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5391232 上传时间:2021-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高考必备物理公式总结1. 动量:p=mv p: 动量 (kg/s),m:质量 (kg) ,v: 速度 (m/s)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 冲量: I=Ft I: 冲量 (N s) ,F: 恒力 (N) , t: 力的作用时间 (s) ,方向由 F 决定3. 动量定理: I=Δp 或 Ft=mvt–mvoΔp: 动量变化 Δp=mvt–mvo ,是矢量式 4. 动量守恒定律: p 前总 =p 后总或 p=p’′ 也可以是 m1v1+m2v2=m1v1′+m2v2&pri

2、me;5. 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 EKm:损失的最大动能6. 完全非弹性碰撞 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7. 物体 m1以 v1 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8. 由 9 得的推论 - 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 动能守恒、动量守恒)9. 子弹 m水平速度 vo 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 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

3、的机械能损失E 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 f: 阻力, s 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第 1页注:(1) 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 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 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 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 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 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4) 碰撞过程 ( 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 , 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 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 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

4、宇宙航行见第一册 P128。振动和波公式总结1. 简谐振动 F=-kx F: 回复力, k: 比例系数, x: 位移,负号表示 F 的方向与 x 始终反向 2. 单摆周期 T=2π(l/g)1/2l:摆长 (m) ,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 摆角 θ<100;l>>r3.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f=f 驱动力4. 发生共振条件 :f 驱动力 =f 固, 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 P1755. 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 P2第 2页6. 波速 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波

5、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 声波的波速 ( 在空气中 )0 :332m/s;20 :344m/s;30 :349m/s;( 声波是纵波 )8. 波发生明显衍射 ( 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 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 ( 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 多普勒效应 :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 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 P21运动和力公式总结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 惯性定律 ) :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

6、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 合=ma或 a=F 合/ma 由合外力决定 , 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 、F′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 共点力的平衡 F 合 =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 超重: FN>G,失重: FN第 3页6.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1.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F=F1+

7、F2, 反向: F=F1-F2 (F1>F2)2. 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 F1⊥F2时 :F=(F12+F22)1/23. 合力大小范围: |F1-F2|≤F≤|F1+F2|4. 力的正交分解: Fx=Fcosβ ,Fy=Fsinβ(β为合力与 x 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 力 ( 矢量 ) 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 , 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 , 反之也成立 ;(3) 除公式法外,也可用

8、作图法求解 , 此时要选择标度 ,严格作图 ;(4)F1 与 F2 的值一定时 ,F1 与 F2 的夹角 (α 角 ) 越第 4页大,合力越小 ;(5)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常见的力公式总结1. 重力 G=mg( 方向竖直向下, g=9.8m/s2≈10m/s2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 胡克定律 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 (m) 3. 滑动摩擦力 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 FN:正压力 (N) 4. 静摩擦力 0&l

9、e;f 静≤fm (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 )5. 万有引力 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 静电力 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 电场力 F=Eq (E :场强 N/C,q:电量 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 安培力 F=BILsinθ (θ为 B 与 L 的夹角,当 L⊥B 时 :F=BIL , B/L 时:F=0)9. 洛仑兹力 f=qVBsinθ(&the

10、ta;为 B与 V 的夹角,当 V⊥B 时: f=qVB, V/B 时 :f=0)第 5页注 :(1) 劲度系数 k 由弹簧自身决定 ;(2) 摩擦因数 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 略大于 μFN,一般视为fm≈μFN;(4) 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 ( 大小、方向 ) 见第一册P8 ;(5) 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 (T) ,L:有效长度 (m) ,I: 电流强度 (A) ,V:带电粒子速度 (m/s),q: 带电粒子 ( 带电体 ) 电量 (C);(6) 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11、。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复习讲义1. 开普勒第三定律: T2/R3=K(=4π2/GM)R: 轨道半径,T: 周期,K: 常量 ( 与行星质量无关, 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 2. 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 (m) , M:天体质量 (kg) 4.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 第一 ( 二、三 ) 宇宙速度

12、V1=(g 地 r 地 )1/2=(GM/r第 6页地 )1/2=7.9km/s;V2=11.2km/s;V3=16.7km/s6. 地球同步卫星 GMm/(r 地 +h)2=m4π2(r 地 +h)/T2h≈36000km ,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r 地: 地球的半径注 :(1) 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 向 =F 万 ;(2)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 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 , 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 一同三反 );(5) 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13、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总结1. 线速度 V=s/t=2πr/T2. 角速度 ω=Φ/t=2π/T=2πf3. 向心加速度 a=V2/r=ω2r=(2π/T)2r4. 向心力 F 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 周期与频率: T=1/f6.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V=ωr7.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第 7页8.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 (s): 米 (m); 角度 (Φ)

14、:弧度 (rad); 频率 (f) :赫 (Hz); 周期 (T) :秒(s); 转速 (n) :r/s;半径 (r): 米 (m); 线速度 (V) :m/s; 角速度 (ω) :rad/s;向心加速度: m/s2。注:(1) 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平抛运动公式总结1. 水平方向速度: Vx=Vo2. 竖直方向速度: Vy=gt3. 水平方向位移: x=Vot

15、4. 竖直方向位移: y=gt2/25. 运动时间 t=(2y/g)1/2( 通常又表示为 (2h/g)1/2)6. 合速度 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β:tgβ=Vy/Vx=gt/V07. 合位移: 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 水平方向加速度: ax=0; 竖直方向加速度: ay=g注:第 8页(1)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为 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 h(

16、y)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 的关系为 tgβ=2tgα(4) 在平抛运动中时间 t 是解题关键 ;(5)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 ( 加速度 ) 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高考物理竖直上抛运动复习资料1. 位移 s=Vot-gt2/22. 末速度 Vt=Vo-gt (g=9.8m/s2≈10m/s2)3. 有用推论 Vt2-Vo2=-2gs4. 上升最大高度 Hm=Vo2/2g(抛出点算起 )5. 往返时间 t=2Vo/g (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 全过程处理 :

17、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 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第 9页自由落体运 公式 1. 初速度 Vo=02. 末速度 Vt=gt3. 下落高度 h=gt2/2( 从 Vo 位置向下 算 )4. 推 Vt2=2gh注 :(1) 自由落体运 是初速度 零的匀加速直 运 ,遵循匀 速直 运 律 ;(2)a=g=9.8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 小 , 在高山 比平地小,方向 直向下) 。高考物理 复 料研究匀 速直 运 :打点 器打下的 。

18、 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 密集的点迹,从便于 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 每隔 5 个 隔点 ) 取一个 数点A、 B、C、D 。 出相 数点 的距离s1、s2、s3 利用打下的 可以:求任一 数点 的即 速度v:如( 其中 T=5×0.02s=0.1s)利用“逐差法”求a:利用任意相 的两段位移求a:如利用 v-t 象求 a:求出 A、B、C、D、E、F 各点的即 速度,画出 v-t , 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a。第 10 页注意事项1、每隔 5 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2、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性试验:改变

19、钩码个数,测出弹簧总长度和所受拉力( 钩码总重量 ) 的多组对应值,填入表中。算出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 F 随伸长量 x 而变的图象,从而发确定 F-x 间的函数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该实验要注意区分弹簧总长度和弹簧伸长量。对探索性实验,要根据描出的点的走向,尝试判定函数关系。( 这一点和验证性实验不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 (2 个 ) 、直尺和三角板、细线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

20、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 11 页注意事项: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 是否在零刻度 ) ,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2、实验时应该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3、结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准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O /N-2r)即可。 OM+m2OP=m1由于v1、v1/ 、v2/ 均为水平方向, 且它们的竖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在右图中分别用OP、 OM和 O /N 表示。因此只需验证:m1注意事项: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 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前运动 ) 。要知道为什么 ?入射小球每次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3)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圆规来确定: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4) 所用的仪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 测小球直径 ) 、碰撞实验器、复写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圆规。第 12 页看过 高考必备物理公式 的还看了 :1.2019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2. 高考学生必背物理公式大全3.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4. 初中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第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