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25482842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 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 【摘 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在继承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概括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批判唯心史观,经过长期艰巨的科学研究完成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文章通过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探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历程。 【关键词】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 一、马克思之前人们看待历史的观念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是用唯心史观看待历史的,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列宁认为,马克

2、思唯物史观产生之前,所有思想家的观点都是唯心的。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开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观。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根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开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开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唯心史观有着种种表现,大体可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史观。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它们共同的根本主张是: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3、真实关系,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无视物质生产活动,抹煞历史开展的客观规律;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 二、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 唯物史观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1. ?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是创立唯物史观的开始 在?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入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说明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这在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马克思自觉地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了起来,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

4、到了针对“原本的批判,即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到了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形成了探索和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朝着开展历史一般规律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次,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由于深刻的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这就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此外,?手稿?通过异化劳动理论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为科学的解释人的本质奠定了根底;还分析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开展中的根底性作用;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

5、的阶级斗争的根源,深化了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 2. ?神圣家族?中对唯心史观的批判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创立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首先揭露了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针对鲍威尔等人的“自我意识哲学,马克思认为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即把本来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本质,并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创造者,而客观具体事物只是一般这个独立存在的本质的简单存在形式。接下来,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针对鲍威尔等人把历史的开展归结为“自我意识的

6、唯心史观,马克思明确指出,不是观念决定历史,而是物质生产决定历史。最后,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鲍威尔等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英雄反对群众,精神反对物质的历史。针对这种唯心史观,马克思不仅强调了物质利益在历史开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特别强调了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指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这是唯物史创立过程中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开展。 唯物史观的创立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坚实根底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首要的观点。在?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科

7、学的实践观,正是基于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的说明了人的社会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开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根底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及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进而说明了时间在认识论中的根底地位和决定性意义。在?提纲?中,马克思揭露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指出旧唯物主义既无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更看不到在实践根底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所以旧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者一样,将社会历史开展的动力看作是精神的作用,而不是客观的社会实践,从而在看待历史的问题上是唯心的。科学实践观的提出,为马克思全面创立和阐发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历史观找到了正确的立

8、足点,因此,恩格斯将?提纲?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的阐发 ?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指出费尔巴哈除了知道人们之间被理想化了的感情关系之外,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社会关系。并强调指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才是自己考察历史的出发点,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就需要衣、食、住及其它东西,因此物质生活本身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并由此说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接下来,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他们指出,人类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分工,分工不仅使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三者彼此之间的矛盾成为

9、现实,而且导致了对人的强制行束缚。并指出分工开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通过对分工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说明了生产活动与分工的相互关系,正是在社会分工的根底上,才形成了其他社会活动形式以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并造成阶级对立。正是在分工的根底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一般的开展规律,并由此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规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着能动的反作用。这集中表达了人类社会开展的历史辩证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开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开展遵循的最根本的规律。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市民

10、社会作为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至此,形成了完整的关于社会形态的学说,唯物史观初步形式。 唯物史观的具体阐述 1.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公开的阐述 马克思将自己行将创立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完全建立在辨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根底之上,确立了这种崭新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客观的、运动变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原那么,不仅是本质的理解社会历史本质的前提,也是一切具体学科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前提。马克思进一步开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根本原理,花了大量的篇幅精确的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并以此取代了他在?德

11、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分析,使唯物史观的表述更为精确与科学。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第一次使用了“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的科学概念,进一步说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 2. ?共产党宣言?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解答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开展趋势这一时代课题。他们指出,由于社会开展的客观辩证法,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有历史必然性,因此都具有暂时的性质,其根源就在于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开展。马克思恩格斯还深刻阐述了阶级斗争的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资本主义自身的客观经济规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他们把唯物史观的理论运用到革命的实践当中,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开展,使唯物史观的表述更为系统和精辟。 参考文献 【1】 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