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0#块满堂支架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5450262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9.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连续梁0#块满堂支架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连续梁0#块满堂支架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连续梁0#块满堂支架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连续梁0#块满堂支架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梁0#块满堂支架施工技术交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技术交底书编号:工程名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交底人主送单位小新村1号桥7#10#现浇梁悬挂施工队签收人交底内容:小新村1号桥7#10#连续梁0#块施工连续梁0#块施工技术交底(满堂支架)施工流程:施工准备一施工放样-0#段支架法现浇施工一挂篮拼装及静压一 一调整模板标高一钢筋安装一波纹管安装-内膜安装一浇筑混凝土。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施工调查施工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基承载力等情况。2 .支架施工范围内道路、管线情况。3 .测量放线。一、地基处理及支架设计根据计算,8#墩、9#墩大小里程5m范围内地基需换填片石50cm 深,宽12.6m ,并压路机碾压处理,压实度应达到 93%以上。整平后浇筑

2、C25混凝土,宽12.6m ,厚20cm ,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180kpa 。支架 采用48mm*3.5mm的碗扣脚手架,每个主墩一侧搭设面积为12.6 X5m。小新村1#桥710#连续梁0号块底板宽6.4米,顶板宽11.6米, 节段长12米,总重量676.48吨;墩顶平面尺寸为9.8X3.4m ,节段长度 悬出墩顶每边4.3m。结合下部结构施工方案,0#块米取满堂支架法施工方案;满堂支架在墩身底板、翼缘板下方按照60 (纵向)X60 (横向)cm 间距布置,腹板下方按照60 (纵向)X30 (横向)cm加密布置。顶托上 纵向放置12 x12cm 方木,方木上放置12 xi2cm 横向方木。正

3、面图wo箓 sol三、满堂支架搭设满堂支架采用48mm 的碗扣脚手架,搭设面积为 12.6m X5m。支 架标高的微调通过顶托和顶托丝杆实现。碗扣式钢管支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立杆间距和水平杆步距应根据支架所承受的荷载通过设计计算确 定,并利于支架安装、拆除作业。1)立杆间距应按30cm的倍数选取,且不得大于120cm。横向间 距对应梁体腹板、底板、翼缘板等不同部位分别设置。2)水平杆步距60cm ;立杆地段和顶端的碗扣节点应设置纵、横向 水平杆;底层水平杆兼做扫地杆时,其与底座支承板的高差不得大于 50cm。2每根立杆的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底座螺杆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 得小于15cm,伸出立

4、杆的长度不应大于 15cm。底座下宜设置垫木,垫 木长度应大于三跨。3每根立杆的顶部应设置 U形可调顶托,顶托上设置方木或型钢承 受梁体荷载。严禁采用水平杆直接承受梁体荷载。顶托螺杆插入立杆的长 度不得小于15cm ,伸出立杆的长度不得大于 30cm、也不得小于10cm。剪刀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四周及中间纵、横向每隔四排应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 撑,剪刀撑水平倾角应在4560度之间。2支架高度大于6m时,其顶部和底部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 刀撑设置间距应大于6m。3剪刀撑采用与支架立杆规格相同的钢管,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 接;当剪刀撑不能与立杆扣接时,应与该立杆相邻的水平杆扣接;扣接

5、点 距碗扣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cm。4每根剪刀撑钢管的长度不宜小于 6m,扣接的立杆和水平杆数量不 得小于4根。5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应大于 100cm,搭接处应等间 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扣紧,扣件边缘至杆端的距离应大于10cm。支架附属设施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顶面四周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50cm的作业平台,平台面应满铺 脚手板并在四周设置高度不小于18cm的挡脚板。1)脚手板的长度宜大于2m,并应支承在三根以上水平杆上,且与水平杆连接固定。2)脚手板铺设宜采用搭接方式,搭接接头应设置在水平杆上,搭 接长度应大于20cm ,接头伸出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 10cm。3)挡脚板应设置

6、在支架立杆的内侧并固定在立杆上。4)作业平台的临空面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1.5m的防护栏杆,栏杆外 应挂设安全网。栏杆的立柱与支架应连接牢固,立杆顶部和中部内侧应各 设置一道水平杆。2支架应设置人行梯架或坡道,梯架或坡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梯架或坡道应与支架连接固定,宽度不小于90cm。2)梯架或坡道两侧及转弯平台应按作业平台构造的相关要求设置脚手板、防护栏杆和安全网。3)梯架的坡度宜小于1:1;坡道的坡度宜小于1:3,坡面应设置防 滑装置。四、模板设计及安装(1)模板的总体设计组成整套0#块模板由外模、底模、内模和端头模组成。外模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分节吊运至墩顶托架上拼装;底模采用组合钢

7、模 板分块调运至托架上组拼;内模由小块钢模板现场根据结构断面组拼;端头挡 板由10mm钢板制作,端头模上的纵向分布筋穿出梢口和波纹管穿出空位置及 尺寸按照设计图纸尺寸加工。(2)外模板外模单侧总长度12m,分6节组成,每节长度2m,模板板面为6mm厚度 钢板,边框为80*80*8mm 角钢,加强筋为8#梢钢,背肋和支撑架为10#梢 钢。外模安装完成后采用32精轧螺纹钢两端对拉,以克服混凝土产生的侧压 力,增加整个内外模型的稳定性。外模翼缘端长度为1.5m,由于悬臂较长,仅靠侧模的自身骨架难以完成有 效的支撑,因此翼缘模板下方需要增加外架来补充支撑。外架采用10#梢钢焊接,与外模进行焊接一体,外

8、架底部支立在支架纵向梁上。(3)底模板底模板面为6mm厚度钢板,边框为80*80*8mm 角钢,加强筋为8#梢 钢,每块模板采用螺栓连接,底模拼装完成后,纵横向尺寸要满足设计要求。(4)内模板内模面板为6mm钢板,边框为80*80*8mm 角钢,加强筋为8#梢钢, 背肋为10#梢钢,支撑架为10#梢钢和16#梢钢。组合钢模板现场根据箱梁断 面结构尺寸进行拼装,安装内底模前做好支撑系统是关键,支撑系统详见模板 设计图。(5)端头模板端头挡板由10mm钢板制作,由1、2、3#组成,如图每一节段端头尺寸 不一样可以通过2#挡板长度调节。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按设计图安装好各种加固措施,螺栓务必满上并按要

9、求拧紧,拉杆务必按要求设置。五、支架预压加载预压为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检验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并测定支架弹性 变形为设置支架预拱度提供依据,必须对支架实施预压,预压重量等于梁体重 量的120%。0#块单侧重量175.2t,考虑人群荷载4t,模板自重11.8t,安全系 数为1.2,因此预压重量为(175.2+4+11.8 ) Xl.2=229.2t 。两侧悬臂端预压 共重458.4t。采用混凝土预制块进行预压,加载采用水平分层的形式,60%、100%和120%分三次加载,分级加载间隔时间为 6h,以备观测,支架预压荷 载全部加载完成后,按照6h、12h、24h观测3次,相隔24小时的预压沉降

10、 量观测平均值相差不大于1mm时,可认为托架预压已稳定,可以卸载,卸载 后再次测量标高,根据加载前和卸载后的标高计算支架的变形量,作为预拱度 设值的依据。加载前,有关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应对支架进行专项检查, 填写“三检表” , 加载的过程中应有专人值班,如发现支架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 取加固措施。吊运重物前应对重物质量进行详细统计,严禁超装、超重;吊装 前应仔细检查吊具是否结实,绑扎是否牢固;吊装时,待重物下降到底模的作 业高度时,作业人员才能进行作业。注意吊装平衡和加载重物的摆放,应使重 物间空隙尽量的减小,摆放整齐、牢靠,要保证加载后重物的稳定性,防止重 物滑落。预压结束后,应

11、将底板、现场清理干净。支架预压图支架预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预压应在支架结构检查合格后进行。2首次浇筑段的支架必须进行预压。3支架预压完成后,监理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4支架预压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5支架预压加载和卸载应按照对称、分层、分级的原则进行,严禁集中加载和卸载。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预压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点布置见附图。观测时间为加载 前、加载完毕时、卸载前及卸载后,加载期间观测频率为每天观测 3次。预压 时两侧要同步进行,观测48h后进行卸载。当试压沉降稳定后,记录各测点的最终沉降值,绘出沉降曲线,推算出底 模各测点的标高,然后卸载。卸完载后,精确测出底模各测

12、点的标高,此标高 减去加载终了时的标高,即为支架支撑的回弹值,余下的沉降值为支架系统不 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值。根据计算结果,对底模标高进行调整,使预留拱度值更 加准确,同时也是对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检验。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预压时应进行竖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变形、支架竖向位移、支架顶面水平位移、近邻结构物变形。2监测断面应设置在预压区域的两端及间隔 1/4长度位置。3每个监测断面的基础及支架顶面应对称混凝土中心线各布置5个以上监测点。4支架加载前,应监测记录各监测点初始值。5每级加载完成1h后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间隔 6h监测记录 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

13、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2mm时,方 可进行后续加载。6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应间隔 6h监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连续12h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7支架卸载6h后,应监测记录各监测点位移量。六、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在加工场集中下料制作成半成品, 运输到现场进行绑扎。由于0#块钢 筋密集,施工时要认真对照图纸,并设置好支撑架立筋,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尤其是底板钢筋层数较多,与支撑筋采用点焊固定,以免在施工中发生移位和 下沉。钢筋安装全部按照梅花型进行绑扎,与横隔板钢筋交叉部分先不绑扎,待 腹板钢筋就位后再绑扎腹板的竖筋和横隔板交叉部位的钢筋。底板钢筋

14、和顶板 钢筋在底模板和内模板安装完成后采用散绑。竖向预应力筋在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就位,腹板、隔墙分布筋完成后进行定位和加固。钢筋焊接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焊渣烧伤预应力管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 位置发生冲突时,要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不变,适当挪动或弯折钢筋位置。第一次钢筋安装:首先进行底板底层钢筋绑扎,然后进行腹板和横隔板钢 筋绑扎(同步进行),最后进行竖向预应力钢筋的固定。箱梁内部构造钢筋复杂, 波纹管较密,钢筋安装施工时钢筋与管道相碰时,只能移动,不能切断钢筋。第二次钢筋施工:在顶板模板安装完成后,首先进行腹板上层纵向预应力 束管道的埋设,然后进行顶板底层钢筋的绑扎,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发生冲

15、突 时,适当挪动钢筋,不得截断。随后进行顶板纵、横向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最后进行顶板顶层钢筋的绑扎。 钢筋成型过程中,多采用绑扎而少采用点焊。除安装梁段钢筋外,还需注意防 撞护栏预埋钢筋、泄水管预留孔道、挂篮施工预留孔的预埋,预留孔道及预埋 件位置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设置,不得随意更改。七、安全注意事项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2混凝土输送管、布料杆、缆风绳等不得固定在脚手架上。3遇6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大雾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 拆除作业。4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经修改施工方案并报请原方案审批人批准,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5严禁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6脚手架应与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架设 及脚手架接地防雷措施等应按标准执行。7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 可持证上岗。8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日期:交底部门:工程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