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253595736 上传时间:2025-03-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三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二三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西人在华办报热潮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2.中国人自办近代报刊(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一二三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2、(3)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4)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5)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一二三2.电影事业(1)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2)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段,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明星,并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4)改革开放以来,小花牧马人等影片相继问世,近500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

3、。一二三自主思考右图为电影歌女红牡丹剧照。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电影媒介的特点是什么?提示: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一二三3.电视事业(1)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2)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3)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5)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

4、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6)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一二三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发展状况(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积极影响(1)实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构筑了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从事多种经济活动。(3)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3.消极影响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情况等负面影响。一二三知识补充互联网集

5、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被称为“第四媒介”,能够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探究点当堂检测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 材料导入材料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在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之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

6、兴也勃焉。摘编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探究点当堂检测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提示:(1)特点: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以办报的方式来救亡图存(办报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原因: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外情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探究点当堂检测名师精讲中国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

7、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探究点当堂检测(2)特点: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在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下,由外国人创办的。“报”“刊”不分。在中国近代,所谓的“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创办的。(3)影响: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8、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探究点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题】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调报刊具有()A.权威性B.准确性C.娱乐性D.沟通性题目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报刊的特点,旨在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指导:从材料中的“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可知,报刊具有传达

9、政府政策和表达民意之功能,因此D项正确。正确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1.中国近代曾出现多种期刊,其中部分期刊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等,这些期刊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B.民主科学C.追求真理D.平等进步解析:近代中国人民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创办期刊宣传新思想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上述主要任务,故选A项。答案:A探究点当堂检测2.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记载,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 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

10、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探究点当堂检测解析:通过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A项错误;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是昭文新报,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时务报销量增长4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故C项正确;时务报销量最多时17 000份,言其需求“极大”,夸大了其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3.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

11、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 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 1甚至6 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国外进口影片除了缴纳一定的关税等税费外,在中国内地流通无需再缴纳其他税费;而国产影片在内地流通则有多重税费。据此可大体推出,上海(国内电影的主要生产地)影片要流通至北京、天津,税费要高于进口影片,商家多半是从成本方面考虑市场运营,故北京、天津等地自然以成本较低的外国影片为主。由此可推出正确答案为C项。A、B、D三项与题干没有太大关联,均可

12、排除。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4.互联网正在覆盖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关于互联网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互联网使世界上的人们共享知识和信息电子商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互联网在缩短世界距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网络世界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更大A.B.C.D.解析:分别从知识提供、贸易往来、加强交流、个体发展方面讲述了互联网的影响。故选D项。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主编中国教会新报,后改名万国公报。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万国公报除了继续宣传宗教外,也登载较多西方各国开矿、办厂、采用新

13、技术等经济和科技活动的近况。1890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上任伊始,就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中国必须改革,他还多次发表社论,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1872年,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创办申报。这份报纸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商业性报纸,它着重强调报纸的首要职能是传事,即传播新闻。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只是泛泛地介绍,浅薄浮华,没有深度,不过是为了炫耀西方文明,吸引中国知识分子万国公报之所以能博得广大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青睐,很难说不是因为其丰富的西学内容。摘编自文史精华(2008年第10期)探究点当堂检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的活动。(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

14、、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述:随着资本主义侵略,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外国传教士创办万国公报,把宣传宗教和介绍西方文明相结合。西方侵略加剧,西学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新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呼吁变法革新。 评:消极性:扩大基督教文化影响,进行文化殖民扩张;在国人当中散布崇外、媚外、惧外的思想,引导国人按照西方模式“改造”中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性: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促进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刺激了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产生、发展;在教育、社会生活上也有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