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5371850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开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开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 要: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成县50a的气候资料和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对全县各农业气候区农业开展问题及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开展经济林,着力开发气象能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成县;气候资源;农业开展;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02-115-04 Influence of Climate Resources and Meteorologica

2、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heng County Liu Li1 et al. Abstract:For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limate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climatic data and agricultural climate zoning data for 50a,agriculture development

3、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climate zones of Cheng County are analyzed, in 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n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feasible measures including the use of climate resources advantage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fore

4、st,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energ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Cheng County;Climate resources;Agricultural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act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在成县这个经济欠兴旺地区,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较为丰富。在保持环境与经济开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既可以获得很

5、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可以预防气候灾害。在经济社会开展中,农业、环境、能源、交通运输、经济、健康和生活已成为对气候最敏感的领域,研究气候资源与这些领域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笔者根据成县50a的气候资料和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对全县各农业气候区农业开展问题和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开展经济林,着力开发气象能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以期更好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1 成县的地势与地貌形态 成县地处西秦岭南麓山地,境内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海拔在7502 377m。西北

6、地势高峻,群山重叠,东南方为全县河流出境处,正南方有屏障型鸡山群领。故构成三面环山并以县城为中心的地势起伏的中部丘陵盆地区。山地一般高出河床500m左右,坡度多为3050。山脉多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整个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势陡峭。 成县的地貌形态可分为以下3个类型:一是河谷冲积地,即漫滩、阶地、川坝等,其地面平坦、开阔,层状沉积突出,占全县总面积的6.5%;二是丘陵地,在成县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谷坡局部地段可达35,间有陡坡悬崖,砂砾崖裸露,丘陵顶部海拔虽高但地势平坦,占全县总面积的13.5%;三是中山地,其主要分布在境内北部和南部,均为石质山地,坡较大,土层薄,覆盖有林木灌丛,占全县总面积

7、的80%。 2 气候特点及其资源优势 成县地处大陆腹地的中纬度地带,西秦岭南麓,冬季受来自北方和西北冷空气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来自孟加拉湾的温暖季风的影响,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清楚。气候地域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15.0,极端最高气温37.3,年平均无霜期205d;年降水量620.8mm,最大日降水量126.3mm,其中59月降水量470.9mm,占全年降水量的降水量的75.9%。年平均相对湿度75%,最小相对湿度7%。年均风速0.8m/s,最多风向为N风。年蒸发量1 052.3mm。年雷暴日数6d。 全县气候水平差异,以东西高度根本一致比拟,年均气温差

8、1.2,降水量差110mm,农事节气差1个节气左右。其垂直差异以2 000m高山与其山麓700m左右的犀牛江沿岸平均气温差4.0,降水量差95mm,农事节气差2个节气左右。 成县气候具有以下特点:春季气温上升快,时有寒潮降温影响,伴有西北大风,偶有倒春寒,终霜期结束的迟早变化大,雨量偏小,有春旱,季末雷阵雨出现;夏季酷热,易发伏旱,多雷阵雨,时有大暴雨兼发洪涝灾害,时伴冰雹和大风,夏收期间有“芽麦雨;入秋多连阴雨,秋末雨量逐渐减少,时有秋旱,早霜开始来临;冬季晴朗枯燥,雨雪稀少,常出现冬干天气。 3 气候资源分区特点与农业的关系 成县为立体地貌,所以为立体气候,农业也为立体农业,其气候资源尤其

9、是热量资源的地域分布规律特别明显。按?成县农业气候区划?可分为川坝河谷温和气候区、西部易干旱气候区和南北山区气候区等3个气候资源与农业分区。 图1 成县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3.1 川坝河谷温和气候区 3.1.1 1 第一个亚区为东河和南河流域的支旗、抛沙、店村等河谷温和湿润气候区。海拔高度在9601 000m。该区年平均气温1213,夏季平均气温2123,10的积温2 8003 800d,年日照时数1 4001 600 h,年总降水量620720mm,该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枯燥,东河流域夏季多暴雨,常出现暴雨洪涝灾害。本区域适宜开展蔬菜、水果、核桃等产业,应开展蔬菜、果菜、粮菜间作套种模

10、式,开展“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的万元田栽培模式,同时应大力开展观光农业。该地区的干旱、暴雨洪涝、大风、高温风险较高,对蔬菜的设施栽培、水果和核桃生产影响较大。该区沿岸山坡应大力开展核桃、等经济林,以经济林代替水土保持林,同时应推广设施栽培,以提高经济产量。 3.1.2 2 第二个亚区为抛沙河和洛河流域为主的店村、陈院等浅山丘陵温和湿润气候区。该区域海拔高度在9801 200m,该区年平均气温11.512.5,夏季平均气温20.522.5,10.0的积温2 5003 500d,年日照时数1 3001 500h,年降水量620700mm。该区气候温和,雨量充分,本区域适宜开展地膜大蒜、地膜洋芋,地膜

11、玉米、冬小麦、油菜、核桃、樱桃等产业。应以地膜大蒜套玉米,地膜玉米套洋芋等多千田栽培模式为主,该地区的干旱、暴雨、低温冻害及连阴雨风险较高,对玉米、小麦、油菜、核桃及樱桃等生产影响较大。 3.2 西部易旱气候区 成县西部为犀牛江流域的纸坊、黄陈、苏元等一带。该区海拔高度为9601 200m,该区年平均气温11.012.0,59月平均气温18.520.0, 10的积温2 2003 200d,年日照时数1 5001 800h,年降水量500600mm。该区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和油菜及荞麦等小秋作物为主,以药材、核桃等为辅。该区年降水量较少,夏季易干旱,适宜开展玉米、小麦、油菜、小杂粮。由于易产生干旱,

12、夏季局地强降水容易导致泥石流及滑坡等地质灾害,该区沿岸山坡应大力开展核桃、中药材等经济林,以经济林代替水土保持林,防止山洪爆发。 3.3 南北山区气候区 成县南北为山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有大面积的次森林,植被良好。北部海拔一般为1 5002 300m,主要有白崖山、海九山、牛兴山等,山坡度多为3050。该区年平均气温1011,59月平均气温1719,10的积温2 0003 000d。南部海拔在1 8001 900m,主要有天寿山、鸡峰山、龙凤山、尖山等,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与中不川坝地区明显明显分界。该区年平均气温10.511.5,59月平均气温17.519.5,10的积温2 2003 20

13、0d。南北山区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核桃、药材、畜牧业为主,重点开展核桃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畜牧业。矿区应做好植被的恢复工作,杜绝人为的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本区域适宜开展夏秋粮作物、核桃、中药材和畜牧养殖等产业,该地区的晚霜冻和低温冷害、暴雨洪涝等风险较高,对粮食作物、核桃和中药材生产影响较大。 4 成县主要气象灾害 据民政局资料统计,气象灾害占成县自然灾害的80%以上,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1%3%,对成县经济社会开展、工农业生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和生态环境等造成较大影响。干旱、暴雨、连阴雨、低温冻害、大风、冰雹、雷电等时有发生,由气象条件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14、及农业气象灾害等也较为严重。因此,对气象灾害的预防要高度重视,搞好超前预防和临近防御对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4.1 干旱 成县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如春旱,初夏旱,初秋旱,秋旱,冬干等6个类型和时段,按其出现的地区、几率、强度和影响程度,其中春旱、初夏旱、伏旱具有普遍威胁,初秋旱只是在局地的纸坊、镡坝一带出现受影响。成县干旱出现的频率高,干旱是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危害最为严重。1957年以来,春旱发生频率25%,春末夏初旱53%,伏旱35%,其中有到达少于平均50%以上大旱标准的机率30%,占旱年出现的86%,所以伏旱的威胁和危害最为严重。

15、干旱出现时间长,并有时出现连旱,其中春夏连旱出现占18%,危害严重;秋旱多出现在晚秋,一般与冬季或初春相连。根据气象干旱等级国标,统计计算成县1960年以来的干旱过程和干旱强度,共出现各类干旱43次,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其中,2002年7月初到中旬出现的干旱天气造成秋作物绝收1 070.33hm2,重灾9 283.13hm2;2006年5月出现春旱,6月出现春末初夏旱,受其影响,受旱面积1.27万hm2,其中重旱面积0.53万hm2,轻旱0.73万hm2,6.8万人和1.1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7月受上月春末初夏旱和当月120日干旱少雨天气影响,玉米受灾0.762万hm2,洋芋受灾0

16、.19万hm2,大豆受灾0.67万hm2,荞麦受灾933.33hm2,蔬菜受灾1 200hm2,药材受灾800hm2,考烟受灾600hm2。 4.2 暴雨 成县暴雨主要发生于盛夏到初秋季节,由于强度大又集中的特点,特别对山区来说,就会引起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冲毁农田、道路、村庄,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很大。如1995年9月7日黄渚暴雨引起泥石流成灾,造成经济损失1 058.37万元;2021年7月21日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2021年7月17日城关、红川、宋坪等乡镇的暴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特别是2021年成县“812特大暴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8 825万

17、元;致使23人遇难,15人失踪,210人受伤。成县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据城关降水资料统计,共出现暴雨40年48次,年均1.2次;1963年、1967年、1998年分别出现了4次,1990年出现3次,2021年8月12日成县黄渚镇8小时降水量261.8mm,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的最大一次特大暴雨过程。成县县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28.1mm,从1960-2021年城关共出现暴雨为49次,其中大暴雨为5次。从地区分布来看,红川、黄渚二地年均1.3次,为多暴雨区,年几率达70%80%;镡河、小川、二郎、纸坊等地年均不到一次,二郎最少,年几率40%50%。并有东向西,北向南减少的地区分布特点。成县的暴雨

18、有以下2种形式:夏季是短时骤降的强雷阵雨,夏末初秋是连阴雨天气过程中遇冷空气加强而雨量突然增大。在日量标准相似的情况下,往往过程量后者大于前者,因此成灾程度也是后者严重。另外强度的特点具有局地性,这是与天气系统入境路径和下垫面地形有关。 4.3 低温冻害 霜冻、寒潮、强降温是成县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春季晚霜冻,可以使小麦、油菜及春播作物幼苗遭受冻害,初终霜冻强度除温度指标外,出现时间和当时农作物生长情况也有密切的关系。如终霜冻在同一温度下,出现早且冬作物尚未返青一般无影响,而出现迟遇小麦返青、拔节,油菜开花期那么有严重影响,这就是说与作物各发育

19、期临界温度有关。根据调查资料,初霜出现在10月上旬为重,中旬为中,下旬为轻,到11月出现那么已无影响。终霜冻出现在3月无影响,4月上中旬地面温度-2为轻,-2为中,假设伴有寒潮天气为重,按此统计城关地区初终霜不同强度出现次数见表1。由表1可见,成县初霜根本无危害,山区有一半年份仍受影响。终霜冻无害4a,轻害7a,中害7a,重害2a,所以终霜冻的危害较大,10a有8a不同程度受冻害,其中重霜冻害有“十年一遇的几率。 5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对气象灾害的防御,应以预防为主,必须加强以绿色工程为主的生态建设,加大生态建设的超前投入,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5.1 增强生态意识,搞好全面规划 各级

20、领导和广阔群众要增强生态意识,允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问,拯救生态环境就是拯救自己的重要性。要坚决执行水土保持法和环境保护法,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植树造林,按生态规划造林,是预防各种灾害的主要战略措施,耕地和林地要恰当配置。 5.2 优化资源组合 针对境内有着大面积荒山荒坡和闲置滩地及地埂等土地资源的实际,进行优化组合,培育资源,采取立体与分层次纵横相联系配置的措施,在向阳缓坡修建梯田,沟坡、梁峁植树造林,村边地埂种植牧草,沟道、河滩打坝淤地,田间道路一次性配套。在林地资源配置上,四旁、沟道营造用材林,缓坡地埂培育经济林,形成不同坡度及多层次带状、格网状和混交等

21、多级资源利用模式,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综合农业步入产业化轨道,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土地资源优势及水热条件,流域内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生态经济趋于良性循环,到达了农林牧副协调开展,经济稳步增长。 5.3 加强田间管理 对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防御,尤其是对冬小麦影响较大的是干旱和洪涝。防御干旱主要措施包括适时增加土壤水分,防止干旱发生;实行节水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春小麦植株自身的抗耐性,减轻危害。 参考文献 【1】杨德保.农业气象灾害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J.科学经济社会,2003,21:15-18. 【2】王丽英.寿阳县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1:221-

22、223. 【3】张艳,柯莉萍,张君隆,等.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威宁农业开展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21,39:83-86. 【4】陈小宁.咸阳农业气候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影响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4-47. 【5】黎章钜.山核桃栽培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3. 【6】贺春燕.甘肃省核桃气候适应性分区评价与种植区划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77-81. 【7】王植,刘世荣.全球环境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9:350-353 【8】陈效逑,张福春,近5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农业气象,2001,22:1-5. 【9】韩亚,于长文,刘雪峰.京桃春季物候期与气温之间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517-4528. 10尹东,尹红,张旭红.基于GIS的甘肃纹党种植气候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21,32246-24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