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5367158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火之谜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9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练说检复,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天火之谜)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天火”是什么?(课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师: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2、(课件)出示

2、第二自然段“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你知道是富兰克林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容易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学习第三节,探究原因,品味词句,走进人物1、富兰克林是凭什么解开这可怕的雷暴之谜?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板书:观察、推测、实验)2、默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富兰克林观察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富兰克林推测的句子,用圆圈标出富兰克林为什么实验的句子。(板书:严谨的态度)(板书 执着追求)3、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促使富兰克林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4、当时人们是怎样取笑他的?文中用了一个很准确的成语,

3、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理解“冷嘲热讽”)谁对他冷嘲热讽?师补: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富兰克林只上过一年学,然后就失学了,随后他卖过报、干过油漆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经过了对雷暴的长期观察,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由于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当时被许多有知识的人看不起。想象一下他们会用哪些语言对他冷嘲热讽?5、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从“决定”这个词语你看到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6、面对重重的压力,面对尖刻的舆论,富兰克林没有低头,没有动摇,反而更坚定了他勇于实验的信念与决心,这正是从侧面赞扬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让我

4、们用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通过朗读去赞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练习感情朗读第三节)三、学习第四小节 探究实验,品味词句,感受品质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富兰克林决定用事实说话,让我们共同关注、见证他的风筝实验。请把书平放在桌上,拿起笔,认认真真听,看看这是怎样的实验,画出重点词句,想想自己的感受,可以在旁边写批注。(课件)2、大家刚才通过语言文字,耳闻目睹了实验过程,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实验。预设一:感悟风筝特别、精心准备、考虑周到、费劲心思、艰辛。生:这是一次_的实验。(特别、精心准备、考虑周到、费劲心思、艰辛。)师:你从哪里读到的。生读说理由。师:同学们做过风筝吗?放过风筝吗?见过风

5、筝吗?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在我们头脑中的风筝同吗?不同。栓了细铁丝 线是麻绳 结上丝带 系着铜钥匙师:根据以上的比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课件)请你想想图上每个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向没见过这只风筝的人介绍一下吗?这是一只_的风筝栓了细铁丝 线是麻 绳 结上丝带 系着铜钥匙吸收天电 淋湿后导电 ? 传电放电师:从这只风筝中你看出了什么?师:是啊,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富兰克林(指板书: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和严谨的态度。)预设二:感悟危险危险、勇敢、大胆、惊心动魄、紧张生:这是一次_的实验。(危险、勇敢、大胆、惊心动魄、紧张) 师:你从哪里读到的。生读说理由。A、(课件)出示

6、: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师:读读,这句话中哪个词打动了你?师:谁能把这危险的一触读出来。B、师:富兰克林知道不知道危险。知道,你从哪里知道的。(课件)出示: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师:看,我把这个句子改一下,去掉“怒发冲冠”,把!改成。好不好?(课件)出示: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师:大家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齐读。引读:(3)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

7、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3、小结:师:明明明知道危险,还是勇敢地做实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板书:献身精神)预设三:体验成功成功、争气、了不起生:这还是一次_的实验。师:你从哪里读到的。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A、师:什么是“欣喜若狂”。富兰克林为什么那么高兴呢?生:因为他证实了猜想。因为做这个实验很不容易 。 联系前文读书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B、是啊,谁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下富兰克林从心底里发出的呐喊。师:小结4、谁愿意当一回小富兰克林,将这个实验过程边演示边讲解给我们听?四、延伸拓展,升华人物形象1、听听富兰克林是怎样向那些嘲

8、笑他的人庄严宣告的吧!(课件)出示: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2、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震惊世界的发现。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出示图片)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200多年过去了, 避雷针仍然忠实地屹立在世界各地的高大建筑物上。它不知为人类避免了多少次生命和财产的损

9、失。3、这样伟大的人我们当然要认识一下。(点击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课件)出示:他出身低下,坚强生活;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他追求科学,造福人类; 他酷爱和平,反对战争。他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科学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美国第一界总统华盛顿曾经说:“我一生只佩服三个人,第一个人是富兰克林,第二个人还是富兰克林,第三个人仍然是富兰克林。”可是在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只写了一句话“印刷工人富兰克林”,他的人格是多么的伟大。4、他还送给了我们一些格言。课件富兰克林语:“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

10、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必须加以培养,然后我们才能希望我们的举止能够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正确。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五、课后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不知道的人听。2、课外阅读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富兰克林传天火之谜课后反思天火之谜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

11、,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针对课文特点,从高年级语文训练的三维目标出发,我精心备好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现将本堂课的教学思想及不足总结如下。一、巧用多媒体课文第一自然段紧扣“可怕”来写,是本文的一处采用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在第二课时的教学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雷电交加的录象,逼真再现了文体的情境,接着问学生:你看到听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感觉怎么样?有了多媒体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在观察、表达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了,对雷暴的“可怕”体会得较为轻松深刻。二、善磨关键词 语文

12、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年级)中要求,应“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重点字词的推敲。在体会雷暴的可怕后,我出示第二自然段“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让学生细细读读这个过渡段,从中体会到什么?开始学生不能体会到深层次上。我再利用课件功能将“直到才”这组关联词变红突出,再让学生从这重点词“才”上体会,通过引导,学生终于能体会到从中可以看出:其一雷暴的可怕,其二解开雷暴之谜是不易,其三富兰克林的了不起。第三自然段中有个词“冷嘲热讽”,这也是本文第二处采用烘托的手法,用别

13、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已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贵的。在教学一自然时,我也注重这个词的推敲。通过读相关的语句体会,富兰克林当时的推测是那么大胆,让别人非常反感与排斥。接着补充富有成兰克林的成长史:只读过二年书,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都是自学成长的。于是自然而然读到这个句子:“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潮热讽。”让学生想象,当时这些自称有学问的人是如何对富兰克林说的?通过言语训练学生对“冷嘲冷讽”这个词的学习较为扎实。三、研读重点段,有效提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段,第四自然段更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这二个自然段,我做

14、到以下几点:、训练学生默读能力,渗透学法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内涵后,我以“富兰克林是凭什么解开这可怕的雷暴之谜?快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当关键词找出来。”问题式引入这一部分的学习。通过引导交流,学生找出了“观察、推测、实验”三个关键词,把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牢牢抓住了。“默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富兰克林观察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富兰克林推测的句子,用圆圈标出富兰克林为什么实验的句子。”再根据学生交流的细细品读相关内容。、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以读为本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在有体会的地方写点文字。给学生充分课堂自由阅读与感悟的时间。接着,是自由交流

15、:、演示风筝实验过程,引导复述本课有复述的要求。问:谁愿意当一回小富兰克林,将这个实验过程边演示边讲解给我们听?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不知不觉巩固了风筝实验的一些要点,更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了良好契机。四、适延知识面本课是一篇科学故事,里面涉及到较为广而深的电子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如“静电放电现象、导体、避雷针”等。在教学过程中,当学到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了解静电放电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何时感受到了静电放电现象的存在?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有时碰金属门柄会有一种麻麻的感觉。有时与同学一起碰到手会有一种被电的感觉。还有晚上,关灯,脱毛衣会有蓝色火花伴着“啪”的一声出现。这都是静电现象。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很好地延伸了知识面并很好地理解了其两者的相似之处,体会到富兰克林的观察细致、全面。当学到“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时我补充说明纤维的特性,及理解带电现象的“怒发冲冠”时,例举干燥时节早上起来用梳子梳头,头发会竖起来,这也是带电有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