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25540052 上传时间:2021-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设计1、 导入有这样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是谁? ( 生 : 朱熹) ,是的,南宋教育家、诗人朱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 言,指导着我们的学习。他在 性理精义一文中说道: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板书:循序而致精)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按照由浅入深的步骤进行,方能达到精美。 今天,我们就遵循这种方法一起走进“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这一复习 专题。2、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考中古诗赏析常见的表现手法。 掌握古诗词赏析中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方式:课件展示,学生齐读以明确。3、 温故而知新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诗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呢?(学 生自由

2、举手发言,为了给更多孩子发言的机会,每人只说一种)2. 教师课件明确: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对比,反衬,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等。预设:估计“运用典故”这一写法由于平日感知不多,可能学生一 时间想不出来。抓住这点,进行课堂生成。例如渔家傲秋思中运用里,燕然未勒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诗句“浊酒一杯家万 归无计”。四、赏诗品情感师:按照循序而致精的方法,赏诗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此 时板书:思想情感)1. 大家先把学案上的三首诗齐声读一遍,初步感知一下作者的思想 情感。生读师听,然后评价。预设:听字音“分外”的“分”,以便纠正。2. 再次齐读一遍,进一步品

3、味诗歌作者的思想情感。3. 四人小组交流,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从哪句话或 哪个词语品味出来的?点击课件,出示要求。4. 学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城东早春从第一句话“诗家清景在新春”可以看出作者对早春的 喜爱之情。(预设:可能会有学生直接说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十五夜望月从十五望月这一行为和秋思可以看出作者的思乡怀人之情。(无预设)早行从“寂寞小桥和梦过”可以看出作者的孤寂之情。(此处给学生重点强调一下:人们的心情往往在对外物的欣赏中) 教师明确:请大家记住一点,赏析诗歌的情感时,一定要找准诗句或 词语这个突破口。五、赏诗明写法诗歌的表现手师:同学们刚才认真地品味出了诗歌的情感,接下

4、来我们重点研讨法。(此处板书:写作手法)1. 交流展示:四人小组展开讨论,推选2 名代表展示。一名展示自 己的答案,一名总结该写作手法的答题思路。(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找准发言典型)2. 学生展示,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一)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诗家:诗人。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问题: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 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表达对早春清 新之景的喜爱。 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

5、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 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预设: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应是课堂发言出彩的地方,也是课堂的难点所在,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发言点重点点拨(二)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题: 结合诗歌内谷,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借景抒情。皎白的月色、栖息的乌鸦、冰冷的露珠、湿润的桂花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为下文抒发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作铺垫。(三)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 田深处草虫鸣。问题:本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请作简要赏析。以动衬静,用“草 虫 鸣”来反衬夜的寂静,从而写出了诗人出行的早,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六、赏诗寻规律师:学习贵在探究方法,寻求规律,最后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己进行课堂小结。学生完成课堂小结的表格,然后展示。学生边展示教师边评价边出示课件的规范思路课堂小结:常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答题格式描写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诗中是动态描写,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描绘了, 表现了作者的感情。通过写(动),衬托,(静),表现了作者一的感情虚实结合诗中是虚写,是实写,虚实结合,展现了,表现了作者一的感情侧面描写通过写甲的,从侧面写出了乙的,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对比甲的和乙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乙的,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这是课堂的精要所在,学生要做好订正工作)七、课堂检测结束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同学们学考顺利!板书: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循序而致精彳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