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必须掌握的三大知识点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53602069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必须掌握的三大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必须掌握的三大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必须掌握的三大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必须掌握的三大知识点(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 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以便”“用来” ③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可译为“按照” ④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 ⑤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用(凭)什么身份” ⑥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连词,相当于

2、“而”,表示修饰 ⑦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⑧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介词,表示“在……时候” ⑨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 ⑩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 ⑪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 ⑫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⑬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由于” ⑭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通“已”,副词,“已经”   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 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 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⑧某所,而

4、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 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词,表第三人称,“他”,指李蟠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结构助词,补语标志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⑤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音节助词,用于表时间的词的后面,凑足音节,无义 ⑥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

5、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 ⑦宋何罪之有?(《公输》)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⑧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⑨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称代词,活用为“我” ⑩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结构助词,“的” ⑪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动词,“到”“往”   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语气助词,无义 ③其皆出

6、于此乎?(《师说》)语气副词,表揣度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⑤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代词,表第三人称,“他” ⑦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副词,表假设,“如果” 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表第三人称,“他的”   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介词,“从”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 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7、(《陈情表》)介词,表比较,“比” ④而耻学于师(《师说》)介词,“向”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对于” ⑥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到” ⑦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与”“跟”“同” ⑧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介词,表被动,“被”   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为”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在”“当” ②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 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介词,“被” 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⑥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 ⑦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 ⑧草木为之含悲(《〈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二)常见虚词:何、乃、且、若、所、焉、因、则、与、乎、也、者 7.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何”的意义

9、和用法。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通“呵”,“喝问”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什么” ③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副词,表程度深,“多么”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疑问副词,“为什么” 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疑问副词,“怎么”   8.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乃”的意义和用法。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副词,“就”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副词,表转折,“竟”“却” 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连词,具有连接作用,表顺承,“才” ④

10、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副词,“甚至” 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   9.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且”的意义和用法。 ①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副词,“将”“将要” ②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副词,“暂且”“姑且” ③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副词,“将要” ④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 ⑤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副词,表示另提一事,“再说” ⑥且何谓阁子也?(

11、《项脊轩志》)句首语气词,表示进一层,“还有” ⑦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 ⑧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连词,表让步,“尚且”   10.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若”的意义和用法。 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连词,表假设,“如果”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代词,表第二人称,“你”“你们”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动词,“似”“好像” 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代词,“这样”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及”“比得上” ⑥桑之未落,

12、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1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所”的意义和用法。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名词,“处所”“地方”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助词,与“之”构成“所”字结构,“……去的地方”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助词,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   1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焉”的意义和用法。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兼词,“于何”“在哪里” 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形容词词尾,相当

13、于“然”“……的样子” 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代词,相当于“之”   1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因”的意义和用法。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介词,“趁机”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介词,“随着”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通过” 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介词,“因为” ⑤侯生因谓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连词,“于是”“就”“便” 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介词,“依照”“根据” ⑦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副词,“便”“就”   1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则”的意义和用法。

14、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副词,“原来”“已经”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动词,“就是”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1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与”的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介词,“和”“跟”“同” 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赤壁赋》)连词,“和”“跟”“同”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亲近” ⑤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

15、宴》)动词,“给予”   1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乎”的意义和用法。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吗”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呢”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介词,相当于“于”,“在” 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吗” 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语气助词,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吧”   17.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也”的意义和用法。 ①曹

16、公,豺虎也(《赤壁之战》)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用在句中,表停顿语气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 ④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用在句末,表陈述或解释语气 ⑤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18.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者”的意义和用法。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代词,“……的人” 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 ④何者?上下之分也(《史记·儒林列传》)放在疑问句

17、句末,表示疑问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⑥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⑦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放在陈述句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19.解释下列句中“曾”的意思。 (1)曲罢曾教善才服:曾经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竟然   20.解释下列句中“固”的意思。 (1)人固有一死:本来 (2)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   21.解释下列句中“比”的意思。 (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等到 (2)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18、字的意思。 (1)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太 (2)且相如素贱人:本来,向来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姑且 (4)仆诚以著此书:确实 (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更加 (6)而卒莫消长也:最终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最终,终于   23.说出下列句中“焉”的意义。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于之,在这件事上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于此(之),从这里   24.说出下列句中“诸”的意义。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之于,“之”,自己的志向;“于”,介词,从 ②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于,“之”,代词,它;“于”,介词,到 ③(孟子)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之”,代词,这回事;“乎”,语气助词,吗 ④人孰敢不听而化诸?之乎,他们呢   25.说出下列句中“盍(曷)”的意义。 ①盍各言其志?为什么不 ②中心好之,曷饮食之?为什么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