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部编版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470713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部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A.端午节B.中秋节C.清明节D.重阳节2词中的“玉盘”指的是_,你积累的哪首古诗词中也用了这个比喻?请写下来:_,_。2.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江郎山和韵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注释)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干:这里指接触。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_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_3.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B.城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C.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D.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

3、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4. 课内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等景物,渲染了_的气氛。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一词看出月色的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

4、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5. 课外阅读。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注释)君:你。 阙:宫殿。 迥:远。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2这首诗中的怪石

5、、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这两句诗颇有“”之意。6. 古诗阅读。回乡偶书贺知章_,乡音无改鬓毛衰。_,笑问客从何处来。1把古诗补充完整。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a回到家乡 b路过家乡)时写的。3本诗通过诗人的变“_”和不变“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

6、慨。7. 诗歌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课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回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 快),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8.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

7、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这两句诗写_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_9. 读古诗,完成练习。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生气:_恃:_抖擞:_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B.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10. 课外阅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

8、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的韵脚是,描写的季节是。(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的意思是(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 B各种颜色的野花。“渐”的意思是( )A渐渐。 B进。“欲”的意思是( )A副词,将要。 B欲望。(3)解释下面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

9、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梅 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数(sh sh)枝梅为(wi wi)有暗香来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_。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_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的写照。4“暗香” 喻指_,由此我们明白_。12.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

10、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吟”的意思是_。2写出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意思。_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C.“闲”的意思是空闲。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13. 古诗理解。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写的是在冬天所看到的景色。B.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盼望春色的急切心情。C.“初惊”写出“见草

11、芽”时新奇、惊讶、欣喜的情态,极其传神。D.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惊见草芽”一扬。跌有致,波澜起伏。2“白雪却嫌春色晚”一句用了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白雪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清平乐(lyu) 茅檐(ynyng)剥莲蓬 (bbo)亡赖(wng w)相媚好(mi mi) 翁媪(wn o)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相媚好”的意思是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

12、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_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画线句子的意思:_。(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_4清平乐村居中,“_”是词牌名,“村居”是_,它的意思是_。词的作者是_代词人_。这是一首描写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的思想感情。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

13、真、活泼、可爱的呢?_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_15. 阅读诗文,完成练习。(甲)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乙)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注释)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持:用来。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豆。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同根生”指_,“相煎”指_。(乙)诗中的“豆”成了“_”,“萁”成了“_”。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