抗是基波容抗值的几分之一, 即使谐波电压值不高,也可产生显著的谐波电流,造成电容器过电流。但更多的情况是投入电容器时, 冲击电流比没有谐波时的冲击电流更大, 加速了电容器的损坏。6.2 如何消除 谐波对电容器的不利影响为了消除谐波对电容器

37、的不利影响, 当电容器装置附近有高次谐波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值时,应在回路中设置抑制谐波的串联电抗器。串联电抗器感抗值的选择, 应使电容器和电抗器串联回路对电网中含量最高的谐波而言成为感性回路而不是容性回路, 以消除产生谐波振荡的可能。为防止可能出现铁磁谐振,一般宜采用无铁芯电抗器。串联电抗器的额定电流应稍大于电容器的额定电流, 电抗器的电压也应稍大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同时在电容器合闸时,暂态冲击电流很大,可达到其额定电流的37倍,但衰减很快(12毫秒)。当采用熔断器保护时,必须使其在合闸冲击电流作用下, 熔断器不熔断。 当采用自动开关保护时,自动开关脱扣器不跳闸。三、电容器的选择与保护7.1 主

38、要运行参数:(1)容差:标称容量的0+15%相间不平衡不大于108%(2) 试验电压:相间 1.75 倍额定电压, 10 秒;相地间 3000 伏, 10秒。(3) 过负荷:允许过电压:不大于1.1 倍额定电压。允许过电流:不大于 1.3 倍额定电流。(4) 放电:断电后, 1 分钟内使放电至50 伏以下。7.2 电容器放电电阻的计算根据供电安全的要求, 电容器要在停电后放电, 以免由于电容器上的残存电荷造成较高电压,使接触者触电。电容器组应装设放电装置,使电容器组两端的电压从峰值(倍额定电压)降至 50V所需时间,高压电容 器不应大于5min,低压电容器不应大于1min。低压电容器一般均采用

39、电阻放电。7.3 电容器的保护电容器一般设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过电压保护。( 1)过载保护电容器是一个容抗,它本身没有过载问题。我们所说的过载是由电压升高和网络里存在高次谐波而引起。目前国内多用热继电器做保护元件。热继电器的整定 : (按 1.2 倍额定电流, 5 至 20 分钟时间计算)。如果用自动开关做保护元件时,过负荷保护元件也是按上式计算。( 2)短路保护如果用熔断器保护,熔体电流一般为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2倍。如果用自动开关的电磁脱扣器保护,电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不应小于自动开关脱扣器额定电流的 10 倍。熔断器和自动开关的分析能力,应大于安装位置的短路电流。( 3)过电压保护电容器

40、允许过电压为 1.1 倍额定电压(每24 小时中 8小时),一般选用 FYS-0.22 型低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7.4 切换电容器用的接触器切换电容器需用使用类别代号为 AC-6b 专用接触器。这种接触器由普通接触器和抑制涌流(辅助触点和电阻)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型式为直动式,立体布置双断点结构。六只电阻分别接于接触器,三对主触头和三对限制涌流辅助触头之间。当接触器线卷通电磁系统工作时,抑制涌流辅助触头先闭合,电流经电阻流入电容器,使涌流受到限制(一般限涌流能力为 20 倍接触器的额定电流)。数毫秒后,主触头闭合,短接了电阻,使接触器正常运行。当接触器线卷断电时,主触头先断开,抑制涌流辅助触头后

41、断开,在这一瞬间,电阻还可以抑制开断时的过电压。在设计时,切换电容器一般选用CJX2G Bc、CJ19B系列专用接触器。根据国标GB50053-94第5.1.2条“电容器装置的开关设备及导体等载流部分的长期允许电流,高压电容器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 1.35倍,低压电容器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 1.5 倍”的规定。切换电容器接触器的额定电流应小于电容器定额电流的 1.5 倍。第六章、低压无功补偿的设计原则一、低压供配电系统无功功率的补偿1为什么要对低压供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众所周知,由于交流感应电机和各种气体放电灯的广泛应用,低压供配电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无功功率。使低压网络的功率因数很

42、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是既不合理又不经济。这是因为:( 1 )由于大量的无功负荷得不到补偿,网络中存在大量的无功感性电流,使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截面得不到有效的充分利用。( 2 )使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上的有功损耗增大。( 3 )使线路上的电压降和电压波动增大,因而降低了供电电压的质量,减小了功率的输出。由于上述原因,应对低压供配电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在电容器中,电流近似超前电压 90 ,故电容器的功率可视为纯无功功率。电容器的这一性质,被广泛用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其方法,就是把电容器并联到感性负载系统上。2并联补偿的原理系统的负荷可视为具有

43、集中参数为电感L和电阻R的串联电路。当没有电容器补偿时,电网供给负荷的电流为I1,其滞后电压U的相位角为(M(见图1-2)。I1可分解两个分量:一个是与电压 U同相位的Ia (有功电流),另一个是滞后电压U90白IL1 (无功电流)。有功电流Ia与电压U的乘积(Pa=UIa=UI1cos(j)1)就是负荷从电网吸收的有功功率;无功电流 IL1与电压U的乘积(PL=UIL1=UI1sin。)就是负荷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负荷从电网吸收的总功率(视在功率)S=、:P2 +Q2。由图1-2可以看出()1越大,功率因数cos()1越低,负荷从电网吸收的无 功功率PL也越大。如果在负荷两端并联电容器C之

44、后,电容器支路的电流IC超前电压90。,电源供给的电I2是负荷和电容器两个支路电流之和(I2=I1+IC ),而负荷电流I1的无功分量IL1和IC相位正好相差 180。,所以IL和IC在数量上是相减。这样就把负荷的无功电流补偿 了。补偿后的无功电流为 IL2=IL1 + IC ,功率因数角为。2。3.补偿方式对低压网络而言,分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集中补偿:对用电设备分散而且单台容量不大,一般采用集中补偿。通常选用成套的无功功率补偿柜与其他的低压配电柜成排安装在低压配电室内。就地补偿: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采用就地补偿。(1)对单台设备容量较大(15KW以上)、供电线路较长的长期连续运 转的风机水

45、泵等用电负荷可采用TBBX无功就地补偿装置。( 2 )对采用动力变压器供电(未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的容量较大的工频感应电炉,应采用就地补偿方式进行无功补偿。( 3 )大功率的气体放电灯,一般都采用就地补偿,电容器和镇流器安装在一个小箱内, 一般与灯具成套供货, 电容器镇流器箱需安装在灯具 处。、补偿容量的计算1.补偿后功率因数值的确定对一般的供配电而言,要求补偿后 cos 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要求补偿后的cos值为0.951,这时电容器需要的容量增加的非常快,必将增加电容器的投资。反之,如 果补偿后的cos。值取的太小,虽然减少了电容器的投资,因网络中的无功电流的增大, 必使电能损耗增

46、加, 也可能引起载流导体截面的增大, 开关容量和供电设备容量的增大, 从而也可能增加投资。 因此补偿后的 cos。值定为多大合适,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电容器制造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容器体积小、重量轻、 价格也低,在一般情况下, 补偿后的cos (f)值不应低于0.95。 对工频感应电炉而言,补偿后的cos()值有其特殊的要求。如采用电容 器电抗器做相平衡的单相电炉,补偿后 cos。值应为1;对V形接线的 两相电炉,超前相的 cos()值应补偿到超前0.866,滞后相的cos。值 应补到滞后0.866 。2补偿电容器容量的计算如果已知负荷的有功功率 P和补偿前的

47、功率因数 cos(f)1,现将功率因 数提高到cos()2,所需补偿的无功功率Q可查下表计算:补偿电容容量计算表:功率因数由CO 1补偿到COS)2,每1KW有功功率时所需用补偿电容器的补偿容量(Kvar ) 计算对照表。无功补偻容量讨算系数表改善前功 因拟改善动因CusG20. 800. 850. 900.910. 920. 930. 940. 950. 960. 9T0. 980. 99Unit y0. 500. 9821.1121.2481.2761.3061.3371.3691.4031.4401.4S11.5291.5901.7320. 510, 937L067L202L 231L

48、2611.2911.3341.3681.3951.4361. 4M1. 544L.6S70. 520. 893L023L158L.1371.217L247L2S01.31,L3511. 3921. 4401. 5001. 6430, S3值850值9801.11&L 1441.1741.2051.237L2711.3081.3491.3971.4581.6000. 540. 8090. 939LQ751.103L133L163L196L2301. 2671. 3081. 3551. 4161. 55H0, 550. 76S0,的9L0纲1.0631.092E123R156E1901. 2271

49、, 281. 31S1. 3761. 5180. S6Q. 729Q.的。Q. 99S1一口2,1.0531一晒1.1161.1511.1881.2291. 2761. 3371. 4790, 5TOL &910. S220. 9570. 9861.0151.0461.0791.1131.1501.1911.2381.2991.4410. 5BQ. 655Q. 785Q. 920Q. 949Q. 9791.0091.0421.0761. 1131.国1. 2Q I1. 2521. 4050. 590. 61S0. 7490. S340. 9130. 9420. 9731.0061.0401.0

50、77L.11S1.1651.2261.3680. 60Qr 583小打4口. 849口. 8?8口. 9070.9380.9701.0051.0421.0S31 1301. 1911. 3330. 610. 5490. 6790. 8150. 8430. 8730.9040.9360. 9701. 0071. 04Si. cm1. 1571. 2990. 62651E66460. 7S10. S100. S390. S700.903OL 9370. 9741. 0151. 0621.1231. 2650. 630. 4330. 6130. 74 S0. 7770. 8070. 8370.8700. 9040. 9410. 9S21.0301.0901. 2330. 64OL 451OL 5S10. 71$0. 745017750. S050. S3S0. S720. 9090. 9500. 99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