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总5页)



《《我的母亲》教案(总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教案(总5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的母亲 < 教学要求 > 1. 学习课文平实而生动、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 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 体会“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学习课文语言是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教学难点> 1. 学习白描的艺术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作用; 2. 学习如何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深沉丰富的感情; 3. 体会“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意
2、义。 <教学方式> 教师引导、情境教学 图表式阅读总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自己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查字典,理解下边字词的意思: 窘(jiǒng pò①非常穷困。②十分为难) 大褂([dà guà 过膝的单衣,一种中式单衣) 刮痧(guā shā 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廿(niàn,意为二十。后也大写作“念”三月廿六) 供给(gōng jǐ指把
3、生活中必需的物资、财产、资料等给需要的人使用) 二、整体阅读: 1.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把握本科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为线索谋篇布局,记叙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 写母亲的一生,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写母亲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 二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2.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脉络,了解作者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同时完成表格。 ①找出文章中表现时间顺序的语句,掌握文章的思路: “母亲生在农家”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
4、”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②找出重点时间段母亲的生平事迹,了解母亲的基本品质: 母亲的伟大形象,就是通过这些平凡而又琐屑的事情,具体而又完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③课文先后至少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 这些内容贯穿全文,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可分为五个层次: 时间段 事 迹 品质 对“我”的影响 出嫁 | 我 出生 生在农家,出嫁大概是很早,生育很多儿女。生“我”的时候已有四十一岁,昏过去半夜,非常辛苦。 勤俭诚实身体很好 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打得打个折扣了。 我 一 岁
5、半 | 我 上 小 学 童年 独立抚养人口众多的家庭:给人家洗衣服(手终年鲜红微肿、黑如铁的布袜也给洗得雪白),缝补或裁缝衣裳(抱着一盏油灯一直到半夜)。终年没有休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残旧家具上没有尘土,铜活发着光,父亲遗留的花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含着泪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哥哥回来。无论手中怎么窘,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客人(羞、喜),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 对姑母忍让,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最会吃亏,帮忙总跑在前面,有求必应但是不逗气;让出遗产。 怕见生人,怕出头露面。 勤劳认真热情善良温柔平和坚韧 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
6、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去贺萍的人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母亲是我真正的老师,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小学毕业 少年 | 师范毕业工作后 青年 升学的十元保证金,作了半个月的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我毕业成为小学校长,一夜不曾合眼,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三姐出嫁时,母亲手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目送。 除夕我回家看望,到我该走的时候,愣住了,半天才谈出一口气来,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7、为儿女的婚姻出国伤心、受打击(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 望子成龙支持理解儿女慈祥 七七抗战后 壮年 日夜惦念,想念。 去世。 爱子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三、重点段落(13)阅读: 精读课文第13段,主要写了三件事(“三送”),充满浓烈的感情: 1.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母亲送三姐出嫁; 3.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注意抓住细节、母亲的神态和语言,仔细品味) 四、欣赏全文的语言艺术特点: 1.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
8、心世界;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去吧,小子!” 这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起来极普通,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的奉献、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2.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 中国画的一种传统画法之一,不加彩色渲染,纯用“墨线”线条勾勒形象的“轮廓”;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醇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又富有韵味。
9、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他已入了土!”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是对母亲的依恋与思念,是对失去慈母的悲伤与哀痛,更是内心深处那一份再也无法回报母爱的愧疚之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五、补充部分: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13年进北京师范学校学习,喜欢古典文学,曾用文言写作诗文,并经常跑到书棚里去听说书或大鼓,邀请一些朋友在一起唱京戏,这对他后来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和创作都产生了影响。1917年师范毕业,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
10、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左翼革命文学运动影响下,写出了反映人力车夫苦难遭遇的长篇小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并于1937年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的影响。抗战爆发后,他从事抗战为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邀回国,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新社会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为人民创作,热情得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社会。老舍是一位多产的现实主义作家,解放后写了23个剧本,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也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2.作品:短篇小说集《月牙集》 长篇小说《二马》《四世同堂》 中篇《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 六、家庭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2.写一篇百字以上的心得短文; 3.本课的同步练习。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