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371870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D.“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

2、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写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实,平淡中见深远。3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_”正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_”伟大精神的写照。2. 课内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等景物,渲染了_的气氛。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一词看出月色的_。这种

3、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3.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唐杜

4、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_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4. 诗词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时节,表现了强烈的之情。(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一个“”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

5、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之情。(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_5. 阅读。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_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_6. 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春 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A.草色B.鲜花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和(_)之情。A失望 B焦急 C欣喜

6、D遗憾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_4这首诗用了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和“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_,_。_,_。1默写古诗。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A.江上风景美B.江上鲈鱼美C.江上一叶舟美D.看渔民打鱼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_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8. 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

7、题。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的景象。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_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诗人,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2“又

8、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和_。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和(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4诗中(_)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10. 阅读短文。十五夜望月中庭 / 地白 / 树栖(x q)鸦 ,冷露无声 / 湿桂花。今夜 / 月明 / 人尽(jn jng)望 ,不知 / 秋思/ 落谁家。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2“十五夜”指的是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的习俗。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4作者在

9、诗中描述了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天的景物。5“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11. 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_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_12. 课外阅读。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10、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_的竹子。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_3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_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_。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

11、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它的原因是什么?_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_5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那个词用的好?为什么?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2)“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_15. 课外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

12、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临:逼近,到,临近。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玉龙:宝剑的代称。1解释加点字。(1)黑云压城城欲摧。(_)(2)甲光向日金鳞开。(_)(3)霜重鼓寒声不起。(_)2用原句填空。(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的易水歌:_。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